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CT分级在急性胰腺炎(AP)的诊断、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动态观察48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患者和5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hs-CRP水平,并与其相应的Balthazar CT分级相比较分析。结果48例MAP患者hs-CRP水平在正常值的10~20倍之间,其Balthazar CT分级为A级12例,B级28例,C级8例;51例SAP患者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值30倍以上,其CT分级为D级29例,E级22例。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hs-CRP水平与CT分级成正相关(r=0.864,P=0.000)。轻症与重症组之间hs-CRP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lthazar CT分级可以准确反映SAP的病理变化,但对MAP的诊断有一定困难。动态监测hs-CRP水平可作为AP早期诊断、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的一个独立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单体(FM)、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D-D)水平的变化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8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为对象,按照疾病类型将患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n=12)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AML)组(n=68)。以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三组FM、FDP、D-D水平,分析三者与急性白血病的关系。结果三组FM、FDP、D-D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FM、FDP、D-D水平低于ALL组、AML组(P<0.05),ALL组FM、FDP、D-D水平低于AML组(P<0.05)。FM预测AML的AUC、敏感度、特异性、最佳截断点分别为0.885(95%CI:0.794~0.945)、73.53%、100.00%、24.95μg/mL;FDP预测AML的AUC、敏感度、特异性、最佳截断点分别为0.835(95%CI:0.735~0.908)、88.24%、66.67%、15.60μg/mL;D-D预测AML的AUC、敏感度、特异性、最佳截断点分别为0.924(95%CI:0.843~0.971)、80.88%、100.00%、4.92μg/mL。结论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FM、FDP、D-D水平,利于评估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早期Balthazar CT分级、改良CT严重指数(MCTSI)评分、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预后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联合诊断对SAP早期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 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73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24 h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48 h腹部CT检查结果。应用Balthazar CT分级、MCTSI评分和D-二聚体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通过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来比较三者判断SAP预后的价值。 结果 Balthazar CT分级的AUC值为0.722(95%CI:0.560-0.884),MCTSI的AUC值为0.694(95%CI:0.515-0.872),D-二聚体的AUC值为0.760(95%CI:0.616-0.905),三者均可预测SAP死亡的发生。D-二聚体与CT评价系统的相关性分析显示,CT分级高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CT分级低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CTSI评分高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MCTSI评分低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早期应用CT评价系统联合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判断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凝血指标异常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以120例NSCLC患者为对象,检测患者凝血指标,并分析与肿瘤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转移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 PTT)低于非转移患者,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bg)水平高于非转移组患者(P<0.05);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未见差异(P>0.05)。120例NSCLC患者中死亡15例(12.50%),生存105例(87.50)。其中转移组死亡率24.24%(8/33)高于非转移组死亡(8.05%(7/87),P<0.05)。死亡患者a PTT低于生存患者,D-D及Fbg水平高于生存患者;两组PT未见差异(P>0.05)。a PTT、D-D、Fbg预测NSCLC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886(95%CI:0.816~0.937)、0.890(95%CI:0.820~0.940)、0.825(95%CI:0.745~0.888)。