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2.
急性肺栓塞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由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栓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导致肺循环障碍的病理生理综合征,其主要由下肢深静脉和盆腔静脉血栓迁移到肺循环引起,是常见心血管疾病,且发病率逐年升高。当并发肺出血或坏死者称为肺梗死。  相似文献   

3.
肺栓塞为一种常见病,其临床死亡率及误诊率较高.影像检查是肺栓塞诊断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多层螺旋CT(MSCT)的应用使得肺栓塞的影像诊断研究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使肺栓塞的早期诊断及准确率明显提高.本文对近年来CT在肺栓塞诊断技术、时展及价值进行相关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4.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及时正确的诊断是积极治疗的基础.一直以来,X线肺动脉造影由于属创伤性检查,其应用受到限制.随着影像技术及诊断的发展,学者们探索出多种PE无创性检查方法,包括核素、CT、MR等,本文将对这些检查手段的研究进展及各自特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6.
随着多层螺旋CT扫描速度和Z轴分辨率的提高,CT在显示血管的解剖与疾病方面得到很大发展,因此,CTA诊断血管疾病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介绍多层螺旋CT及CTA诊断主动脉病变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肺密度三维定量分析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行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者,证实为肺栓塞者195例,非肺栓塞者177例,两位影像科医生对CTPA进行阅读,记录栓子位置以及间接征象。结果:肺栓塞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气促、咳嗽、胸痛分别占41%、39%、34%。53%的肺栓塞患者具有明确的危险因素。共发现412个栓子,间接征象在急性肺栓塞和非肺栓塞患者中出现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包括:马赛克征(20.3% vs 0%)、磨玻璃影(23.1% vs 9.4%)、肺实变(46.7% vs 18.8%)、肺不张(17.2% vs 2.8%)、胸腔积液(34.9% vs 23.3%)、胸膜肥厚粘连(77.8% vs 25.1%)。肺密度分析发现的肺野局限性低密度区在栓塞组和非栓塞组具有差别(47.2% vs 13.9%, P<0.05)。且局限性密度减低区与栓子位置的符合率为89.2%。结论:基于肺密度三维定量分析获得的局限性肺密度改变,结合肺栓塞患者的临床信息与CTPA其他间接征象对急性非栓塞诊断具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能谱CT对肺部炎性病变和肺癌的鉴别价值。 方法:选取85例肺部占位病变患者,均采取能谱CT平扫、肺动脉期和主动脉期能谱扫描。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肺癌组与炎性病变组,比较两组IC肺动脉期、IC主动脉期、dIC肺动脉期、dIC主动脉期、dCT肺动脉期、dCT主动脉期、有效原子序数,并做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判断不同参数的诊断效能。 结果:85例患者中肺癌患者52例,炎性病变患者33例。肺癌患者的IC肺动脉期、IC主动脉期、dIC肺动脉期、dIC主动脉期、dCT肺动脉期显著低于炎性病变患者(P<0.05)。肺炎患者与炎性病变患者的dCT主动脉期与有效原子序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dIC肺动脉期对肺癌与炎性病变的鉴别价值最大,敏感度高达0.966,同时标准误差仅0.027。 结论:能谱CT的IC值与CT值有利于炎性病灶与肺癌的鉴别,其中dIC肺动脉期的鉴别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9.
