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普通玉米粉、普通玉米淀粉、高直链玉米粉和高直链玉米淀粉为材料,比较玉米粉和玉米淀粉在理化特性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扫描电镜(SEM)下,蛋白质、脂肪等物质附着、包埋或填充在淀粉颗粒的表面和空隙中;热特性(DSC)测试显示,高直链玉米粉和淀粉的T_0(起始温度)、T_p(峰值温度)和T_c(终止温度)高于普通玉米粉和淀粉,高直链玉米粉和淀粉的吸热焓小于普通玉米粉和淀粉,玉米粉的吸热焓大于淀粉;快速粘度分析(RVA)测试显示,普通玉米粉的最低粘度和峰值粘度小于普通玉米淀粉,高直链玉米则相反。普通玉米粉和高直链玉米粉的衰减值、最终粘度、回生值均大于淀粉;玉米粉的溶解度和膨胀势高于玉米淀粉。蛋白质、脂肪等非淀粉成分可以与淀粉颗粒结合,增加玉米粉的吸热焓,提高冷热稳定性、溶解度和膨胀势。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高直链淀粉玉米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玉米的需求已不再局限于作粮食、饲料和满足传统工业需要,而是向众多的新领域拓展。为了适应新需求,育种家们通过遗传改良已经创造出一些新型玉米,如高油玉米、高赖氨酸玉米(优  相似文献   

3.
高直链淀粉玉米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综述了高直链淀粉玉米的应用价值,国内外研究现状,淀粉修饰基因的遗传修饰作用,育种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育种方法,展望了高直链淀粉玉米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高直链淀粉玉米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高直链淀粉玉米的应用价值 ,国内外研究现状 ,淀粉修饰基因的遗传修饰作用 ,育种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育种方法 ,展望了高直链淀粉玉米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利用现代观察和测试手段对高直链玉米淀粉聚集态形貌、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直链玉米淀粉颗粒多呈不规则形状,表面不光滑、有小突起,且分布很多直径20~200 nm的微孔,X衍射图谱显示其结晶类型属于B型,结晶度为18%,大大低于普通玉米淀粉.利用化学改性法对高直链玉米淀粉进行醋酸酯化改性,最佳反应条件为,淀粉葡萄糖基与酸的质量比1∶5.3、催化剂甲磺酸用量为体系的1.5%、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3 h,在此条件下可制备取代度为2.84的醋酸酯淀粉,比普通玉米淀粉高0.78.同时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验证.该研究为进一步利用改性淀粉生产生物功能材料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山东农业科学》2019,(6):169-174
高直链淀粉玉米是指籽粒直链淀粉占总淀粉含量55%~85%的特用玉米,它在抗性食品、包装材料、医疗保健和降解材料等多个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本研究在介绍直链淀粉用途的基础上,综述了玉米直链淀粉合成关键基因、检测方法和高直链淀粉种质创制、选育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7.
高直链淀粉玉米研究及其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高直链淀粉玉米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独特的利用价值和发展前景加以概述,意在使这一玉米新类型受到更多关注,尽快发展起来。高直链淀粉玉米的深入研究利用,对填补国内空白,提高国际竞争力,满足市场需求,发展国民经济都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高直链淀粉玉米遗传机理及基因的表达,育种方法及育种面临的挑战,高直链淀粉玉米的应用能值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高淀粉玉米(High Starch Corn)是指籽粒粗淀粉含量大于72%(农业部标准NY/T597-2002)以上的专用型玉米。根据其籽粒中所含淀粉的比例和结构分为高支链淀粉玉米、混合型高淀粉玉米和高直链淀粉玉米。胚乳中直链淀粉含量在50%以上的玉米叫高直链淀粉玉米;将玉米籽粒胚乳中支链淀粉含量占总淀粉的95%以上的类型叫作高支链淀粉玉米(糯玉米或蜡质玉米)。  相似文献   

