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变脾功能亢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 ,中国人肝硬变主要由病毒性肝炎引起 ,有报道发生率 68%左右 ,且主要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1] 。肝硬变脾功能亢进病人由于WBC、BPC、HB等的降低 ,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我们采用介入学的方法 ,选择性、部分性脾动脉栓塞 (partialsplenicarteryembolization ,PSE)治疗肝硬变脾功能亢进病人 16例 ,取得良好效果。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6例均系 1997~ 1999年住院病人 ,其中男 14例 ,女 2例 ;年龄最大 5 3岁 ,最小 3 2岁 ,中位年龄47岁。 16例病人HBsAg、HBeAb均为阳性 ,WBC…  相似文献   

2.
方业钢  金超 《河北医药》2012,34(7):986-988
目的 观察部分性脾栓塞术(PSE)前、后门脉和其分支血流量的改变及栓塞程度和门脉血流量的关系.方法 23例临床确诊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患者经股动脉穿刺行DSE,术前及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观测门静脉主干(PV)、脾静脉主干(SV)的血流量变化、栓塞程度及外周血象、肝功能改变情况.结果 23例患者PSE术后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肝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PV、SV血流量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PV、SV血流量减少程度与栓塞程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 PSE能减少门静脉血流量,进而改善肝功能;栓塞面积控制在60%~80%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3.
王明波  张红宇  路永良  梁建飞 《河北医药》2011,33(15):2339-2339
控制出血是临床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目的。既往的文献虽然肯定了该疗法对脾功能亢进的确切疗效,而对于控制门静脉高压的疗效观察和血液动力学研究报道甚少。本文对92例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的患者行保证恒定栓塞面积的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着重观察该治疗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远期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症和脾功能亢进(脾亢)患者行部分脾栓塞术(PSE)后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720例肝硬化并发门静脉高压症和脾亢患者行PSE,观察其1~5年病死率及其死亡原因,对生存期达5年以上且资料完整的600例患者观察术前及术后血象、脾脏大小、并发症等变化。结果PSE后消化道出血次数和量明显减少;术后不同时期白细胞及血小板较术前明显上升(P〈0.01),红细胞术前、术后变化不大(P〉0.05);术后2个月脾脏开始逐渐缩小,3个月后明显缩小(P〈0.01)。结论PSE可明显改善脾亢症状,降低门脉压力,减少消化道出血机会,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远期疗效,是一种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有效的技术。  相似文献   

5.
部分脾栓塞术治疗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军  陈易人 《江苏医药》1992,18(7):375-376
1973年Maddison 首用介入放射学技术行脾栓塞治疗门脉高压脾亢获成功。1979年Spi-gos 改进该技术,倡用部分脾栓塞术(PSE)。本文通过动物实验,探讨PSE 对门脉血流动力学、免疫学、肝功能和脾脏形态学的影响。材料和方法健康杂种犬16条(10~16kg),雌雄不拘,随机分2组:A 组(对照组)4条,B 组(PSE 组)12条。手术方法:(一)门脉高压模型:以3%戊巴比妥钠(30mg/kg)静脉麻醉犬,无菌  相似文献   

6.
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7.
部分脾栓塞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军  钱海鑫 《江苏医药》1989,15(10):559-561
1979年Spigos首倡部分脾栓塞术(PSE)治疗脾亢获得成功。保留部分脾脏功能,避免脾切术后的凶险感染;并发症少于全脾栓塞,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非手术疗法。一、栓塞方法按Seldinger操作法,在硬膜外或局部麻醉下经股动脉或腋动脉插管,选择性进入牌动脉(SA),作SA造影观察脾脏大小,脾、胰动脉走向和形态;注入2×2mm~2Gelfoam20~40块,栓塞1/3~2/3脾脏。Gel-foam碎块预先浸于100万u青霉素 80mg庆大霉素100ml生理盐水中(儿童5万u青霉素 12mg庆大霉素)。栓塞剂除用Gelfoam外,还有无水乙醇、葡萄糖、硅橡胶球,聚乙烯醇、  相似文献   