CT肺动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pulmonary arteriography,CTPA)是由外周浅静脉快速注入碘造影剂,造影剂经腔静脉回流,以首次通过的方式使肺动脉显影,通过CT扫描而成像的方法。CTPA通常应用螺旋CT机(spiral CT,SCT)或电子束CT机(electron beam CT,EBCT)进行扫描。由于CTPA检出肺栓塞敏感性与特异性可达95%,多数学者认为,CTPA可以作为急性PTE临床一线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刘显旺        刘宏        邓靓娜        李昇霖        薛彩强        邓娟        孙秋        周俊林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22,(6):701-704
目的:探讨能谱CT基物质分离技术在定量评估乙肝肝纤维化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3例乙肝肝纤维化患者为试验组,18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能谱CT基物质分离技术分别在碘(水)基物质图上测量每名受检者肝实质及同层腹主动脉的碘(水)浓度,并计算肝脏标准化碘浓度(NIC)。以肝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最小显著性差异法比较不同分期乙肝肝纤维化间NIC的差异,Spearman相关分析用于评估乙肝肝纤维化分期与NIC之间的相关性,同时绘制ROC曲线分析NIC评估不同分期乙肝肝纤维化的价值。结果:不同分期乙肝肝纤维化间NIC存在差异(F=36.889, P<0.001)。NIC与不同分期乙肝肝纤维化间呈高度负相关性(r=-0.847, P<0.001)。NIC鉴别S0<和≥s1、s1><和≥s2、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剂量低辐射手动触发技术在CT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0例疑似肺栓塞(PE)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45)和小剂量组(n=45),常规组行常规模式(120 kV,50 mL对比剂)的CTPA扫描,小剂量组行低管电压小剂量对比剂(80 kV或100 kV,30 mL对比剂)的CTPA扫描。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CT值和SNR在两组肺动脉主干和右肺S10段肺动脉中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NR在两组肺动脉主干和右肺S10段肺动脉中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右肺S1段肺动脉中,常规组的CNR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位观察者对图像质量分析有着极好的一致性(Kappa=0.865, P<0.001)。常规组CTDIvol、DLP、ED值分别为(8.89±1.96) mGy、(296.5±78.4) mGy[?cm、(4.45±1.76) mSv,均明显高于小剂量组的(3.12±0.68) mGy、(99.6±17.3) mGy[?cm、(1.09±0.27) mSv(P<0.05),小剂量组的ED值相比常规组降低约76%。结论:小剂量低辐射手动触发技术应用于CTPA中是可行的,在获取满足诊断需求图像质量的同时,能够有效减少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提高检查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剂量造影剂联合不同电压对CT肺动脉造影(CTP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滦州市人民医院就诊高度怀疑为肺动脉栓塞患者90例,拟行CTPA明确诊断,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造影剂、电压不同。A组电压为120 kV,造影剂剂量为50 mL;B组电压为100 kV,造影剂剂量为50 mL;C组电压为80 kV,造影剂剂量为30 mL。3组均基于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设置管电流,其他参数一致。对比各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B、C组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肺段动脉CT值均明显高于A组,信噪比与对比噪声比均明显低于A组(P<0.05)。3组患者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均能达到3~6分,且评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B、C组扫描后实际容积CT剂量指数、扫描长度与剂量长度之积及有效剂量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与传统扫描条件比较,小剂量造影剂联合低管电压(80 kV)扫描条件下行CTPA检查可在明显降低造影剂剂量的同时保证图像质量,有效减少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能谱CT最佳单能图像联合血清CEA、NSE、CYFRA21-1、SCCA检测在周围型肺癌(PL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240例疑似PLC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均行CT检查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测定CEA、NSE、CYFRA21-1、SCCA水平。以病理结果为PLC判定的金标准,评价CT联合血清CEA、NSE、CYFRA21-1、SCCA检测在PL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疑似PLC患者中恶性病变130例,良性病变110例。恶性病变组的CEA、NSE、CYFRA21-1、SCCA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P<0.001);腺癌患者的CEA、CYFRA21-1、SCCA水平与鳞癌患者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CT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性显著优于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或CT检查(P<0.001)。结论:能谱CT最佳单能图像联合血清CEA、NSE、CYFRA21-1、SCCA检测诊断PLC的价值较高,其准确度高于单一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在对比剂低耐受度患者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检查中应用超低对比剂剂量和流率扫描的优势。方法:收集对比剂低耐受度患者40例(观察组),对比剂用量20 mL,流率2 mL/s,所得图像行40 keV单能谱重建;选取同期普通患者40例(对照组),对比剂用量50 mL,流率5 mL/s;两组患者体质量均在70 kg以下。