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灵 《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4):I0010-I0010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高,国内外经济贸易与国民生活环境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后,这种快速变化给食品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们开始广泛关注食品安全,食品企业开始思考食品安全生产的经济问题。《食品安全生产经济研究》一书将农户与企业如何为社会生产安全食品作为研究目的,对其中的食品生产经济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正食品生产行业中,食品的加工环节是整个食品链中最重要的环节。食品加工涉及的程序复杂,因此对产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是保障食品行业生产企业安全运转的重要一步。我国当前正在运转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必须随着时代与食品的变化进行改革,才能保证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在国际食品行业的发展中,随着经济与社会的进步,食品安全问题受  相似文献   

3.
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在生产和销售环节重点使用的物质。随着消费者食品消费观念的变化,以及对自身身体健康关注度的提高,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逐渐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内容。本文在概括介绍食品添加剂的基础上,对其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客观、全面的分析,并据此提出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切实保证食品安全的措施建议,以期能为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提供相关内容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时代不断发展,社会环境不断变化,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式也在不断改变。目前食品贸易向全球化方向发展,生产和加工食品的方式也在不断创新,这种种因素都影响到了食品安全,食源性疾病以及食物中毒现象增多,因此,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控制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对食品安全控制策略进行了深入探究。社会不断发展,带动了食品生产和经营规模不断壮大,食品贸易开始  相似文献   

5.
<正>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今年卫生日的主题是"从农场到餐桌,食品安全人人有责"。为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世界卫生组织发表媒体通报,着重分析食品生产全部过程,帮助人们了解食品生产加工各个环节对食品安仝的影响。世卫组织称,食品生产、销售和消费方面的变化、环境变化、新出现的病原体以及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等威胁不断涌现,旅行和贸易的增加也提高了污染食品国际传播的可能性。为了降低食品安全风险,世卫组织推出了"保持清洁、生熟分开、确保将食物做熟、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料"这一简单易学的"食品安全五大要点",指导大家如何降低不安全食品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食品安全生产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我国食品生产和行为的变化以及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和生产技术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食品加工生产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加工机械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食品加工设备防控成为控制食品加工卫生质量的关键.本文从食品加工的角度出发,分析加工机械与食品安全之间的关系,结合食品生产流程,提出食品加工机械污染防控措施,以保障食品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10月1日,号称"史上最严厉食品安全法"的新《食品安全法》正式开始施行,这是政府对近年来愈发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回应,同时也表明食品安全问题将是社会舆论所长期关注的焦点。食品生产许可工作作为食品企业生产与销售的第一道关,所需承担的责任更加艰巨。当新版《食品安全法》及《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实施1年后,新的《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也正式施行,食品生产许可工作出现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食品安全逐步走入人们的视野,并引起广泛关注。生产与流通环节中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彰显,食品添加剂滥用、农药兽药残留超标、转基因食品、粗放的加工工艺、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及有毒有害物质等问题影响着食品品质与安全,监管难度随之上升,食品生产企业与个体也面临利益与食品安全的双重考量。本文提出将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应用到食品安全监管中,全面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建立装备优良、技术过硬的现代化实验室,组建高标准食品安全监测体系,对确保食品安全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6月1日正式实施。根据新法规,食品生产者发现其生产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食品。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10倍的赔偿金。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十三五"期间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标准管理水平,提出食品安全标准工作的建议。方法本文对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及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规划要求,对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在"十二五"期间取得成绩做了回顾,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 "十三五"期间食品安全标准需要重点加强的工作包括: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深入贯彻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原则,创新食品安全标准管理机制,创新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管理模式,做好标准的跟踪评价和宣贯培训,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工作,加快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和管理的专门机构建设。结论 "十三五"期间,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工作仍将紧扣《食品安全法》的立法宗旨,进一步深化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原则的应用,立足我国食品安全风险因素的具体国情,有针对性的建立科学、合理、适用的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2.
