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基准面旋回的层次界面和层次实体出发,讨论了基准面变化的层次性及不同层次基准面旋回层序的特点。以坪北油田长4 5-长6油层组为例,对不同层次基准面旋回进行了划分与对比,建立了不同层次基准面旋回地层等时对比格架,分析了地层格架内储集砂体的发育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提高地层对比的精度和储层预测的准确性,以钻井、测井资料为基础,将松辽盆地大老爷府油田泉四段短期基准面旋回划分为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向上变浅复变深的对称型和向上变深复变浅的对称型等4种类型.依据可容纳空间的大小,将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短期基准面旋回进一步划分为高可容纳空间型和低可容纳空间型;将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短期基准面旋回划分为高可容纳空间型和低可容纳空间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每个基本类型及亚类型的沉积背景、叠加样式、岩性特征和沉积动力学过程,总结了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的分布规律,提高了储层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将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长8油层组三角洲前缘短期基准面旋回分为对称型和非对称型两大类。其中非对称型旋回包含向上变深和向上变浅2种类型,对称型旋回包含上升半旋回厚度大于下降半旋回厚度、上升半旋回厚度小于下降半旋回厚度和上升半旋回厚度近似等于下降半旋回厚度3种类型。长8油层组储集砂体按成因可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复合式坝和远砂坝砂体四大类.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包含削截式和完整式2种类型.河口坝砂体包含孤立式和叠加式2种类型。复合式坝砂体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直接叠加在河口坝砂体之上形成.它们明显受基准面升降引起的可容纳空间(A)和沉积物补给量(S)之间变化关系的影响。在基准面上升过程中,主要形成削截式和完整式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前者A/S〈1,后者4/S〉1;在基准面下降过程中,主要形成孤立式、叠加式河口坝和远砂坝砂体.前者4/S〈l,后两者A/S〉1;在一个完整的基准面升降旋回中,如果既保留了短期基准面上升期的沉积,又保留了下降期的沉积,则形成复合式坝砂体。姬塬油田长8油层组属岩性油藏,搞清短期基准面旋回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砂体的控制作用,预测水下分流河道、叠加式坝和河口坝等砂体将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对坪北油田延长组长4 5-长6油层组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研究,识别出2个长期旋回、4个中期旋回及若干个短期旋回,并建立等时地层对比格架.在基准面旋回格架内,通过分析物性非均质性参数、层内夹层、分层系数、砂岩密度、砂岩钻遇率、分布系数、连通系数和厚度变异系数等参数,定量研究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研究表明,储层层内非均质性强,层内物性非均质性可分为3类,层内夹层分布多且分布不稳定;层间非均质性不明显,MSC2、MSC3旋回主要发育局部连通性好的砂体, MSC4旋回主要发育孤立型砂体;平面非均质性中-强,平面上砂岩厚度分布变化较大.此外基准面变化与储层非均质性关系分析表明,基准面变化对储层宏观非均质性有明显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坪北地区长6油层组高分辨率层序分析与等时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通过基准面旋回结构和叠加样式的沉积动力学分析,采用多级次基准面旋回划分方案,研究陕北坪北地区上三叠统长6油层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通过钻井岩心与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从该油层组中识别出三个级别的基准面旋回界面,以界面的成因和级别为依据,将长6油层组划分为短期、中期、长期三个级次的旋回层序。根据多级次旋回层序划分结果,运用旋回等时对比法则对各级次旋回层序进行等时对比并建立不同尺度的时间-地层格架,讨论了不同时间尺度的层序地层格架在油气勘探开发各阶段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通过基准面旋回结构和叠加样式的沉积动力学分析,采用多级次基准面旋回划分方案,研究陕北坪北地区上三叠统长6油层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通过钻井岩心与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从该油层组中识别出三个级别的基准面旋回界面,以界面的成因和级别为依据,将长6油层组划分为短期、中期、长期三个级次的旋回层序。根据多级次旋回层序划分结果,运用旋回等时对比法则对各级次旋回层序进行等时对比并建立不同尺度的时间-地层格架,讨论了不同时间尺度的层序地层格架在油气勘探开发各阶段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7.
坪北油田延长统长6段第二砂层组可划分出中期旋回一个、短期旋回四个,通过对三种主要类型的短期基准面旋回结构特征进行详细描述,建立了延长统长6段第二砂层组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分析了沉积演化过程、沉积相演化序列及砂体的空间晨布规律,为精细储层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宝浪油田三工河组基准面旋回与储层宏观非均质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疆焉耆盆地宝浪油田侏罗系三工河组为浅水缓坡型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储层非均质性强,有明显的旋回性和层次性。运用基准面旋回原理将含油层段划分为四个退积式叠置的短期旋回。分析结果认为,基准面旋回及其伴随的可容空间变化是引起储层宏观非均质特征的决定因素,受基准面旋回控制,河道类型、储层厚度、砂体规模、夹层分布、砂体拼接方式等层间非均质特征呈规律变化;随着可容空间的增加,河道特征逐渐由辫状河道向曲流河道转变,造成储层物性、层间非均质程度等的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9.
新疆焉耆盆地宝浪油田侏罗系三工河组为浅水缓坡型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储层非均质性强,有明显的旋回性和层次性。运用基准面旋回原理将含油层段划分为四个退积式叠置的短期旋回。分析结果认为,基准面旋回及其伴随的可容空间变化是引起储层宏观非均质特征的决定因素,受基准面旋回控制,河道类型、储层厚度、砂体规模、夹层分布、砂体拼接方式等层间非均质特征呈规律变化;随着可容空间的增加,河道特征逐渐由辫状河道向曲流河道转变,造成储层物性、层间非均质程度等的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10.
以陕甘宁盆地延长组长8油层组为例,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短期基准面旋回原理,详细分析了以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沉积为主体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厚层储集砂体的成因.研究表明,各种成因砂体的发育受沉积基准面升降、可容纳空间增加与沉积物补给通最比值变化的控制.在基准面上升过程中,A/S<1时以多期叠加型和废弃型河道砂体为主,A/S>1时则为完整型河道砂体;在基准面下降过程中,A/S<1时以完整型河口坝砂体为主,A/S>1时则以叠加型河口坝为主.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各种成因砂体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格架内的时空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1.
根据延长统三角洲的沉积背景,通过15口取心井岩石相及其组合的分析.在长3段4 5油组和6油组共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水下决口扇及河口坝等7种沉积微相。查明了各种沉积微相的发育和平面展布规律,发现研究区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砂体分布范围大,而河口坝砂体仅出现于研究区南部.并且分布范围局限。  相似文献   

