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转化生长因子β与肺纤维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化生长因子- β(TGF- β)是与肺纤维化关系较为密切的细胞因子。它可对ECG合成进行调控,并通过复杂的作用机制促进细胞外基质(ECG)的合成,促使肺纤维化不断发生和发展。抗TGF- β抗体、可溶性TGF -β受体(sTGF -βR)、修饰素和信号转导分子Smad7通过与TGF -β的特异性结合或阻止TGF -β的信号传递通路直接阻断TGF -β促基质的沉积的过程,因而基于TGF -β机制的特异性肺纤维化治疗方法在肺纤维化的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妊高征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64例妊高征患者(轻度21例,中度20例,重度23例)胎盘组织中TGFβ1的表达,2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结果(1)TGFβ1主要表达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及蜕膜细胞。(2)妊高征患者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及蜕膜细胞TGFβ1的表达均明显增高,且随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3)妊高征患者胎盘重量及新生儿体重与胎盘组织TGFβ1呈明显负相关。结论胎盘TGFβ1升高引起滋养细胞浸润不足,可能是妊高征的发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白蛋白对体外培养的HK-2细胞FN、TGFβ1、IL-6分泌水平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选择HK-2细胞株为研究对象,人白蛋白分别以不同的浓度作用培养的HK-2细胞,在不同的时间点用ELISA法检测HK-2细胞FN、TGFβ1、IL-6的分泌水平。结果1)不同浓度人白蛋白作用12 h对HK-2细胞FN、TGFβ1和IL-6分泌水平的影响(ELISA法):结果显示:2.0、5.0、10、20 g/L组与对照组相比较,FN、TGFβ1和IL-6均有显著性升高(P<0.01),0.10、.5 g/L组FN、TGFβ1和IL-6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FN和TGFβ1在5.0 g/L组分泌水平最高,浓度值分别为(47.55±8.31)ng/ml(、124.76±3.10)pg/ml;IL-6在20 g/L组分泌最高,浓度值为(18.04±0.48)pg/ml。2)5.0 g/L人白蛋白在不同作用时间对HK-2细胞FN、TGFβ1和IL-6分泌水平的影响(ELISA法):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作用6 h,FN分泌水平升高(P<0.05),作用12 h和24 h,FN分泌水平有显著性升高(P<0.01),48 hFN分泌水平开始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分泌水平在6、12和24 h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升高(P<0.01),48 h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IL-6分泌水平在6、122、4 h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48 h分泌水平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1)不同浓度人白蛋白分别作用HK-2细胞12 h,可促进HK-2细胞分泌FN、TGF-β1和IL-6,且FN、TGF-β1、IL-6的分泌与人白蛋白浓度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2)5 g/L人白蛋白分别作用HK-2不同时间,可促进HK-2细胞分泌FN、TGF-β1和IL-6,且FN、TGF-β1、IL-6的分泌水平与人白蛋白作用时间呈明显的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4.
刘宇  王明德 《中国医师杂志》2005,7(11):1582-1583
转化生长因子13(TGFβ)是一组至少包括25种以上多功能细胞生长调节蛋白组成的细胞素超家族,主要包括TGFβs、活动素(activins)、抑制素(inhibins)、骨形态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抗Mtillerian激素(anti-Mtillerian hormone)等。有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11型受体(TβR-II)的突变被证实在病人中与非息肉病克隆癌(HNPCC)有关;TGFβ信号传导的下游分子Smad4被发现在患者中与高分化肿瘤有关。转化生长因子β可以诱导细胞外基质的聚集、新生血管形成及免疫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促进肿瘤的进程。本文就TGFβ的信号传递通路以及TGFβ信号传递通路中的调节因子在肿瘤发展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淋巴细胞连接蛋白(LNK)对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平滑肌细胞(VSMC)血管新生微环境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经过细胞培养及细胞转染将细胞分为正常组、对照组、空载组和LNK组。