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贺兴  梁山 《河南中医》2008,28(5):65-66
目的:观察川芎茶调散灌洗液对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行鼻内窥镜手术的80例(126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65侧),对照组40例(61侧)。两组患者术后均灌洗鼻腔,治疗组用川芎茶调散灌洗液灌洗,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洗,并定期行鼻内镜观察。依照许庚《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后术腔粘膜转归阶段的划分及处理原则》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术腔清洁时间及上皮化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光镜观察治疗组炎细胞浸润、水肿、息肉、病理性腺体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川芎茶调散灌洗液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后病变粘膜有较好的综合治疗作用,可提高内窥镜鼻窦手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鼻内窥镜功能性鼻窦术联合中药鼻冲洗治疗非侵袭性上颌窦真菌病的疗效。方法:观察组30例行鼻内窥镜功能性鼻窦术联合中药鼻冲洗,对照组30例行功能性鼻窦术后配合生理盐水冲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第1周,其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2、3、4、5周各项指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6个月经鼻内窥镜检查,所有患者上颌窦窦腔内黏膜光滑,无异常分泌物,上颌窦窦口开放良好,引流通畅,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功能性鼻窦术联合中药鼻冲洗治疗非侵袭性上颌窦真菌病疗效满意,中药冲洗液在促进黏膜恢复方面明显优于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窥镜治疗术后的护理方法,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鼻窦炎行鼻内窥镜治疗术后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76.7%),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鼻窦炎行鼻内窥镜术治疗后患者加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中药抗炎合剂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的疗效.方法 63例确诊为SIRS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除应用各自常规治疗外,治疗组30例采用抗炎合剂治疗,与对照组33例进行比较,观察不同时段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不同时段TNF-α、IL-1、PLT及D-二聚体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采用中药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3 d后PLT均有下降,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D-二聚体均有上升,但无差异;TNF-α对照组上升,治疗组变化不明显,无统计学差异.IL-1均有上升.治疗7 d后,对照组PLT下降持续,治疗组有一定程度恢复(P<0.01),D-二聚体均有上升,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TNF-α对照组上升,治疗组下降(P<0.05),IL-1对照组变化不明显,治疗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抗炎合剂治疗SIRS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鼻内窥镜下改良式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慢性泪囊炎患者126例(142眼)按照完全抽样法分成2组,对照组63例(70眼)行传统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研究组63例(72眼)行鼻内窥镜下改良式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观察2组围手术期指标、疗效以及泪道通畅改善情况。结果 2组术后不同时间段的溢泪程度评分、SchirmerⅠ实验与BUT实验指标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1),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均0.01),术中出血发生率及术后3、6个月时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6个月时的泪道通畅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内窥镜下改良式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好,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中药干预对SIRS患者炎症反应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抗炎合剂对SIRS患者的疗效。方法:63例确诊为SIRS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除应用各自常规治疗外,治疗组30例采用抗炎合剂治疗,与对照组33例进行比较,观察不同时段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不同时段PLT、CRP及D-二聚体的变化。结果:治疗组采用中药的临床疗效在不同时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3天后PLT均有下降,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D-二聚体均有上升,但无差异;CRP均有上升,对照组上升显著(P<0.01)。治疗7天后,对照组PLT下降持续,对照组有一定程度恢复(P<0.01),CRP及D-二聚体均有上升,对照组更为显著(P<0.01)。结论:抗炎合剂治疗SIRS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红藤煎口服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阑尾周围脓肿患者20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2例。对照组给予抗炎、消肿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中药红藤煎,治疗1周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4%,对照组为90.19%,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藤煎口服联合抗炎、消肿等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慢性鼻窦炎行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中,予以辨证施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92例在本院耳鼻喉科行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对照法将患者分成A组(中西医结合)与B组(单纯西医)在围手术期的治疗中,对B组患者予以抗生素、鼻腔局部喷剂以及皮质内固醇等治疗。A组患者则在西医的基础上辅助辨证施药治疗。结果:术后2周,两组患者的临床体征及自觉症状评分比较,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术后的4周、8周、12周,两组之间的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术腔变化积分比较,术后2周,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周、8周、12周比较,两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且A组的总有效率要高于B组(P0.05)。结论:在慢性鼻窦炎患者行鼻窦内窥镜手术中,辅以辨证施药可以促进患者恢复,提高疗效,有采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渊合剂对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术后术腔黏膜上皮化的作用。方法:90例鼻窦炎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30例、B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A组应用鼻渊合剂治疗,B组应用鼻渊合剂、吉诺通治疗,对照组应用抗生素、地塞米松、吉诺通治疗;3组局部均应用激素喷鼻和术腔冲洗。比较3组病例术腔黏膜上皮化情况。结果:A组术后应用鼻渊合剂对术腔黏膜上皮化具有对照药物相同的作用,而B组术后应用鼻渊合剂加吉诺通加快术腔黏膜完成上皮化,经χ2检验,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鼻渊合剂可以促进鼻窦炎鼻窦内窥镜术后术腔黏膜上皮化,与黏膜促排剂配合应用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芪榔合剂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CFC)的临床疗效并筛选最佳证型,与麻仁软胶囊作疗效对比观察。方法:本临床研究选择188例CF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88例。治疗组予以芪榔合剂治疗,对照组予以麻仁软胶囊治疗,疗程均为8周。对治疗前后各症状积分及总积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6%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症状积分改善方面治疗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榔合剂对于CFC有明显疗效,尤以气阴(血)两虚证型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刘莉萍  张雄 《陕西中医》2012,(9):1152-1153
