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塞尿激酶临床应用研究(113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法应用国产尿激酶不同剂量的疗效和副作用,以及延迟用药的疗效。(1)对1023例发病6小时以内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组[1.7万U(2.2万IU)/kg]539例和高剂量组[2.3万U(3.0万IU/kg]484例。两组血管再通率别为67.3%和67.8%,4周病死率分别为9.5%和8.7%,各种严重并发症差异均无显著性,说明两组疗效相似,出血并发症在高剂量组略高于低剂量组,但差异无显著性。值得指出的是,在高剂量组有2例发生了致命性脑出血。认为1.7万U(2.2万U)/kg是安全有效的剂量.(2)延迟治疗的效果。发病后6~12小时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15例[应用尿激酶2.0万U(2.6万IU)/kg]与发病6小时内用药组相比:血管再通率低(40.0%对67.5%;P<0.001),4周病死率较高(13.9%对9.1%,但P>0.05);重度心力衰竭发生率也较高(13.0/对6.6%,P<0.02)。说明延迟治疗组疗效明显低于发病6小时内治疗者。  相似文献   

2.
替普瑞酮对胃溃疡愈合及其愈合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为了研究替普瑞酮对胃溃疡的治疗效果,对106例经胃镜证实的胃溃疡病人,随机分为A组(替普瑞酮+西咪替丁)和B组(单用西咪替丁)。4周溃疡愈合率A、B两组分别为72.4%和52.1%(P<0.05),8周为93.1%和89.6%(P>0.05);S2期的获得率4周分别为34.5%和10.4%,8周为50.0%和20.8%(P<0.005)。氨基己糖测定:A组治疗后(17.79±2.00μg/mg)明显高于治疗前(14.27±2.47μg/mg)(P<0.05),而B组治疗前后则无明显变化。本研究结果强烈提示A组加用替普瑞酮不仅加速了胃溃疡的愈合,而且显示溃疡愈合质量亦明显高于单用西咪替丁组,这可能与替普瑞酮显著增加氨基己糖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病细胞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解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病细胞凋亡的关系,我们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对Hp阴性的33例慢性胃炎和Hp阳性的32例慢性胃炎、29例胃溃疡、30例胃癌的胃镜活检标本进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发现,凋亡指数分别为1.6%、16.8%、24.1%、6.3%,Hp阳性的胃病凋亡指数明显高于Hp阴性者(P<0.05~0.01)。对31例Hp阳性者进行根除治疗,其中23例根除后细胞凋亡指数平均从19.5%下降至5.8%,差异显著(P<0.05);而8例根除失败者治疗前后凋亡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Hp感染可促进细胞凋亡,根除Hp后可使细胞凋亡下降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对比研究   总被引:87,自引:2,他引:87  
37所医院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528例,随机分为尿激酶组(272例)和去纤酶组(256例)均为静脉法给药,尿激酶组并辅以阿司匹林和肝素,对比两组溶栓疗效。尿激酶组与去纤酶组比较:血管再通率分别为58.1%对40.6%(P<0.001);4周病死率分别为8.1%对17.6%(P<0.005);出血并发症分别为11.0%对27.0%(P<0.001)。说明尿激酶组疗效明显优于去纤酶组,且出血并发症较少。血管再通者较血管未通者严重并发症和梗塞延展明显减少,明显降低急性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灭幽灵散剂治疗消化性溃疡活动期伴幽门螺杆菌阳性、辨证为郁热证80例(治疗组).并与用得乐冲剂治疗的28例作对照(对照组),6周为1疗程。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治愈+显效率85.0%,总有效率93.8%;对照组治愈+显效率66.9%,总有效率82.1%。溃疡疗效比较:治疗组治愈+显效率80.0%,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治愈+显效率60.7%,总有效率7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幽门螺旋杆菌疗效比较:治疗组清除率71.2%,对照组67.9%,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灭幽灵散剂对改善症状、愈合溃疡疗效明显优于得乐冲剂。远期疗效;治疗组溃疡复发率21.0%,对照组为23.0%。幽门螺杆菌两项检查复发率两组分别为28.5%、30.8%,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此结果说明溃疡复发与幽门螺杆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雌激素对绝经后妇女冠心病治疗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索雌激素对绝经后妇女冠心病的防治机制及疗效。方法将108例绝经1年以上的女性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36例),甲组口服结合雌激素(倍美力)0.625mg1/d,乙组口服7甲基异炔诺酮(利维爱)2.5mg1/d,丙组口服安慰剂1片1/d,于服药前及服药后第3、6个月末检测血脂谱及ECG,并记录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倍美力治疗后可使胆固醇(TC)降低12.8%,甘油三酯(TG)降低17.0%,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29.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上升146%。利维爱治疗后TC降低8.7%,TG降低15.6~33.8%、HDLC降低19.7~28.3%(P值均<001),LDLC无显著变化。倍美力及利维爱治疗第3、6个月后对心绞痛症状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9%、935%和83.3%和93.1%,对ECG缺血性改变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7%、82.1%和78.6%、814%,两种药物对妇女冠心病的心肌缺血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雌激素替代治疗可显著改善绝经后妇女冠心病患者的异常血脂及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7.
环丙氟哌酸治疗多耐药肺结核近远期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 评价环丙氟哌酸(CPFX)对多耐药肺结核(MDR-PTB)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51例MDR-PTB患者分为两组;26例应用6CHETHT/6CHTHT方案治疗,25例采用6HETHT/6HTHT方案治疗。结果 疗程结束时,治疗组痰菌阴转率(76.9%),明显高于对照组(28.0%)(P〈0.01),经三年随访,治疗组和对照组细菌学复发率分别为10.0%和57.1%,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胃液中的胆红素浓度以评价二甲基硅油对胆汁反流的疗效.方法慢性胃炎患者65例,其中伴胆汁反流45例,进一步分成2组:治疗组(30例)在测定前服二甲基硅油+硫糖铝;对照组(15例)单服硫糖铝.用胆红素氧化酶法测定胆红素浓度.结果无胆汁反流的20名患者中,胃液中胆红素浓度分别检测15例为0,5例为04μmol/L~08μmol/L;治疗组在服二甲基硅油前后均值分别为(160±120)μmol/L和(66±49)μmol/L(P<001),而对照组则分别为(146±123)μmol/L和(159±198)μmol/L(P>005);胆红素浓度减少30%以上者治疗组中占800%,对照组中占267%,两组间有高度显著差异(χ2=121008.P<001).结论测定胃液中胆红素有助于判断胆汁反流,并肯定二甲基硅油可减少胆汁反流,从而减轻胆汁反流性胃炎.  相似文献   

