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杂交稻在早夏季制繁种收获时正值全年最高温度期,晴天中间水泥地晒种,造成种子损伤,使 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降低,同时晴天收割后闷种又使种子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加速老化,破坏了 细胞膜的完整性,脱氢酶活性降低,导致种子的发芽力下降,发芽指数降低。而阴天午间水泥地晒种和闷 种的影响则较小,早夏季制繁种种子收获进仓后比夏季制繁种要多经过一段时间的炎热夏季,在常温库 条件下,受高温的影响更大,从而加速活力的下降,低温库有利于早夏季制繁种种子生活力和活力的保 持。早夏季制繁种种子的裂颖率、柱头夹持率高于夏季制繁种种子,降低了种被的保护作用,其发芽力、 发芽指数、细胞膜的完整性均较差,早夏季制繁种的种子千粒重低于夏季制繁种的种子,千粒重低的种 子活力也低。  相似文献   

2.
试验对盛花期后的第13天、20天、27天、34天、41天收获的黔引普那菊苣种子的标准发芽率、加速老化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生长特性、电导率及脱氢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盛花期后20 d,菊苣种子发芽率最高达到82.5%,且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种苗芽长、脱氢酶活性都比较高,电导率比较低,此时收获的种子活力最高。在盛花期后第20~27天收获的种子,其各项指标均持续较高。因此,这段时期种子的活力较高,为收获菊苣种子的适宜时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花后高温对春小麦种子质量的影响,为减缓高温危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春小麦宁春4号和繁08-3为供试材料,盆栽条件下,花后10~25 d在自制的温箱中进行高温处理,研究花后高温对春小麦种子淀粉酶活性和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花后高温显著降低了春小麦种子的发芽率、种子活力和淀粉酶活性,使宁春4号的发芽率降低了2.08%,种子活力降低了22.25%;使繁08-3的发芽率降低了4.08%,种子活力降低了22.94%。[结论]花后高温降低了春小麦种子的活力,从而影响种子的出苗率,最终影响春小麦的产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芥菜型油菜是一种重要蔬菜,可以直接食用和加工,具有较高经济价值。芥菜型油菜种子收获后可能具有休眠现象,不利于农业生产,研究芥菜型油菜种子的萌发特性和活力指标有利于掌握其种子的生理规律并适时种植。【方法】以2017年和2020年两个年份收获的芥菜型油菜种子为试验材料,分析25℃(CK)、4℃和-10℃不同处理时长下种子发芽率、成苗数、幼苗长度、平均发芽时间和幼苗活力指数等指标,研究温度处理与种子活力与休眠的关系。【结果】2017年收获种子不存在休眠,2020年收获种子存在休眠,且2017年收获种子的各项活力指标均极显著低于2020年收获种子,其中2017年收获种子发芽率不足20%、幼苗活力指数不足1.5,而2020年收获种子发芽率在60%以上、幼苗活力指数在5以上,而且-10℃处理能将2020年收获种子的发芽率提高到80%以上。【结论】4℃24 h短时间处理不利于芥菜型油菜种子萌发,-10℃冷冻干燥条件下有利于打破种子休眠、提高种子活力,种子保存年限以1年内为佳。  相似文献   

5.
对杂交水稻陆两优996种子进行40℃、相对湿度100%高温老化处理,测定种子批活力及生理变化.结果表明:在陆两优996制种母本群体终花期后第8~12天收获的种子,经高温老化处理后,其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有不同程度提高;第13~17天收获的种子经高温老化处理后,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均变化不大;第18天及以后收获的种子老化处理后,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明显降低,失去了种用价值;高温老化处理后种子中淀粉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以第14天以后收获的种子淀粉含量降低较多;CAT活性以第13~17天收获的种子降低最快;第11~17天收获的种子经处理后MDA含量差异不大,第8~10天以及第18天以后收获的种子MDA含量显著高于第11~17天收获的种子.  相似文献   

6.
玉米自交系种子发芽率是关系制种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种子活力是种子在田间条件下形成正常幼苗的能力,即种子的田间成苗力,通过对种子活力的检验,能准确预测种子在田间形成正常幼苗的能力。但在实践中由于种子活力试验持续长,应用不方便,我们试图通过对玉米自交系种子发芽率与活力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指导繁种实践,现将研究结论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杂交水稻种子不同活力测定方法与其田间成苗率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3个杂交水稻品种不同活力水平的种子批为试验材料,比较了标准发芽试验、低温发芽测定和高温催芽试验3种活力测定方法,并将试验结果与田间成苗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标准发芽试验的发芽指标、低温发芽10 d的发芽率和高温催芽后的发芽率均与田间成苗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且高温催芽后的发芽率与田间成苗率相关系数最高。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催芽法可以作为杂交水稻种子活力测定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不同播期春大豆种子贮藏后的活力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1993年收获的春播、夏播和秋播春大豆种子,在低温密封条件下贮藏12个月后,种子活力的变化。表明:秋播种子活力下降慢,夏播次之,春播种子活力下降最快,与种子活力相应的生理生化指标,种子外渗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游离脂肪酸值均以秋播种子表现为优势。由此可知,秋播可以提高春大豆种子的活力,这与生产实践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齐单1号制种在授粉后49~67 d间收获,种子活力高;在春季低温冷凉区制种,建议在授粉后55~61 d收获;一年繁多年用的种子,应在授粉49~58 d收获;在逆境、条件复杂区制种,应在授粉55~67 d收获,以保持种子较好的活力和幼苗生长量。  相似文献   

