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城市内涝灾害频发看排水规划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城市规划、用地布局及排水专项规划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城市内涝灾害发生的原因,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和最佳实践经验,从系统构成、规划理念、规划标准、规划方法、制度建设等方面对我国的雨水规划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提出了排水规划的发展思路和应对城市内涝灾害的规划对策。特别提出了构建大排水系统的概念,并从理论上进行了阐述,结合实践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2.
关于建设高校实践教学基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现状问题,从发展、协调、持续三个方面思考了科学建设高校实践教学基地的思路与方法,为科学建设高校实践教学基地提供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城市规划界经历了规划理论的嬗变,系统理论、理性规划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和批判理论、新右翼规划理论、实用主义理论、规划师作为倡导者的理论、后现代主义规划理论和协作式规划理论是其中的主要代表。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规划理论的主要思路是应对经济增长、应对区域竞争和应对改善需求。随着发展环境的变化,转型时期我国城市规划的理论要从应对转型发展、应对社会治理、应对城市分化和应对规划体制变革等方面入手分析和构建。  相似文献   

4.
林莉 《建筑与文化》2016,(5):176-178
城乡规划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教育工作者对城乡规划教学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探索方兴未艾。对于规划从业者来讲,社会调查是认识规划对象的重要手段,也是自身必备的职业素养。因此,本文首先归纳了近几年城乡规划教学理念的发展与新趋势,然后以社会调研这一教学环节为切入点,从城乡规划社会调研的选题、目的、方法和成果汇报这四个方面探究了教育改革思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渗透情况;同时,笔者以亲身教学经历为基础,体悟了调研实践对城乡规划教改理念的深化与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华中建筑》2021,39(5)
《城乡生态与环境规划》课程是联系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与生态工程实践的重要纽带,该课程作为城乡规划专业本科阶段高年级的核心课程,既是学生从理论学习到生态实践落地的重要环节,又是从低年级感性思维走向高年级综合思维的重要过渡。信息时代为城乡生态与环境规划课程提供了新的教学方式,提升了生态实践规划的精确性、可视性和动态性。该课程为了应对信息化发展的时代需求,探索了多维导学的教学方式、知行融合的教学结构、城乡规划专业课程教学更新过程中应具备的理性思维的训练方法、针对实践课程中"研究选题—生态调研—结论策略—成果编制"四个阶段的教学特征,尝试建构信息化的教学交流平台,期望为城乡生态与环境规划课程教学体系更新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研究基于南宁市良庆镇的规划实践,探索了新时期大城市边缘小城镇全域规划的思路、定位和策略,并从基于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定位、面向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型社区规划方案、城镇发展与生态保护并行的主体功能区划三个方面,总结了良庆镇全域规划的主要创新内容。  相似文献   

