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1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穴位药物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联合药物穴位注射组(治疗组)和单纯针刺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针刺取夹脊穴及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俞穴,穴位药物注射夹脊穴及配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6.66%,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针刺联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阿是穴及颈夹脊穴治疗枕大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疏密波电针阿是穴及颈夹脊穴治疗枕大神经痛,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阿是穴及颈夹脊穴治疗,5 d为1疗程,疗程之间间歇2 d,共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行疼痛VAS评分及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两组总有效率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阿是穴及颈夹脊穴法较仅用常规针刺法在缓解枕大神经痛及改善焦虑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张宏  李辉 《四川中医》2008,26(5):115-116
目的:观察针刺全息穴加灸法治疗足跟痛的疗效,以及全息穴的临床效应.方法:将204例足跟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2例)和对照组(102例).治疗组采用全息穴位针刺和阿是穴隔姜灸法;对照组仅采用阿是穴隔姜灸法.鲒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0.4%,总有效率为96.1%;对照组治愈率为52.9%,总有效率为79.4%.两组比较,治愈率、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1,P<0.01).结论:针刺全息穴加隔姜灸法治疗起效快,疗效好,是治疗本病的较好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凉泻针法针刺夹脊穴、阿是穴治疗带状疱疹(HZ)的临床疗效及对疼痛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90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电针夹脊穴、围刺皮损周围阿是穴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凉泻针法针刺夹脊穴、阿是穴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更为明显(P0.05)。结论:凉泻针法针刺夹脊穴、阿是穴治疗带状疱疹效果明显,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症状,缩短疱疹结痂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夹脊穴配合正骨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刺夹脊穴配合正骨牵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针刺夹脊穴配合牵引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以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下降(P0.05),治疗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夹脊穴配合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单纯针刺夹脊穴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并比较补肾化瘀汤配合针刺夹脊穴治疗与单纯针刺夹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将17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9例)和对照组(90例)。治疗组采用补肾化瘀汤结合针刺夹脊穴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针刺夹脊穴治疗,两组治疗取穴相同,主要穴位腰3~5夹脊穴、秩边、环跳、委中;治疗20天以后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疼痛评定及主要症状体征综合评分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均可以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2.22%(65/90),治疗总有效率93.25%(83/89),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疗效(P0.05)。结论:补肾化瘀汤配合针刺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单纯针刺夹脊疗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西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坐骨神经痛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口服甲钴胺片、吲哚美辛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针刺治疗(穴取肾俞、足三里、腰夹脊、大肠俞、环跳、秩边、委中、阳陵泉、膝阳关、承山、足临泣、阿是穴等),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VA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西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坐骨神经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颈夹脊穴结合推拿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将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针刺颈夹脊穴结合推拿治疗组30例和针刺颈夹脊穴对照组30例,进行对照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总有效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刺颈夹脊穴结合推拿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放血腰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放血腰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治疗一个月后,将两组治疗前后所得的数据,分别进行统计学处理,得出结论。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放血腰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好,是一种既节省患者就医时间,又节省医疗资源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张新红  孙涛 《陕西中医》2012,(10):1394-1395
目的:探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较佳疗法。方法:针刺组穴取腰部夹脊穴(双)、大肠俞(双)、关元俞(双)为主;对照组采用药物芬必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9%,对照组总有效率74.4%,两组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针刺腰部夹脊穴为主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佳疗法。  相似文献   

11.
深刺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长毫针深刺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深刺腰部夹脊穴)与对照组44例(常规刺夹脊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4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2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深刺腰部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项七针与颈夹脊穴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项七针组38例和颈夹脊组34例,进行经颅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 项七针组有效率为89.47%,颈夹脊组为76.4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项七针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V)、血流量(Q)、椎动脉内径(D)、椎-基底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的改变与颈夹脊组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在改善脑供血方面项七针组优于颈夹脊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卧位牵顿法配合颈夹脊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7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卧位牵顿法配合颈夹脊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机械牵引配合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为8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卧位牵顿法配合颈夹脊穴位注射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挑刺配合压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挑刺配合压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挑刺配合压灸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颈夹脊穴治疗。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0%和62.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挑刺配合压灸是一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调督通阳针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俞国桥 《上海针灸杂志》2009,28(10):577-578
目的观察调督通阳针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3例痉挛性瘫痪患者按门诊序号随机分为调督通阳针法组(治疗组)52例,常规针刺组(对照组)51例。治疗组取夹脊穴、头部督脉经穴为主进行治疗;对照组取手足三阳经穴进行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55.8%,对照组愈显率为2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督通阳针法为治疗痉挛性瘫痪有良好疗效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沿皮透刺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沿皮透刺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相应夹脊穴沿皮透刺,对照组则常规取穴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积分,VAS评分,HAMD和HAMA评分。结果与结论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0.0%和96.7%,对照组分别为38.3%和68.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VAS积分的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止痛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颈夹脊穴穴位注射治疗后循环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后循环系统短暂性脑缺血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颈夹脊穴穴位注射当归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阿司匹林及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9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复发率分别为0%、7.7%和12.8%,对照组分别为0%、4.8%和9.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夹脊穴穴位注射能有效改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症状,且具有良好的远期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颈夹脊穴温针灸配合坐位拔伸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疗效。方法将20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治疗组在颈夹脊穴和风池穴温针灸后,配合坐位拔伸手法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嗪胶囊。采用CSA症状评分标准和眩晕问卷调查表(DHI)在治疗前后进行记录,获得治疗前后眩晕、头痛、视物模糊、耳鸣、颈痛、旋颈试验等症状评分及DHI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眩晕、头痛、视物模糊、耳鸣、旋颈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治疗后DHI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颈痛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但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眩晕、头痛、视物模糊、旋颈试验、颈痛评分及DHI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P<0.01)。结论颈夹脊穴温针灸配合坐位拔伸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针刺华佗夹脊穴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观察针刺华佗夹脊穴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的疗效。方法 将 10 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 5 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颈、背、腰部华佗夹脊穴配合头针治疗 ,对照组采用体针配合头针治疗。结果与结论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 .0 5 )。  相似文献   

20.
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观察验证头颈部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的优越性。方法取百会、风池、颈夹脊穴,穴位注射红花、维生素B12、利多卡因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28例,并随机设牵引、中药导入理疗对照组20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穴位注射组总有效率96.4%,对照组总有效率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疗效优于牵引理疗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