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勰的文学思想,渊源于群经,宗经思想是贯穿《文心雕龙》的一条大动脉。"宗"与"经"的字义与"经"名的由来隐含了"宗经"的基本要求与意义,刘勰对"经"的态度与认识,源于儒家传统,他奉孔子删述之六经为正典,处处推崇备至,并总结五经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依经树则,为作文效法之圭臬。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发展与改造问题,是当前文艺理论界的热点话题之一。《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论的瑰宝,其研究成果也已丰厚,但如何以当代文学问题为视野对之进行反思,或可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本组文章组织高校文艺学专业的博导和博士生,对此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引发更多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刘勰提倡“宗经” ,并不是推崇和宣扬儒家思想 ,而是提倡学习儒家经典著作中所体现的文章写作的各种表达方式和技巧 ,写出既有充实内容又有生动表达技巧的有补于世的好文章 ,以抵制当时愈演愈烈的浮华文风。儒家五经在文章写作上表现方法齐全 ,艺术技巧多样 ,文体类别兼备 ,源远流长 ,这是刘勰把它奉为文章写作典范的理由和根据。“六义说”是刘勰主张宗经而在文章写作方面所要遵循的原则和标准 ,是刘勰对文章写作理论的贡献。它对于现代各种体裁的文章写作 ,仍不失理论指导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作为《文心雕龙》总论的"枢纽"部分,必定有论及"文体"的篇目,那就是"宗经"篇。刘勰"宗经"主要"宗"的是五经之"体"。而每一经之"体"都包括"义"与"辞"两个密不可分的方面:"义"是内容要素,是"体"的内在结构;"辞"是形式要素,是"体"的外在结构。"宗"经之"体"主要偏重于"辞",而又不完全废弃于"义"。  相似文献   

5.
刘勰从"宗经"(宗《诗经》)出发提倡复古,复古与通变相纠结,潜在地阐明了"文学退化观"与"文学进化论"相矛盾的文学发展观。这种矛盾折射出刘勰处理时代新变时的尴尬以及方法论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6.
《文心雕龙》的思维方式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发展与改造问题 ,是当前文艺理论界的热点话题之一。《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论的瑰宝 ,其研究成果也已丰厚 ,但如何以当代文学问题为视野对之进行反思 ,或可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本组文章组织高校文艺学专业的博导和博士生 ,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以期引发更多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从文体学的角度看,刘勰《文心雕龙.辨骚》篇具有特殊的意义。它第一次将"骚"单列为一种文体,萧统的文学观显然受到刘勰的影响。《昭明文选》按文体编排,将"骚"单列,在"赋"、"诗"之后,位居第三。《辨骚》篇中由于刘勰的宗经思想带来了理论上的矛盾,并对楚文化及战国文化对楚辞的作用论述不足。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发展与改造问题 ,是当前文艺理论界的热点话题之一。《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论的瑰宝 ,其研究成果也已丰厚 ,但如何以当代文学问题为视野对之进行反思 ,或可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本组文章组织高校文艺学专业的博导和博士生 ,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以期引发更多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通变”思想是始终贯穿于刘勰《文心雕龙》的一条主线。它的成功之处,主要得力于:结构体系、文学思想和研究方法的创新。结构体系的创新是建构《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骨胳间架,文学思想的创新是充实《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经脉血肉,研究方法的创新,则是完善《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可靠保证。三者相辅相成,孕育了这部堪与亚里士多德《诗学》名著相媲美的东方文论巨著。  相似文献   

10.
《文心雕龙》论文之所以不涉及当代 ,并非“避于恩怨”或“避忌” ,而是因为当代之文“讹”极而不称于“盛德” ,褒之 ,有违本心 ;贬之 ,有损“休明”。论宋而仅“略举大较” ,乃因如此既免陷于两难 ,又有以寄其矫“讹”之意。  相似文献   

