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下颌下腺导管解剖形态的改变与涎石形成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372例下颌下腺导管结石患者,在接受内镜治疗过程中镜下观察到的导管解剖形态资料,并用自凝塑料复制10例离体下颌下腺导管解剖形态铸型,分析导管解剖形态的改变与涎石形成的关系。结果:372例涎腺镜术中有326例在镜下发现涎石,在所发现的426颗结石中约67%的涎石位于导管腺门端1/3或腺门区。在发现涎石的病例中,内镜探查导管系统发现87.4%的病例存在腺门区壶腹状扩张现象。10例下颌下腺导管铸型均直观地表现出导管系统树形结构及腺门区壶腹状扩张现象。结论:下颌下腺导管结石患者普遍存在腺门区壶腹状扩张现象。大部分下颌下腺导管结石位于近导管腺门端1/3或腺门区。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8岁,因前牙反正畸治疗,佩戴下颌垫式活动矫治器。第一次进食时矫治器反复脱落,约10min后患儿诉说疼痛,家长见其双下颌包块,立即返院就诊。检查见双颌下三角区颌下腺部位各有一隆起呈半球形包块,柔软,有压痛。取出口内矫治器,口腔粘膜未见创伤,颌下腺导管开口处及其周围粘膜无异常。摄X线口底片,颌下腺导管未见阻射区。嘱暂时停戴矫治器继续进食。饭后1h来院,疼痛已消失,包块缩小隐约可见。诊断:矫治器压迫颌下腺导管口致颌下腺分泌液滞留而引起颌下腺肿大。随即磨改矫治器,暴露颌下腺导管开口,继续戴用矫治器。次日颌下腺肿胀…  相似文献   

3.
患者张某,男,48岁,理发员。从事理发工作30年。因双侧舌下区反复胀痛10年余,进食时加重,来我科就诊。检查:双侧颌下腺轻度肿大。双侧颌下腺导管分别扪及一椭圆形硬物,如花生米大小,质地坚硬,活动、明显压痛,颌下腺导管口红肿,其后方各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涎腺内镜在慢性颌下腺炎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78例因颌下腺反复肿胀就诊的患者行颌下腺涎腺内镜检查,明确导管系统的病变。结果:7例因导管重度狭窄放弃检查,71例完成涎腺内镜检查(91.0%)。59例通过涎腺内镜可发现明确的导管系统病变,其中结石31例,23例存在导管增生扩张、粘液栓及纤维素样渗出形成;导管息肉2例,导管畸形2例。多数病例导管内壁可见不同程度的充血、糜烂性炎症。此外,12例患者通过内镜未发现可观察到的明确的病变。结论:涎腺内镜可直观、有效地观察颌下腺导管系统的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作者为评价内窥镜诊断颌下腺导管疾患的作用,先用内窥镜观察6例正常受试者的正常颌下腺导管壁,接着对12例有导管阻塞症状的患者作内窥镜检查,并与X线平片、涎腺导管X线造影、超声检查等诊断方法作比较。内窥镜检查均在门诊完成,不需局麻或镇静,操作时先用探针扩张颌下腺导管开口,再将外径0.8mm或1.0mm的硬镜或软镜插入导管内。结果,内窥镜检查发现导管结石的5例中,4例涎腺导管造影示充盈缺损,超声检查示强回声结构,另1例无提示。内窥镜证实阻塞原因为分泌栓或导管狭窄的7例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涎腺内镜在颌下腺导管及导管内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自2006年9月至2007年2月因颌下区反复肿胀而在我科就诊的21例患者,行涎腺内镜诊治,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12~42岁,左侧14例,右侧7例.16例行颌下腺造影检查,5例行下颌横断咬合片检查.结果:X线片显示颌下腺导管阳性结石5例,其他原因致颌下腺导管阻塞16例.涎腺内镜检查显示:1)颌下腺导管病变:导管狭窄3例,扭曲2例,导管息肉2例,憩室2例.2)颌下腺导管内病变:阳性结石5例,阴性结石7例,粘液栓及脓栓在所有病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涎腺内镜术后,阻塞症状基本消失,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涎腺内镜是一种有前途的新技术,在颌下腺导管及导管内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中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下颌下腺导管后部结石的治疗方法。方法:对40例下颌下腺导管后部结石口底黏膜切口,导管切开取石,应用涎腺内镜探查导管,使其通畅,随访术后腺体恢复和导管分泌情况。结果:36例局麻下取石,4例因肥胖手术视野较差和局麻下手术患者配合困难而采用全身麻醉,40例患者均成功取石。随访35例术后6月~1年没有再出现进食后下颌下肿胀,下颌下腺质地逐渐变软,舌下肉阜处导管口有清亮液分泌28例。结论:口内取石简便了取石方法,联合内镜导管探查有助于下颌下腺导管通畅,有利于取石后恢复和保存腺体功能。  相似文献   