结论a PTT、Fbg、D-D与NSCLC患者肿瘤转移及预后关系密切,检测三者水平有助于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诊断急性胰腺炎(AP)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95例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进行扫描检查,对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Balthazar CT分级诊断,并与临床BISAP评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分级诊断为轻症AP(MAP)主要集中在A~C级,占92.19%(59/64);中重症AP(MSAP)、重症AP(SAP)主要集中在D、E级,占96.77%(30/31)。临床BISAP评分为MAP占92.59%(50/54),主要集中在2分以下;MSAP、SAP占66.67%(28/42),主要集中在≥2分。CT分级和临床BISAP评分对AP的不同临床严重程度准确性对比,CT分级与临床BISAP评分对MAP诊断准确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分级对MSAP/SAP诊断准确性高于临床BISAP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分级对AP的诊断优于临床BISAP评分,能为临床早期评价AP严重程度提供准确影像学诊断依据,有利于临床制定个体化诊治措施和评估AP预后、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Balthazar CT严重指数(CTSI)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检测评估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9月我院SAP患者147例临床资料并根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n=121)和死亡组(n=26),比较两组CTSI评分和血清CRP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CTSI和CRP对SAP患者预后情况评估效果,分析两者最佳界值联合预测SAP患者死亡率的准确性。结果SAP患者CT平扫可见局限性或弥漫性低密度坏死区和包膜组织水肿,胰周可见胰液渗出和周围组织炎症反应,增强扫描正常胰腺组织可明显强化并与坏死区构成鲜明对比;CTSI严重程度分级为1级19例,2级83例,3级45例;存活组患者CTSI评分及血清CRP水平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TSI和CRP对SAP患者死亡率预测AUC分别为0.643(95%CI:0.560~0.720)和0.755(95%CI:0.677~822);采用CTSI和CRP最佳临界值对SAP患者预后情况进行联合评估,结果显示其灵敏度为88.46%,特异度为85.95%,准确度为86.39%,一致性Kappa值为0.614。结论CTSI评分和血清CRP水平均是评估S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的有效方法,且两者联合应用可明显提升预测患者死亡率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计数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以80例肺结核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检测患者凝血指标及PLT水平,分析其与肺结核之间的关系。结果三组D-D、Fbg、TT、PLT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活动期组D-D、Fbg、PLT水平高于非活动期组(P<0.05);活动期组D-D、Fbg、PL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非活动期组D-D、Fbg、PL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TT完全相反。D-D评估肺结核患者病情的AUC、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0.863(95%CI:0.768~0.930)、91.43%、77.78%。Fbg评估肺结核患者病情的AUC、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0.835(95%CI:0.735~0.909)、74.29%、84.44%。TT评估肺结核患者病情的AUC、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0.906(95%CI:0.820~0.960)、88.57%、88.89%。PLT评估肺结核患者病情的AUC、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0.830(95%CI:0.729~0.905)、74.29%、80.00%。结论肺结核患者体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活动期患者较非活动期患者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血小板指标在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60例TIA患者为对象,以同期6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疾病对照组,以同期60例体检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检测D-D、Fbg、血小板相关指标。结果三组D-D、Fbg、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比积(PCT)水平比较有差异(P<0.05)。脑梗死组D-D、Fbg、MPV、PDW、PCT水平高于TIA组(P<0.05),脑梗死组D-D、Fbg、MPV、PDW、PC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TIA组D-D、Fbg、MPV、PDW、PC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PLT水平低于TIA组(P<0.05),脑梗死组PL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TIA组PL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D-D诊断TIA的AUC、敏感度、特异性、最佳截断点分别为0.974(95%CI:0.927~0.994)、83.33%、100.00%、211.37μg/L;Fbg诊断TIA的AUC、敏感度、特异性、最佳截断点分别为0.863(95%CI:0.788~0.919)、73.33%、96.67%、3.07 g/L。结论TIA患者D-D、Fbg水平明显升高,并且血小板相关指标水平出现异常,检测D-D、Fbg有助于早期诊断TIA。