8.
穆兰英  牟玉珍  雷振武 《安徽医药》2020,24(9):1735-1739
目的探究部分脾栓塞术( PSE)治疗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和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7年 3月至 2018年 8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 96例肝硬化伴脾亢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8例。对照组行脾切除术,观察组行 PSE。对两组病人进行 6个月的随访观察,比较两组病人的血常规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炎症水平。结果两组病人在术后 3d、术后 1个月和术后 6个月时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数量均较术前升高( 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人在 4个时间点的白细胞、红细胞数量以及在术前、术后 3d、术后 1个月时的血小板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在术后 6个月时的血小板数量[(134.49±40.75)×109/L比( 196.30±39.66)×109/L]降低( 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在腹,痛( 19例比 34例)和血栓形成( 2例比 8例)的发生率降低( P<0.05)。两组病人在术后 3d、术后 1个月和术后 6个月时的门静脉内径、门静脉流速、门脉压力均较术前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病人在术后 1个月时的门静脉流速[(14.82±1.60)cm/s比( 16.05±1.73)cm/s]、门脉压力[(30.29±2.81) cmH2O比( 34.50±3.16)cmH2O]降低( P<0.05)。两组病人在术后 3d、术后 1个月和术后 6个月时的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细胞介素 6(IL-6)含量均较术前降低( 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在术后 3个时间点的 TNF-α含量[术后 3d(20.52± 3.70)ng/L比( 27.38±4.66)ng/L,术后 1个月( 14.82±4.05)ng/L比( 23.55±4.13)ng/L,术后 6个月( 10.09±3.14)ng/L比( 19.43±3.72) ng/L]以及术后 3d、术后 1个月时的 IL-6含量[术后 3d(35.17±5.21)ng/L比( 44.69±5.78)ng/L,术后 1个月( 24.63±4.85)ng/L比(36.99±5.20)ng/L]降低( P<0.05),而白细胞介素 10(IL-10)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SE治疗肝硬化伴脾亢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门静脉血流,下调炎症水平。  相似文献   

9.
刘苓  周力 《贵州医药》1998,22(6):425-426
既往应用双功多普勒(Dupl6XUltr8SOop-phy,DU)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的血流动力学所作的临床研究中,因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结果各不相同[’·’。’:,且未见对肝硬化不同肝功能状态下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系统观察。本文尽量避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观察在代偿。失代偿两种肝功能状态下肝硬化门脉高压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以进一步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经临床诊断的肝硬化(LC)住院病人48例,男32例,女16例,年龄23-78岁,平均53岁。其中乙肝性32例,酒精性15例,胆汁性1例。病员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部分性脾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合并恶性肿瘤及其他疾病的价值。方法:分析近3年来PSE治疗的64例门静脉高压症合并其他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1例,女13例。年龄29~82岁,中位年龄56岁。肝硬化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55例,丙肝病毒感染引起6例,非病毒性肝病后肝硬化3例。64例患者血小板数量为11×10^9/L-63×10^9/L,平均(36.4±14.5)×10^9/L;7例患者少至中等量胸和/或腹水。患者合并恶性肿瘤63例,合并尿毒症l例。本纽患者以明胶海绵为栓塞剂行PSE。结果:64例患者PSE后2周内血小板最高值在83×10^9/L~453×10^9/L,平均(176.7±80.8)×10^9/L,较栓塞前差异极其显著(P〈0.001)。PSE后并发症为60例有左上腹疼痛,37例伴发热,新出现腹水6例,既有腹水加重4例,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63例合并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升高后完成了放化疗为主的抗癌治疗,1例尿毒症患者得以顺利置管维持血透。结论:PSE可明显改善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和浆膜腔积液,使合并的恶性肿瘤和其他疾病得以治疗。  相似文献   

