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真武汤由附子、茯苓、白芍、白术、生姜组成,共奏温阳散寒、化气行水之功。此方,应用甚广,一切阳虚水泛、火不生土之证皆可。现将笔者体会,略述于下,供同道参考。一、水肿赵××,女,40岁,开原县城郊乡村民。于1984年4月3日初诊。  相似文献   

2.
真武汤应用一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德享 《山西中医》1989,5(4):26-27
真武汤出自《伤寒论》,由附子、白术、茯苓、生姜、白芍组成,有温阳利水之功,主治太阳病过汗阳虚水泛及少阴阳虚水气内停之诸证。笔者在偶然的机会中发现此方能治疗营养缺乏引起的窦性心动过缓,兹简介如下: 例1:尚××,男,54岁,机关干部,1978年9月1日初诊。自述窦性心动过缓三年多,心率常波动在每分钟45~60次之间,并经常腰疫乏力,厌食,伴间歇性腹泻。心动过缓几经上级医院检查均未发现器质性病变,且久治无  相似文献   

3.
真武汤临证一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武汤源于张仲景《伤寒论》,为治脾肾阳虚 ,水气内停的主要方剂。笔者临证以该方治疗各种慢性疾病 ,疗效满意 ,兹举例如下。1 慢性心力衰竭陈某 ,男 ,75岁。 1 997年 1 1月 2 4日初诊。患者胸闷气急心悸反复发作 1 0余年 ,甚则面浮肢肿 ,咳嗽咳痰。此次因劳累后再发 5天 ,舌苔薄白、质淡胖 ,脉沉滑。胸片检查 :全心增大 ,肺淤血 ;心电图检查 :S— T段下移。西医诊断 :心力衰竭。中医辨证 :心阳不振 ,血脉瘀滞 ,水气上凌心肺。治宜益气温阳 ,化瘀利水 ,拟真武汤加味。处方 :茯苓、车前子各 3 0 g,芍药、炒白术、人参 (另煎 )、川芎、瓜蒌…  相似文献   

4.
真武汤为东汉·张仲景所创,载于《伤寒论》。原治太阳病误汗后,厥逆筋惕,肉瞤之亡阳证,及少阴病阴寒内盛、腹痛下利之证。该方选药精当,配合严谨,笔者常应用于脾肾阳虚,饮寒内聚的一切病证,疗效卓著。兹简介于下:  相似文献   

5.
真武汤出自仲景《伤寒论》,由“茯苓、芍药、白术、生姜、附子”五味药物组成。功能温阳利水。是治疗肾阳衰微,水气内停的方剂。仲景在太阳病篇用于治太阳病误汗,转入少阴,乃为救误而设,少阴病篇则用于治疗肾阳衰微,水气不化。阳衰而不用四逆,缘于  相似文献   

6.
蔡希玲 《河南中医》2013,33(6):855-856
真武汤为《伤寒论》中名方,有温阳利水之功,多用于治疗脾肾阳虚、水气凌心之证,也可用于治疗虚寒水肿.笔者运用真武汤治疗眩晕、肾病综合征,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7.
真武汤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真武汤具有温壮肾中阳气,驱散在里的阴寒水气之能,药味虽少,功用甚广,笔者尝以本方随症加味,治疗阳虚水泛所引起的病证,屡获佳效,现举验案数则,介绍如下。1 慢性肾炎施某,41岁。1982年5月25日初诊。全身反复浮肿,腰部酸痛年余,曾住某医院治疗6个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诊断为慢性肾炎(肾病型),出院后不久,浮肿又作,邀余诊治,查:Bp25/15kPa,腹围92cm,有移动性浊音,肾区有压痛。尿常规:蛋白(+++),透明管型(+),颗粒管型(+)。  相似文献   

8.
真武汤具有温阳利水之功,治疗阳虚水泛证。查阅10年来国内期刊文献报道,真武汤临床运用广泛,疗效可靠,从现代医学观点而言,具有强心利尿、促进血液循环、健胃、镇痛、调节神经功能的作用。真武汤系东汉名医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之方,由附子、茯苓、白术、白芍、生姜5味药组成。明代医家吴良在《医方考》中论述“伤寒发汗过多,其人心下悸,头眩目■,振振欲擗地者,此方主之。汗多而心下悸,此为亡津液,肾气欲上而凌心也;头眩身■,振振欲擗地者,此汗多亡阳,虚邪内动也。”张锡钝《医学衷中参西录》曰:“用附子之辛温壮肾之元…  相似文献   

9.
真武汤出自《伤寒论》,由附子、生姜、白术、芍药、茯苓组成。其功效温阳健脾,利水去湿。笔者运用该方加减治疗水肿,胸痹,心悸获得良效,兹选举验案如下。1水肿邓某,女,52岁,心慌气促伴双下肢水肿10年,加重3月就诊。患者既往有高心病史10年,现感:心慌、乏力、呼吸急促,呈端坐呼吸,夜间难以平卧,纳差,腹胀,四肢湿冷,双下肢膝以下凹陷性水肿。查:T36·8℃,P97次/min,R28次/min,BP115/80mmHg,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底少闻及细湿啰音,全心扩大,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肝位于剑下4cm,右肋缘下2cm,脾未触及,双下肢膝以下呈凹陷性…  相似文献   

