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诊护理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25例心肺复苏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12例)接受基础护理,观察组(13例)在基础护理上增加急诊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率、动脉压。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率、动脉压无较大差异(P> 0.05);护理后,观察组心率、动脉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肺复苏后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可改善患者动脉压、心率,提升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心肺复苏后患者采取急诊护理对其康复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急诊科室接收的心肺复苏后患者120例进行回顾分析,将采取急诊护理措施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取常规性护理措施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来分析心肺复苏后患者采取急诊护理对其康复作用的影响。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对心肺复苏后患者采取急诊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预后的康复质量有很大的效果并且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推荐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心肺复苏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后的康复效果。方法:随机抽取52例2014年10月~2017年4月前来某院接受急诊的心肺复苏患者,将其按照住院号尾号的奇偶分为研究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研究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仍选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心肺复苏后的康复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康复效果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肺复苏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实现最佳的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对心肺复苏后的患者实施干预的康复效果。方法 168例行心肺复苏后住院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8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急诊干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Glasgow昏迷评定量表(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心率、平均动脉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住院时间、焦虑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护理后GCS评分(11.78±2.9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12±3.23)分,NIHSS评分(1.23±0.0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2±0.3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率(102.23±7.89)次/min和平均动脉压(9.01±3.12)k P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6±7.18)次/min、(7.37±2.99)k Pa,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9.12±2.34)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1.32±3.21)d,焦虑评分(4.81±1.3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2±1.77)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69.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实施合理护理干预康复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郭瑞  刘学伟  张苗 《贵州医药》2022,(2):335-336
目的 分析予以心肺复苏后心脏骤停患者急诊护理干预的康复效果和对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01至2020.12于本院开展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病患共88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划分成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以急诊护理干预)分别44例,统计并比较两组于不同护理模式下的护理效果、护理前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诊重症护理干预应用于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的效果。方法:于2021年3月—2023年3月期间在我院选取心脏骤停患者分析病例,共100例,分为实施传统的护理(对照组)与实施急诊重症护理干预(观察组),2组均为n=50。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复苏后4h、复苏后12h、复苏后24h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复苏后12h、复苏后24h的血气指标好于对照组,急救情况好于对照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临床实施急诊重症护理干预来改善心脏骤停患者的病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心肺脑复苏急诊抢救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5月于某院治疗的68例患者为主要对象,运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抢救,观察组增加心肺脑复苏急诊抢救,对两组的抢救成功率、GCS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急救后1d、急救后3d、急救后7d的GC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急诊抢救中应用心肺脑复苏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患死亡率,改善预后,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王信红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3):3570-3571
目的:比较萨勃心肺复苏机与标准心肺复苏(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的护理方法和复苏效果.方法:将150例CPR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萨勃心肺复苏机并进行护理;对照组74例在标准CPR下进行护理,排除就诊时间影响因索后,比较两组在抢救中的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萨勃机在CPR中有重大意义,值得临床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考察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2月至2011年3月急诊科收治的心脏停搏患者75例,进行了心肺复苏术.结果 经过心肺复苏术,75例患者神智清晰,其中50例息者生活能完全自理.结论 严格操作的心肺复苏术对于心脏停搏患者提高复苏概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急诊心肺复苏的抢救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急诊心肺复苏的抢救体会。方法回顾分析153例心肺复苏的病例。结果40例复苏成功,成功率为25.14%,其中男24例,女16例;院内29例,院外11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是急诊科医生的重要技能,熟练掌握其技术和了解其影响因素,对复苏的成功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本院急诊科老年患者心跳呼吸骤停后心肺复苏(CPR)的影响因素,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急诊复苏水平。方法对急诊科89例老年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跳呼吸骤停后5 min内CPR较10 min后CPR成功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因分析中心血管疾病复苏成功率高于其他疾病;院内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院前,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CPR成功的影响因素与复苏开始时间、原发疾病、救治地点有明显关系。结论早期、高质量、有效的CPR及早期电除颤是复苏成功的关键,积极防治原发疾病、普及全民急救知识是复苏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13.
<正>心肺复苏(CPR)指当任何原因引起呼吸和心跳骤停时在体外所实施的基本急救操作和措施,即在保证患者气道通畅后,以人工呼吸替代患者的自主呼吸,以心脏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而迄今为止,心跳骤停复苏成功率较低,其原因之一是患者心跳骤停时不能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级生命支持课程培训对基层医院急诊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详细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高级生命支持课程培训后急诊96例心肺复苏患者的复苏效果,与2004年1月~2005年12月未培训时的76例心肺复苏效果对比分析。结果培训组复苏成功率47.91%(46/96)、存活出院人数10.42%(10/96)、脑功能恢复良好人数3.13%(3/96),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经过培训后医护人员急救操作熟练,培训组除颤操作耗时、气管插管操作耗时、所有急救操作总耗时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经过高级生命支持课程培训后,能明显提高基层医院急诊心肺复苏效果。基层医院急诊科应常期不懈地进行高级生命支持课程培训。  相似文献   

15.
心跳呼吸骤停是急诊工作中最需紧急处理的重症,而心肺复苏是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最有效的方法。是否能够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及成功的复苏关系到患者的生存及生存的质量,而护理工作在心肺复苏中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老年人心肺复苏的影响因素,总结复苏成功经验。方法对本院急诊科近4年来老年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各因素和复苏成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年来共收治老年呼吸心跳骤停患者79例,复苏成功率为17.7%;复苏成功率与性别及肾上腺素用量无关系,而与病因、发病地点及复苏开始的时间有关,院内发生呼吸心跳骤停复苏的成功率明显高于院前者。结论老年人心源性心脏骤停的复苏成功率并不比非老年人低;普及全民急救常识,尽早复苏,现场电击除颤,能够提高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心肺复苏机器与人工心肺复苏在心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截取本院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心搏骤停患者进行分组研究,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1例分别实施了心肺复苏机器和人工心肺复苏,观察两组心肺复苏方式的应用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86.23±10.11)mm Hg、心率(86.43±5.07)次/min和呼吸频率(26.44±4.13)次/min,各项指标均得到显著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抢救时间短,且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心脏复跳时间及自主循环时间都比对照组短(P<0.05);患者预后情况也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肺复苏机器抢救效果更明显,争取到最佳的救治时间,对患者预后产生了积极影响,有利于稳定患者生命体征,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农丹淑 《北方药学》2011,8(4):95-96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后的呼吸道护理措施,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将我院2008~2010年收治的46例心肺复苏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地强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客观评定。结果:护理组患者满意率为65.22,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95.65,经统计学处理分析X2=4.97,P〈0.0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针对性地强化护理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建议于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心脏骤停急诊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抢救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心脏骤停接受心肺复苏的患者82例,按照心肺复苏成功与否分成成功组和失败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总结成功与失败因素。结果成功组急救反应时间较失败组显著缩短(P〈0.05),成功组急救措施优于失败组(P〈0.05)。结论对心肺复苏工作给予重视,建立高效护理协助平台,配备优良先进设备,并注意其生物安全和卫生洁净度,从而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三年间38例心肺骤停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抢救成功与失败病例进行分析。结果研究表明抢救成功病例的急救反应时间明显短于失败病例。抢救成功病例的急救措施明显优于失败病例。结论在基层医疗机构及早开展并正确应用心肺复苏术仍然是心肺脑复苏的关键。建立有效的EMS系统并与医院急诊科有效的链接和提高急诊急救人员急救水平是应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