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葡萄籽油超临界流体萃取工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温度、压力、时间、CO2体积流量对超临界流体萃取葡萄籽油得率的影响,并进行了最佳工艺优化.结果表明,影响CO2流体萃取葡萄皮精油效率因素的主次作用为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体积流量,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时间4 h、萃取温度45 ℃、CO2体积流量8 L/h、萃取压力30 MPa.葡萄籽油出油率为14.8%.  相似文献   

2.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提取花生油.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和萃取时间等因素对油脂萃取率的影响,确定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提取花生油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各影响因素对花生油萃取率作用的大小顺序依次为: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萃取时间.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提取花生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45℃,CO2流量18kg/h,萃取时间150min,在该工艺条件下花生油萃取率达到49.87%.  相似文献   

3.
利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对海蓬子油进行提取,以共轭二烯酸的得率作为研究指标,主要探讨萃取压力、萃取温度、提取时间及CO2流量对海蓬子油萃取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40℃,提取时间1.5 h,CO2流量14 kg/h,在此工艺条件下海篷子油的吸光值达到0.86.  相似文献   

4.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薏苡仁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明  邵伟  熊泽 《现代食品科技》2006,22(4):101-103
本文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萃取薏苡中的薏苡仁油, 考察了压力、温度、萃取时间、原料颗粒直径及CO2流体流量对萃取的影响.通过实验确定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薏苡仁油的较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3MPa,萃取温度42℃,物料粒度30目,萃取时间3h,CO2流体流量10㎏/h.  相似文献   

5.
以香榧种仁为原料,研究超临界CO2流体萃取香榧油的工艺条件。利用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0℃,CO2流量25L/h,萃取时间3h。在此条件下香榧油得率为47.19%。各因素对香榧油得率的影响次序为: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CO2流量。  相似文献   

6.
沙姜油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天然有效成分,在食品、医药等上都有广泛的应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是一种利用CO2在超临界状态下具有高渗透力和高溶解能力,并且对产品无溶剂污染、绿色环保、易于操作的萃取技术.本论文以沙姜为原料,研究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沙姜油的工艺条件,考察了原料的颗粒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和CO2流量对沙姜油的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最佳工艺条件:萃取压力为22MPa,萃取温度为50℃,萃取时间为3.5h,CO2流量为40kg/h,沙姜油的得率可达为10.12%.  相似文献   

7.
利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萃取琉璃苣籽油,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CO2流量对琉璃苣籽油出油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琉璃苣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琉璃苣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5 h,CO2流量45 L/h。在此条件下,出油率为28.08%。气相色谱对琉璃苣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分析表明,琉璃苣籽油富含油酸、亚油酸和γ-亚麻酸。  相似文献   

8.
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对接骨木果油进行萃取研究,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探讨了萃取压力、温度、时间、CO2流量对接骨木果油萃取率的影响,研究得出最佳萃取条件为:压力30MPa,温度45℃,时间3h,CO2流量25Kg/h.  相似文献   

9.
螺旋藻油的超临界提取及GC/MS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螺旋藻油的条件,着重研究了萃取压力、温度、萃取时间和CO2流量对油脂萃取率的影响,优化了萃取工艺条件即萃取压力25MPa,温度40℃,时间2h,CO2流量30kg/h,并利用GC/MS分析了最佳条件下萃取的螺旋藻油成分组成.  相似文献   

10.
乌桕籽皮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及其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技术,研究了乌桕籽皮油的萃取工艺。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了萃取压力、温度、CO2 流量三因素对乌桕籽皮油萃取率的影响效果。最佳萃取条件确定为:压力40MPa,温度36℃,CO2 流量20L/h,时间1h。利用GC 分析了乌桕籽皮油的成分组成,以期为乌桕籽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