8.
颌下腺导管膝状弯曲部,即导管弯曲绕过下颌舌骨肌后缘的急转弯部结石,治疗意见分歧很大。大多数学者推荐切除颌下腺。有些学者却主张包括上述部位在内的所有颌下腺结石都能成功地从口内摘除。Dechau-me等认为一旦去除阻塞物,颌下腺就有显著的功能恢复能力。他们建议从口内摘除全部结石,即使结石位于颌下腺导管深部。本文研究结果支持后一种观点。作者从1974年1月至1979年12月,对一侧颌下腺正常,一侧患颌下腺导管膝状弯曲部结石患者,按Sewerd的手术方法经口内切开取除结石,并追踪观察至少一年,共21例。复查时,询问病人术后有无阻塞或炎症症状;作临床和X线照片检查了解有无复发的结  相似文献   

9.
下颌下腺导管先天闭锁,为唾液腺导管发育异常中较罕见的一种类型,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受累下颌下腺导管浅面的口底肿胀,MRI检查对其诊断有重要价值。本文报告我院收治的1例病例,并结合文献对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颌下腺导管结石的治疗方法。方法:对38例下颌下腺导管结石病例经口底黏膜切口,导管切开取石,术后导管内留置人工导管10 d,随访术后腺体恢复和导管分泌情况。结果:38例患者均局麻下成功取石,术后导管内留置人工导管10 d。术后6 w~12 w没有再出现进食后下颌下区肿胀症状,下颌下腺质地逐渐变软,舌下肉阜处导管口有清亮液体分泌。结论:口内取石配合导管内留置人工导管有助于下颌下腺导管通畅,有利于取石后恢复和保存下颌下腺腺体功能。  相似文献   

11.
导管扩张法取颌下腺导管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颌下腺导管结石是口腔科常见病,除个别小结石可自行排出外,均须手术取除。笔者应用非手术疗法即导管扩张法取除3例结石,取得成功,介绍如下:方法:在明确颌下腺导管结石诊断后,用手指触诊确定结石位置,先用眼科泪点扩张器(也可用自制的类似形状的锥形钝头探针)找到患侧颌下腺导管口,并探入导管内将导管扩张,拔出扩张器后再用眼科小剪刀或蚊式血管钳之尖端探入已被扩张之导管内,稍用力将剪刀反复张开,并逐步深入将导管进一步扩张。然后用双合诊法,即一手四指置于患侧颌下,另一手食指置患侧颌舌沟内,两手同时挤压颌下腺,常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下颌下腺导管结石的磁共振涎管造影的影像学特点,为临床诊断下颌下腺导管结石提供可靠的诊断方法.方法:应用重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对14例下颌下腺导管结石患者进行磁共振涎管造影.得到下颌下腺导管和结石图像,并分析其特点.结果:结石影像呈黑色,导管为白色,14例均见结石到腺体方向主导管及分支导管扩张,结石到导管口方向从完全显影、不完全显影到完全不显影等几种表现.结论:磁共振涎管造影可以很直观地显示下颌下腺导管结石的大小和结石在导管中的部位.  相似文献   

13.
涎石病在涎腺疾病中十分常见,大多数结石发生于颌下腺(80%~90%),发生于腮腺者较少见(5%~20%),其原因主要与上皮细胞周围钙化、细菌或异物有关。涎石病的诊断主要靠临床和X线检查,wharton导管内的结石,94.7%可经口内X线片发现。但Stensen导管内的结石,由于大多数可透过射线,X线检查难以发现。颌下腺导管结石的治疗方法取决于结石的部位,腺体外的导管结石均可从口内取出,而腺体内的结石,首选治疗为颌下腺摘除术。Stensen导管内  相似文献   

14.
颌下腺及其导管结石较为常见。笔者接诊一例颌下腺导管结石 ,结石的形态 ,体积实为罕见 ,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 ,32岁 ,三年来左侧颌下腺有反复阻塞症状。一周前自觉舌下长出一颗“牙样”结构 ,前来就诊。查体 :口底左侧粘膜红肿 ,左颌下腺导管口可见一圆点状异物 ,导管前段可触到 1cm× 1cm× 3cm肿块 ,质硬 ,边界清 ,左颌下腺肿大。X光 (下颌横断片 )显示 :左颌下腺导管前段可见一1cm× 1cm× 3cm密度增高影 ,边界清见附图。局麻下由后向前从颌下腺导管口挤压出一长柱形结石 ,呈淡黄色。附图 下颌横断牙合片颌下腺导管巨…  相似文献   