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10月31日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14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合并AP将患者分为AP组和非AP组,其中AP组和非AP组分别为62例(19.75%)和252例(80.25%)。对所有患者资料进行组间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各因素与脑卒中患者发生AP的相关性。结果两组组间资料单因素比较显示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数量、脑卒中部位位于脑干例数、洼田氏饮水试验分级Ⅳ~Ⅴ级例数、白蛋白、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小于9分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此6项指标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基础疾病(OR=1.31,95%CI:1.27~1.34,P<0.01)、洼田氏饮水试验分级(OR=1.23,95%CI:1.19~1.25,P<0.01)、GCS(OR=0.87,95%CI:0.83~0.91,P<0.01)以及脑卒中部位位于脑干(OR=1.37,95%CI:1.26~1.41,P<0.01)与脑卒中患者发生AP有显著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检验这四个因素对AP发生的预测效能,计算ROC曲线下面积为0.835(P<0.01,95%CI:0.821~0.846)。结论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洼田氏饮水试验分级过高、GCS过低及脑卒中部位位于脑干增加脑卒中患者发生AP的风险,可作为脑卒中患者发生AP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0.
李成杰  姚尉  杨静 《四川医学》2013,34(5):739-741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AP)的CT影像表现,并结合CT评分系统进行分析,探讨多种CT评分系统与急性胰腺炎严重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为AP的患者120例,观察CT征象并进行相关CT评分及ROC分析。结果轻型胰腺炎(MAP)79例,重症胰腺炎(SAP)41例。SAP组各种CT评分均较MAP组高。各项CT评分均可以有效评估SAP的发生,其中胰腺外炎症评分系统(EPIC)的准确性较好(ROC曲线下面积为0.75),优于传统的CTSI评分及Balthazar CT分级。结论 CT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很大的价值。CT评分中,胰腺外炎症评分系统(EPIC)预测SAP发生的准确性优于CTSI评分及Balthazar CT分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星形细胞瘤分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脑星形细胞瘤患者21例,入院后常规进行CT灌注成像,术后病理常规行组织切片及免疫组化检查。其中低级别星形细胞瘤7例,高级别星形细胞瘤14例。结果各级别星形细胞瘤的局部血流量(rBF)、局部血流容积(r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均高于对侧正常脑白质(P〈0.05),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的rBF、rBV和PS均明显高于低级别星形细胞瘤(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有助于脑星形细胞肿瘤的术前分级,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和D-二聚体(D-dimer,D-D)水平,评估其在AP分型中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检测94例24 h内入院的AP患者PLT、PT、APTT、FIB、TT、D-D水平变化,并与AP分型(SAP、MAP)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除PLT外,SAP组患者PT、APTT、FIB、TT、D-D水平均较MAP组和对照组高(P<0.05),其中FIB、D-D值与APACHEⅡ评分存在直线相关关系(r=0.82和0.84,P<0.05)。结论:FIB、D-D水平变化有利于AP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方法:选择脑胶质瘤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颅脑CT灌注扫描,测量各感兴趣区的脑血流量、相对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及相对脑血容量值。检测肿瘤组织内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结果:(1)高级别胶质瘤CBF、rCBF、CBV及rCBV均显著高于低级别胶质瘤(P<0.01)。(2)高级别胶质瘤VEGF阳性比例为90.00%(36/40),显著高于低级别胶质瘤,其MVD表达平均为(69.76±7.82)个/HP,显著多于低级别胶质瘤(P<0.01)。(3)胶质瘤CT灌注rCBV值与MVD及VEGF表达间均具有显著正相关性(r=0.571和r=0.621,P均<0.05)。结论:高级别胶质瘤与低级别胶质瘤CT灌注成像参数存在明显差异,且rCBV值与MVD及VEGF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MRI对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MRI和CT表现,提高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水平,并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方法选择在我院确诊为急性胰腺炎并且资料完整的33例患者,在24 h内完成上腹部MRI平扫、CT平扫及增强检查。根据Balthazar分级,分别对急性胰腺炎进行CT、MRI分级。结果CT、MRI对急性胰腺炎分级差别主要表现在A级和B级,其中6例CT表现正常的AP,因MR-T2WI表现为高信号而分为MRI B级,两者在A、B级分级上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C、D、E级AP的分级上MRI和CT分级基本一致。结论MRI平扫可以对急性胰腺炎进行准确分级,并有利于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模态脑功能定位在胶质瘤的诊断和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47例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分级方法分为低级别脑胶质瘤和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前均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张量成像(DTI)、磁共振波谱(MRS)、动脉自旋成像(ASL)检查。