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金莲 《计算机应用》2013,33(7):1955-1959
针对现有多视角学习算法在构建近邻图时缺乏数据自适应性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多视角学习(AMVL)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L1范数具有自动数据样本选择的特性,对不同视角分别构建有向的L1图;然后根据得到的L1图,最小化各个视角下的低维重建误差;最后对不同视角间进行多视角全局坐标对齐,得到自适应多视角学习算法的目标函数。此外,还提出一种迭代优化求解方法来对所提目标函数进行优化求解。将该算法应用到图像分类问题,在Corel5K和NUS-WIDE-OBJECT两个公共图像数据集上与现有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这两个数据集上可以分别提高最高5%和2%的分类准确率;优化求解算法可以保证在100次迭代内收敛;算法所得到的近邻数目具有数据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已有压缩感知重构算法重构精度不高、消耗时间长的问题,在研究[lp]范数和光滑[l0]范数压缩感知重构算法的基础上提出改进算法。通过极大熵函数构造一种光滑函数来逼近最小[lp] 范数,对解序列进行离散化来近似最小[lp]范数的最优解,结合图像分块压缩感知技术(BCS),在MATLAB中对测试图像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BOMP(Block Orthogonal Matching Pursuit)算法和IRLS(Iteratively Reweighted Least Squares)算法相比,改进后的算法不仅提高了重构精度,而且大大降低运行时间。  相似文献   

3.
基于非局部相似模型的压缩感知图像恢复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 CS)图像恢复问题, 提出了一种基于非局部相似模型的压缩感知恢复算法, 该算法将传统意义上二维图像块的稀疏性扩展到相似图像块组在三维空间上的稀疏性, 在提高图像表示稀疏度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压缩感知图像恢复效率, 恢复图像在纹理和结构保持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在该算法模型求解过程中, 使用增广拉格朗日方法将受限优化问题转换为非受限优化问题, 为减少计算复杂度, 还使用了基于泰勒展开的线性化技术来加速算法求解. 实验结果表明, 该算法的图像恢复性能优于目前主流的压缩感知图像恢复算法.  相似文献   

4.
多视角子空间聚类方法为高维多视角数据的聚类问题提供了大量的解决方案.但是现有的子空间方法仍不能很好地解决以下两个问题:(1)如何利用不同视角的差异性进行学习获得一个优质的共享系数矩阵;(2)如何增强共享系数矩阵的低秩性.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双加权多视角子空间聚类算法.该算法首先通过子空间自表达学习到每个视角的...  相似文献   

5.
优化加权TV的复合正则化压缩感知图像重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压缩感知理论突破了传统的Shanon-Nyquist采样定理的限制,能够以较少的采样值来进行原信号的恢复。针对压缩感知图像重建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优化加权全变差(Total Variation, TV)的复合正则化压缩感知图像重建模型。方法:提出的重建模型是以TV正则化模型为基础的。首先,为克服传统TV正则化会导致重建图像的边缘和纹理细节部分模糊或丢失的缺点,本文引入图像的梯度信息估计权重,构建加权TV的重建模型。其次,利用全变差去噪(Rudin–Osher–Fatemi,ROF)模型对权重进行优化估计,从而减少计算权重时受噪声的影响。再次,本文将非局部结构相似性先验和局部自回归性先验引入提出的加权TV模型,得到优化加权TV的复合正则化重建模型。最后,结合投影法和算子分裂法对优化模型求解。结果:针对自然图像的不同特性,本文使用复合正则化先验进行建模,实验表明上述重建问题通过我们的方法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加权TV正则化先验使得图像的平坦区域和强边重建较好,而非局部结构相似性先验和局部自回归性先验能够保证图像的精细结构部分的重建效果。结论: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复合正则化压缩感知重建模型。与其它基于TV正则化的重建模型相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模型的重建性能无论是在视觉效果还是在客观评价指标上都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In compressive sensing (CS) based 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SAR) imaging approaches, the quality of final image significantly depends on the number of measurements and the noise level.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n improved version of CSbased method for 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SAR) imaging.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l 1 norm based CS ISAR imaging method, our method explores the use of Gini index to measure the sparsity of ISAR images to improve the imaging quality. Instead of simultaneous perturbation stochastic approximation (SPSA), we use weighted l 1 norm as the surrogate functional and successfully develop an iteratively re-weighted algorithm to reconstruct ISAR images from compressed echo samples.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our approach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number of measurements needed for exact reconstruction and effectively suppresses the noise. Both the peak sidelobe ratio (PSLR) and the reconstruction relative error (RE)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outperforms the l 1 norm based method.  相似文献   