10.
以玉米杂交种鑫海158为材料,对其授粉后46~62 d不同成熟度的种子进行含水量、芽率及活力测定,综合分析在不同收获期的活力水平,探究其适宜收获期,为鑫海158高活力种子生产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在授粉后50?53 d内的种子芽率、活力均较高,比正常收获时间早9~12 d,因此可将授粉后50~53 d作为鑫海158玉...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1993年收获的春播、夏播和秋播春大豆种子,在低温(4℃)密封条件下贮藏12个月后,种子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秋播种子活力下降慢,夏播次之,春播种子活力下降最快.与种子活力相应的生理生化指标、种子外渗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游离脂肪酸值均以秋播种子表现为优势.由此可知,秋播可以提高春大豆种子的活力,这与生产实践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童家赟  戴洁  何瑞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4):20-21,28
考察了室温和低温贮藏2年的穿心莲种子经41℃、100%R.H.条件下加速老化1~7 d后的萌发活力和萌发过程中幼苗生长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室温贮藏种子的发芽率为0;低温贮藏种子发芽率为93.5%,且老化1~2 d后萌发活力未见显著变化,老化3~4 d后则加速了萌发,老化5~7 d萌发活力和幼苗株高显著下降。因此,低温贮藏是实际可行的方法,对穿心莲种子批进行活力检测时需要老化5 d以上。  相似文献   

13.
为了指导贵州水稻两系不育系繁种生产,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从核心种子、原原种、原种的播种育秧、移栽、大田管理、生产地点的选择、生产方法、隔离条件及种子收获等多方面介绍了贵州水稻两系不育系6311S的繁种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4.
包装材料对贮藏期间不同类型棉种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棉种毛籽、光籽、包衣种采取尼龙编织袋、有孔和无孔PV塑料袋进行包装,并在自然条件下存放3年,研究种子在贮存期间的含水量、发芽率和活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种子基础含水量低于12%时,编织袋包装种子水分散失多,随贮藏环境条件而变化;短时间内(收获后12个月之内)贮存棉种,三种包装材料均无明显差异,如果贮存种子超过12个月,则以无孔塑料袋包装棉种为最佳。  相似文献   

15.
黄瓜种子人工老化过程中某些生理生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高温、高湿模拟条件下人工加速老化的黄瓜种子,生活力与活力指标均发生明显变化,电导率随老化程度增大而呈平行关系,种子乙烯含量随老化程度增大而呈规律性下降,乙烯释放高峰期推迟。种子贮藏物质中,可溶性糖与淀粉含量减少,过氧化氢酶与脱氢酶活性随种子老化程度的增加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大豆钟子贮藏期间活力变化规律及PEG处理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正规的仓贮条件下,经不同年限贮藏的大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萌动过程中酸性磷酸酯酶活性和ATP水平下降,与种子活力呈正相关;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有所升高,与种子活力呈负相关。证明膜及线粒体等发生了生理上的改变,最终表现为田间出苗率及整齐度降低。隔年贮藏的大豆种子田间出苗率与新种子的差异达到极显著。隔年贮藏的大豆种子用浓度为20%的PEG水溶液在15℃条件下处理48小时,活力明显提高,表现为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酸性磷酸醋酶活性、ATF水平提高,电导率下降:田间出苗率显著增加,后者与隔一年后收获的种子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低不育起点温度(CSP)、高自繁育性和高的异交结实率对于水稻温敏核雄性不育系配制纯合的杂交种子和获得经济的自繁种子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了不同环境对这些性状选择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敏核雄性不育系的雄性不育起点温度、自繁雄性可育性、柱头外露率和穗伸出率、生长势和适应性的选择效应受环境影响。在某种环境下遗传材料的这些性状过高的表达并没有导致高的区分度,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性状在株间表现较整齐一致,温敏核雄性不育基因(tms)在高温下雄性不育性也表现相似的结果,因此认为有必要在适当有利于区分遗传型的环境下进行选择。在相对较低的温度条件下选择低的CSP和高的自繁雄性可育性有较高的选择效率;在较高的湿度条件下选择柱头外露较有效,而高的温度下选择穗的抽出率效率高.在相对低的土壤肥力环境下改良不育系的生长活力和适应性效率高。  相似文献   

18.
程日庆 《吉林农业》2011,(4):142-142
文章介绍了菜用大豆繁种技术,提出了春季适时抢收,提纯复壮,利用春种秋繁。在南方高温短日照的秋季条件下,7月下旬至8月上旬适时播种,结合适当密植、加强肥水管理以及根外追肥等措施保花保英,达到春、秋两季繁种,提高种子质量,加快良种繁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选用翠玉龙品种,利用早稻收割后或早甘薯等作物收获后的田地推广应用空心菜秋繁制种技术,每667 m2制种产量达125~160 kg。该文介绍空心菜秋繁制种的具体技术。  相似文献   

20.
用4种含水量和2种包装处理研究了型杂交稻种子在人工加速老化条件下的抗老化能力及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在纱布袋包装条件下,经50℃,RH100%老化10d后,其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除含水量为14.6%的明显较低外,其它3种含水量间差异不大;而塑料袋密封包装的种子,不同含水量间差异明显,其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随着含水量的增加而下降。保持种子含水量在11%甚至10%以下,有利于延缓和控制杂交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