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4 毫秒
1.
传统抗癫痫药物和托吡酯对成年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背景:托吡酯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型癫痫,但对国内成年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报道较少。目的:比较传统抗癫痫药物和托吡酯对成年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探讨产生影响的机制。设计: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地点和对象: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及湘雅医院门诊新诊断癫痫患者,共102例,其中男60例,女42例,年龄16~60岁。干预:102例临床新确诊的成年癫痫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予以传统抗癫痫药物单药系统治疗(传统抗癫痫药物组,54例),另一组予以托吡酯单药治疗(托吡酯组,48例)。1个月后比较两组的发作频率和不良反应,并用QOLIE-30量表对这102例癫痫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定。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发作频率和不良反应。②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托吡酯组的发作频率和不良反应均明显低于传统抗癫痫药物组。其中前者有效11例,显效7例,控制16例;而后者有效13例,显效5例,控制13例。托吡酯组的生活质量总分却明显高于传统抗癫痫药物组,分别为60&;#177;13和53&;#177;15,尤其在前5个分项的评分中更加明显。结论:托吡酯能提高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控制发作和减轻不良反应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多重作用机制的新型抗癫痫药托吡酯对经期性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01-12/2004-09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收治的经期性癫痫患者70例,根据患者服用抗癫痫药物情况分为添加治疗组39例和单药治疗组31例。所有患者给予托吡酯治疗,初始剂量第l周为25mg/d,以后每周增加25mg/d,目标剂量为200mg/d,经8周加量期加至目标剂量后,连续服用3个月,然后评定疗效,应用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30(共30条,7个分项,总分100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7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30得分:添加治疗组及单药治疗组治疗后总分均高于治疗前(61±14,62±14;47±12,44±15;P<0.05),在对发作担心、情绪、担心药物、社会功能等分项上得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②疗效:添加治疗组及单药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和87%,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结论:托吡酯能提高经期性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其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主要通过控制发作及不良反应轻微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托吡酯治疗部分性癫痫发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应用托吡酯对103例部分性癫痫发作患者进行开放性自身对照治疗试验。根据患者临床上对托吡酯的客观反应,调节其剂量和合并用药。结果 托吡酯对部分癫痫发作的总有效率为61.6%(其中简单部分性发作为54.8%,复杂部分性发作为67.1%,继发性全身性发作为60%)。发作完全控制为7.8%。各型癫痫发作形式的疗效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其不良反应大多发生在用药后一个月内,以体重下降最明显。结论 托吡酯是一种广谱有效安全的新型抗癫痫药物,对部分性发作均明显有效。不良反应轻,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托吡酯治疗癫痫发作的疗效及安全给药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丰花  马青 《临床荟萃》2006,21(21):1574-1575
癫痫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的短暂性脑功能障碍。目前对癫痫的治疗仍以药物控制发作为主,其中约20%的患者尽管使用了数种抗癫痫药物的联合治疗,但癫痫发作仅能得到部分控制。托吡酯(商品名:妥泰)是一种新的抗癫痫药物(AED),临床证明对治疗成人及儿童部分性发作、全身性发作及Lennox—Gastaut综合征有效。我们应用托吡酯治疗64例癫痫患者,研究托吡酯的疗效及安全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7):3905-3906
选自2008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儿童癫痫的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50例(均为未曾接受过其它抗癫痫药物治疗的新近诊断的患儿),对照组50例(在服用原有抗癫痫药物的基础上添加托吡酯),统计两组患儿抽搐发作的频率,记录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2.00%,而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2.00%;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0.00%。托吡酯单药及添加治疗儿童癫痫均有较好的疗效。托吡酯单药治疗可用于新诊断的癫痫患儿,添加治疗可用于儿童难治性癫痫患儿。两者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多重作用机制的新型抗癫痫药托毗酯对经期性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01-12/2004-09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收治的经期性癫痫患者70例,根据患者服用抗癫痫药物情况分为添加治疗组39例和单药治疗组31例。所有患者给予托吡酯治疗,初始剂量第1周为25mg/d,以后每周增加25mg/d,目标剂量为200mg/d,经8周加量期加至目标剂量后,连续服用3个月,然后评定疗效,应用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30(共30条,7个分项,总分100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7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30得分:添加治疗组及单药治疗组治疗后总分均高于治疗前(61&;#177;14,62&;#177;14;47&;#177;12,44&;#177;15;P〈0.05),在对发作担心、情绪、担心药物、社会功能等分项上得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②疗效:添加治疗组及单药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和87%,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结论:托吡酯能提高经期性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其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主要通过控制发作及不良反应轻微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低剂量托吡酯(TPM)治疗卒中后癫痫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32例卒中后癫痫患者予低剂量TPM治疗.