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全身麻醉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部分患者全麻后苏醒延迟,这样既增加了术后并发症,又加重医护人员的负担。为此,我科试用多沙普仑、纳洛酮、氨茶碱三种药分别为全麻术后患者催醒,并比较相应指标,旨在为临床全麻催醒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屠文龙  张明途  徐军  杜光生 《浙江医学》2011,33(9):1364-1365
舒芬太尼为近年来应用于临床麻醉的新型阿片类镇痛药,同时具有较强镇静作用,但可导致部分患者术后全身麻醉苏醒延迟。为使患者尽早清醒,笔者将氟马西尼与多沙普仑对舒芬太尼复合麻醉全麻术后催醒的效果进行比较,为临床选用合适的催醒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杨永明 《吉林医学》2011,(32):6804-6805
目的:比较纳洛酮、多沙普仑用于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催醒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手术患者50例,行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于手术结束前30 min停用维库溴铵、芬太尼,手术结束前15 min停吸安氟醚,手术结束后5 min,观察患者:①无自主呼吸或呼吸频率<10次/min;②VT<200 ml;③呼之无反应;④无咳嗽及吞咽反射时,将患者随机分两组:①纳洛酮组(Ⅰ组)25例,首剂量0.4 mg;②多沙普仑组(Ⅱ组)25例,首剂量100 mg,效果不理想者再次半量注药,监测清醒拔管时间及MAP、HR等的变化。结果:①清醒拔管时间:Ⅰ组首剂量0.4 mg静脉滴注20 min内18例,二次半量注药25 min内7例;Ⅱ组首剂量100 mg静脉滴注20 min钟内19例,二次半量注药25 min钟内6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MAP、HR比较:Ⅰ组比Ⅱ组分别增高MAP2~5 kPa,HR10~26次/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躁动不耐管:Ⅰ组11例,Ⅱ组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疼痛:Ⅰ组18例,Ⅱ组2例,两组比较P<0.01。结论:纳洛酮、多沙普仑用于全身麻醉术后催醒均有良好的效果,但对心率、血压的影响及不良反应。纳洛酮明显大于多沙普仑。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多沙普仑和纳络酮在全身麻醉复苏的作用进行临床观察和比较,便于临床麻醉复苏中正确用药.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全麻患者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多沙普仑组(D组)和纳络酮组(N组),手术结束后D组经静脉缓慢注射多沙普仑2 mg/kg;N组静脉缓慢注射纳络酮0.008 mg/kg.结果:两组患者呼吸频率(f)、潮气量(Vt)、收缩压(SBP)、心率(HR)均增高,D组用药5~15min后28例患者意识恢复,能对答所提的问题;N组用药后5~15min共有16例意识恢复.D组出现2例剧烈躁动,1例再发呼吸抑制;N组出现14例剧烈躁动,6例恶心、呕吐,11例再发呼吸抑制.结论:多沙普仑在全身麻醉的催醒作用优于纳络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合适剂量的多沙普仑用于氯胺酮麻醉后既有较好的催醒效果,又能使生命体征保持平稳及减少不良反应。方法术前辅以地西泮5mg、阿托品3mg,入室后氯胺酮100mg三角肌注射,术中以1%氯胺酮静点。术后以多沙普仑60mg静脉注射。结果注药后出现急性肺水肿。结论氯胺酮麻醉麻醉后静脉注射多沙普仑应掌握患儿体重、用药剂量、注药速度,从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吴大庆 《海南医学》2008,19(6):109-110
目的探讨多沙普仑联合氟吗西尼用于小儿扁桃腺摘除术后全麻催醒的意义。方法61例患儿,随机分三组:多沙普仑联合氟吗西尼(C组)22例,多沙普仑组(D组)18例,无催醒(E组)21例。均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术毕待自主呼吸恢复后,C组静注多沙普仑1-2mg/kg、氟吗西尼0.005-0.01mg/kg;D组予多沙普仑1-2mg/kg;E组不用催醒剂。记录拔管时间、苏醒评分及氧饱和度(SPO2)。结果C组拔管时间明显缩短,评分及SPO2均高于另两组。结论多沙普仑联合氟吗西尼用于小儿扁桃腺摘除术,显著加快术后苏醒,提高苏醒质量,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7.
