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外科治疗食管异物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 3~ 2 0 0 2年 ,我们共治疗食管异物患者 10例 ,其中 2例合并主动脉食管瘘死亡 ,8例经食管切开取异物而治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结果本组男 7例 ,女 3例 ,年龄 2~ 73岁 ,平均年龄为 38岁。异物分别为鱼刺 5例 ,鸡骨 2例 ,锯条、小刀片和话梅核各 1例。异物在体内停留 2 4h以内者 2例 ,7~ 14d 7例 ,6 0d以上 1例。异物位于食管主动脉弓处 7例 ,位于食管中下段 3例。并发主动脉食管瘘 2例。  在 10例中行左侧开胸 8例 ,右侧开胸 2例。 2例并发主动脉食管瘘者 ,1例死于术中出血不能控制 ;1例行主动脉瘘修补、食管外置 ,术后 3d再出…  相似文献   

2.
目的主动脉食管瘘是一种较为罕见、致死率高的急重症,本文对1例主动脉食管瘘患者的病因及治疗方案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1例主动脉食管瘘患者,对其入院情况、住院治疗情况及病情变化情况进行回顾性叙述。结果所选患者因救治及时,痊愈出院。结论主动脉食管瘘是一种致命的急症,可因胸主动脉瘤、食管异物、支架植入术等因素而起病。主要的治疗方式以开胸直视手术与介入治疗两种方式为主,及时干预此类疾病对挽救生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食管异物并发主动脉食管瘘(aortoesophageal fistula,AEF)是食管异物的严重并发症,临床较少见,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1].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食管异物并发主动脉食管瘘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主动脉食管瘘合并纵隔脓肿的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主动脉食管瘘合并纵隔脓肿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收治 1例食管异物致主动脉食管瘘合并纵隔脓肿病例进行分析 ,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在左心转流下修复主动脉 ,清理纵隔脓肿 ,食管切除二期重建 ,治愈。结论 :早期诊断和及早手术是治愈的关键 ,高度警惕本病并迅速获得全面、准确的发病史是避免延误诊断的关键。急症体外循环左心转流是抢救的有效措施 ,彻底清除感染源 ,有效控制感染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分期手术重建食管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镜联合方法在治疗胸段食管异物中的可行性。方法:73例患者分成34例经典手术组(经典组)和39例双镜联合手术组(双镜组)。经典组做20 cm长皮肤切口,经第5肋间进胸,游离、切开食管取出异物;双镜组经右胸做4个肋间小切口,经口放置胃镜,在胃镜光源引导下游离、切开食管,取出异物。出现主动脉食管瘘患者,在经典组先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再开胸行食管异物清除、食管修补和动脉止血,而在双镜组用胃镜取出异物同时行TEVAR,再在电视胸腔镜辅助(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下行食管修补。结果:CT诊断食管异物的准确率为100%,诊断食管肌层损伤准确率为90.41%。经典组手术时间100(90,135) min,术中出血量200(150,300) mL;双镜组手术时间90(90,110)min,术中出血量200(150,300) mL,2组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典组术后发生食管瘘11例,肺炎6例;双镜组发生食管瘘1例,肺炎4例,2组间发生食管瘘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生肺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例患者出现主动脉食管瘘(经典组1例,双镜组2例),经典组患者经TEVAR后死亡,而双镜组患者经胃镜清除异物和同时行TEVAR术后顺利康复出院。对发生食管瘘的高危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手术方法、病程、年龄是发生食管瘘的高危因素,回归系数分别为-92.538、11.973、1.783。结论:双镜联合手术可减少清除食管异物手术的并发症。【关键词】食管异物;双镜联合;主动脉腔内隔绝术  相似文献   

