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良、恶性软组织肿块超声造影剂灌注时间-强度曲线特点.方法 对37例软组织肿块进行超声造影检查,用Q-LAB软件对感兴趣区造影动态图像进行伽马回归(Gamma-Variate)曲线拟合,进行定量分析,并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良、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表现及增强特征.结果 37例软组织肿块经病理诊断确定良性21例,恶性16例.良性组肿块主要为均匀性增强(19/21)或无增强(2/21),恶性组肿块主要表现为均匀性增强(10/16)及不均匀性增强(6/16).良、恶性软组织肿块在曲线上造影剂到达时间(AT)及达峰时间(T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良性肿块的上升支斜率(A)及峰值强度(DPI)明显小于恶性肿块(P<0.05).结论 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分析能显示良、恶性软组织肿块的造影剂增强情况,对临床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在肺周围型病变良恶性判定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67例肺周边型病变患者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病灶形态、内部回声及血流信号.超声引导下穿刺后送病理检查,并对良性病变术后随访2年.结果 楔形病灶和/或病灶内支气管征(肺低回声病变内见散在等号样强回声)对诊断肺周围型病变良恶性有显著价值(P﹤0.001).内含支气管征的楔形病灶诊断为良性病灶的敏感性为85.71%,特异性为85.95%,准确性为81.99%;内部血流信号对判定病灶良恶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3).结论 超声对肺周围型病变良恶性判断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卵巢肿瘤良恶性的彩色多普勒超声预测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分析104例卵巢肿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CDUS)表现,评价CDUS预测良、恶性卵巢肿瘤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2008年11月我院超声诊断卵巢肿瘤104例,年龄15~84岁,平均(43.9±12.3)岁.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临床分期Ⅰ~Ⅳ期分别为23、25、30、26例;术后病理证实良性肿瘤46例,恶性58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将口服胃肠超声造影剂超声检查技术应用于胃部病变,评估其在胃部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进一步为临床对胃部病变的检查选择提供新的参考。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经病理证实有胃部病变的患者(共56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超声及口服胃肠超声造影剂超声检查,依据病理良恶性结果,分析其结果。结果:经病理证实的56例胃部病变患者中,良性病变患者20例(炎性息肉8例、胃溃疡12例),恶性病变患者36例(胃癌20例,间质瘤16例);在常规超声检查中,其对胃部病变诊断的符合率为46.43%(26/56),对恶性病变诊断的符合率50.00%(18/36)。在口服胃肠超声造影剂超声检查中,其对胃部病变诊断的符合率为87.50%(49/56),对恶性病变诊断符合率为88.89%(32/36)。口服胃肠超声造影剂超声检查技术对胃部病变及恶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均高于常规超声(P均<0.05)。结论:口服胃肠超声造影剂超声检查技术可进一步提高胃部病变及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BI-RADS-US诊断标准与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0例患者共159个肿块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并按照BI-RADS-US标准诊断分级,再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测定肿块与周围组织的弹性应变率比值,以弹性应变率比值≥3.08为界点判断肿块良恶性,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两种方法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准确度;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两种方法对乳腺肿块的诊断效率.结果:良性78例共88个肿块,恶性62例共71个肿块,BI-RADS-US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91.55%(65/71),特异性为73.86% (65/88),准确性为81.76%(130/159);弹性应变率比值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敏感性为94.37% (67/71),特异性为87.50%(77/88),准确性为90.56%(144/159).构建ROC曲线后,两种方法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BI-RADS-US诊断0.851,95%可信区间0.791~0.911;应变率比值诊断0.887,95%可信区间0.825~0.950.两种方法准确性的配对卡方McNemar检验结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测定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较BI-RADS-US诊断分级准确性高,对于BI-RADS-USⅣ级肿块更具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术前超声、CT及术中超声、术中触诊诊断肝肿瘤良恶性的一致性.方法 分析70例肝肿瘤患者的术前超声、术前CT检查、术中超声以及术中触诊结果,对四种检查结果与病理及随访结果诊断肝肿瘤良恶性的一致性进行评价.结果 术前超声与病理及随访结果诊断肝肿瘤良恶性的一致性为中等(Kappa值0.63),术中触诊与病理及随访结果的诊断一致性较低(Kappa值0.38),CT以及术中超声检查与病理及随访结果诊断一致性较高(Kappa值分别为0.71及0.89),而术中超声与CT检查之间诊断一致性也较高(Kappa值为0.53).而术前超声与术中超声以及术前超声与术中触诊之间诊断一致性均较低(Kappa值均为0.23).结论 在肝肿瘤诊断评价中,CT与术中超声具有较高的诊断一致性,虽然术前超声与术中触诊诊断结果一致性较低,但在临床工作中依然不可或缺,而若能将四者结合应用,将有助于肝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甲状腺结节的定性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减少漏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10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的超声资料,并总结其声像图特征.结果 105例病例中,病理诊断良性结节71例,甲状腺癌34例,超声诊断符合率81.9%,误诊18例(17.1%).良恶性结...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微小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TMC)的彩色多普勒超声(CDU)诊断的价值及误诊分析,如何提高对TMC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分析1990~2002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TMC90例的CDU诊断及临床资料。结果:CDU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57.78%(52/90),病变性质待定12例,误诊为良性病变16例。B超引导下行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FNAC)阳性率为84.21%(16/19)。结论:虽然CDU对TMC的诊断有其局限性,但对TMC病灶的声像图进行综合分析,选择恰当的检查手段(FNAC)亦可提高TMC的早期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9.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微小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微小癌(TMC)的价值.方法 选取经术后病理证实的TMC 患者38例共42个病灶(TMC组),分析其声像图特征,包括肿块的内部回声、边缘特征、血流分布、峰值血流速度(PSV)、阻力指数(RI)及血流频谱形态.选择30例病灶≤1.0 cm×1.0 cm且有相似声像图特征的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TMC和甲状腺良性病灶的PSV及RI分别为(35.67±15.19)cm/s、0.67±0.12及(30.17±13.70)cm/s、0.64±0.06,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边缘毛刺、纵横比>1、微钙化及内部血流类型在TMC和良性病变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5).超声诊断TMC的准确率、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7.50%、88.10%及86.67%,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24%和83.87%.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TMC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反应增生性淋巴结与转移性淋巴结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超声造影技术观察17例患者共35个浅表淋巴结的微血管分布,其中反应增生性淋巴结15个(良性组),转移性淋巴结20个(恶性组),对比分析两组超声造影特征.结果 超声诊断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73%,准确性为74%;超声造影诊断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的敏感性90%,特异性87%,准确性89%.超声造影纠正了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的2个假阳性和3个假阴性病灶.与常规超声技术比较,超声造影对良恶性淋巴结诊断的准确性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有助于鉴别良恶性浅表淋巴结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