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已知的5种肝炎病毒中,3种能引起持续性感染和慢性肝炎: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δ型肝炎或丁型肝炎病毒(HDV)。其他两种病毒只引起急性、自身限制性疾病。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另外一种类型的病毒性肝炎与最近发现的两种人类病毒—G型肝炎病毒(HGV)和GB型肝炎病毒C(HGBV-C)有关。HGV和HGBV-C可能是相同的病毒,它们对急性和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非甲-戊型病毒性肝炎和乙、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关系及其临床特点。方法根据有关诊断标准,对非甲-戊型病毒性肝炎和乙、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相关性再障患者从临床症状、血常规、肝功能及病毒学检测等多方面进行比较。结果36例肝炎相关性再障患者中非甲-戊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性再障10例(占28%),乙、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相关性再障3例(占8%)。从感染肝炎病毒到发生再障的间隔时间为40~150d,这两种再障均为急性肝炎相关性再障,生存期5~64d。结论非甲-戊型病毒性肝炎和乙、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马臻 《肝博士》2006,(3):31-34
从所周知,病毒性肝炎是指一组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按病原学分类,目前已确定的病毒性肝炎共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五型,它们之间无交叉免疫力,即感染一种肝炎病毒后仍可感染其他型肝炎病毒。按感染时间可分为同时感染和重叠感染,前者指两种病毒同时感染,后者指在一种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又感染另一种病毒。  相似文献   

4.
苏菁  毛剑 《陕西医学杂志》1998,27(7):431-432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1432例肝炎患者进行、甲、乙、丙、丁、戊5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显示①西安地区病毒性肝炎发病以乙型病毒性肝炎为主与其它4型病毒性肝炎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②全部病例中,有41例(2.86%)5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为阴性,提示有新型肝炎病毒存在的可能,因而有必要开展新型肝炎病毒研究;③全部病例中共检出重叠感染为241例,重叠感染率为16.83%,说明病毒性肝炎存在重叠感染,且以2种肝炎病毒重叠感染为主,占97.10%(234/241)。重叠感染形式,以甲、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多见(12.36%),乙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次之(2.65%)。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肝炎分为HAV(甲型肝炎病毒)、肠道微小RNA病毒、肠道病毒性肝炎、H B V(乙型肝炎病毒),嗜肝病毒性肝炎H C V(丙型肝炎病毒),黄病毒性,输血有关N A N B肝炎,H D V(丁型肝炎病毒)性丁型肝炎,以及H E V(戊型肝炎病毒)肝炎,经口型NANB肝炎.  相似文献   

6.
医学问答     
<正> 问婴儿肝炎综合征的定义是什么?如何分类? 答婴儿肝炎综合征是一岁以内的婴儿(包括新生儿)以黄疸、肝脏肿大或伴脾脏肿大、肝功能损害等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侯群,多数有疸汁郁积症。这些患儿常以病毒性肝炎收容入院,因此在明确病因以前可统称为婴儿肝炎综合征,在病因明确后则不宜称本征。根据病因本征包括以下几类疾病:(一)病毒性肝炎指肝炎病毒引起者;(二)感染—中毒性肝炎包括细菌(如伤寒杆菌及其它沙门氏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等)及其毒素所致的中毒性肝炎,肝炎病毒以外的其它病毒《如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肠道病毒、EB病毒等)对  相似文献   

7.
孙友华 《吉林医学》2010,31(21):3593-3593
<正>病毒性肝炎的种类很多,慢性重症肝炎便是其中的一种,这是一种高死亡率的消化道传染病,病发的原因主要是感染了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或者同时感染这两种病毒。慢性重症肝炎是一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传染病属危慢性重症,病情发  相似文献   

8.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包括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及戊型肝炎病毒(HEV),分别引起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和戊型肝炎,近年还发现了部分可能引起肝炎的新型病毒。肝炎患者病程较长。尤其是乙肝和丙肝在长期患病过程中可能出现重症肝炎、肝硬化或是肝癌等,甚者可威胁患者的生命。我国当前针对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理和预防手段的研究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针对常见的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原因和预防手段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相继发现了甲、乙、丙、丁和戊五型肝炎病毒,并建立了相应的病毒感染的检测方法。但临床资料表明仍有10~20%的输血后肝炎和散发性肝炎不属于上述5型病毒的感染,这些临床特征包括血清转氨酶(ALT)轻度升高,无原因的急、慢性肝炎和爆发性肝炎。提示可能存在新型肝炎病毒。1995年美国Abbott公司的Simons等,Genelabs公司的Kim和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Bradley等相继报道,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发现一种新型肝炎病毒——庚  相似文献   