9.
环孢素A治疗Ⅰ型糖尿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33例新发病的Ⅰ型糖尿病(IDDM)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接受环孢素A(CsA)和胰岛素治疗3~6个月,对照组单纯以胰岛素治疗。治疗第3、6和9个月时,治疗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52.9%、46.7%和40.0%;对照组为12.5%、6.3%和6.3%(P<0.01、0.25和0.05)。缓解率与病程有关。治疗第6个月时,治疗组糖刺激状态的C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sA治疗后,外周血OKT_4/OKT_8细胞比值降至正常水平。平均最高血肌酐水平上升11.9%,未发现严重副作用。CsA治疗可保护和改善胰岛功能,促进发病早期IDDM缓解。  相似文献   

10.
应用胶体铋剂(CBS)与不同剂量的呋喃唑酮(F)联合治疗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173例病人随机分为5组(CB8组、F0.2组、CBS+F0.2组、CBS+F0.1组、CBS+F0.05组)服药4周(CBS4周+F2周),Hp根除率分别为23.3%、59.3%、100%、91.3%和61.9%;活动性胃炎消退率分别为14.0%、48.1%、70.9%、86.7%和53.3%;副作用发生率分别为4.6%、21.8%、23.5%、7.1%和14.8%。CBS+F0.2及CBS+F0.1组Hp根除率及活动性胃炎消退率均显著高于其它三组(P<005);且CBS+F0.1与CBS+F0.2疗效相当,Hp根除率可达90%以上,副作用程度明显减轻,是较理想的根除Hp方案。  相似文献   

11.
研究单用拉米夫定(3-TC)及联合应用中药治肝灵冲剂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治疗作用,探讨两者联合治疗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50例CHB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3-TC和治肝灵冲剂联合治疗;B组单用3—TC,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前、治疗2周、4周、8周、12周、16周,20周、26周分别检测HBV标志、肝功能,血清学指标,肾功能,并记录治疗期间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发生的一切不良事件。治疗26周后A组血清HBeAg转阴率64.0%(16/25).明显高于B组16.0%(4/25)P<0.01. A组与B组分别有4例(16.0%),2例(8.0%)实现HBeAg血清转换。P>0.05。转阴患者未发现HBV前C区变异株。A组和B组HBVDNA转阴例数分别为24(96.0%)和23(92.0%)P>0.05。治疗结束时A组和B组ALT的复常率分别为88.0%(22/25)、64.0%(16/25),P<0.05。采用3-TC与治肝灵冲剂联合治疗CHB,短期疗效明显优于单一用药组,且副作用少,是安全、有效的治疗CHB的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中药慢肝消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慢肝消对酒精性肝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酒精性肝病92例,分治疗组64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用慢肝消,对照组用加味逍遥散.治疗组和对照组中脂肪肝分别为13例(120%)和9例(321%),肝炎分别为19例(277%)和6例(321%),肝硬变分别为22例(344%)和9例(321%),混合型各为10例(156%)和4例(143%).临床主要表现为纳呆、腹胀、胁胀或痛,呕恶便溏,乏力.3mo1疗程,观察结束后,对症状、体征、肝功能、胶原代谢,及免疫功能等方面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5例,显效36例,好转1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临床治愈0例,显效12例,好转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14%.结论慢肝消具有改善肝功能,抗肝纤维化,调解免疫功能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内溶栓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冠脉)内溶栓的疗效。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0例分为3组:60~69岁68例,70~79岁64例,80~85岁28例。对适宜作溶栓治疗者77例(3组分别为40例、31例及6例)用尿激酶作了冠脉内溶栓治疗。结果50例溶栓成功,冠脉再通,3组分别为31例(77.5%)、17例(54.8%)及2例(33.3%);80~85岁组冠脉再通率明显低于其他2组(P<0.05)。50例溶栓成功者院内死亡2例(4.0%),83例未作溶栓治疗者死亡18例(21.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冠脉内溶栓成功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善得定治疗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胃镜诊断44例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善得定治疗组(22例)和垂体后叶素对照组(22例)结果止血率/24hr,治疗组为90.9%,对照组为66.7%,两组差异显著(P〈0.01),副作用方面如头痛,胸痛,腹痛,治疗组仅1例(8.2%),对照组1C组(45.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回顾性地对比分析了采用自膨式金属内支架术(EMBE)和经内镜逆行胆管内引流术(ERBD)对20例恶性肝门部胆管梗阻(MHBO)病人的治疗情况。结果:有效减黄率:在ERBD和EMBE组分别为77.8%和88.9%;早期合并胆管炎发生率:ERBD和EMBE分别为55.6%和11.2%(P<0.001);支架梗阻和/或晚期胆管炎发生率两组分别为66.6%和37.4%(P<0.01);两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159±76和254±84天(P<0.01)。结论:EMBE治疗MHBO较ERBD疗效好,早期胆管炎发生率低,支架不易阻塞,生存质量高。  相似文献   