6.
食管异物致主动脉食道瘘根治术麻醉成功的体会杨玉萍,刘桥义(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麻醉科)630037食管异物并发主动脉食管瘘罕见,麻醉期间随时面临大出血死亡的危险。我们处理一例获得成功,现予报道。患者男,34岁。入院时发烧、胸痛、呕血,诊断为食管异物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总结食管中段异物取出围术期的临床最佳护理效果的经验。方法对47例食管中段异物患者进行围术期术前心理疏导,病情变化观察及术后加强病情监护,饮食营养及健康教育等。结果本组治愈46例,死亡1例。1例食管镜下取出异物失败、1例怀疑食管主动脉瘘患者、1例确诊食管穿孔纵隔脓肿,经开胸手术抢救成功;1例确诊食管主动脉瘘患者拒绝手术治疗,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大量呕血死亡。食管镜下取出异物患者术后7~14 d痊愈出院,胸科手术患者14~30 d痊愈出院。结论食管中段异物存留比其它部位更加凶险,应尽可能在全麻下经食管镜取出做好开胸抢救的准备,加强围术期的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并发症,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总结食管中段异物取出围术期的临床最佳护理效果的经验。方法对47例食管中段异物患者进行围术期术前心理疏导,病情变化观察及术后加强病情监护,饮食营养及健康教育等。结果本组治愈46例,死亡1例。1例食管镜下取出异物失败、1例怀疑食管主动脉瘘患者、1例确诊食管穿孔纵隔脓肿,经开胸手术抢救成功;1例确诊食管主动脉瘘患者拒绝手术治疗,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大量呕血死亡。食管镜下取出异物患者术后714 d痊愈出院,胸科手术患者1430 d痊愈出院。结论食管中段异物存留比其它部位更加凶险,应尽可能在全麻下经食管镜取出做好开胸抢救的准备,加强围术期的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并发症,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食管异物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之一,及时诊断与治疗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如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常引起各种并发症,尤其尖锐异物(如义齿)会引起食管严重损伤,如食管穿孔、纵隔感染、主动脉食管瘘等而导致死亡.现回顾分析我科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的食管异物608例以加强认识.  相似文献   

10.
食管异物并发主动脉食管瘘手术治愈一例第二附属医院胸心外科周新民,胡建国,罗会昭,詹樾关键词食管;异物;主动脉破裂;体外循环;外科手术;病例报告食管异物并发主动脉食管瘘在临床上可偶尔见到,但处理困难,死亡率极高,国内外抢救成功者极为少见。我院1988年...  相似文献   

11.
Descending necrotising mediastinitis due to a neglected esophageal foreign body is uncommon. It is a lethal disease if it develops with full blown clinical picture. A case is reported of descending necrotising mediastinitis caused by a foreign body in oesophagus which is rarely reported in world literature. It is emphasized that prompt diagnosis and aggressive surgical mediastinal drainage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survival of these patients. Delaye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our case may have been the cause of death of the patient. Delayed diagnosis in our case is due to the unavailability proper health facility in remote area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like Nepal. Key words: Descending necrotising mediastinitis, foreign body, oesophagus, fatal complication.  相似文献   