10.
11.
乌梅丸系《伤寒论》方,系仲景为治蛔厥、久痢而设。剖析其功效有二:一为温脏安蛔;二为涩肠止泻。经笔者临床反复实践,斯实为一首驱虫治久痢之良方。现举验案简析如下: (一)蛔厥(胆道蛔虫症) 王某某,女,32岁,农民。住院号448号。患者素有便蛔和胃寒史。于1982年4月8日中午因食冷玉米粥,夜间突然胃脘攻痛不止,阵痛如钻,伴呕吐,急诊入院。查血象:白细胞12,000/立方毫米,中性87%,淋巴13%。西医诊断:1.胆囊炎;2.胆道蛔虫。入院后经用消炎、止痛、解痉挛等法治疗2日,病仍如故,发作频繁,遂邀余会诊。视其表情痛苦,呻吟呼  相似文献   

12.
<正> 白芍辛味苦平,素以养血柔肝,缓急止痛而著称.《本经》芍药主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关于利小便的记载,除《本经》原著外,历代本草很少加以阐述,一向被人们所忽视.虽在《伤寒杂病论》有关汤症中得到验证和运用,但后世注解《伤寒》、《金匮》的医家却未将有关汤证中自芍利小便的问题加以说明,有失仲景组方的本意.现略举仲景有关汤证结  相似文献   

13.
古今均以参附汤补阳固脱,为治疗危重证之要方。其实,本方不仅有回阳救逆之功,而且有活血化瘀之效。兹举一例说明之。韩××,男,46岁,干部,病例号,16717号。该患于1976年,曾因着凉后发烧,咳嗽,心悸,气短,以“风心病、心衰”住院治疗。此  相似文献   

14.
史艳 《江西中医药》1999,30(2):30-30
发热是临床中常见的一个症状,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治法也很多,对于久热不退,甚至达半年之久的病例,笔者近几年运用芳香化浊、清利湿热、宣畅气机之品治疗,收效颇佳。现将其中达原饮治疗发热200余天1例介绍如下,敬请同道斧正。张某某,女,14岁,学生,199...  相似文献   

15.
<正> 参附汤出自《世医得效方》一书,药仅二味,立法精专。余临证近20载,屡用此方,获益匪浅,现录验案二则介绍如下:一、产后血晕病周某,41岁。初孕足月于1972年12月8日分娩。因产程过长,自汗不止,产后流血颇多,故导致身心极度疲惫,心率145次/分,律整,未闻及杂音,心界不大。血压9.33/6.67  相似文献   

16.
近日拾理旧章,有“结胸”验案数则,均以小陷胸汤加外治法治愈。兹简述一案于下,供同道参考。田××,男,12岁。于1974年6月20日初诊。代诉:患儿于12天前微发热,精  相似文献   

17.
仲景之方,因其疗效卓著,后人称为经方。笔者临床四十年的实践证明,经方如能运用得当,可收桴鼓之效。今将一得笔之于后。一、运用经方须忠实原文,在关键处下功夫仲景之书一丝不苟,研究其方药首先需要  相似文献   

18.
王明炯  周慎 《湖南中医杂志》2007,23(1):66-66,85
众所周知,《伤寒论》为辨证论治之巨著,中医之灵魂,其文以言简义深、寓意奥妙见称。严器之日:“其言精而奥,其法简而详。”由于其年代久远,文辞古奥,使得后学者在临床之中灵活运用《伤寒论》颇感困难。为此笔者从以下病例中提出其对《伤寒论》中两条原文的管窥之见,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成方是长期临床效验的结晶,以药味的配伍、用量严谨,疗效可靠为特点,是理法方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方以法立,法以方传,其君臣佐使仲伯有序,轻易更动药味、药量均难免有画蛇添足之嫌。所以,历代医家无不注重成方的运用。尤其是在初学临证之际,更不宜轻率组方,对此张果《续医说》曰:“东垣丹溪之书大行于世,今之医者见其不用古方率皆效颦,辄自制方治病,药性不明,处方无法,卤莽乱投,反至变证多端,遂难识治,若非平日熟读本草,深究内经,而轻自治方者,鲜不误人也。”笔者对此亦深有体会。例一,曹××,50岁,门诊号:81573。患者左下肢麻木,肌肤不温数年,四方求  相似文献   

20.
我用浮萍治疗疥疮浮肿(皮肤性肾炎),屡试皆效。凡因疥疮而发浮肿者,用浮萍9克,赤小豆90克,红枣4枚,煎汤,一日二次分服,1~2剂,即可见效。笔者曾遇到一位患严重疥疮的病人,拖延日久,而发全身浮肿,气急,无尿。遂用浮萍30克,赤小豆120克,木贼草9克,鲜茅根90克,煎汤,一日三次分服:两剂后,小便量显著增多,肿即减退,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