7.
压缩感知(CS)图像重建算法是CS图像获取问题的一个研究重点。针对当前重建效果最好的基于低秩先验的NLR重建算法,忽略了图像的局部结构信息,不能有效地重建图像的边缘,为了在测量值数量不变情况下进一步提高图像的重建质量,在低秩先验的基础上,引入稀疏约束(梯度域的稀疏性-总变差)作为图像额外的先验知识,建立了基于总变差和低秩约束的CS图像重建模型。增广拉格朗日-交替方向乘子算法用于求解产生的非凸优化问题。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稀疏性先验重建算法和NLR算法相比,所提算法能够获得更高的图像重构质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具有多种特征属性的多媒体数据(多视图数据)挖掘问题,在非负矩阵分解(NMF)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多视图正则化矩阵分解算法(MRMF),该算法使用了多元非负矩阵分解技术,同时使用[L2,1]范数描述矩阵分解的损失函数,并采用多视图流形正则化对矩阵分解进行正则化约束。与现有的一些数据聚类或多视图聚类算法相比,提出的MRMF算法不易受到原始数据中噪声的影响,而且能够充分考虑到不同视图在聚类中所具有不同权重的问题,能够对多视图数据进行较为准确的聚类。MRMF算法的有效性在一些经典的公开数据集上进行了验证,并取得了较好的聚类精度。  相似文献   

9.
王玥  周城  熊承义  舒振宇 《计算机科学》2016,43(2):307-310, 315
图像分块压缩感知重构模型通过分块方式解决了压缩感知中观测矩阵过大带来的计算复杂度较高和存储空间较大的问题,但分块重构时会产生块效应,其需要通过去块效应滤波加以消除。现有的滤波方法并未考虑图像纹理细节恢复问题,造成了重构质量的降低。为解决该问题,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灰度熵的纹理自适应采样方法。随后分析了分块压缩感知中块效应的产生和经自适应采样后块效应得到缓解的原因,并将全变分滤波引入到图像分块压缩感知平滑投影迭代重构过程之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分块纹理信息的双树离散小波硬阈值滤波和全变分滤波的自适应加权滤波模型,用其取代原平滑投影迭代算法的滤波过程,在自适应采样缓解块效应的基础上,更有效地保存图像的细节信息。仿真实验表明,与多种已有方案相比,该方案可显著提升重建图像的主客观质量,同时可有效保留图像的纹理细节。  相似文献   

10.
在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 CS)中,一些方法统计地提供了给定观测数量下的信号重构概率. 然而,在重构概率有约束的情况下,现有方法不能找到满足约束的观测. 本文以压缩感知中常用的贝努利观测集为研究对象, 基于贝努利观测的特征和序列压缩感知理论获得了满足重构概率约束的观测. 另外,由于所提方法能从获取的过多观测中移除部分冗余观测, 观测结果包含更少的观测数据. 所提方法有三个优点:满足重构概率约束、 包含更少的观测数据以及具有全局收敛的属性. 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利用压缩感知理论进行图像重构时,基于分块思想进行可有效提高重构速度,但同时会带来较强的块效应。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TV准则的图像分块重构算法。该算法将基于整幅图像时梯度计算方法进行改进,充分利用已重构块的边界像素信息,从而有效消除了图像的块效应。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能够有效消除图像的块效应,提高重构图像的主客观质量,与TVAL3算法相比,重构图像的PSNR值最多提高了0.84 dB,时间最高可节省24.38%,算法尤其适用于低采样率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总变差(TV)最小算法是一种基于压缩感知(CS)的经典迭代重建算法,可以从稀疏数据或含噪数据中高精度地重建图像。然而,TV算法在重建分段常数特征不明显的图像时可能会引入块状伪影,通过研究得出,在图像去噪中使用高阶总变差(HOTV)能有效压制TV模型引入的块状伪影。鉴于此,提出了一种HOTV图像重建模型及其Chambolle-Pock(CP)求解算法。具体来说,以二阶梯度构建二阶TV范数,进而设计了一种数据保真约束的二阶TV最小重建模型,并推导出了相应的CP算法。在理想数据投影和含噪数据投影条件下,分别采用基于波浪背景的Shepp-Logan模体、灰度渐变模体以及真实CT图像模体进行重建实验,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理想数据投影的重建结果表明,和传统TV算法相比,HOTV算法能有效压制块状伪影并提高重建精度。含噪数据投影的重建结果表明,HOTV算法和TV算法均有良好的抗噪能力,但HOTV算法的保边性能更好且抗噪性更强。在重建分段常数特征不明显而灰度波动特征明显的图像时,HOTV算法是一种比TV算法更优的重建算法。所提HOTV算法可以被推广到各种扫描模式下的CT重建及其他成像模态中。  相似文献   