11.
部分脾栓塞治疗肝硬化脾亢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估部分脾栓塞治疗肝硬化脾亢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  1 988年 6月至 2 0 0 2年 1 2月期间对 1 0 6例肝硬化脾亢患者实施了部分脾栓塞术 ,观察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和凝血功能 ,B超及彩色 Doppler超声检查明确肝脾大小和门脉系统血流情况 ,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防治并发症。结果 本组 1 0 6例手术均成功 (1 0 0 % ) ,术后随访 6~ 1 2个月 ,其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值较术前显著增加 (P<0 .0 1 )并恢复正常 ,同时其门脉直径、脾血流量和血白蛋白含量均值较术前改善 (P<0 .0 1 )。结论 部分脾栓塞是治疗肝硬化脾亢的一种疗效较好 ,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部分性脾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经B超、CT和临床资料证实为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将4~5FRH导管经右侧股动脉插至脾动脉,行DSA检查,观察脾动脉的分支及结构和脾脏大小,对栓塞范围进行评估,然后超选择插管脾动脉远端近脾门处,经导管注入用抗生素浸泡的1mm×1mm×1mm大小的明胶海绵颗粒行部分栓塞术。结果:脾动脉插管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2周、3个月复查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26例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恢复到正常水平,2例部分缓解;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栓塞后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发热和左上腹疼痛,无脾脓肿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SE对脾亢患者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既可减轻脾亢又保留了脾脏的免疫功能,且并发症少、恢复快。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可作为评价脾部分栓塞术后疗效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镜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LC)合并脾功能亢进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GVB)的效果。方法80例LC合并脾功能亢进和EGVB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42例)与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内镜下静脉套扎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PSE治疗。比较两组止血效果、外周血象、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止血所需时间(9.15±2.35)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2.58±3.69)h,止血成功率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68%,术后3个月再次出血率2.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门静脉血流量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联合PSE可有效降低LC合并脾功能亢进和EGVB患者的门静脉高压,治疗出血效果显著,且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部分脾动脉栓塞和脾切除治疗脾功能亢进症的治疗费用、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分析,评价两种方法治疗脾功能亢进症的特点。方法92例脾功能亢进症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患者作为脾栓塞组,208例脾功能亢进症行脾切除治疗患者作为脾切除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术前、术后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安全、顺利、成功。脾栓塞组住院天数(23.39±10.15)d短于脾切除组的(31.54±11.08)d,住院费用中位数2.77万元少于脾切除组的4.82万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WBC、RBC、PL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栓塞组术后3、7、14、21 d的WBC、PLT水平均低于脾切除组,术后3 d的RBC水平高于脾切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7、14、21 d的RB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栓塞组患者的腹水感染、脾周脓肿、门静脉血栓形成、发热、肝性脑病、腹泻发生率分别为25.00%、2.17%、0、88.04%、1.09%、2.17%,与脾切除组的42.79%、0、25.00%、98.08%、19.71%、0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腹水、腹痛、左下肺不张、肺炎、腹腔血肿、其他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脾动脉栓塞和脾切除均为治疗脾功能亢进症的有效方法,近期治疗效果明确。部分脾动脉栓塞更适合肝功能差、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吴伟东  李焯永 《中国当代医药》2011,(24):39+41-39,41
目的:探讨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脾栓塞术治疗,观察比较术前、术后脾功能亢进改善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56例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部分性脾栓塞术后总有效率为94.4%(53/56),3例效果不明显。56例患者1年后随访,2例复发,复发率为3.57%。56例患者中,术后1周时有44例患者血小板均〉10.0×109/L。术后均有一定比例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实施PSE治疗,血细胞数值有不同程度升高,达到了治疗脾功能亢进的目的,消化道出血减少,提高了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在肝癌合并脾亢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38例肝癌合并脾亢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部分脾栓塞介入治疗,观察栓塞前后血细胞数量。结果本组38例肝癌合并脾亢患者经治后,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例患者出现腹水,2例患者出现胸腔积液,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结论采用部分脾栓塞介入治疗肝癌合并脾亢临床疗效好,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较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蒋忠宝  刘金明  万萍  张克勤 《江西医药》2021,56(7):907-909,945
目的 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后所致的早期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预防措施.方法 2010年4月至2019年12月我院行PSE患者1849例,纳入研究者1169例.据华法林钠片、低分子右旋糖酐的应用情况分为:A组257例,术后未用药;B组389例,术后当天即予华法林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肝硬化患者脾静脉血流与门静脉血流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 依据Child-Pugh记分对 76例肝硬化患者分为A级、B级、C级 3个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患者的脾静脉、门静脉的内径、时间平均流速进行了检测 ,计算了二者的血流量及其比值。并设置了正常对照组。结果 A级、B级、C级 3个组的脾静脉血流量 (SVF)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多 (P均 <0 . 0 1) ,且B级、C级组的脾静脉血流量较A级组增多 (P均 <0 .0 5 ) ,SVF/门静脉血流量 (PVF)比值 3个组都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P均 <0 . 0 1) ,C级组较B级组升高 (P <0 . 0 5 ) ,且C级组中患者的胃左静脉扩张率高于A级、B级两组 (P <0. 0 5 ,P <0. 0 1) ,血流量增加 (P <0 . 0 5 ,P <0 .0 1)。结论 随着脾静脉血流量的增多 ,SVF/PVF值增大 ,肝硬化患者的食管静脉曲张和出血有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联合普萘洛尔对肝硬化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2例肝硬化患者口服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20mg,2次/d,普萘洛尔10~20mg,3次/d,共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8周分别检测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联合治疗后4周、8周均可以显著降低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内径、血流速度及血流量(P<0.01)。于治疗8周后,脾静脉内径也较治疗前缩小(P<0.05)。结论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联合普萘洛尔可以显著降低门静脉血流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