15.
<正> 作者近年收治涎腺结石17例,男性15例,女性2例;18~29岁11例,30~47岁6例;左侧15例,右侧2例,病程3天至4年以上不等。颌下腺结石15例,以腺导管最多见共14例结石位于导管前端4例,后端10例。腺体内1例;腮腺体和导管结石各1例;腺导管同时有2颗结石颌下腺6例,腮腺1例,腮腺体内有4颗结石1例。最小结石仅栗粒大,最大如花生米。1例为颌下腺导管结石治愈后再发。1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腺导管炎和腺体炎症,6例曾并发邻近间隙感辩,3例并有胆石症。治疗方法:s例颌下腺导管结石因急性化脓性炎症自动排石,3例腺导管小结石采用按摩术排  相似文献   

16.
患者 ,男 ,11岁 ,因右颌下区反复肿胀 3个月 ,于 2 0 0 1年 3月 3日来山东省无棣县人民医院口腔科求治。检查 :右颌下区肿胀较左颌下区明显 ,无按压痛 ,质软 ,边界不清 ,双侧颌下腺导管开口部位紧贴于舌系带两侧 ,且开口红肿。舌系带过短 ,舌上抬不能抵上腭 ,向外伸舌时 ,舌系带可进入 1│ 1牙间隙。有涎液自右颌下腺导管口内间断喷出 ,呈柱状 ,高约 10cm。X线片及B超检查双侧颌下腺均未见结石。诊断 :①双侧颌下腺导管口炎 ,②舌系带过短。处置 :局麻下行舌系带延长术 ,术后全身抗感染治疗3d。 1周后复诊 ,右颌下腺未见肿胀 ,双侧颌下…  相似文献   

17.
<正>颌下腺导管癌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具有侵 犯性生长特点,易早期发生区域性及远处转移。 "颌下腺导管癌"由Kleinsasser等1968年首先报道, 其组织学表现与乳腺导管癌极为相似,老年男性病 人多发。国内外对颌下腺导管癌的研究报告较 少,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诊治经验较少。本文对 1 例颌下腺导管癌的误诊进行临床分析,供大家借 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先天性颌下腺导管扩张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2008年1月—2018年3月共收治7例先天性颌下腺导管扩张患儿,平均年龄5月22天;临床上表现为单侧的口底膨隆肿胀。7例患儿均在全麻下行患侧舌下腺腺体切除、颌下腺扩张部分导管切除及导管改道术,术中可见颌下腺导管口狭窄,部分导管呈扩张状态。结果 7例患者术后口底创口均愈合良好,无肿胀及囊肿发生。结论 先天性颌下腺导管扩张症患儿的发生年龄小,早期诊断与治疗有助于防止导管扩张加重,避免腺体萎缩、喂养困难以及阻塞呼吸;舌下腺腺体的同期切除可以避免术后舌下腺囊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先天性颌下腺导管扩张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2008年1月—2018年3月共收治7例先天性颌下腺导管扩张患儿,平均年龄5月22天;临床上表现为单侧的口底膨隆肿胀。7例患儿均在全麻下行患侧舌下腺腺体切除、颌下腺扩张部分导管切除及导管改道术,术中可见颌下腺导管口狭窄,部分导管呈扩张状态。结果 7例患者术后口底创口均愈合良好,无肿胀及囊肿发生。结论 先天性颌下腺导管扩张症患儿的发生年龄小,早期诊断与治疗有助于防止导管扩张加重,避免腺体萎缩、喂养困难以及阻塞呼吸;舌下腺腺体的同期切除可以避免术后舌下腺囊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下颌下腺导管内结石的位置和形态,研究结石的分布规律。方法:对连续就诊的65例下颌下腺导管结石患者通过口底双合诊和下颌横断片判断结石的位置,手术取石,其中57例经口内直接切开导管取石或内镜辅助下取石,8例行下颌下腺切除术后取石,观察、测量术后所取结石的形状和大小。结果:下颌下腺导管结石在导管中发生的位置由前向后依次升高,62.5%患者结石位于导管的后段,结石以圆形和椭圆形为多,位于后段者体积多较大。结论:下颌下腺导管结石好发于导管后段,原因可能与导管后段的某些特殊解剖形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