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自20世纪90年代起,国际关系现实主义理论学派内部产生分化,在古典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义等流派的基础上又衍生出新古典现实主义,它是在国际关系当中明确走向对外政策理论建构路径的一种新分析方法。由于近年来对新古典现实主义的误解与质疑层出不穷,诺林·里普斯曼、斯蒂芬·洛贝尔和杰弗里·托利弗合著了《新古典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一书,试图澄清新古典现实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基本要素和内在逻辑,对新古典现实主  相似文献   

2.
<文艺阵地>作为一个以理论批评为主体的文学期刊,在其出版的5年中先后组发了一大批重要的文艺理论批评文章,引领了中国20世纪40年代文艺理论批评的方向,在中国文坛上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文艺阵地>的理论批评不仅捍卫与发扬了"五四"以来现实主义文学批评原则,而且扬弃与消解了战时"旧形式"、"公式主义"等浮泛的文学创作之风.由于特殊的时代社会环境,<文艺阵地>的理论批评也存在着难以避免的缺憾.  相似文献   

3.
胡适的<终身大事>与金镇的<李永女>是中韩两国第一部社会问题剧.尽管两位作家之间没有直接的影响关系,但两部作品出现了相同的文学现象.两部作品的女主人公在各自追求婚姻自由和人性解放的过程中极力想摆脱封建礼教和男人的玩偶地位.在危机中主人公自觉意志的实现,决定了两部作品的不同表现方法.  相似文献   

4.
赵秋棉 《江汉论坛》2007,(10):121-123
马尔克斯目睹了生活在殖民主义者皮鞭下的哥伦比亚人民的痛苦,出于对拉丁美洲民族命运的深层思考和热情关注,挥笔写下了举世瞩目的<百年孤独>;曹雪芹面对衰败的曹府和冷漠的人情,以感伤、回忆、批判的心情,著就了沉重神奇的<红楼梦>;这两部写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现实主义巨著,却有着许多惊人相似之处,试从背景、主题、人物的刻画、神话与现实的关系四方面进行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后汉书>和<三国志>同属二十四史的"前四史",是公认的二十四史中的上乘之作.20世纪对<后汉书>和<三国志>的整理与研究,在延续前代学者对两部史书做注释、考证、校勘、补撰的工作并带有集大成之倾向的同时,还发展了对其著述思想、史学观点等的评论与阐释方面的研究,在后一个方面,尤其反映了20世纪史学研究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6.
<乐府·陌上桑>与<诗经·氓>被公认为是真实反映不同时代、相同题材(女性命运问题)的现实主义创作典范.本文从"文学即人学"的角度,比较分析两诗中采桑女形象之不同的所在与原因,并说明<陌上桑>之突破<诗经>的创作模式,不仅是现实主叉之"文学"的进步,同时也是人道主义之"人学"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贾平凹一入文坛,就执着于乡土社会的书写,以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表现特定区域的乡土现实.尽管他的现实主义不同于革命现实主义对于现实的修饰和问题的遮蔽,但其传统现实主义创作情愫的强烈的历史冲动和批判性、平民性,依然在他的叙述中起着主导作用.以<浮躁>为例,他的那种以人物为中心讲述成长史,并采用二元对立的结构方式演绎故事,以及作者扮演叙述者并经常出场自叙的方式,甚至将民间野史、神仙道化与现实政治搅混叙述的手段,在后来的<废都><高老庄>等长篇小说中继续重演着.从<浮躁>开始,贾平凹告别了早期小说<鸡窝洼人家>式的纯现实政治层面的叙述,而进入了现实书写与象征叙述--他叙相结合的更带有古典小说特点的现实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8.
刘鹤 《浙江社会科学》2008,1(6):112-116
郁达夫与川端康成在家庭背景、创作思想、艺术表现等诸多方面都有较多相近之处,特别是郁达夫的短篇小说<迟桂花>与川端康成的短篇小说<伊豆的舞女>,在人物塑造、情节安排、艺术特色、美感特征等方面存在更多相似之处.本文通过对两篇小说的美学风格、审美意境和女性美的独特的审美视角进行比照,以期从美感特征和审美意识方面研究郁达夫与川端康成这两位文学大师在小说创作中美学思想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意志、轮回与解救对于人类仿佛是个永恒的话题.而在鲁迅的<过客>和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我们分别可以得到两位伟大思想家给予的答案,深入体会一番,不禁可以感受到他们人生观与哲学思想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的小说<示众>引起我的注意,是受了钱理群、王得后两位先生的启发.他们认为:"<示众>是鲁迅对人生世界的客观把握与对心灵世界的主观体验二者的一种契合……我们甚至可以把<呐喊><彷徨>与<故事新编>中的许多小说都看作是<示众>的生发与展开."①我非常赞同两位先生的论述,但仔细推敲后疑问依然不少.  相似文献   