进行细胞增殖实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促血管生成素-1(Ang-1)、促血管生成素-2(Ang-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1受体(TGFβ1R1)相对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对照组、空载组、LNK组OD值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空载组、LNK组OD值较低(P0.05)。与空载组相比,LNK组OD值较低(P0.05)。与正常组细胞比较,对照组、空载组、LNK组细胞IL-6、TNF-α、IFN-γ水平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空载组细胞比较,LNK组细胞IL-6、TNF-α、IFN-γ水平均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对照组、空载组、LNK组Ang-1降低,Ang-2、VEGF-A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空载组、LNK组Ang-1升高,Ang-2、VEGF-A降低(P0.05),与空载组比较,LNK组Ang-1升高,Ang-2、VEGF-A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对照组、空载组、LNK组TGFβ1及TGFβR1表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空载组TGFβ1、TGFβR1表达升高,LNK组TGFβ1、TGFβR1表达降低(P0.05),与空载组比较,LNK组TGFβ1、TGFβR1表达降低(P0.05)。结论 LNK转染对HCMV感染VSMC有一定干预作用,能够降低炎症反应,通过调控Ang-2、VEGF-A、TGFβ1、TGFβ1R1蛋白水平,改善血管新生微环境。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小干扰RNA(TGFβ1 siRNA)对肝星状细胞增殖、活化、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 利用脂质体将TGFβ1 siRNA表达质粒转入肝星状细胞中,培养72 h后,收集肝星状细胞和上清液,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法分别检测细胞TGFβ1和a-SMA蛋白表达、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和放射免疫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V型胶原和透明质酸含量.结果 与无关对照siRNA组相比,TGFβ1和a-SMA蛋白表达分别下调(79±5)%和(55±4)%(均P〈0.01);细胞增殖活性降低(25±4)%(P〈0.01);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分别下调(63±6)%和(57±4)%(均P〈0.01);培养上清中IV型前胶原和透明质酸含量分别降低(53±8)%和(46±8)%(均P〈0.01).结论 TGFβ1 siRNA能显著下调TGFβ1的表达,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增殖及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分泌.  相似文献   

7.
TGFβRⅡ-siRNA表达质粒构建及干扰效应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通过构建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小干扰RNA(TGFβRⅡ-siRNA)的表达质粒,观察其在肝星状细胞中对TGFβRⅡ的表达抑制效果,为研究其阻断肝纤维化作准备.方法 根据Ambion公司网上设计软件设计二个siRNA作用靶点,体外合成的相应双链DNA被插入pSilenc er2.1-U6质粒中,以脂质体Metafectene 2000转染HSC-T6细胞,利用RT-PCR法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对TGFβRⅡ mRNA和蛋白干扰效果.结果 表达针对TGFβRⅡ-siRNA的siRNA-a和siRNA-b二个质粒是成功构建;与对照组相比,其对TGFβRⅡ mRNA表达分别下调到0.89±0.06和0.25±0.03,对TGFβRⅡ蛋白表达分别下调到0.86±0.05和0.23±0.02,转染siRNA-b质粒组显著抑制TGFβRⅡ mRNA和蛋白表达(均P〈0.01),siRNA-a质粒组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GFβRⅡ-siRNA能明显抑制TGFβRⅡ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 : 探讨大豆异黄酮抑制 BCa P- 37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 : 选择二羟异黄酮、三羟异黄酮处理 BCa P- 37细胞 ,采用生长曲线3H- Td R掺入试验及流式细胞分析等实验方法 ,观察大豆异黄酮对乳腺癌细胞 BCa P- 37增殖的抑制作用 ,同时用转化生长因子 (TGP) β拮抗试验、Western blot分析 ,检测 TGFβ1、TGFβ2 及受体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  (1~ 9)× 1 0 -5mol/L三羟异黄酮作用 3~ 4d可抑制 BCa P- 37细胞增殖 ,细胞受阻于 G1期 ,且 BCa P- 37细胞的TGFβ1、TGFβ2 及受体表达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增加。而二羟异黄酮处理组不明显。结论 : 三羟异黄酮抑制 BCa P- 37细胞增殖能力强于二羟异黄酮 ,三羟异黄酮可能通过诱导 TGF-β和 TGF-β受体表达的增加而抑制人乳腺癌细胞 BCa P- 37增殖  相似文献   

9.