10.
随着病毒性肝炎特异检测技术的进步,肝炎病毒多重感染如二重感染、三重感染渐有报道。我院自1992年元月至12月收治了14例多重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现报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病毒性肝炎是由嗜肝性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类传染病。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其列为乙类传染病。目前已知的肝炎病毒有五种: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尚有约10%的肝炎病人无法确定其病原,提示可能存在其他尚未发现的肝炎病毒。根据临床表现和过程可分为急性肝炎(包括急性无黄疸型和急性黄疸型)、慢性肝炎(其中又分轻度、中度和重度)、重型肝炎(包括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和慢性重型肝炎)、淤胆型肝炎以及肝炎肝硬化。甲型和戊型肝炎一般不会转变成慢性过程。传染源均为病人和病毒携带者。传染途径在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是通过消化道传染;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则通过血液、体液、性行为和母婴传染;而丁型肝炎则通过密切接触传染。此外,能够引起肝功能损害的病毒还有很多,如黄热病毒(YFV)、EB病毒(EBV)、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HSV)以及风疹病毒(RV)等。但它们均非嗜肝病毒,引起的肝损害为继发性。  相似文献   

12.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疾病。在我国,病毒性肝炎高度流行,其中又以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危害较大。动物模型是研究疾病感染与发病机制,及进行药物与疫苗研究的必要工具,目前病毒性肝炎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已取得长足的发展,主要集中于病毒在动物体内的感染特性及发病规律方面。本文仅就病毒性肝炎动物模型,尤其乙型、丙型肝炎树鼩动物模型的研究及建模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不同类型的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为主的传染性疾病,本文对乙型病毒性肝炎多重感染与单纯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进行分析,并对乙型肝炎多重感染的诊治进行探索。1资料与方法1.1病例来源186例乙肝病毒性肝炎多重感染组男152例,女34例,309例单纯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组男197例,女112例,均来源于我院1990—2012年收治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病毒性肝炎通常分为传染性肝炎(甲型)和血清性肝炎(乙型)两种,前者主要经口传播,潜伏期短,后者须经输血或接种传播,潜伏期长。但是至今未能分离出肝炎病毒,所以病毒性肝炎是人类传染病中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近十年来,由于肝炎相关抗原的发现,改变了病毒性肝炎的传统概念,对进一步研究肝炎的病原、临床和流行病学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目前,国内外对  相似文献   

15.
丁型肝炎病毒(HDV)是一种缺陷RNA病毒,需在乙型肝炎病毒(HAY)存在下才能复制。HDV可与HBV同时感染或重叠感染,后者常病情加重,进展为慢性活动性肝炎或重症肝炎。我院配合华西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研究所,于1990年7~9月,对376例HBsAg阳性的门诊及住院肝病患者血清进行了HDVRNA、HDAg和抗-HD的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ctis)是1组由5种嗜肝的病毒(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和戊型肝炎病毒)所引致的,以肝脏受损为主的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疲乏、纳差、肝脏肿大、丙氨酸氨基移换酶值增高.在我国儿童中发病率甚高,其中以甲型和乙型肝炎为多见.病毒型肝炎的分类与诊断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一、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病毒携带含。灵长类动物、猩猩、长臂猿虽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但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 (一)病人人感染HBV后,由于机体免疫反应和感染病毒量的不同,可呈现复杂多样的临床现象,有亚临床型(无症状感染)、HBsAg携带者、急性肝炎(分黄疸型和无黄疸型)、慢性肝炎(分慢性活动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重型肝炎(急性肝坏死和亚急性肝坏死)。一般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病毒(HNV)是一类小包膜DNA病毒,为嗜肝病毒中的典型代表。它可引起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而且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世界性的传染性疾病,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约50%~70%的人群受过HBV感染,约8%~12%的人群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即约1亿人。  相似文献   

19.
目前已知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五种病因是:1、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甲型(传染性)肝炎;2、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乙型(血清性)肝炎;3、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的 Delta 因子引起的 Delta 肝炎;4、由 E—B 病毒所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  相似文献   

20.
肝炎病毒的垂直传播研究及其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丽珠  蒋就喜 《华夏医学》2000,13(3):413-414
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全球性传染病,我国系病毒性肝炎高发地区。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包括粪-口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等,垂直传播是婴幼儿罹患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感染途径。在已发现的人类肝炎病毒甲、乙、丙、丁、戊、庚六型及TTV病毒中,乙、丙、丁、戊、庚等五种肝炎病毒已被证实能经垂直传播而导致婴儿罹患肝炎综合征。降低和控制肝炎病毒的垂直传播有利于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近年来,对肝炎病毒垂直传播及其预防措施有了更为科学的认识,现将其有关研究综述如下。1 乙型肝炎病毒(HBV)我国是乙型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