以应用TPM前一个月的发作频率为基线,与应用TPM后稳定期3个月的平均月发作频率做比较,计算有效率,同时对TPM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情况进行观察.对其中13例原已用抗癫痫药(AED)的患者,在维持原药剂量不变的情况下,加用TPM治疗.结果:本组病人TPM治疗后癫痫发作完全消失7例(21.88%),总有效率为71.88%.其中TPM单药治疗组有效率为78.95%.TPM添加治疗组有效率为61.54%.两组疗效经x2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2478,P>0.05).结论:低剂量托吡酯治疗卒中后癫痫安全有效,可作为卒中后癫痫的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托吡酯长期治疗儿童各型癫痫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应用托吡酯 (添加或单药 )治疗 5个月发作减少≥ 75 %的 3 1例患者继续追踪巩固治疗 >2a ,并观察疗效维持和不良反应。结果 :3 1例各型癫痫患儿经应用托吡酯治疗 >2a ,疗效比较稳定 ,复发 6例 (19 4% ) ,不良反应 10例 ,除少汗不良反应外未见血液、肝、肾等重要脏器损害。不良反应均在 5个月内消失。结论 :托吡酯是一种广谱、高效、安全性好的新型抗癫痫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AEDs)对热性惊厥相关癫痫患者发作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热性惊厥相关癫痫患者190例,比较不同AEDs对热性惊厥相关癫痫患者发作控制的效果。结果:190例患者中共使用AEDs药物5种,分别为:丙戊酸、托吡酯、氯硝安定、苯巴比妥、左乙拉西坦。使用比例前三位的AEDs为丙戊酸、托吡酯、氯硝安定,比例分别为87.20%、64.47%和43.50%;190例患者中联合用药107例,占56.32%,单药治疗83例,占43.68%;单药治疗和联合用药对发作控制效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戊酸、托吡酯和氯硝安定对发作改善的效果最好,明显好于苯巴比妥和左乙拉西坦,而苯巴比妥和左乙拉西坦对发作改善的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性惊厥相关癫痫患者治疗应首选丙戊酸、托吡酯和氯硝安定,三种药物控制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高龄患者癫痫发作常用抗癫痫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常用抗癫痫药对高龄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86例高龄癫痫患者,卡马西平组(200~600mg/d)19例,苯妥英钠组(100~300mg/d)21例,丙戊酸钠组(200~800mg/d)19例,托吡酯组(100~200mg/d)27例。结果各组有效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托吡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其他三组(P〈0.05)。各组发生率比较高的不良反应为乏力、眼球震颤、胃纳差、恶心、头痛、嗜睡、头晕等。结论单用较小剂量托吡酯(100~200mg/d)治疗高龄癫痫发作,疗效好,不良反应少而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坐浴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健康宣教,坦索罗辛缓释胶囊0.2mg口服,每天1次,连续2个月。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中药坐浴配合盆底肌肉收缩锻炼。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国际IPSS症状评分、最大尿流率及残余尿量。结果干预2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较对照组高,以满意度为例,干预后干预组满意度为(62.35±10.14)分,对照组为(41.20±7.1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30,P〈0.01);干预后干预组最大尿流率(16.15±2.47)彬s,对照组(13.15±1.97)ml/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14,19〈0.01);干预后干预组IPSS得分为(9.70±2.86)分,对照组为(13.33±3.1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54,P〈0.01)。结论中药坐浴配合盆底肌肉收缩锻炼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一种简单、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值得临床和社区推广。  相似文献   

12.
Senile cerebral apoplexy is mainly caused by arteriosclerosis, which is also an important reason to epileptic attack. We analyzed clinical data of 1 383 in patient cerebral infarction cases from 211th Hospital of PLA from January 1996 to October 2001 in which there were 79 secondary epileptic attack of senile arteri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Results were shown followed.  相似文献   

13.
陈明远  韩丽 《现代护理》2005,11(7):502-504
目的 探讨癫痫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认知障碍时其生存质量(QOL)的影响。方法 采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R’SPM)分别测评134例正常人及134例癫痫患者的认知功能,比较2组的测验得分情况,并对影响测验得分的多种因素进行相关性,最后将癫痫组按有、无认知功能障碍分为2个亚组,研究癫痫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对其QOL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中癫痫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起病年龄、病程、发作类型、发作频率及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等密切相关;癫痫患者QOL与认知功能状况密切相关。结论 本研究中,约35%的癫痫患者有认知功能障碍,起病年龄、病程、发作类型、发作频率及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对其影响较大,且认知功能与生存质量密切相关。临床应重视癫痫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尽量减少或避免导致认知功能受损的危险因素发生,以提高癫痫患者的QOL.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及评价托吡酯对各型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在该院确诊的105例癫痫患者中的72例采用托吡酯添加治疗、33例单药治疗,经8周加量期和12周稳定期观察后进行评价。结果:添加治疗组及单药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2.2%和84.8%,完全控制率分别为27.8%和45.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托吡酯是一种广谱、有效及安全的新型抗癫痫药。  相似文献   

15.
