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给予机械通气的患者镇静治疗是临床常用的方法,镇静能使患者更容易耐受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均会增加患者显性和隐陛疼痛,应给予镇痛治疗却常被忽视.本文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需机械通气的患者的镇静或联合镇痛治疗进行观察,以明确临床选择哪类治疗对患者更有益.  相似文献   

2.
<正>机械通气是抢救严重呼吸衰竭病人的重要措施,是关系到脏器功能救治能否顺利转归的重要条件。同时,为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减少各种合并症的发生,需要全面的观察和护理,了解机械通气病人的心理变化,合理的给予营养支持。护理质量是决定机械通气治疗成败的关键。人工气道是提供机械通气保持气道通畅,有效清除气道分泌物预防误吸的通路。若护理不当容易发生插管阻塞、继发感染、气道黏膜、肺损伤等并发症。在机械通气施救过程中,密切观察机械障碍也是施  相似文献   

3.
刘惠勤 《甘肃医药》2012,(12):945-947
目的:探讨行气管切开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对5例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呼吸道管理、一次性气管切开导管的护理、预防感染、呼吸机管路的消毒、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心理支持、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感染控制与治疗等。结果: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本组病例机械通气治疗共计23天,4例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病情趋于平稳后成功撤离呼吸机;1例患者机械通气治疗2日后因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转院治疗。结论:对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实行有效护理措施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减少和延迟并发症,使机械通气治疗成功,为治疗原发病赢得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研究重症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重症胸部创伤并发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紧急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7例患者因病情需要行气管切开术;在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供氧的同时,及时抗休克,抑制炎症反应,给予高蛋白质的营养支持,防止多功能障碍的发生,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2h、治疗后24h的PaO2、PaCO2、PaO2/FiO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中,治愈37例,死亡5例。死亡原因:胸内大出血、肺栓塞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严重的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率极高,早期诊断和及时正确地采用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成功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气管插管患者行机械通气时面临着气道感染的危险,为预防患者出现气道感染,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以促进康复.本研究对相关的护理措施和检测指标进行综述,并提出气道感染预防的措施,以提高气管插管患者的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6.
气管插管 (以下简称插管 ) ,用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维持有效的机械通气 ,清除气道内分泌物 ,是维持患者有效通气的一种手段。但在插管进行机械通气过程中 ,由于各种原因可出现插管意外脱出现象 ,轻者造成气道痉挛 ,气管损伤。严重时 ,尤其是病情不稳定 ,无自主呼吸的患者 ,由于突然中断人工通气 ,使病情加重甚至导致呼吸、心跳骤停。根据我院呼吸重症监护室 (R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的意外脱管现象 ,制定出具体的护理措施 ,有效地避免了脱管的发生。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我院RICU自 1995年 1月~ 1999年 10月 ,进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呼吸衰竭患者行气管切开与经鼻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的护理措施及疗效对比.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或危重症监护室(ICU)需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的老年呼吸衰竭患者(年龄≥70岁)80例,按人工气道建立方式不同分为经鼻气管插管组(42例),气管切开组(38例),入选病例均接受专业、全面的护理及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和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呼吸衰竭患者人工气道建立后即刻抢救成功率100%,气管切开组患者在防止痰痂堵塞管道、呼吸机撤机时间、撤机成功率、呼吸衰竭治愈及院内死亡率方面均优于经鼻气管插管组,在并发院内感染或二重感染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气管切开及经鼻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是抢救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措施,相比经鼻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能使老年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更易排出,减少气道堵塞,缩短呼吸机撤机时间及提高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正>机械通气是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患病期间的一种呼吸支持方法。患者经口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插管进行机械通气期间,疾病的威胁、治疗的创伤、陌生的环境、沟通障碍等应激原的刺激,促使患者产生一系列的心理不适反应,机械通气抢救了许多危重患者的生命,但其给患者身心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当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时,各种刺激导致患者产生的心理压力,极大影响疾病的康复。因此护理人员要认识到心理护理的重要性,予以理解和帮助。  相似文献   