实验性矽肺早期病变中肺泡Ⅱ型细胞增生的病理学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肺泡Ⅱ型细胞增生在矽肺纤维化中的意义。方法 建立大鼠实验性矽肺早期病变模型,光镜和电镜观察其肺内病变及肺泡Ⅱ型细胞增生;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免疫电镜、原位杂交与免疫组织化学双标技术检测其肺泡Ⅱ型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DGF-B)的基因表达。结果 (1)大鼠矽肺模型主要形态学改变:灶性间质性炎症,细胞结节和轻度纤维组织增生,肺泡Ⅱ型细胞明显增生。(2)实验组大鼠增生的 肺泡Ⅱ型细胞TGFβ1mRNA呈弱阳性,未见TGFβ1蛋白、PDGF-BmRNA和蛋白表达。结论 肺泡Ⅱ型细胞增生是矽肺早期的病变之一;增生的肺泡Ⅱ型细胞TGFβ1和PDGF-B基因表达上调,在矽肺纤维化的早期病变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广东籍汉族人转化生长因子TGFβ1 T869C基因的分布特点.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143例广东籍正常人转化生长因子TGFβ1 T869C基因进行扩增,以PstΙ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了不同地区间的分析比较.结果 转化生长因子TGFβ1+869 C/C、C/T、T/T表型频率分别为:0.216 8、0.475 5、0.307 8,转化生长因子TGFβ1+869 C、TGFβ1+869T基因频率分别为:0.454 5、0.545 5.结论 转化生长因子TGFβ1 T869C基因多态性在不同地区间分布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克隆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基因并研究其转染肝星状细胞(HSC)后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应(RT-PCR)从大鼠成骨细胞中扩增出特异性片段,经酶切鉴定证实为大鼠TGFβ3cDNA,将此片段插入pcDNA3.1(+)表达载体,构建得到pcDNA3.1(+)-TGFβ3重组质粒。应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将TGFβ3表达载体导入大鼠HSC,24 h、48 h、72 h后用荧光定量PCR法进行瞬时表达的检测。结果: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TGFβ3经限制性内切酶NheI、XbaI酶切,电泳后显示的TGFβ3目的片段和5.4 kb的pcDNA3.1(+)载体片段,测序证实酶切片段与GenBank中登记的TGFβ3全长序列相同,证实pcDNA3.1(+)-TGFβ3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转染48 h后,肝星状细胞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重组TGFβ3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正确,并在转染大鼠HSC48 h后获得高效表达,为转基因治疗肝纤维化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TGF-β1调控MAP1S通过NER信号通路影响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方法免疫组化检测肺癌和正常肺组织中TGFβ1和MAP1S的表达情况;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TGFβ1和MAP1S蛋白的相互关系;MTT实验检测沉默MAP1S后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Transwell试验检测沉默MAP1S后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沉默MAP1S后ERCC1和ERCC3蛋白的表达情况;裸鼠体内成瘤实验检测沉默MAP1S后肺癌细胞成瘤能力变化。结果与正常肺组织相比,肺癌组织中TGFβ1和MAP1S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免疫共沉淀实验表明TGFβ1和MAP1S结合为共同体;沉默MAP1S抑制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下调ERCC1和ERCC3蛋白的表达、抑制肺癌A549细胞的体内成瘤能力。结论 TGFβ1和MAP1S在肺癌中表达明显升高,同时沉默MAP1S可以抑制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TGFβ1可以靶向MAP1S蛋白通过NER信号通路调控肺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Snail基因甲基化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前列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的相关性。方法 TGFβ1诱导前列腺癌PC3、DU145细胞,通过细胞形态、划痕及侵袭实验筛选EMT明显的细胞系;利用Western blot、RT-PCR技术检测该细胞系EMT时相关Marker表达的变化,确定EMT过程中的决定性转录因子;沉默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4A的表达,观察前列腺癌细胞形态学及转录因子Snail表达的变化;收集前列腺良性增生组织(对照组)及Gleason分级四级以上的前列腺癌组织(实验组)各60例,检测Snail、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结果细胞形态学变化、划痕及侵袭实验证明TGFβ1诱导后前列腺癌细胞PC3具有明显的迁移及侵袭能力;Western blot、RT-PCR实验表明PC3细胞EMT时E-cadherin表达下调,Snail1和Vimentin表达上调,其中Snail1变化最为明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对照组E-cadherin细胞膜表达强阳性,Vimentin、Snail细胞质表达弱阳性;实验组E-cadherin细胞膜表达弱阳性,Vimentin、Snail细胞质表达强阳性。沉默KDM4A表达,PC3细胞由间质转变为上皮形态,Snail1表达上调。结论 Snail1甲基化富集程度改变与TGFβ1诱导前列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相关。  相似文献   

14.
