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宣州木瓜     
木瓜是蔷薇科的落叶阔叶树木,每年二、三月花叶同放,花色淡红,娇娜可爱。六、七月摘果,莆如小瓜,故称“木瓜”。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写道:“木瓜处处有之,而宣城者为佳。”这里的宣城,即今天的宣州市,因此,安徽宣州的木瓜在全国夺魁,特称“宣木瓜”。 宣城栽培木瓜,已有千年以上历史,相传唐代就有种植。宣州木瓜色泽鲜黄,体糯味酸,香气浓郁,品质最佳,当时被选为贡品。明嘉靖《宁国府志》载:宣城县岁贡木瓜上等一千个,中等五百个,下等二百个。又干瓜十斤俱解礼部,并指定要“霜降后一日”摘取。  相似文献   

2.
木瓜,又名宣木瓜、川木瓜,为蔷薇科落叶灌木植物贴梗海棠和木瓜的成熟果实,前者习称“皱皮木瓜”,后者习称“光皮木瓜”,安徽宣城产者名宣木瓜,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3.
木瓜与其混伪品的鉴别潜子春浙江省缙云县人民医院321400木瓜载入《名医别录》,《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引苏颂语:“木瓜处处有之,而宣城者为佳,木状如柰。春末开花,深红色。其实大者如瓜,小者如拳,上黄似着粉。”确定皱皮木瓜无疑;另在“楂”一节中,苏颂又...  相似文献   

4.
宣木瓜产于安徽宣州地区,已有1500余年历史,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作为贡品上奉朝廷,《本草纲目》载:“木瓜处处有之,而宣城者最佳”,故有宣木瓜之称。性温,味酸涩,有舒筋活络、祛风湿痹的功效。用于湿痹拘挛、腰膝关节酸重疼痛、吐泻转筋、脚气水肿等的治疗。宣木瓜含有19种氨基酸、18种矿物微量元素、大量维生素C等,特别是富含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齐墩果酸。  相似文献   

5.
地道药材宣木瓜病虫害与传统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产于安徽省宣城市的著躬地道药材宣木瓜,为常用中药木瓜(Fructus Chacnomclis)的上品,《本草纲目》记载“木瓜处处有之,唯宣城者佳”便是佐证。宣水瓜具平肝舒筋、和脾化湿的功效,用于湿痹拘挛、腰膝关节酸肿疼痛、吐泻转筋、脚气水肿等症的治疗,与宁夏枸杞、川杜仲、藏红花并称中国四大名产中药材。  相似文献   

6.
宣州产的宣木瓜是著名的道地药材 ,唐苏颂的《图经本草》指出 :“木瓜处处有之 ,而宣城者为佳”,而后历代本草均对宣木瓜倍加推崇 ,使其极负盛名。正品宣木瓜有其独特的品质 ,它肉厚 ,中剖面果肉占直径的 2 /3强 ;肉紫 ,呈紫黑色 ,而其它产地的木瓜多为黄棕色或红棕色 ;肉糯 ,其它木瓜果肉均木质坚硬或干瘘 ,而宣木瓜则较为柔软 ,饮片可弯曲至直角以上而不折断 ;肉油 ,显油性 ,这些都是其它产地的木瓜中极为少见的。然而宣木瓜的产地加工方法十分落后 ,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乃沿用老的方法 ,即稍烫后或直接切成两瓣 ,晒至全干。它的问…  相似文献   

7.
资丘木瓜与宣木瓜、川木瓜并列为全国三大药用木瓜,具有平肝舒筋、和湿化胃的功效。资丘木瓜在《增订伪药条辨》中已有记载,《药物出产辨》对资丘木瓜的质量给予很高的评价:“产湖北沙市内资丘为最,其次湖南津市、湘潭,四川更次。”资丘木瓜主产于湖北宜昌市长阳县榔坪镇。因清末年间,长阳县内所产木瓜辗转运抵清江北岸的资丘集散,故称资丘木瓜。榔坪和资丘虽然同属于长阳的两个乡镇,  相似文献   

8.
木瓜的传说     
安徽省宣城木瓜,自古以来就是以其花木供观赏,果实供药用,且品质优良蜚声天下,成为名扬全国的地道中药材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曾为其吟诗:"天下宣城花木瓜,日华沾露绣成花。"宣木瓜,属蔷薇科贴梗木瓜的果实,落叶灌木。每年3月,淅沥的春雨滋润着大地,一夜间花苞怒放,通红通红的一树,比桃花还艳!此时你若来到宣州,迈步木瓜园中,就像置身燃烧的云霞里。  相似文献   

9.
木瓜     
木瓜,主产安徽宣城,浙江淳安,湖北資邱鎮,湖南津市鎮等地。其他四川,云南亦有产。木瓜开花似海棠,有紅色、白色,果实为長橢圓形。花脫处有一小圓圈,味濃酸而清香者为正品?翟泊鬅o圓圈、味瀒者称“木梨”。木瓜以宣城产者为佳。宣木瓜个長椭圓形,長約2—3寸,粗約1—2寸,鮮时黄色或微带青色,干后外皮变成紫紅色,內肉为赤褐色,皮皺用手揑之,質軟糯,酸味極濃而清香,剖成兩半。淳木瓜,个与宣木瓜相似,干貨外皮赤色,內紫紅色,剖成兩半,稍軟,酸味略淡。  相似文献   