12.
为避免储集层敏感性伤害,提高油田采收率,进行姬塬油田麻黄山地区长4+5和长6储集层的敏感性差异研究。在对研究区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和孔喉结构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用岩心开展敏感性实验,对研究区长4+5和长6储集层的敏感性进行评价,并分析造成长4+5和长6储集层敏感性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姬塬油田麻黄山地区长4+5和长6储集层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长4+5和长6储集层的平均孔隙度分别为10.6%和9.4%,平均渗透率分别为0.65 mD和0.25 mD,平均面孔率分别为6.84%和3.67%;研究区长4+5和长6储集层总体上均具有弱速敏、弱水敏、弱盐敏、强酸敏和强碱敏的特点;由于长4+5储集层长石和石英含量较高,高岭石含量较低,其碱敏性和水敏性较长6储集层强;长6储集层则因为黏土矿物含量较高,其盐敏性和酸敏性较长4+5储集层强。在后续的储集层改造中,应严格控制注入地层流体的pH值。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对坪北油田地层进行划分和对比.对目的层识别出3个中期旋回。以中期旋回为单位采用顺序指示模拟方法建立沉积微相三维模型.采用相控物性参数建模技术,利用顺序高斯模拟方法建立孔隙度、渗透率的三维模型。采用逐点比较的方法.抽稀检验了沉积微相三维模型.结果表明.分三种微相类型的符合率为66.4%.只分砂泥岩的符合率为84%;利用多个实现的概率分布能够较好地预测微相分布。  相似文献   

14.
何家集区长4+5—长6油层组储层砂体累计厚度较大,粒度较细,沉积相变快,储层物性纵、横向具有明显的非均质性。影响石油富集成藏的储集因素包括岩石学组分、沉积相、砂体展布、成岩作用及物性等,其中沉积相是最主要的因素,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是主要的储集体。何家集区下一步勘探重点应在分流河道砂体带上寻找次生孔隙发育区。  相似文献   

15.
渤南油田五区、六区层序地层格架与沉积类型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渤南洼陷古近系为基底岩,依据层序地层学和沉积体系分析的方法,将古近系和新近系划分为裂陷阶段和坳陷阶段2个构造层序,以区域性不整合面为界,划分为7个三级层序。渤南洼陷古近纪和新近纪为不对称断阶型湖盆,南部为缓坡断阶带,以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北部为受生长断层控制的陡坡断阶带,以典型的水下扇、浊积扇和扇表角洲近端前缘沉积为主。渤南油田五区、六区位于南部缓坡带的Ⅱ区,强烈断陷期发育的沙三段9砂层组属较深水湖泊中的浊积扇体系,上覆的0~8砂层组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的水下前缘组合和前扇三角洲沉积组合,总体代表了进积和湖泊充填淤浅的过程。0~9砂层组的物源应主要来自东南侧的孤岛凸起。图5参7  相似文献   

16.
甘谷驿油田共大滩区延长组长6 段非均质模式与油气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甘谷驿油田共大滩区油藏地质、测井、分析化验和生产测试资料, 建立了长6 段层内、层间及平面3 个层次的宏观非均质模式, 描述了三角洲平原和前缘油气分布规律与储层非均质性的关系。研究表明, 长6 段宏观非均质性强, 层内油气主要富集在正韵律砂体的下部和反韵律砂体的上部; 平面油气主要分布在三角洲平原和前缘分流河道砂体中; 层间油气富集程度与纵向上层间旋回性基 本一致, 在物性好、非均质性相对较弱的长6 段Ⅰ砂组富集, 同时认为, 长6 段宏观非均质性控制平面和垂向上油气的形成与分布。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长4+5和长6油层组原油分布极为复杂,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研究区主要存在3种不同类型的原油,以A类原油分布范围最广,油源对比证明该类原油主要来自下部长7油层组烃源岩.因此,在研究区典型的低幅度构造背景下,寻找沟通源岩与上覆储层的输导通道,是探寻该区油气富集规律的关键.大量的岩心、成像测井资料显示:尽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