结果病理分级低级别(Ⅰ~Ⅱ级)和高级别(Ⅲ~Ⅳ级)瘤周水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胶质瘤灌注明显升高,肿瘤实性部分CBF、患侧/健侧CBF比值均显著高于低级别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级别和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健侧CBF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和低级别患者Cho/NAA、Cho/Cr、NAA/Cr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和低级别脑胶质瘤患者ADC、ADC比值、FA、FA比值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MRS功能成像分析,正确分级胶质瘤的正确率为82.98%(39/47);仅以DTI功能成像分析,正确分级胶质瘤的诊断正确率为68.09%(32/47);仅以ASL功能成像分析,正确分级胶质瘤的诊断正确率为76.60%(36/47);综合3种功能成像分析,正确分级胶质瘤的诊断正确率为97.87%(46/47),显著高于3种功能成像单独应用(χ2=6.021、14.763、9.553,P均<0.05)。结论联合三种磁共振功能成像的多模态脑功能定位可优势互补,提高脑胶质瘤分级准确性,有助于手术方式的确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定量CT纹理评估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核分级。方法78例ccRCC分为52例Fuhrman低级别和26例高级别组。结果不同Fuhrman分级的平均值、标准差和相关度有差别(P<0.05),相关度可鉴别ccRCC的Fuhrman高、低级别(P<0.05),CT纹理特征间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定量CT纹理对ccRCC Fuhrman分级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T1期肾透明细胞肾癌(CCRCC)3.0T MR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与Fuhrman病理分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2017年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86例T1期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3.0T MR ADC值及Fuhrman病理分级资料,依据Fuhrman核分级法,将其分为低级别组(Ⅰ~Ⅱ级)和高级别组(Ⅲ~Ⅳ级),分别测量病灶及对侧正常肾实质的ADC值,并计算rADC值.比较4个不同病理级别、高低病理级别组间的ADC值、rADC值;并绘制ROC曲线,评价ADC值和rADC值的诊断效能;分析病灶ADC值、rADC值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1)四个病理分级之间平均ADC值和r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高、低级别组平均ADC值分别为(1.317±0.110)×10-3 mm2/s,(1.886±0.447)×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861,最佳诊断阈值为1.465×10-3 mm2/s,敏感性和特异性为74.4%、95.3%.高、低级别组平均rADC值分别为(0.419±0.085)、(0.643±0.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954,最佳诊断阈值为0.535,敏感性和特异性为86.0%、95.3%.肿瘤的ADC值、rADC值与病理分级之间呈高度负相关(r=-0.821、-0.864,P<0.05).结论 T1期肾透明细胞肾癌的ADC值、rADC值与病理分级高度相关,能够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且rADC值的评估价值大于ADC值,可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及判断预后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37例COPD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及患者的最终预后,将患者分为无呼吸衰竭组、呼吸衰竭好转组及呼吸衰竭死亡组,比较三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同时根据D二聚体水平,将患者分为D二聚体小于500 ng/ml组、500~1000 ng/ml组以及大于1000 ng/ml组,比较其预后及其血气分析的差异。结果无呼吸衰竭组、呼吸衰好转组及呼吸衰竭死亡组血浆D二聚体分别为283.0±311.1 ng/ml、315.9±442.5 ng/ml、997.9±1501.8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纤维蛋白原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二聚体小于500 ng/ml组、500~1000 ng/ml组,以及大于1 000 ng/ml组的死亡率分别为24.8%、57.14%,及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二聚体水平与动脉血pH值密切相关,而与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无关。结论 D二聚体增高是COPD继发呼吸衰竭患者死亡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GAS41在神经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不同等级新鲜胶质瘤标本30例,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GAS41基因在这些标本中的表达情况。结果:GAS41在人高级别神经胶质瘤(III,IV级)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低级别神经胶质瘤(I,II级)(P<0.05)。结论:GAS41在神经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强,提示GAS41的表达量可以作为高级别神经胶质瘤的一个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