9.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48h后至撤机拔管48h内发生的新的肺实质感染,是机械通气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和病死率较高,治疗困难。误吸、人工气道气囊上带菌分泌物通过气囊与气管壁间隙进入下呼吸道是发生VAP的重要因素。我院采用可吸引式气管切开套管,进行持续气囊上分泌物引流预防VAP,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倪海滨  张铮  刘汉  徐英 《现代医学》2006,34(5):358-359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在非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应用,以进一步提高对非心源性肺水肿的救治能力。方法 收集本院近年来7例非心源性肺水肿病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经小潮气量(SVT)及呼气末正压(PEEP)机械通气结合其它综合治疗措施救治,4例患者病情好转后转入普通病房最终治愈出院;3例因脑出血中枢衰竭死亡。结论 非心源性肺水肿病情进展迅速,气道内分泌物多,及时给予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采用SVT及PEEP等个体化通气模式结合其它综合治疗措施,有利于迅速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李运珍 《海南医学》2010,21(3):127-129
目的总结呼吸功能衰竭患者行气管插管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1例机械通气气管插管患者采用有效的气道湿化方法,选择适时的吸痰时机加强基础护理,控制并发症等护理措施。结果19例3—6d病情基本控制,机械通气时间为5—22d,无并发症发生;1例因呼吸机依赖后进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25d后脱机;1例死于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采取有效的呼吸道管理,加强基础护理,积极抗感染治疗,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时机及护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黄伊明 《华夏医学》2004,17(4):630-631
机械通气是重症监护病房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机械通气患者通常需要建立人工气道即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正常的上呼吸道粘膜有加温、加湿、滤过和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的作用。建立人工气道后患者有效的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分泌物不易咳出,因此吸痰是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吸痰过频可加重患者低氧血症,但如不及时吸痰,  相似文献   

13.
有创机械通气是指应用呼吸机经人工气道如气管插管、气管套管等进行的机械通气,是对危重患者进行生命支持、抢救和治疗呼吸衰竭的一种重要手段,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患者因失去咳嗽功能、肺功能严重减退及其它原因,往往无法自行排痰,分泌物显著增加,需要通过吸痰清除气道内分泌物。正确吸痰可以清除气道内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  相似文献   

14.
胡瑞红 《中国医药导报》2009,6(14):118-118,121
目的:总结呼吸衰竭患者行气管插管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4例机械通气患者采取有效的气道湿化方法,选择适时的吸痰时机,加强基础护理,控制并发症等护理措施。结果:20例3-6d病情基本控制,机械通气时间为5~16d(平均8.5d),无并发症发生;2例因呼吸机依赖后进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20d后脱机;2例死于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采取有效的呼吸道管理、加强基础护理、积极抗感染治疗,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13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无创机械通气洽疗呼吸衰竭的护理策略。方法:对住院的86例患者在采用BiPAP呼吸机通气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护理,气道管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并发症。结果:86例患者,经治疗后67例好转出院,19例由于病情恶化而行气管插管治疗,其中12例拔管后好转出院,7例需行气管切开。结论:使用BIPAP呼吸机治疗时,心理关怀,气道管理,确保有效通气,可避免或减少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从而有效减少其相关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6.
王珍 《中外健康文摘》2013,(12):422-423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IMS)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对30例IMS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IMS患者均给予气管插管行机械及胆碱酯酶复能剂通气治疗,抢救成功27例,死亡3例,抢救成功率为90%.结论治疗IMS,首先彻底清除毒物,其次合理采取综合措施,当IMS患者发生呼吸困难时,必须立即气管插管,合理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17.
重症患者合并严重呼吸衰竭常需紧急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而有创机械通气时建立人工气道是关键,常用的有经口气管插管、经鼻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后期达到一定标准时可脱机或拔管序贯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但部分患者插管机械通气治疗一段时间后仍未达到脱机或序贯机械通气标准,而气管导管又不宜长时间留置(长期留置气管导管易引起二重感染及生物被膜形成,进而出现严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脏术后机械通气的护理。方法:总结我院66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临床资料,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结果:术后发生声嘶2例,腹胀1例,肺不张1例,二次换瓣死亡1例(与机械通气无关)。结论:做好气管插管护理,加强呼吸道管理,配合心理护理,是保证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的呼吸系统监护经验。方法对392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患者分别在合理的机械通气治疗、加强病情观察、保持气管插管的固定和呼吸道通畅、注重气道的湿化以及加强对机械通气常见的不良后果监护、预防呼吸道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92例患者中除23例插管移位(需更换插管)、19例出现肺不张等并发症、5例患者因心肾呼吸功能衰竭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外,其余均无呼吸道并发症。结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给予患者合理的机械通气,加强呼吸道的管理,注重机械通气常见不良后果的监护可以降低术后呼吸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20.
刘秀芹 《吉林医学》2012,33(23):5096-5097
目的:总结气管插管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30例患者均采用经口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连接呼吸机行机械通气,操作时需严格无菌操作,对气管导管积极护理,注意气道的温化和湿化。结果:经积极治疗和有效护理后,治愈24例,死亡6例。结论:气道的顺畅,呼吸道分泌物的有效消除,供氧充分,合理纠正二氧化碳的蓄积,与此同时积极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配合精心的护理是机械通气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