目的:观察鼻内窥镜鼻窦术联合中药上颌窦灌洗治疗慢性上颌窦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60例行鼻内窥镜鼻窦术联合中药上颌窦灌洗,对照组60例行鼻内窥镜鼻窦术后配合甲硝唑注射液上颌窦冲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第4、6、8、10d各项指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6个月~1年经鼻内窥镜检查,所有患者上颌窦窦腔内黏膜光滑,无异常分泌物,上颌窦窦口开放良好,引流通畅,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鼻内窥镜鼻窦术联合中药上颌窦灌治疗慢性上颌窦炎疗效满意,鼻渊合剂在促进黏膜恢复方面明显优于甲硝唑注射液。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鼻渊合剂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FESS术后鼻窦黏膜内EGF及EGFR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20例病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10例(布地奈德鼻喷雾剂+鼻渊合剂),对照组10例(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克拉霉素分散片+吉诺通),两组均予相同的手术处理并分别在术后第1、2、4周采集标本,术后1周开始服药,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EGF及EGFR表达情况。结果治疗组用药前后比较,用药1周后EGF表达强度增加(P0.05),EGFR表达强度明显增加(P0.01),用药3周后EGF、EGFR表达强度强度均明显增加(P0.01);对照组用药前后比较,用药1周后EGF表达强度显著增加(P0.01),EGFR表达强度有增加(P0.05),用药3周后EGF、EGFR表达强度均明显增加(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EGF、EGFR表达强度经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术后运用鼻渊合剂在促进黏膜修复,加速创面愈合方面有一定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EGF、EGFR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1月收治的鼻窦炎鼻伴鼻息肉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82.61%(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70%,低于对照组的23.91%(P0.05)。结论: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抗炎合剂治疗早期脓毒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61例早期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抗炎合剂。观察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比较治疗前后不同时段血乳酸、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及D-二聚体的变化,随访28 d病死率。结果 2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均下降(P均<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 d后治疗组血乳酸水平下降(P<0.05),优于对照组(P<0.05);CRP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血小板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治疗7 d后,2组乳酸水平均恢复正常(P均<0.01),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NF-α2组均下降(P均<0.05),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CRP治疗组下降显著(P<0.01),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Plt下降持续,治疗组较对照组有一定程度恢复(P<0.05);D-二聚体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28 d病死率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抗炎合剂治疗早期脓毒症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15.
沈莉莉  肖大江 《陕西中医》2011,32(9):1151-1152
目的:探讨鼻渊通窍颗粒在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后恢复期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将110例鼻内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术后均给予抗生素、鼻腔局部激素治疗、常规术腔换药,治疗组另予以口服鼻渊通窍颗粒,术后6个月予鼻内镜检查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5%,明显优于对照组85.5%,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鼻渊通窍颗粒在鼻内窥镜手术后恢复期的辅助治疗有疏风清热,宣塞通窍的功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骨伤消肿化瘀方联合手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累及关节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胫骨远端骨折累及关节面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骨伤消肿化瘀方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随访12个月,对照组优良率为73.3%低于观察组的93.3%(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骨伤消肿化瘀方联合手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累及关节面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手术治疗,患者恢复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分析经鼻腔进路鼻内窥镜下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广东同江医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4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分为两组,其中20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的方式为常规手术,将另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治疗的方式为经鼻腔进路鼻内窥镜下泪囊造孔术,在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0.0%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泪囊炎采取经鼻腔进路鼻内窥镜下泪囊造孔术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祖师麻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祖师麻片是一种治疗风湿阻络兼血瘀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制剂,具有较强的镇痛、抗炎、消肿和改善患处生理功能的作用。临床验证提示:总有效率为80%,显效率36.7%,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单项疗效比较,除消肿外,晨僵、关节疼痛和功能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P<0.01,治疗组下降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对照组P>0.05,而治疗组P<0.01,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通痹合剂2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通痹合剂2号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双模拟的方法,将60例RA患者分为通痹合剂2号方治疗组(40例),甲氨喋呤(MTX)联用来氟米特(LEF)对照组(20例),治疗3个月,观察DAS-28积分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DAS-28积分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具体的功能改善方面(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痹合剂2号方对活动期RA具有改善关节功能及降低活动期炎症指标的作用,具有抗炎镇痛、缓解病情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联合鼻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技术治疗鼻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鼻鼽患者3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5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鼻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技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内服治疗。两组术后均给予静脉滴注抗生素、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并连续7 d每天雾化吸入一次,每日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喷嚏、鼻涕、鼻塞、鼻痒等证候积分均下降,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有效率为75.3%,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内服联合鼻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技术能有效改善鼻鼽患者的临床症状,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