12.
食管异物穿孔X线与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宏宇  赵利国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1):2534-2535
目的:探讨食管异物穿孔X线与CT表现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和内镜证实的食管异物穿孔的CT及X线表现。结果:CT表现:异物突出食管腔外3例,突人气管内2例,斑片状造影剂影13例。结论:食管异物容易损伤合并穿孔并穿破食管形成气管或纵隔瘘,CT检查有利于观察食管壁的完整性及连续性,还可以观察邻近组织、气管及纵隔情况,在食管异物穿孔的定位、定性诊断方面准确性高,常规CT薄层扫描在食管异物穿孔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眼眶植物性异物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眼眶植物性异物的临床表现、影像检查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38例眼眶植物性异物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8例中平均年龄23岁,14岁以下11例,占28.95%,45岁以下35例,占93.11%。中小学生、农民、木工共32例,占84.15%。有眼眶瘘管形成者22例,占57.89%。B型超声、CT检查可有异常发现,能够提示异物存在分别为55.26%和44.74%。5例行Mill检查均能清晰显示异物。38例均经手术取出异物,眼眶瘘管在手术后治愈。结论 眼眶植物性异物存留易引起眼眶感染和瘘管形成。影像检查异物显示率较低,MRI优于CT和超声。手术取出异物并切除瘘管,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眼眶瘘管形成的原因,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 对1980年1月至2007年7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的37例眼眶瘘管患者的病因、瘘管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 逐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7例患者中因异物存留引发瘘管形成21例,包括植物性异物17例、医源性异物3例、花炮异物1例;眼眶囊肿9例,包括皮样囊肿5例、表皮样囊肿3例、额窦黏液囊肿l例;眼眶感染性炎症6例,包括骨髓炎5例、眼眶脓肿1例;嗜酸性肉芽肿1例.瘘管特点及影像学表现复杂,但具有一定规律性.治疗以手术清除病灶,切除瘘管为主,同时治疗毗邻结构病变,消灭复发根源.结论 眼眶瘘管形成的常见病因是异物存留、皮样囊肿和骨髓炎,其发病机制包括感染性炎症、先天性发育异常、手术及肿瘤.B型超声、CT、MRI检查对病灶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正确判断病因,分析瘘管特点,是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根除瘘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眼眶瘘管形成的原因,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 对1980年1月至2007年7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的37例眼眶瘘管患者的病因、瘘管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 逐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7例患者中因异物存留引发瘘管形成21例,包括植物性异物17例、医源性异物3例、花炮异物1例;眼眶囊肿9例,包括皮样囊肿5例、表皮样囊肿3例、额窦黏液囊肿l例;眼眶感染性炎症6例,包括骨髓炎5例、眼眶脓肿1例;嗜酸性肉芽肿1例.瘘管特点及影像学表现复杂,但具有一定规律性.治疗以手术清除病灶,切除瘘管为主,同时治疗毗邻结构病变,消灭复发根源.结论 眼眶瘘管形成的常见病因是异物存留、皮样囊肿和骨髓炎,其发病机制包括感染性炎症、先天性发育异常、手术及肿瘤.B型超声、CT、MRI检查对病灶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正确判断病因,分析瘘管特点,是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根除瘘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眼眶瘘管形成的原因,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 对1980年1月至2007年7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的37例眼眶瘘管患者的病因、瘘管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 逐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7例患者中因异物存留引发瘘管形成21例,包括植物性异物17例、医源性异物3例、花炮异物1例;眼眶囊肿9例,包括皮样囊肿5例、表皮样囊肿3例、额窦黏液囊肿l例;眼眶感染性炎症6例,包括骨髓炎5例、眼眶脓肿1例;嗜酸性肉芽肿1例.瘘管特点及影像学表现复杂,但具有一定规律性.治疗以手术清除病灶,切除瘘管为主,同时治疗毗邻结构病变,消灭复发根源.结论 眼眶瘘管形成的常见病因是异物存留、皮样囊肿和骨髓炎,其发病机制包括感染性炎症、先天性发育异常、手术及肿瘤.B型超声、CT、MRI检查对病灶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正确判断病因,分析瘘管特点,是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根除瘘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眼眶瘘管形成的原因,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 对1980年1月至2007年7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的37例眼眶瘘管患者的病因、瘘管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 逐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7例患者中因异物存留引发瘘管形成21例,包括植物性异物17例、医源性异物3例、花炮异物1例;眼眶囊肿9例,包括皮样囊肿5例、表皮样囊肿3例、额窦黏液囊肿l例;眼眶感染性炎症6例,包括骨髓炎5例、眼眶脓肿1例;嗜酸性肉芽肿1例.瘘管特点及影像学表现复杂,但具有一定规律性.治疗以手术清除病灶,切除瘘管为主,同时治疗毗邻结构病变,消灭复发根源.结论 眼眶瘘管形成的常见病因是异物存留、皮样囊肿和骨髓炎,其发病机制包括感染性炎症、先天性发育异常、手术及肿瘤.B型超声、CT、MRI检查对病灶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正确判断病因,分析瘘管特点,是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根除瘘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眼眶瘘管形成的原因,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 对1980年1月至2007年7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的37例眼眶瘘管患者的病因、瘘管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 逐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7例患者中因异物存留引发瘘管形成21例,包括植物性异物17例、医源性异物3例、花炮异物1例;眼眶囊肿9例,包括皮样囊肿5例、表皮样囊肿3例、额窦黏液囊肿l例;眼眶感染性炎症6例,包括骨髓炎5例、眼眶脓肿1例;嗜酸性肉芽肿1例.瘘管特点及影像学表现复杂,但具有一定规律性.治疗以手术清除病灶,切除瘘管为主,同时治疗毗邻结构病变,消灭复发根源.结论 眼眶瘘管形成的常见病因是异物存留、皮样囊肿和骨髓炎,其发病机制包括感染性炎症、先天性发育异常、手术及肿瘤.B型超声、CT、MRI检查对病灶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正确判断病因,分析瘘管特点,是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根除瘘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眼眶瘘管形成的原因,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 对1980年1月至2007年7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的37例眼眶瘘管患者的病因、瘘管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 逐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7例患者中因异物存留引发瘘管形成21例,包括植物性异物17例、医源性异物3例、花炮异物1例;眼眶囊肿9例,包括皮样囊肿5例、表皮样囊肿3例、额窦黏液囊肿l例;眼眶感染性炎症6例,包括骨髓炎5例、眼眶脓肿1例;嗜酸性肉芽肿1例.瘘管特点及影像学表现复杂,但具有一定规律性.治疗以手术清除病灶,切除瘘管为主,同时治疗毗邻结构病变,消灭复发根源.结论 眼眶瘘管形成的常见病因是异物存留、皮样囊肿和骨髓炎,其发病机制包括感染性炎症、先天性发育异常、手术及肿瘤.B型超声、CT、MRI检查对病灶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正确判断病因,分析瘘管特点,是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根除瘘管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