7.
2004年以来,英国实施了新的空间规划体系,对整个规划思路和框架进行了创新性的改革。这一新的规划体系摆脱了早期规划对乡村发展的制约,打破了对乡村认知简单化的观念误区,以空间为对象,给予了乡村平等的发展机遇。该体系特征可有效应对目前英国乡村发展所面临的经济、社会、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在以发展为主的普通乡村地区和以保护为主的国家公园区域都有很好的实践应用。通过了解英国新空间规划体系对乡村发展的意义,我们可从理念和操作方法两个层面反思中国现有规划体系,为快速城市化时期的城乡发展事业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公共安全事件中,社区作为城乡基层生活单元显现出公共服务与治理能力方面的诸多不足。通过研究快速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社区特征的演变及近期国内从住区向社区生活圈转变的规划实践趋势,归纳系统性、便捷性、包容性、成长性与参与性等社区生活圈规划的新特征。结合正在编制的《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从韧性提升角度探讨生活圈规划的应对策略,提出推进公共资源下沉、落实差异管控思路、提升应对风险能力、加强社区治理效能等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9.
从校园规划与建设两个层面探讨大学校园低碳发展思路的具体实践.在校园规划层面,从用地布局与设施规划、交通规划两个方面探讨低碳建设解决路径;在建设层面,以绿色建筑作为切入点,研究了美国大学全过程建设标准制订方法.提出公众参与维护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我国改革开放十余年来,城市总体规划实践规模空前巨大。经过走出去,引进来,实践认识再实践等,相应的学术进展,也空前丰富。作者从研究土地利用与规划出发,根据其十余年规划实践,总结认识,检验筛选,对这些进展中与我国特点有关部分,从哲学、城市发展机制、城市发展目标及衡量思路、规划专业新进展、以及规划实施反馈等五个层次,近30个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还对有关方面分别提出今后可能发展趋势和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中国风景园林肩负 着新的时代责任与使命,风景园林专业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与 挑战。在分析国家教育政策调整、社会进步需求及行业发展趋 势三方面新背景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中国风景园林专业教育 发展应当秉承的新理念。进一步阐述了新时代风景园林专业教 育“产学研融合”实践方向包括响应国家战略、服务重大项 目、响应人民需求、探索学科发展四大革新方面。最后从教学 培养机制、教学实践体系、教学团队组合、教学模式拓展和教 学平台建设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具体的构建策略,以期为新时 代我国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水平的高质量提升提供理论支撑和发 展指引。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社会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城市规划在有效指导城市发展的同时,其在新的发展背景下的适应性也需要进一步提升。具体表现在:相对刚性的规划编制和管理模式与市场发展需求存在矛盾,作为政府职能的管理手段,规划的弹性需要进一步加强。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中,这一点尤为重要。在借鉴相关弹性规划的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规划为例,探讨加强规划弹性,提高市场适应性的规划方法,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董杰  马曙晓 《山西建筑》2012,(35):264-265
总结了当前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引入CDIO教育理念,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践能力培养、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对策,从而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区域发展面临的机遇促使城乡规划学科中区域规划课程教育面临挑战,目前,区域规划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综合性国土空间规划的创新发展,迫切需要借助基础研究及其创新成果的推进。从理论、技术和实践三个层面,简要分析了相关基础研究发展对区域规划的显著促进作用。进一步提出,在我国新时代发展的关键阶段,一方面区域规划必须主动与相关基础研究的创新与重大突破相结合,从而有力推动我国区域规划的转型和升级;另一方面区域规划必须主动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相融合,根据不同层次国土空间规划发展对区域规划及其课程教学的新需求,从基础研究创新视角,提出区域规划课程教学实践创新的理念和路径,从而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不断深化创新的人才准备和理论准备,促进国土空间规划实践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OBE理念下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城市规划原理作为城乡规划专业的核心理论课程,其内容扩展迅猛,知识结构日趋复杂化。在城乡规划专业升级为一级学科的背景下,进行城市规划原理教学模式的探讨与教学体系的改进,是城乡规划专业良性发展的必经过程。针对城乡规划专业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出现的教学问题,提出了新的教学思路,认为以OBE理念进行城市规划原理的教学反思与教学改革探讨,对于提升学生能力和促进教学改革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建设需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体系。根据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能力培养与职业发展需要,结合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项目制一体化设计及课下科技创新活动的针对性开展,形成明确的靶向"创新+"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实现培养综合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目标。近三年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实践表明,土木专业学生通过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及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训练,达到了专业毕业要求及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了就业竞争能力及社会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7.
民国南昌公园绿地规划建设研究及启示 (1926—194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民国时期传统城市中"新兴都市"的代表,南昌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经历了一段城市公园绿地建设的高峰。在回顾该时期南昌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建设背景的基础上,通过考证、解读并评价南昌市公园绿地的规划和实践,总结该阶段南昌公园绿地规划建设特点及对于当代的启示,主要表现在:贴近城市现实需求,勇于借鉴先进经验;扎根城市山水骨架,营造地域风貌特色;尊重民族文化情感,保护城市历史文脉;规、建、管有机结合,注重经济社会效益。建设中地方政府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使该时期南昌市公园绿地发展中体现出务实性、前瞻性、科学性和民族性的特征,对于指导当前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具有特殊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先行、设计服务下乡”计划,新形势下城乡规划专业亟待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在分析西安工业大学城乡规划专业乡村实践教学现状与问题基础上,围绕乡村规划教育发展需求,搭建乡村实践教学基地与设计服务下乡基地,探索在“双基地”协同驱动下如何更好推进乡村实践教学与人才培育。在乡村实践教学改革上,形成了“一个转变+一个联动”:“一个转变”即传统教学基地模式向双基地协同模式转变;“一个联动”即专业乡村实践教学改革和人才培育探索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政策实现有效联动。在专业人才乡村规划教育培育探索上,尝试形成“三结合+一条线”培育模式:“三结合”即“实践教学+社会服务”“专业教师+专业导师”“城乡规划专业学生+乡村志愿规划师”相结合;“一条线”即认识一个乡村、了解一个乡村,规划设计一个乡村、服务一个乡村等不同能力培育阶段的有效衔接和整合。  相似文献   

19.
李冠衡  李慧  董丽 《风景园林》2019,26(S2):16-22
园林植物是构建城市生态或区域风貌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城乡规划从业者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但传统城乡规划教学体系尚未对此模块有较为完善的设置。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从城乡规划植物景观课程的变迁和实践探索入手,结合课题项目与教学经验,不断改进课程设置。以期从城乡规划知识背景为出发点,通过对“城乡规划植物景观”课程教学组织的优化,达到加强学生对树种类型及空间分布、植物生境及生长状态、树种类型与文化背景、居民生活与优势种植、历史发展与城市变迁以及植物景观与区域风貌等方面的认知和应用能力,实现从课堂教学到实践应用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