杨天和  褚保金 《食品科学》2005,26(5):260-264
本文对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提出通过发展危险性评估技术和建立食品污染监控计划,研究化学污染物和生物因素危险性评估技术,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应急反应机制,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资源食品安全性评价技术研究,同时开展食品安全战略与技术措施研究、食品安全标准的基础研究来保障食品安全,并分析了食品安全预警技术与危险性评估技术对保障食品安全具有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食品接触用塑料制品与卫生安全息息相关, 新版本食品安全标准发布后, 有关安全标准及其产品检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引起了人们关注。本文对比分析了食品接触用塑料制品新旧版本食品安全标准的主要区别, 阐述了GB 4806.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树脂》和GB 4806.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主要技术要求及其检验项目, 并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无汽饮料瓶、聚乙烯(polyethylene, PE)食品袋、密胺调料酱罐制品为例详细探讨了检验过程中迁移试验条件选择等问题, 以期为食品接触用塑料制品的生产企业、检验机构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食品供应链管理新趋势——ISO22000将会如何影响食品行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ISO22000作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 最新国际标准,目的在于保证整个食物 供应链中没有疏漏。由于整个供应链中, 食品被污染的情况可能出现在任何一个 环节上,因此对食物供应链安全的充分 控制则是食品安全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5.
GB 4806.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陶瓷制品》已发布和正式实施。该标准为食品接触用陶瓷制品的国家强制性标准,因此国内生产与销售的该类陶瓷制品,都必须符合GB 4806.4标准的要求。该标准基于食品接触用陶瓷制品相关标准清理的研究,整合了铅、镉迁移量食品安全卫生指标,新增了检验技术方法,全面替代了以往针对日用陶瓷器的铅、镉溶出量限制标准,如GB 12651-2003《与食品接触的陶瓷制品铅、镉溶出量的允许极限》、GB 13121-1991《陶瓷食具容器卫生标准》、GB 14147-1993《陶瓷包装容器铅、镉溶出量的允许极限》和GB 8058-2003《陶瓷烹调器铅、镉溶出量的允许极限和检测方法》等国家标准,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陶瓷制品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本研究对比了陶瓷制品铅、镉迁移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已被替代的国家标准,采用能力验证试验对标准陶瓷样品和市场陶瓷制品进行对比测试分析研究,并对新旧标准进行对比评价,以便于检验监管部门和消费者更好地理解与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现行的食品接触用涂料标准,对其中涉及食品安全的指标进行分析整理,解决标准中存在的交叉、重复和矛盾等问题。方法收集相关标准文本,采用行业调查的方式确定清理范围,分析比对标准中的食品安全相关指标,参考其他国家相关法规,对每项涉及食品安全的标准提出清理建议。结果共收集到8项涂料安全标准,经分析发现各标准中的食品安全相关指标主要集中在蒸发残渣、高锰酸钾消耗量、重金属、游离酚和游离甲醛等指标上,各指标在限量值、实验条件及检验方法上存在不一致的情况。部分标准还存在标龄较长及引用不规范等问题。结论建议将此8项标准整合修订成一项可以基本覆盖所有食品接触用涂料的大类产品安全标准,综合考虑各项食品安全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17.
介绍印度食品安全和标准局的职能,以及有关法律的执行程序和对食品违法犯罪的处罚情况,深入分析印度在新的食品安全法律框架下进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的特点,对照我国当前的食品安全管理现状,对比研究中印2国食品安全管理体制的改革进程,提出了从立法、体制、机制上进一步优化我国食品安全管理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食品中大肠菌群测定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肠菌群的检测作为食品检验中的重要微生物学指标,已是常规监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和判断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指标.国家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大肠菌群检测方法和标准,并经过了多次修改.本文通过对新、老国家标准检测方法,测定的注意事项,以及对大肠菌群超标原因等进行分析研究,以使食品生产企业和经销商对可能受污染的各项环节加强管理,严格清除污染源,切实保证食品大肠菌群的达标,从而保障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9.
食品接触材料标准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标准清理整合等工作,我国食品接触材料标准新体系基本建成。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食品接触材料新标准体系的构成,对比分析了新标准体系发生的主要变化,科学梳理了行业面临的挑战以及新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20.
食品工业继2000年连续几年成为中国第一大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达到8,000亿元人民币后,去年1~10月份又完成销售收入7,087.05亿元人民币,比2000年同期增长了11.72%,成绩骄人已是不争的事实。可是在佳绩的背后,仍然存在着食品安全状况差、食品科技含量低、食品产品大多不姓绿等问题,这些,形成了入世后影响中国食品工业发展的三大壁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