背景: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因为存在多个水平脊髓的受压,且往往脊髓的前后均有压迫,故手术的入路和方式一直有较多的选择,究竟何种方式疗效更好,并发症更少,目前仍未达成一致。目的:观察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并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进行比较。设计:对比分析。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柳州市人民医院骨科。对象:选择2000-01/2005-06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8例,根据选择术式不同分为前路手术组33例和后路手术组35例,2组基线资料有可比性。方法:①前路手术组:行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33例中自体髂骨块植入17例,植入Cage骨笼自体骨混合同种异体骨11例,钛网加自体骨混合同种异体骨植骨5例;长节段自锁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其中Orion钢板12例,Zephir钢板13例,Codman钢板8例。②后路手术组:全椎板切除减压15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20例,术后负压引流,颈托固定3个月。主要观察指标:①术前和术后按照JOA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并计算恢复率,JOA评分为0~17分,评分越高脊髓损害症状越轻。②MRI测量硬脊膜囊矢状径并进行计算。结果:68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后路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少于前路手术组(P<0.05)。②前路手术组JOA评分恢复率和硬脊膜囊膨胀回复率高于后路手术组[(58.28±7.16)%,(42.71±5.85)%;(45.64±6.56)%,(37.65±5.75)%;P均<0.05]。③术后随访≥6个月,前路手术组所有病例均行不同方法植骨后均融合,融合率100%,融合时间平均4.6个月,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结论:后路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但其疗效不如前路植骨钢板内固定减压手术。  相似文献   

16.
癫痫儿童生活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癫痫儿童的生活质量 (QOL)、影响因素及心理干预治疗效果。方法 对 7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癫痫患者和对照者 70例 ,进行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 3 1(QOLIE 3 1)的评估 ,并在癫痫组中 ,随机抽取 45例进行心理干预治疗。结果 癫痫组较对照组QOL明显降低 ,儿童抑郁量表 (CDI)评分明显增高 (P<0 .0 1)。心理抑郁、家庭环境、发作担忧、记忆功能、药物影响、发作频率等多种因素对QOL影响较大 ,相关程度呈递减趋势。心理干预治疗后 ,癫痫患儿QOL明显改善 ,各项得分及总评分均有明显提高 (P <0 .0 1)。结论 癫痫患儿QOL明显降低 ,心理抑郁、家庭环境、发作担扰对QOL影响较大 ,加强对癫痫儿童的综合治疗 ,控制痫性发作是提高其QOL的前提 ,心理干预治疗是提高QOL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背景老年卒中后继发癫痫是老年人癫痫的主要原因,对卒中的康复和预后有一定的影响.目的探讨卒中后癫痫发作与卒中类型、部位以及卒中面积的关系.设计病例分析.单位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神经内科.对象选择1999-01/2004-12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68例,男42例,女26例;年龄60~83岁,平均(68±7)岁.患者均知情同意.方法[1]根据入组患者卒中后癫痫首发时间分为早发型癫痫(卒中后2周内发作);迟发性癫痫(卒中后2周后发作),分析癫痫发生时间与卒中类型的关系.[2]根据影像学结果将缺血性卒中(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按梗死面积分为<一侧半球的1/4,1/4~1/2和>1/2;按脑出血量分为小于20 mL,20~40 mL和大于40mL.分析癫痫发作与卒中部位和面积的关系.[3]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并采用复诊形式进行随访6个月~4年,平均21个月.[4]计数资料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脑卒中后癫痫发作患者68例均进入结果分析.[1]癫痫发生时间与卒中类型的关系早发性癫痫患者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数明显多于迟发性癫痫患者(10,2例;4,0例,P<0.05),而脑血栓形成患者数明显少于迟发性癫痫患者(3,36例,P<0.05).[2]癫痫发作与卒中部位和面积的关系脑梗死面积占一侧半球的1/4~1/2和>1/2患者明显多于<一侧半球的1/4(26,17,9例,P<0.05);脑出血20~40和>40 mL患者明显多于<20 mL者(4,9,1例,P<0.05).[3]癫痫发作的预后21例早发性癫痫患者中,6例以癫痫为首发症状,15例患者2周内未再发作.47例迟发性癫痫患者中,18例1年后完全控制;23例癫痫控制良好;6例发作较频繁.结论[1]早发性癫痫以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栓塞为主,迟发性癫痫以脑血栓形成为主.[2]脑梗死面积超过一侧半球面积的1/4,脑出血>40mL者发生癫痫的危险性明显增高.[3]早发性癫痫的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8.
