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7年5月至2011年10月应用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3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所有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时间180~360 min(平均240 min),术中出血量150~450 ml(平均220 m1)。术后4~8d恢复肠道正常蠕动功能,随访时间6~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6个月。30例术后均能恢复较满意的控尿功能,平均膀胱容量约398ml,平均夜尿1~3次;1例出现夜间遗尿; 2例出现尿漏;膀胱镜检查无尿道肿瘤复发;2例死于原发病转移。其余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血生化指标均正常,B超检查未见上尿路扩张积水。结论 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盆腔淋巴结清扫彻底、术后恢复快.术后控尿满意等优点,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一种理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下膀胱全切术治疗膀胱癌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膀胱全切术治疗膀胱癌的可行性.方法:应用腹腔镜技术对4例膀胱癌患者进行膀胱全切术及原位回肠新膀胱手术.结果:4例患者膀胱根治均切除成功,手术时间220~270 min.腹腔镜下失血量400~500 ml.原位新膀胱手术时间200~270 min,输浓缩红细胞2个单位.术后3天恢复肠蠕动并拔除耻骨后引流管,4天开始进食.2周后拔除输尿管支架管.随访4~16个月,1例有排尿困难,1例轻微尿失禁,另2例排尿正常.4例均无复发.结论:腹腔镜膀胱全切术及原位回肠新膀胱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出血少,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完整保留前列腺段尿道、腹腔镜膀胱癌根治-原位回肠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为12例患者行经腹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清扫,保留前列腺段尿道膀胱癌根治切除,小切口体外重建回肠新膀胱,腹腔镜下行新膀胱尿道吻合重建。结果:手术时间220~330 min,平均(270±60)min,术中失血量100~300 ml,平均(180±120)ml。手术切缘均为阴性。随访3~48个月,无一例复发及尿失禁,代膀胱充盈良好,容量200~450 ml,平均(320±130)ml,平均最大尿流率(7±5)ml/s。结论:保留前列腺的腹腔镜膀胱癌根治-原位回肠膀胱术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且完整保留了男性性功能,疗效满意,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可取得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对肿瘤控制的远期效果尚待进一步比较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在基层医院采用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浸润性膀胱癌患者5例,年龄60 ~ 65岁,男3例,女2例.采用OLYMPUS腹腔镜根治性切除膀胱后通过腹壁小切口形成回肠新膀胱,然后在腹腔镜下将新膀胱与尿道吻合.结果 5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手术平均时间8 h,出血量平均280 ml.术后2周拔除输尿管支架管,术后3周拔除导尿管.术后随访时间5 ~ 19个月,除1例女性患者外均能控制排尿,肾功能电解质大致在正常范围,未见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 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使传统的膀胱癌根治手术实现微创化,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在基层医院开展已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7年5月至2011年10月应用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3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所有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时间180~360 min(平均240 min),术中出血量150~450mL(平均220 mL).术后4~8d恢复肠道正常蠕动功能,随访时间6~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6个月.30例术后均能恢复较满意的控尿功能,平均膀胱容量约398mL,平均夜尿1~3次;1例出现夜间遗尿;2例出现尿漏;膀胱镜检查无尿道肿瘤复发;2例死于原发病转移.其余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血生化指标均正常,B超检查未见上尿路扩张积水.结论 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盆腔淋巴结清扫彻底、术后恢复快、术后控尿满意等优点,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一种理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膀胱切除-新膀胱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5例,27-64岁(平均49.8岁)。均经腹腔镜下行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膀胱术,经腹壁切口取出标本,然后将回肠牵出切口截取40cm长回肠段,剖开建成“M”型贮尿囊,并与双侧输尿管吻合再置入腹腔与腹腔镜下行贮尿囊尿道吻合建成原位回肠膀胱。行回肠新膀胱术。结果5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5-7h,平均6.0h。出血量200~510ml,平均340ml,无输血。术后2~3天恢复肠道功能。术后三个月随访时患者排尿良好,新膀胱无明显残余尿,容量200-350ml。结论腹腔镜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膀胱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很有前景,但还需要长时间随机对照和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7.