10.
木瓜的传说     
安徽省宣城木瓜,自古以来就是以其花木供观赏,果实供药用,且品质优良蜚声天下,成为名扬全国的地道中药材。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曾为其吟诗:“天下宣城花木瓜,日华沾露绣成花。”  相似文献   

11.
不同产地木瓜药材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中药木瓜的品质评价提供依据.方法:运用TLC法、HPLC法,对安徽宣城、湖北长阳、重庆綦江三大木瓜产区所产的贴梗海棠、毛叶木瓜等8个样品以及榠楂的齐墩果酸与熊果酸进行定性定量比较.结果:木瓜属3种植物果实中齐墩果酸与熊果酸总含量以贴梗海棠最高,平均值为0.62%,其次为毛叶木瓜,而榠楂最低;3类药材中,宣木瓜齐墩果酸与熊果酸总含量最高,资丘木瓜次之,而川木瓜最低.结论:本实验数据为宣木瓜、资丘木瓜与川木瓜间的质量评价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 太真木瓜玉脂黄,宣城佳品入医方;性温酸涩舒筋骨,补虚催乳育儿壮。记取三月花开期,红白二色正幽香;秋熟农事届忙日,毋忘采摘慎收藏。木瓜,又名海棠梨、贴梗海棠。《诗经·卫凤》有诗“投我以木瓜”,又称木桃、木李。本品于陕西、山东及长江流域的湖北、四川等地均有栽培,尤以宣城品种为佳。两广、闽、台所产番木瓜,色香俱佳,有“岭南果王”美称。花开于春末,先叶而放,红白二色;  相似文献   

13.
天下宣城花木瓜,日华沾露绣成花。何须猴子强呈界,自有琼琚先告衙。——南宋·杨万里木瓜为我国特有的果树,远在春秋时代的《诗经》中即有“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玉饰品),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说明在近3000年前,木瓜已成为男女之间的互赠信物。木瓜树冠疏散,姿态婆娑,繁葩满树,娇柔红艳,幽姿淑态,别具风韵。木瓜果熟于9—10月,实形椭圆,皮黄如蜡,香气甚浓,可作书斋清供。  相似文献   

14.
地道药材宣木瓜产区病虫害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宣木瓜地道产区的病虫害进行了调查研究,为综合防治病虫害提供科学借鉴,方法采用实地调查、实验室研究、查阅文献等方法调研了宣木瓜地道产区的病虫害种类。结果发生在宣木瓜地道产区常见的主要病害有轮纹病、灰霉病、炭疽病等;主要虫害有桃小食心虫、蚜虫、天牛等。结论本研究为宣木瓜的规范化种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木瓜又名皱皮木瓜、铁脚梨,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的成熟干燥果实,载入《名医别录》,《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引宋代药物学家苏颂语:"木瓜处处有之,而宣城者为佳,木状如柰。春末开花,深红色。其实大者如瓜,小者如拳,上黄似着粉。"每年9~10月采收成熟的果实,置沸水中煮5~10分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木瓜中山楂酸、科罗索酸、白桦脂酸、齐墩果酸、熊果酸和乙酰熊果酸6种三萜酸的含量,并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宣木瓜和资丘木瓜三萜酸成分的差异。方法 采用Shim-pack CLC-ODS(M)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测定波长为210 n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乙酸-三乙胺(255∶45∶0.15∶0.05);流速:0.9 mL·min-1;柱温:25℃。运用聚类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和主成分分析(PCA)探究宣木瓜和资丘木瓜三萜酸成分的差异性。结果 木瓜中6种三萜酸均能实现较好分离,在考察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加样回收率为90%~100%,回收率的RSD均小于3%。聚类分析发现,组间距为15时能将宣木瓜和资丘木瓜聚为两类,PLS-DA表明齐墩果酸、熊果酸、山楂酸、白桦脂酸是宣木瓜和资丘木瓜的主要差异性成分,PCA发现宣木瓜综合得分普遍高于资丘木瓜。结论 宣木瓜和资丘木瓜中三萜酸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所建立的HPLC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有效区分两个主产地的木瓜。  相似文献   

17.
要重视宣木瓜的生产和资源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宜木瓜是安徽省的著名地道药材,具有良好的舒筋活络、和胃化湿的功能,受到历代医家的称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引用了宋代医学家苏颂的赞语:“木瓜处处有之,而宣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宣木瓜资源,本文重点介绍了宣木瓜的主要营养成分、生理活性物质的功能作用、含量,同时比较了宣木瓜和其他种类的木瓜在营养成分和生物功能物质上的差异。并针对宣木瓜可开发的相应产品进行了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Box-Behnken-RSM法优选宣木瓜最佳产地加工工艺。方法以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总量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法实验设计考察煮制时间、干燥温度和切片厚度对宣木瓜饮片的影响,优选最佳加工工艺参数。结果宣木瓜最佳工艺为煮制4min,干燥80°C,切片厚度为2.5mm。结论优选的宣木瓜加工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20.
安徽地道药材宣木瓜生产现状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地道药材宣木瓜当前生产状况。方法 实地调查。结果  2 0年来宣木瓜栽植面积锐减 ,近年来 ,大量外地种苗引入 ,使宣木瓜优良种质的生存受到危害。结论 提出了对宣木瓜种质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