11.
《文则》是宋代的第一部文章学理论著作,和《文心雕龙》一样,其文章学理念也具有鲜明的"宗经"特征,但二书的"宗经"理念存在较大的差异:《文则》"宗经"偏重于理,推崇文句的简洁自然,《文心雕龙》"宗经"偏重于情,注重文章的辞采。这些差异既与其各自的时代思潮有关,又是文章学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刘勰《文心雕龙·指瑕》“始有赏际奇至之言”显示出“赏”字在东晋以降的变化。“赏”从军政范畴的“锡赉”向美学意义“欣赏”的意义转型,兴于晋末,在六朝得以完成。“赏”的内蕴变迁与六朝文风转向具有内在关涉,反映出六朝诗文两种体裁均注重个人经验、情感体验的丰实和五言诗的兴起发展,内容方面注重即景灵思、观物兴感等新变,就本质而言是属文联章“情”化,以及审美意识及景物观照趋于自觉、词汇丰赡和修辞技巧发展的表现,刘勰对“赏”务遵字训的规制及与“情讹、文浇”文风的冲突,体现出其“执正驭奇”的理想和六朝文风新变之际辞情义理、承古与启新的互动消长。  相似文献   

13.
14.
《文心雕龙》是我国美学史上第一部具有完整体系的美学著作.它高峰挺峙,使其前代后世的文论均难望其项背.但是,在对于民间文学的态度问题上,刘勰却表现了他的局限性.本文主要阐述了他对于《诗经》中十五国风和汉乐府民歌的轻视态度,并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使刘勰形成这一态度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文质理论在先秦时期从孔子开始萌芽,由孟子、荀子继承,到两汉由司马迁、扬雄、班固等人推动,在南北朝时期成熟于刘勰的《文心雕龙》。刘勰以"时运交移,质文代变"表明了其文质历史发展观,以"文附质"与"质待文"体现了其对文质关系的深刻把握,以"衔华而佩实"、"藻耀而高翔"阐释了其心目中的完美作品。  相似文献   

16.
刘勰生活于儒、释、道三教合流的齐梁时代,因此他的文论思想深受三教的影响,而其中尤以儒家思想影响最甚。以《文心雕龙.序志》篇为切入点,可从人生志向、创作动机及论文方法三个方面深入探讨儒家思想对刘勰《文心雕龙》创作的影响以及刘勰对儒家经典文学化的创造性阐发。  相似文献   

17.
<文心雕龙*诸子>篇一直不被龙学研究者所重视.刘勰通过对诸子学术的评述,比较系统地表达了他的子学思想,其核心是"以子离经"的思想,表现了他充分认识到子学所独有的学术价值、文学价值.这种思想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他认为子学与经学同样都有悠久的历史,提出了"经子异流"的论点,这大大超越了<汉书*艺文志>子学乃"六经之支流裔" 的观点,从而表达了他抬升、推崇子学的思想;二、刘勰的"以子离经"的思想,表现在他对诸子文学成就精辟而客观的评论上,指出了子学独有的文学性;三、<诸子>篇所谓的"道"的内涵,实是以儒家思想为根本,而兼容其他各家的.这是刘勰从两汉经学思想体系挣脱出来的结果,也是魏晋以来儒家一尊局面逐步被打破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孙蓉蓉《刘勰与〈文心雕龙〉考论》之难能可贵之处有三:考论兼擅,情理并美;采铜自鋳,拓宽新域;钻研弥深,比较辨析。从中可窺见作者持之以恒探究"文心学"的坚实足迹。  相似文献   

19.
刘勰认为作品是情理与文辞的统一 ,“味”是作品带给读者的感受 ;“隐”的表达产生“味” ,“味”即情意的含蕴丰富 ,体会不尽。“隐”是将情感蕴含在艺术形象即景物描写中 ,通过言外之意委婉传达 ,达到“物色尽而情有余”。刘勰的论述影响中国古代诗歌创作追求情景浑融、情意无穷的审美建构和广阔深邃的艺术境界 ,也影响诗歌批评探讨总结诗歌意境的审美特征 ,是中国诗学意境理论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20.
细读《文心雕龙》文本,我们可以明显发现刘勰这部中国文艺美学史上的“体大虑周”之作,还是在诸如 “文”之索源、文学批评、“言/意”关系及文学“常/变”关系等的认识上表现出前后相悖的观点,这种原因的产生不 仅展示着刘勰思想的复杂性,更揭示着文学自身存在的矛盾,而对文学自身存在矛盾的不断阐释则成为催生文学 理论的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