保留前列腺尖部包膜的膀胱全切与原位回肠新膀胱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癌根治性全切术中保留前列腺尖部包膜与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膀胱癌患者行保留前列腺尖部包膜的膀胱全切与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术中保留距前列腺尖部约1cm的前列腺包膜及血管神经束。术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患者术后控尿、性功能及瘤控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保留前列腺尖部包膜和勃起血管神经束的膀胱根治性切除与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手术时间为240~370min,平均273min;术中出血200800ml,平均385ml。术后随访3~36个月,所有患者均可自主排尿,新膀胱容量250-350ml,残余尿量0~80ml,除1例患者白天控尿良好,夜间少量漏尿外,其余患者均控尿良好。术前阴茎勃起正常23例患者中,术后6个月有10例(43.4%)阴茎勃起正常。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局部及尿道残端复发的现象。术后9个月1例出现肺部转移。结论保留前列腺尖部包膜的术式是以改善尿控为主要目的,在不降低瘤控效果的前提下的一种改良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代膀胱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浸润性膀胱癌患者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63(51~74)岁。5个套管针法先行腹腔镜手术:游离输尿管后分侧清扫盆腔淋巴结;男性患者切除膀胱及前列腺,标本通过腹壁小切口取出;女性患者切除膀胱、子宫及双附件,标本经阴道取出。原位回肠代膀胱术:下腹正中4~8cm切口,将回肠拉出切口外,游离40~50cm回肠,剖开后W形折叠缝合形成贮尿囊;插入法植入双侧输尿管。16例患者在直视下进行新膀胱尿道吻合。6例缝合腹壁切口后重新开启气腹,腔镜下行新膀胱尿道吻合。结果:手术全部取得成功,无中转开腹者。手术时间4.5~9h,平均6.3h;出血量400-1200ml,平均529ml。术后1~3个月所有患者均恢复较满意的控尿功能。新膀胱平均最大容量约398ml。结论: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是治愈浸润性膀胱癌可行而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回肠原位代膀胱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11例均为膀胱尿路上皮癌,TNM分期为T2aN0M07例、T3aN0M03例、T3bN0M01例,麻醉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采用五点穿刺法置入腹腔镜,手术方式为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回肠原位代膀胱术。结果本组11例均手术顺利,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时间为5~8h,平均7h;出血150~450ml,平均350ml。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2~5d,2例出现漏尿,均在14d内消失。术后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10个月。所有病例控尿情况均较理想,超声检查均未发现输尿管扩张、肾积水,2例代膀胱残余尿>100ml,均未发现复发及转移。结论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回肠原位代膀胱术是膀胱癌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目前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术有开放性手术和经腹腔镜手术两种,与开放性手术比较,经腹腔镜手术虽具有诸多优势,但仍有必要对一些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寻找更为合理的手术步骤、技巧和方法,从而进一步推动该项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体外协助尿流改道的腹腔镜全膀胱根治性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2006年6月~2012年6月施行体外协助尿流改道的腹腔镜全膀胱根治性切除术28例,全膀胱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标本自下腹部小切口取出,体外协助尿流改道采用回肠膀胱术(Bricker手术)和原位回肠新膀胱2种术式,其中Bricker手术22例、原位回肠新膀胱术6例.结果 均一次手术成功,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清除及全膀胱切除手术时间150~240 min,平均180 min;体外协助尿流改道时间90~270 min,平均150 min;术中出血200 ~900 ml,平均350 ml;肠功能恢复时间3~4d.6例原位回肠新膀胱2~4周拔除导尿管,能正常排尿,无尿潴留和肾功能损害发生.26例随访6~36个月,平均15个月,1例术后23个月死于复发及远处广泛转移,2例死于其他内科疾病,其余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体外协助尿流改道的腹腔镜全膀胱根治性切除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da Vinci Xi机器人系统完成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RARC)加体内构建原位U形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疗效,并结合术后尿动力分析评价该术式对排尿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方法以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连续进行的8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体内原位U形回肠新膀胱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例,女1例,年龄63(18)岁,极高危非肌层浸润膀胱癌1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7例,术后随访时间为3~12个月。