背景神经衰弱的病因通常被笼统地归因于心理、社会及生物学诸因素的复合作用.目的探讨神经衰弱发病与患者个性、生活事件及血清埃伯斯坦-巴尔(EB)病毒阳性率的相关性.设计病例-对照观察及前瞻性配对分析.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对象选择2000-05/10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门诊连续就诊的神经衰弱患者共30例,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27±8)岁,病程为0.5~20年,平均4.0年.按照11配对原则,从湘雅二医院的职工、家属和学生中,选取30例年龄、性别及受教育程度与病例组相一致者作为对照组,均排除精神与躯体疾病.以上被试对本观察均知情同意.方法检测两组观察对象血清埃伯斯坦-巴尔病毒抗体IgG和IgM阳性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病例组于治疗前后各取血1次,对照组仅取1次.病例组由临床医生根据病情给予常规药物及综合心理治疗,治疗前分别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包括神经质、精神质、性格内外向和掩饰程度4个维度.其中性格内外向维度分数高代表外向,分数低代表内向.神经质维度高分表示焦虑、担忧.精神质维度分数高表示孤独,难以适应外部的环境)评估个性、生活事件量表(包括生活事件总分、正性事件值和负性事件值)评估经历的生活事件及症状自评量表(采用0~4级评分,包括10个因子,0~4分为无症状到症状严重)评估临床症状,其中人格问卷与症状自评量表与患者治疗4个月后评分作自身对照.对照组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生活事件量表评分并与病例组治疗前评分进行比较.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的艾森克人格问卷、生活事件量表评分及埃伯斯坦-巴尔病毒阳性率.②神经衰弱患者治疗前后艾森克人格问卷评分、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埃伯斯坦-巴尔病毒阳性率.结果病例组有27例在治疗4个月后进行了随访,3例因路途远而脱落.进入结果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7例和30例.①艾森克人格问卷评分比较病例组神经质分显著高于对照组[57.59±10.79,40.58±8.68,(t=6.536,P<0.01)],而性格内外向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6.31±10.79,53.50±11.28,(t=3.203,P<0.01)].病例组神经质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53.10±12.67,60.58±9.43,(t=4.006,P<0.01)].②生活事件量表评分比较病例组生活事件量表总分、负性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9.73±17.25,18.93±17.00);(7.70±10.46,7.23±10.24),(t=3.278,3.167,P<0.01)].③症状自评量表总分比较病例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50.36±33.43,64.55±29.62(t=3.771,P<0.01)].④埃伯斯坦-巴尔病毒IgG,IgM阳性率比较病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76.67%,26.67%);(50.00%,0),(x2=4.593,7.067,P<0.05~0.01)].⑤神经质分和血清埃伯斯坦-巴尔病毒阳性率为神经衰弱患者发病的2个重要影响因素.结论神经衰弱患者具有神经质和内向的个性特征,病前经历较多负性生活事件.且患者的埃伯斯坦-巴尔病毒阳性率升高,可能与应激状态下的糖皮质激素水平升高可诱导埃伯斯坦-巴尔病毒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背景围产期缺血缺氧性脑病易导致脑损伤,对患儿智能发育产生影响.目的观察早期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智能和心理运动发育的影响,研究早期干预的时间和效果的关系,从而找到最佳干预时机.设计非随机化同期对照,不同时相点随访.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及湘雅医学院.对象选择1999-01/2001-05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新生儿科诊治的进行早期干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干预组n=32,中度10例,重度22例),与未行早期干预而在门诊确诊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对照组n=36,中度10例,重度26例)作比较.方法采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和中国儿童发展中心共同编制的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分别对两组的患儿进行测定评估.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儿智能发育指数、心理运动发育指数比较.结果①智能发育指数/心理运动发育指数3,6,18个月时干预组(90.50±11.12/90.34±12.49,94.06±14.96/92.03±13.07,90.78±7.46/91.38±13.87)比对照组明显增高(62.28±7.44/62.67±6.06,59.11±4.74/58.19±4.92,58.83±6.44/58.17±5.33,P<0.01).②随访结果显示,干预组智能发育指数在临界水平者1例,心理运动发育指数在临界水平者2例,其余患儿智能发育指数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检测结果均在中等范围以上;对照组36例患儿均为智能缺陷患儿.结论干预在3个月时就出现量化效果,说明早期干预对促进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智能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