谢海辉  陈淼  余志豪 《海南医学》2007,18(11):95-96
目的 对比观察多沙普仑、地塞米松及多沙普仑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硬膜外麻醉后寒战的效果.方法 选择腰硬联合麻醉期间出现寒战的行剖宫产的产妇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A组(多沙普仑组0.5mg/kg)、B组(地塞米松10mg)、C组(多沙普仑0.5mg/kg和地塞米松10mg),每组各15例.持续监测围术期呼吸、循环的变化,测定麻醉阻滞平面,用药后寒战消除的疗效及用药后患者不良反应.结果 各组患者一般情况、围术期循环变化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寒战的有效率为83.7%,B组治疗寒战的有效率为76%,C组治疗寒战的有效率为93.6%,D组无效.寒战患者在寒战治愈后1小时内无寒战再次发生.结论 多沙普仑能、地塞米松均能有效治疗硬膜外麻醉后寒战,其副反应发生率低,无寒战复发.且多沙普仑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硬膜外麻醉后寒战更有效.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及医疗水平的提高,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明显增多,全身麻醉是老年患者常用的麻醉方式。由于老年人重要器官年龄相关性功能衰退,容易出现术后苏醒延迟,影响患者术后康复的同时也增加社会与家庭负担。本文就老年全身麻醉后苏醒延迟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预防术后苏醒延迟的策略,以期为老年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安全、平稳复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单纯多沙普仑或曲马多以及二者联合治疗剖宫产术中腰一硬联合麻醉引起寒战的效果。方法选择剖宫产腰一硬联合麻醉期间出现寒战的产妇540例,ASA~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取出胎儿后,A组给多沙普仑0.5m/kg,B组给曲马多1mg/kg,C组给多沙普仑0.5mg/kg联合曲马多1mg/kg,D组给生理盐水10ml.持续监测术中血流力学及寒战消除效果、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寒战治疗有效率A组为90.0%,B组为91.7%,C组为96.7%,D组为8.3%,前三组均高于D组(P0.01);治愈后30min内,C组复发率低于A、B组(P0.05)。结论多沙普仑联合曲马多治疗腰一硬联合麻醉后寒战疗效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0.
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延迟使麻醉并发症和麻醉意外发生机会增多,增加了麻醉管理难度和麻醉工作风险。为尽量避免上述情况发生,我们回顾分析了近两年来我院发生的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延迟14例情况,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14例均为气管插管下全身麻醉术后2h不能苏醒,年龄为5d~82岁,其中出生5d新生儿1例,3~6岁小儿各1例,65岁以上老年人2例,36~65岁9例。ASAⅡ~Ⅲ级,其中术前存在失血性休克3例,营养不良2例,恶病质1例;术中出血量>1000ml者1例。该手术涉及普外、骨科和妇产科。1.2麻醉方法本组14例均为气管插管下全身静脉麻醉或静脉-吸入…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对老年及术前存在合并症患者术后苏醒延迟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麻醉诱导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100~200μg/kg,丙泊酚1 mg/kg,维库溴胺0.08 mg/kg,舒芬太尼3μg/kg.麻醉维持:注射泵持续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低浓度吸入异氟醚.结果:全身麻醉苏醒延迟病例16例,术前不同程度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及肾功不全.结论:术前应充分了解病情,选用短效麻醉药,采用静吸复合麻醉,适合于老年或重要脏器代偿功能下降患者,且术后对苏醒延迟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崔建修  花柱明  李真  林派冲 《广东医学》2000,21(12):1038-1039
目的 比较氟马西尼(安易醒)与多沙普仑用于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术后催醒的疗效。方法 选择40例ASAⅠ~Ⅱ级胸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氟马西尼催醒组(F组)和多沙普仑催醒组(D组)。分别观察催醒期血液动力学、术后苏醒时间及苏醒过程中的副作用。结果 F组催醒后1,5,10min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升高不明显(P〉0.05),D组催醒后1,5,10min时的MAP,HR均较用药前明显升高(P〈0.05),F组术后苏醒时间较D组明显缩短(P〉0.01),F组苏醒过程中的副作用较D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苏醒过程中应用氟马西尼较多沙普仑血液动力学稳定,苏醒快,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沙普仑逆转术中阻滞麻醉静脉辅助用麻醉性镇痛药所致的呼吸道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ASAⅠ~Ⅱ级阻滞麻醉辅助药致呼吸道梗阻84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4例,经静脉缓慢注射多沙普仑2mg/kg。对照组40例采取提下颌法或置入口咽通气道。结果实验组在使用多沙普仑5min后,患者立即停止吸气性喘鸣音,呼吸顺畅,SpO2很快恢复到98%左右;对照组部分病人呼吸道梗阻得以改善,但部分病例特别是颈短以及肥胖患者,呼吸道梗阻改善不明显。实验组呼吸频率、潮气量(Vt)、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多沙普仑能逆转阻滞麻醉术中静脉辅助用麻醉性镇痛药所致的呼吸道梗阻,效果确切,且不影响麻醉性镇痛药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剖宫产产妇术中寒战发生率较高,本文观察多沙普仑对剖宫产产妇寒战的预防作用.方法 剖宫产术产妇100例,分为治疗组((Ⅰ组),对照组(Ⅱ组).