13.
刘馨月  赵志刚  吕慧显  王福驰  解昊 《计算机科学》2017,44(Z6):212-215, 228
压缩感知理论(CS)中的重构算法是压缩感知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稀疏度未知的情况下,一些重构算法表现不佳。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阈值的正交匹配追踪算法。通过对所选原子的两次筛选,能够在稀疏度未知的情况下,高效率、高质量地重构信号。与同类算法相比,所提算法能够很好地重构信号,重构精度较高,运行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4.
压缩感知(CS)利用图像稀疏表示的先验知识,从少量的观测值中重建出原始图像。将CS理论应用于单幅图像超分辨率(SR),提出一种基于两步迭代收缩算法和全变分(TV)稀疏表示的图像重建方法。该方法无需任何训练集,仅需单幅低分辨率实现图像重建。算法在测量矩阵里加入下采样低通滤波器以使SR问题满足应用CS理论的有限等距性质;采用TV正则化函数,利用两步迭代法引入TV去噪算子,可以更好地重建图像边缘。实验结果证明,与已有的超分辨率方法相比,在不同的放大倍数下所提方法重建图像视觉效果更好,在峰值信噪比(PSNR)的评价指标上有显著的提高(4~6dB),且实验证实滤波器的引入决定算法的重建质量。  相似文献   

15.
现有的图像融合算法存在非线性操作产生的噪声干扰和空间复杂度高等问题,使得融合图像易失真和丢失信息。一些学者提出的压缩感知图像融合算法能有效改善这一问题,但大多忽略了图像矩阵的低秩性,往往会降低融合质量。由此,将压缩感知融合技术与低秩矩阵逼近方法相结合,提出基于信息论图像差与自适应加权核范数最小化的图像融合算法。该算法由3个阶段组成。首先,将2幅源图像通过小波稀疏基稀疏化,并利用结构随机矩阵压缩采样,得到测量输出矩阵。然后,将测量输出矩阵进行分块,再利用图像差融合算法得到融合后的测量输出矩阵块。最后,利用自适应加权核范数最小化优化得到的块权重,通过正交匹配追踪法重建融合图像。实验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普适性,并且在多种评价指标上优于其他融合算法。  相似文献   

16.
在断层重建的很多工程应用中,由于低剂量以及成像硬件等原因,经常需要在测量数据不充分的情况下去重建图像。基于图像分段光滑的假设,提出采用误差的加权范数作为数据保真项,TV(total variation)作为正则项的断层图像重建模型。该模型求解时,首先通过引入代理函数将原问题解耦为残差的加权范数最小化和加权范数TV去噪这两个子问题;然后采用了Chambolle的对偶空间正交投影法的框架对加权范数TV去噪问题进行求解,避免了由于TV项在不可导处所带来的计算不稳定;最后,为了提高收敛速度并且避免由正则化参数选取所引起的数值不稳定,引入Bregman方法,给出该模型的快速迭代算法。在扇形束少角度欠采样的条件下,对理想情况和高斯噪声情况下进行仿真测试,并同多种算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重建效果好,收敛速度快。  相似文献   

17.
陈伟业  孙权森 《计算机应用》2016,36(9):2570-2575
针对现有的超分辨率重建算法只考虑图像块的灰度信息,而忽略了纹理信息,并且大多数非局部方法在强调非局部信息的同时,没有考虑局部信息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压缩感知与非局部信息的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算法。首先,根据图像块的结构特征计算像素之间的相似性,同时考虑了图像块的灰度信息和纹理信息;然后,合并图像的局部和非局部信息来估计相似像素的权重,构造结合局部和非局部信息的正则项;最后,将图像的非局部信息引入到压缩感知框架中,通过迭代收缩算法求解稀疏表示系数。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与现有的基于学习的超分辨率算法相比,重建图像的峰值信噪比和结构相似度取值更高,并且在恢复图像纹理细节的同时有效抑制了噪声。  相似文献   

18.
压缩感知被广泛应用于信号恢复和图像重构与去噪,重构算法是压缩感知的关键部分之一。当采样率很低时,重建原始信号是个困难的问题。对此,现有算法普遍表现不佳。采用[p(0相似文献   

19.
如何有效挖掘多视角数据内部的一致性以及差异性是构建多视角模糊聚类算法的两个重要问题.本文在Co-FKM算法框架上,提出了基于低秩约束的熵加权多视角模糊聚类算法(Entropy-weighting multi-view fuzzy C-means with low rank constraint,LR-MVEWFCM).一方面,从视角之间的一致性出发,引入核范数对多个视角之间的模糊隶属度矩阵进行低秩约束;另一方面,基于香农熵理论引入视角权重自适应调整策略,使算法根据各视角的重要程度来处理视角间的差异性.本文使用交替方向乘子法(Alternating direction method of multipliers,ADMM)进行目标函数的优化.最后,人工模拟数据集和UCI(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数据集上进行的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压缩感知理论中的图像重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光滑lp(0<p<1)范数的图像重构算法.首先,将重构问题转化为基于最小lp范数的优化问题进行求解;其次,构造光滑函数逼近lp范数;接着,通过离散化光滑函数的解序列来逼近最小lp范数的最优解;最后,以Lena图像为例对算法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OMP(Orthogonal Matching Pursuit)算法和IRLS (Iteratively Reweighted Least Squares)算法,该算法不仅提高了图像重构质量,而且大幅减少了重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