庞莉  王晶  蒋延文 《现代保健》2013,(12):155-159
Smad蛋白家族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超家族重要的细胞因子,共同担负着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凋亡等过程,主要由8种不同的蛋白构成整个Smad家族,通过可逆磷酸化对多种信号传导通路的功能起着荚键的调节作用,分别行使兴奋和抑制等不同作用。本文对Smad蛋白调节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郭虹  朱妙珍  段建  曹礼应 《中国医师杂志》2003,5(3):359-361,377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PGE1)拮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小管间质病变模型,应用原位杂交、病理形态学观察、生化分析等技术,研究PGE1用药后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的表达,肾小管间质病变及羟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大鼠UUO术后3d,肾间质水肿、单个核细胞浸润;14d后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增生,间质面积增宽,伴随肾皮质中羟脯氨酸含量升高及TGFβ1mRNAg表达增多。后者的峰值出现先于羟脯氨酸峰值及间质面积增宽。PGE1可下调TGFβ1mRNA表达及羟脯氨酸含量,抑制间质中单个核细胞浸润。结论:PGE1改善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原因至少与抑制单个核细胞浸润及TGFβ1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毛蕊异黄酮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转分化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TGFβ1(10μg/L)刺激生长良好的HUVECs,用毛蕊异黄酮(25、50、100μmol/L)进行干预;MTT法检测毛蕊异黄酮对HUVEC的细胞毒性作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Gremlin、CD31、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①TGFβ1(10μg/L)、25、50、100μmol/L浓度的毛蕊异黄酮对HUVECs无细胞毒性作用(P>0.05).②用TGFβ1刺激HUVECs后,细胞中 α-SMA、Gremlin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CD31、BMP7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毛蕊异黄酮(25、50、100μmol/L)进行干预后,α-SMA、Gremlin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CD31、BMP7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并且表现出一定的浓度依赖性(P<0.05).结论 毛蕊异黄酮能抑制TGFβ1诱导的内皮细胞转分化,具有内皮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Beclin1及TGFβ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方案及预测患者的预后情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8月长沙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观察并记录患者一般资料、肿瘤大小、肿瘤部位、Beclin1 (酵母ATG6的同系物)及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表达情况,并探究Beclin1及TGFβ1异常表达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不同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Beclin1、TGFβ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不同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TNM分期的肿瘤患者Beclin1、TGFβ1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TNM分期、TGFβ1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不良呈正相关(P0. 05),Beclin1与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呈负相关(P0. 05),BECLIN1的降低提示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不良。Beclin1高表达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高于Beclin1低表达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TGFβ1低表达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高于TGFΒ1高表达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Beclin1及TGFβ1异常表达与临床预后明显相关,Beclin1的低表达及TGFβ1的高表达均提示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不良,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8.
马久力  周语平 《现代保健》2011,(26):192-193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1)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是对肝纤维化的形成过程有重大影响作用的细胞因子,它们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以及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的代谢关系最为密切。学者们通过对肝纤维化疾病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TGF—β1和PDGF在肝纤维化形成、发生及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近年来提出了针对干预TGF—β1和PDGF的抗肝纤维化治疗新途径,在基因治疗及免疫治疗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本文简要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关于肝纤维化中TGF—β1和PDGF的作用及以它们为靶点的药物开发新进展。  相似文献   

19.
韩敬  张勇  张璟 《中国医师杂志》2007,9(11):1478-1482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β1(rhTGFβ1)诱导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Cs cells)发生小管上皮-间充质转分化(TEMT)过程中桩蛋白(Pax)的表达及金雀异黄素(Gen)干预来探讨Pax在此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将体外培养HKCs细胞随机分为3组:⑴对照(C)组:无血清培养基(FSM)培养;⑵TGFβ1培养(T)组:分别用含不同浓度的TGFβ1(T5组:5ng/ml,T10组:10ng/ml)的FSM培养;⑶T+G组:TGFβ110ng/ml+Gen50μmol/L共同培养。48h后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或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KCs细胞E-cadherin、alpha-smooth muscle(α-SMA)和Pax的mRNA或蛋白表达;Western blot分析Pax蛋白表达变化。结果⑴C组:E-cadherin大量表达,αSMA表达阴性,Pax有基础的表达;⑵T组:E-cadherin表达减少,αSMA及Pax表达增加较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T10组较T5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⑶T+G组:E-cadherin表达减少及αSMA和Pax表达增加较T10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较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GFβ1启动并介导HKCs细胞发生TEMT过程中能呈剂量依赖性诱导Pax表达增加;Pax参与TGFβ1诱导的TEMT部分是通过酪氨酸激酶(PTK)途径进行信号转导。  相似文献   

20.
正转化生长因子(TGF)-β是分泌生长因子家族的典型成员,在哺乳动物中,TGF-β家族由33个成员组成[1]。最初被鉴定为诱导细胞"转化"的细胞因子,促进特定区域的独立生长[2],TGF-β是目前公认的一种多功能的生长因子,可调节多种细胞反应,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3]。在哺乳动物中,目前已发现3种TGF-β转化生长因子,即TGF-β1、β2、β3,这些异构体由不同的基因编码。虽然体外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