于硬膜外腔注入实验剂量之前Ⅰ组缓慢静推0.5mg/kg多沙普仑,Ⅱ组静推生理盐水5ml,观察病人寒战发生情况.结果 静推生理盐水组寒战发生率28%,静推多沙普仑组寒战发生率12%(P<0.01).结论 0.5mg/kg多沙普仑可预防剖宫产术中寒战的发生,降低寒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异丙酚在小儿全麻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 62例小儿全麻手术中 ,观察应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异丙酚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及术后苏醒时间的长短。方法 :先给予氯胺酮 5 mg/kg体重肌注 ,然后以异丙酚 0 .1mg/kg· min持续静注 ,并视术中情况给予氯胺酮 1mg/kg静注。结果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异丙酚全麻 ,用药后对循环呼吸系统影响轻微 ,术后苏醒时间较短且苏醒完全。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和异丙酚复合应用 ,可互相取长补短 ,减少麻醉用量 ,且术后苏醒时间短 ,对小儿头面部手术尤为有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在124例小儿全麻手术中,观察应用氯胺酮复合异丙酚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及术后苏醒时间的长短.方法 先给予氯胺酮5mg/kg体重肌注,然后以异丙酚0.1mg/k g·min 持续静注,并视术中情况给予氯胺酮1mg/kg 静注.结果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异丙酚全麻,用药后对循环呼吸系统影响轻微,术后苏醒时间较短且苏醒完全.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和异丙酚复合应用,可互相取长补短,减少麻醉用量,且术后苏醒时间短,对小儿头面部手术尤为有利.  相似文献   

17.
郭小花  陈茜  赵晴  王会  潘永英  王怀贞  宋兴荣 《广西医学》2021,43(23):2774-2778
目的 探讨小儿全身麻醉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建立小儿苏醒延迟的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4例在全身麻醉下行非日间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小儿苏醒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小儿苏醒延迟的预测模型.另选取412例在全身麻醉下手术的患儿作为验证人群,分别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Hosmer-Lemeshow(H-L)拟合优度检验评价预测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结果 年龄≤6.5个月、术中未使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术后低血糖、恢复室体温≤35.5℃为小儿全身麻醉苏醒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预测小儿苏醒延迟的模型为:(P=1/1+e-1.143+0.302×X1+1.484×X2+1.118×X3+1.261×X4),其中X1为年龄≤6.5个月,X2为术中未使用BIS监测,X3为术后低血糖,X4为恢复室体温≤35.5℃.该预测模型的区分度较好(ROC曲线下面积=0.891,敏感度为84.1%,特异度为89.3%)、校准度较好(H-L拟合优度检验显示P>0.05).结论 年龄≤6.5个月、术中未使用BIS监测、术后低血糖、恢复室体温≤35.5℃的小儿全身麻醉后苏醒延迟的发生风险增高.所建立的模型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小儿全身麻醉苏醒延迟的发生,有助于麻醉医生提前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减少小儿全身麻醉苏醒延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多沙普仑兴奋剂可提供最佳的麻醉复苏条件,是非常重要的麻醉苏醒药,充分的逆转麻醉后呼吸抑制及意识丧失,达到麻醉后病人完全苏醒的目的。本文30例病人采用静脉注入多沙普仑1mg·kg-1后,其潮气量、呼吸频率显著增加,意识恢复时间明显缩短(P<0.01),从而纠正了静脉和吸入麻醉药所致的呼吸抑制和神志不清。显效27例(90%);有效3例(10%);无1例失败,使用中未见严重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真  季文进  梁杰贤  王庆 《广东医学》2007,28(8):1342-1343
目的 观察多沙普仑对全麻后寒战的治疗作用.方法 全身麻醉后出现重度寒战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曲马多治疗组(T组)与多沙普仑治疗组(D组):T组静脉注射曲马多1 mg/kg,D组静脉注射多沙普仑0.5mg/kg,观察患者寒战转归情况.结果 注射药物后D组患者镇静评分降低(P<0.01),5 min时22例寒战完全停止(P<0.01).T组注射药物5 min后24例患者寒战完全停止(P<0.01).结论 多沙普仑治疗全麻后寒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多沙普仑对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复合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麻醉效果及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 120例ASAⅠ级自愿接受无痛人流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分别给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2ng/ml)+丙泊酚1mg/kg(Ⅰ组)或瑞芬太尼、丙泊酚+多沙普仑0.6mg/kg(Ⅱ组)观察麻醉效果及呼吸、循环的变化。结果 两组麻醉效果好,脑电双频指数无明显差异;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血压、心率与Ⅱ组相比在意识消失时、扩宫时、宫内吸引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多沙普仑可减弱无痛人流术中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复合丙泊酚麻醉的呼吸循环抑制作用,而对其麻醉效应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