10.
采用显微观察、X-射线衍射分析和碘电位滴定法等对栓皮栎淀粉颗粒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栓皮栎淀粉颗粒的形状复杂多样,具有明显的偏光十字,呈“X”形,大小在3.6-24.5μm范围内,颗粒的晶体结构属于C型。栓皮栎淀粉的糊化温度为66.5-77.5℃,直链淀粉含量为161.8g/kg,而其溶解度和膨胀度均较小.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气流粉碎对玉米淀粉颗粒形态及理化性质影响,以高直链玉米淀粉为原料,利用流化床气流粉碎设备在不同分级频率条件下粉碎处理,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偏光显微镜、激光粒度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快速粘度分析仪研究粉碎处理前后高直链玉米淀粉颗粒形态、双折射现象、颗粒尺寸及分布、晶体结构、粉体密度、压缩度、水合性质及脂肪结合能力、淀粉糊粘度等结构及性质变化。结果表明,淀粉粉体经气流粉碎微细化后,粉体颗粒形状及尺寸不均,颗粒表面粗糙,粒径变小,在分级频率3 000 r·min-1时颗粒平均粒径由14.01μm减至5.8μm,偏光十字减少;淀粉相对结晶度由28.63%降至19.19%,破坏淀粉颗粒结晶结构,由多晶态向无定形态转变;微细化后粉体松装密度和振实密度降低,压缩度增大,粉体水溶性、膨胀性、持水及脂肪结合能力增强;淀粉糊衰减度和回生值分别为原淀粉1/4.4和1/1.9,淀粉热糊及冷糊稳定性较好。研究结果为淀粉干法物理改性技术研究和高直链玉米淀粉深加工与高值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High-amylose maize starch has great potential for widespread industrial use due to its ability to form strong gels and film and in the food processing field, thus serving as a resistant starch source. However, there is still a substantial shortage of high-amylose maize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natural germplasm resources, although the well-known amylose extender(ae) gene mutants have been found to produce high-amylose maize lines since 1948. In this context, high-amylose maize lines(13 inbreds and 18 hybrids) originating from a natural amylose mutant in our testing field were utilized to stud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mylose content(AC) and phenotypic traits(kernel morphology and endosperm glossiness), grain filling characteristics, gene expression, and amylose inheritance.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AC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otal starch content but was not correlated with grain phenotypes, such as kernel fullness, kernel morphology and endosperm glossiness. Maize lines with higher amylose had a greater grain filling rate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B73) during the first 20 days after pollination(DAP). Both starch debranching enzyme(DBE) groups and starch branching enzyme IIb(SBEIIb) groups showed a greater abundance in the control(B73) than in the high-amylose maize lines. Male parents directly predicted AC of F_1, which was moderate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F_2 generation.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422个小麦品种(系)2 a籽粒硬度与淀粉糊化特性检测,研究了不同籽粒硬度类型对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硬质麦107个,软质麦114个,混合麦201个;稀懈值与低谷黏度品种间变异较大,峰值时间变异系数最小。除稀懈值外,硬质小麦其余各项参数变异系数均小于软质小麦;软质小麦峰值黏度、低谷黏度、稀懈值及糊化温度等参数的平均值均高于硬质小麦,最终黏度、回升值、峰值时间略低于硬质小麦。RVA参数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峰值时间与稀懈值呈极显著负相关,糊化温度与硬度指数、最终黏度、回升值也呈极显著负相关,硬度指数与稀懈值及糊化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在所有参试品种(系)中选择峰值黏度>3 000 CP、稀懈值>1 000 CP,且回升值高于稀懈值的38个品种,适用于制作品质较好的面条。  相似文献   

14.
板栗淀粉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陕西镇安县的大红栗为原料 ,对板栗淀粉的颗粒性质和淀粉糊粘度性质进行了测定 ,并对板栗淀粉糊的流变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板栗淀粉粒的颗粒形状多样 ,大小为 1~ 2 0 μm,偏光十字位于淀粉粒中央 ,板栗淀粉的结晶结构属于 C型 ;板栗淀粉糊是假塑性流体。温度对板栗淀粉糊流变性有一定的影响 ,随着温度的升高 ,剪切应力下降。蔗糖、食盐及明矾的存在使淀粉糊的黏度曲线发生了不同形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菱角淀粉主要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了给菱角淀粉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数据,对菱角淀粉的化学组成、溶解度、膨胀度、淀粉糊的粘度与老化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菱角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为15.76%;其淀粉糊的最高粘度值介于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之间,其他粘度特征值高于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糊化温度为80.15℃,高于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其溶解度、膨胀度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4%的淀粉含量对老化特性影响较大,pH 6.0时老化值最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水提和碱提2种方法提取的糜子淀粉的糊化特性,为糜子淀粉提取工艺的选择和综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水提法、碱提法提取糜子淀粉的最佳工艺,测定糜子淀粉的理化指标和糊化特性,并对2种方法提取的糜子淀粉品质和糊化特性进行比较。【结果】糜子淀粉水提法的最佳工艺为:浸泡温度30℃,浸泡时间24h,固液比1∶10,在此条件下淀粉提取率为(71.59±0.21)%;碱提法的最佳工艺为:碱液质量分数0.30%,浸泡温度35℃,浸泡时间20h,固液比1∶10,在此条件下淀粉提取率为(82.40±0.13)%。与水提法相比,碱提法提取的糜子淀粉含量(845.1g/kg)、白度(99.9%)、峰值黏度(1.546Pa·s)均有所提高,淀粉热糊稳定性、抗老化能力分别降低1.05%和25.1%,糊化温度降低8.05℃。【结论】采用碱提法提取糜子淀粉时,其提取率较水提法提高了15.1%,峰值黏度提高29.5%,碱提法提取糜子淀粉的理化指标较好。  相似文献   