16.
根据卫生部卫药发(1992)35号文件,我们进行了开放、对照、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以探讨加贝酯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疗效。共观察85例,治疗组49例,对照组36例,我们发现:治疗组有效率为74.2%,而对照组为36.0%(P<0.05);死亡率分别为4.1%与22.2%(P<0.05);两组在缓解症状、消退体征与血淀粉酶恢复正常的有效率分别为75.4%、71.8%与81.6%以及38.8%、36.0%与44.4%(P<0.05,三者均同),两组在缓解症状、消退体征与血淀粉酶恢复正常的时间分别为5.41±2.38、5.76±2.32与4.58±2.39以及7.11±2.47、7.55±2.48与7.58±1.95日(P<0.05三者均同)。治疗后血象、肝、肾功能无明显改变。以上表明:本品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治疗安全可靠,有迅速缓解临床症状、降低死亡率与提高存活率之效。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应用自制中药平萎1号、平萎2号口服液治疗60例胃粘膜癌前病变(治疗组),并以传统中医辨证分型治疗30例为对照组。结果表明临床疗效治疗组分别为93.3%和96.7%,对照组为 90%,两者对比: P<0. 05, P<0.9。胃镜复查病理不典型增生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 80%和86.7%。对照组为 63.3%,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 05,P<0. 01,表明三组中以中医益气养阴药与活血祛淤抗癌药同时治疗胃粘膜癌前病变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塞尿激酶临床应用研究(1138例)   总被引:101,自引:3,他引:101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静脉不务产尿激酶(UK)不同剂量的疗效和副作用,以及延迟用药的疗效。(1)对1023例发病6以内的AMI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组「1.7万U(2.2万IU)/kg」539例和高剂量组「2.3万U(3.0万IU)/kg」484例。两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67.3%和67.8%,4周死率分别为9.5%和8.7%,各种严重并发症差异均无显著性,说明两组疗效棹似,出血并发症在高剂量组  相似文献   

19.
将106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分为两组,≥70岁组31例,<70岁组75例,均在发病6小时内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70岁组与<70岁组比较,血管再通率分别为67.7%及70.6%(P>0.05),4周病死率分别为6.5%及5.3%(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别为0.49±0.12及0.51±0.14(P>0.05),出血并发症分别为45.1%及20%(P<0.01)。血管再通者与血管未通者比较,病死率分别为2.7%及12.5%(P<0.05),LVEF分别为0.56±0.14及0.44±0.11(P<0.01)。因此认为,溶栓治疗AMI的疗效与年龄无关,而与血管是否再通密切相关。老年AMI患者行溶栓治疗虽出血等并发症高,但其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与药物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效果。方法在109例AMI患者中,45例患者接受直接PTCA治疗,64例患者接受药物溶栓治疗。结果溶栓组梗塞相关血管(IRA)再通的患者有48例,再通率为75%;直接PTCA组IRA成功开通的患者有44例,成功率为97.8%。住院期间左室射血分数(EF)溶栓组为54.1±13.2,直接PTCA组为64.2±10.1,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死率分别为6.3%和2.2%,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进一步分析溶栓再通组与直接PTCA成功组的临床疗效,前者因再闭塞或缺血发作行择期PTCA的比率明显高于直接PTCA组(27.1%vs0;P<0.05),但直接PTCA组左室EF仍显著高于溶栓再通组(64.8±9.8vs55.9±12.6P<0.05)。住院期间再发梗塞,心肌缺血事件和心力衰竭例数溶栓再通组都有增加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直接PTCA与溶栓治疗AMI患者,前者可使IRA充分有效地开通,能更好地改善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