记录随访期间患者的尿控恢复、分肾功能、上尿路影像学结构改变以及肿瘤学预后。 结果8例手术均成功完成,并发症发生率37.5%,术后3个月日间完全尿控率87.5%,夜间功能性尿控率75.0%,术后6个月尿动力分析示:最大尿流率和平均尿流率分别为19.8(3.97)ml/s、5.05(0.94)ml/s,最大尿道压81.5(28.75)cm H2O,新膀胱顺应性26.5(12.75)ml/cm H2O。 结论RARC术后实施体内原位U形回肠新膀胱术是可行的,具有可重复性,是一种疗效确切、尿控恢复理想的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后新膀胱替代方案。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术(附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术的经验。方法:采用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患者5例。方法是经腹壁小切口取出切除物,行回肠去管成形新膀胱,然后在腹腔镜下将新膀胱与尿道连续吻合。结果:5例患者手术成功,手术时间4.5~7.2h。腹腔镜手术中以超声刀及双极电凝行膀胱侧韧带、前列腺血管蒂及前列腺尖部切断止血,未使用钛夹、术中出血量180~550ml,平均输血400ml。术后4~5天恢复饮食,3周拔除输尿管支架管,4周拔除尿管。患者白天可完全控制排尿,2例夜间偶有尿失禁。1例术后尿漏,经引流治愈。结论: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而回肠新膀胱和尿道连续吻合具有操作方便、省时、缝合紧密、可防止尿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8例行腹腔镜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患者进行排尿情况的记录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 8例患者均可自主控制排尿(1例夜间轻微尿失禁),在新膀胱充盈过程中均可出现胀痛感觉,膀胱平均容量377.5ml,压力17.9cmH2O,最大尿流率18.1ml/s,最大尿道闭合压68.5cnH2O,功能性尿道长度3.7cm。结论 腹腔镜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较传统的开放手术创伤更小,但贮尿囊一样具有容积较大、内压较低和可控性较好的优点,排尿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术的经验。方法对2002年7月至2006年10月间13例行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并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术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与分析: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结噪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术手术时间240~480min;术中出血量:150-1000ml,平均250ml;术后4~8d恢复饮食,3-4周拔除输尿管支架管,4周拔除尿管;术后3个月患者白天可完全控制排尿,8例夜间偶有尿失禁。术后未发生直肠损伤,肠瘘及内疝等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术出血少,肠道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术后尿控率高,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女性保留内生殖器膀胱全切患者行原位回肠新膀胱尿流改道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7月~2012年5月48例女性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取保留内生殖器的膀胱全切术并行原位回肠新膀胱尿流改道术。48例患者中移行细胞癌46例,腺癌2例;原发肿瘤32例,复发性肿瘤16例;多发性非肌层侵犯肿瘤17例,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31例。结果:48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260(210~360)min,平均输血量280(0~1200)ml。术后47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6~84个月,平均36个月。术后12个月白天控尿率为97.9%(46/47),夜间控尿率为93.6%(44/47)。新膀胱尿道吻合口漏3例。术后6个月IVU检查输尿管狭窄2例。无子宫、子宫附件及阴道转移复发。结论:对于符合适应证的女性膀胱癌患者,保留内生殖器、阴道前壁、自主神经及完整尿道,行膀胱全切并行原位回肠新膀胱尿流改道术,临床疗效满意,术后患者生活质量高,可作为广泛开展的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随访探讨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疗效。方法 61例行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膀胱癌患者,随访1~24个月,每月定期门诊复查、电话等方式详细记录术后自主排尿情况等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42例患者于拔除尿管后28~35d自控通畅排尿,每次尿量约180~410mL,每次间隔60~180min;13例患者出院后仍有不同程度日间尿失禁现象,6例有夜间尿失禁现象;3例术前性功能正常男性患者出现勃起功能障碍;彩超及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发现4例单侧肾积水,2例双肾积水。结论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肿瘤控制好,患者术后可具有较好的控尿功能和较低的尿失禁发生率,部分有效保存性功能,能够有效确保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