17.
干旱胁迫对小麦不同品种胚乳淀粉结构和理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全面了解干旱胁迫对小麦不同品种胚乳淀粉组成、粒度分布、糊化特性以及晶体特性的影响,揭示小麦淀粉结构与理化特性的内在关系。【方法】2013—2015年度以小麦品种京冬8(JD8)、河农825(HN825)、冀麦585(JM585)、农大211(ND211)为试验材料,设节水灌溉(W)和旱作(D)2种处理,研究干旱胁迫对小麦胚乳淀粉结构及其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干旱胁迫显著抑制了小麦胚乳淀粉的积累,但对小麦淀粉直/支比的影响不显著。小麦胚乳淀粉粒体积、表面积和数目分布均呈双峰曲线变化,干旱胁迫对淀粉粒粒度分布的影响因基因型和粒径大小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其中对粒径5μm淀粉粒的表面积、数目分布影响最大。干旱胁迫未改变小麦胚乳淀粉的晶体类型,但显著提高了小麦淀粉的结晶度,对小麦淀粉X-衍射图谱中各尖峰强度的影响因品种和衍射角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干旱胁迫显著提高了小麦淀粉的低谷黏度和糊化温度,延长了糊化时间,但显著降低了小麦淀粉的峰值黏度和稀懈值,对终结黏度和回生值的影响存在基因型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小麦胚乳淀粉结晶度与总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支链淀粉呈显著正相关。总淀粉含量与峰值黏度呈显著正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峰值黏度和稀懈值呈显著正相关,与糊化温度呈显著负相关。支链淀粉含量与糊化特性的相关性不显著,而淀粉直/支比仅与糊化时间呈显著负相关。小麦胚乳淀粉中粒径5μm和10μm的淀粉粒体积百分比与终结黏度和回生值均分别呈显著、极显著负相关,而粒径15μm的淀粉粒与终结黏度和回生值均呈显著正相关。小麦淀粉粒体积分布与结晶度的相关性不显著。小麦淀粉糊化峰值黏度和稀懈值与结晶度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而糊化温度与结晶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干旱胁迫改变了小麦胚乳淀粉组分、粒度分布、结晶度及其主要糊化参数。小麦胚乳淀粉结构与晶体特性和糊化特性之间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表明干旱对小麦淀粉结构的影响,间接影响了其理化特性,因此,可以通过调节水分条件来生产一定品质的小麦。  相似文献   

18.
在河南驻马店市对高淀粉玉米品种郑单18分6个不同播期进行播种试验,通过对不同播期间的生育期、株高、干物质积累、主要经济性状、产量分析比较,初步得出该品种在豫南地区的适宜播期为5月26日~6月20日,为该品种在豫南的高产栽培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一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普通玉米杂交种淀粉的糊化和热力学性质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实验室制取玉米淀粉的方法提取了17种普通玉米杂交种淀粉,并采用快速粘度测定仪(RVA)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别分析了玉米杂交种淀粉的糊化和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普通玉米杂交种间RVA各参数均存在极显著差异;RVA某些参数之间、DSC某些参数间及RVA与DSC某些参数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提高脱胚玉米作啤酒辅料的浸出物收得率,通过实验室试验,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研究挤压蒸煮系统诸参数(模孔孔径、套筒温度、物料含水率、螺杆转速和螺杆末端端面至模板内表面的距离)对用作啤酒辅料的挤压蒸煮后的脱胚玉米中抗性淀粉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挤压蒸煮的脱胚玉米中抗性淀粉的含量比脱胚玉米原料中的抗性淀粉降低约6.0%,比传统蒸煮工艺的糊化液降低约1.3%,提高了淀粉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