11.
赵鑫 《兰州学刊》2007,(10):211-214
<论语>与<圣经>分别代表着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根基,过去我们只关注两种文化的差异性,文章通过道德教育这一平台寻求两书的共同之处.在道德教育内容、道德教育目的、道德实践、道德依归、道德情感、道德教育对象、道德典范等方面对<论语>和<圣经>若干的相似之处并进行了比较,发现两种古老文明最初都有着共同的道德观念,这正是我们现代人应当努力从先辈继承的宝贵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2.
朝鲜上古诗歌对<诗经>的接受,主要表现在诗歌主旨表达、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和情感抒发模式的运用等方面.深入剖析<公无渡河>、<黄鸟歌>、<龟旨歌>三首朝鲜上古诗歌,可以对此有比较明确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女性主义视野出发,通过分析<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这两部世界文学巨著所体现出来的女性的处境和地位、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以及主人公在爱情婚姻中所表现出来的女性主义,帮助人们了解18、19世纪中西方的社会婚恋观,对女性主义的形成及其在婚恋观中的体现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4.
从《野性的呼唤》和《白牙》看杰克·伦敦的生态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性的呼唤>和<白牙>是体现杰克·伦敦自然、现实主义的经典力作.两部小说通过狗狼的反向流变展现了不同的人与自然关系所产生的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巴克野性的回归是对人类文明的挑战,预示着"人类中心主义"的解体;而白牙野性的感化是对人类生态正义的回报.这种人与自然关系的反向流变再现了天人合一、物种平等、敬畏生命的生态整体观和生态伦理观.这种生态解读旨在唤起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责任感,激励人们切实行动起来参与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15.
疏琼芳 《中州学刊》2004,(2):123-125
自20世纪20年代起,郭沫若等前辈学者开始从诗学角度对<周易>进行探索.到20世纪70年代止,这一研究主要限于以<周易>的一爻为单位,运用比兴理论与<诗经>等先秦诗歌进行比较.20世纪80年代末期,傅道彬等在前代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应以全卦为单位对<周易>古歌进行解读的理论.这些研究开拓了<周易>研究的新领域,对先秦诗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百年孤独>是一部多层次、多内涵的作品,读者无论从哪个角度来欣赏它,总会得到新的审美愉悦和审美快感.从近年来的研究中,笔者发现:<百年孤独>的成功不仅在于其现实主义的主题创作,陌生化的表现形式也是原因之一.这种独特的创作方法值得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王吉鹏  孙丽凤 《殷都学刊》2009,30(1):104-106
前期的<中央日报>副刊是很有特色的进步副刊,对其鲁迅是持有支持的态度,在孙伏园的中介下鲁迅与这一副刊发生了一些关系.鲁迅在1927年2月在香港的两篇讲演稿<无声之中国>和<老调子已经唱完>分别于3月23日、5月11日在<中央日报>副刊得以完全地与公众见面.在讲演中鲁迅对中国旧文化进行一以贯之地剖析并对港英当局进行了强有力批判.此外<中央日报>副刊发表的<鲁迅先生脱离广东中大>一文,引起了一场鲁迅与顾颉刚之间的风波.  相似文献   

18.
<白马论>、<指物论>、<通变论>、<坚白论>和<名实论>五篇,在思想内容上与<墨经>具有密切的关联.在对"名"的认识、"正名"的标准、名与名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上,<公孙龙子>和<墨经>不仅基本主张相同,而且在语言表述上也极为相似.而<指物论>则明显是针对<墨经>的指物观而作.  相似文献   

19.
<天下>是一份英文文化期刊,由中山文化教育馆主办,先后在上海与香港编辑出版,在公正性与国际性的原则下"向西方解释中国文化".所以<天下>虽具有官方的资金支持与人事背景,但还是从宣传中国现代文学的角度向西方大力译介宣传鲁迅.<天下>对鲁迅的译介与责任编辑姚莘农有极大关系.鲁迅逝世后,姚莘农第一时间在<天下>刊发<鲁迅:他的生平与著作>强调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并利用"书评"栏配合宣传斯诺<活的中国--现代中国短篇小说选>,还接连在<天下>刊发鲁迅作品的英译文,向西方世界展示鲁迅的文学成就,从而充分利用了<天下>在20世纪30年代所建构起的国际文化空间,扩大了鲁迅在西方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第27届悉尼奥运会(9.15-10.1)是各种媒体角逐的焦点.在报业竞争激烈的成都,这也是竞争的重头戏.<华西都市报>和<成都商报>(以下简称<华>与<商>)为加强报道,分别推出"奥运特刊"(9.11-10.2,22期)与"金色奥运"(9.13-10.2,20期).两报特刊的意图都很明确.<华>推出特刊的当天,特刊头条报道说:特派记者"将火线直击世纪奥运的每一精彩瞬间,以第一感受为广大读者朋友献上新鲜热辣的奥运‘大餐'."<商>发刊词<"金色奥运"扑面而来>也传达了类似的意思.显然,特刊意图具有鲜明的读者指向性:力图为读者服好务.特刊意图支配着对奥运报道如何进行报道.那么它们究竟做得怎样呢?本文目的正是要将<华>与<商>的奥运报道作为"文本"进行全面系统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