比较两组患者图像的主观评分、CT值、信号噪声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和辐射剂量。结果:两组动脉显影图像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主动脉弓水平,观察组图像CT值、SNR和CN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及双侧大脑中动脉M1段,两组图像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图像SNR和CNR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间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有效辐射剂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层探测器光谱CT在低耐受度患者头颈CTA检查中应用超低对比剂剂量和流率的扫描方案可以满足诊断需求,降低了对比剂肾病、对比剂外渗等副作用风险,且未增加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paper we describe an efficient tool based o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for classifying the detail state of pulmonary embolism (PE) recorded in CT pulmonary angiography reports. The classification tasks include: PE present vs. absent, acute PE vs. others, central PE vs. others, and subsegmental PE vs. others. Statistical learning algorithms were trained with features extracted using the NLP tool and gold standard labels obtained via chart review from two radiologists. The areas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 (AUC) for the four tasks were 0.998, 0.945, 0.987, and 0.986, respectively. We compared our classifiers with bag-of-words Naive Bayes classifiers, a standard text mining technology, which gave AUC 0.942, 0.765, 0.766, and 0.712,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能谱CT基物质分离技术在Child-Pugh A级肝硬化与正常肝脏血流动力学定量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确诊肝硬化Child-Pugh A级并行上腹部增强CT检查患者30例作为肝硬化组,同时收集肝脏及门静脉增强CT检查无异常患者30例作为正常肝脏组。两组均采用能谱CT扫描并重建70 keV单能量图像、碘基物质分离图像,在70 keV、碘基图像上分别测量动脉期(AP)和门静脉期(PV)肝脏五叶(肝尾状叶、肝左外叶、肝左内叶、肝右前叶、肝右后叶)CT值和碘浓度(IC),计算动脉期碘分数(AIF)和门静脉期碘含量(PVIC)。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能谱参数,并运用ROC曲线分析各参数诊断效能。结果:肝硬化组动脉期CT值和碘浓度与正常肝脏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门静脉期CT值和碘浓度显著低于正常肝脏组(P<0.05)。肝硬化组肝脏AIF稍高于正常肝脏组(P>0.05),而肝脏PVIC均显著低于正常肝脏组(P<0.05)。以门静脉期肝脏平均碘浓度21.47 mg/mL为阈值评价肝硬化与正常肝脏血流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0,敏感度为77.8%,特异度为83.3%,显著高于肝脏CT值和PVIC。结论:能谱CT基物质分离技术可以用来评价肝硬化与正常肝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和差异,为肝硬化的早期诊断提供更多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孤立性肺结节(SPN)高危病变的高分辨率CT危险特征因素,建立SPN高危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317例SPN患者的胸部影像学征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按约6:4比例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Logistic逐步回归法筛选出与高危SPN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通过验证集数据对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模型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像学征象位置、结节最大径、CT值、毛刺征、空泡征、分叶征与SPN是否高危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边界与SPN是否高危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位置、结节最大径、CT值、分叶征4个因素是SPN高危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通过训练集构建的预测模型为P=ex/(1+ex),其中e为自然对数,x=-7.767+(2.821×位置)+(0.391×结节最大径)-(0.003×CT值)+(3.576×分叶)。训练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932,95%CI为0.892~0.973,最佳截点值为T=0.208,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CT动态增强扫描中时间密度曲线及特征参数值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孤立性肺结节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及病理活检。依据病理结果,分析CT动态增强扫描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并对不同类型孤立性肺结节时间密度曲线及特征参数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95例孤立性肺结节病变患者中,恶性结节67例、良性结节14例,炎性结节14例;(2)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病变性质的特异性为83.33%,敏感性为95.38%,准确性为91.58%;(3)恶性结节及炎症结节患者在CT动态增强扫描中各时间点的CT值均高于良性结节组(P<0.05);在CT动态增强扫描300及480 s时,炎性结节组CT值较恶性结节组下降显著(P<0.05);(4)恶性结节组及炎性结节组结节强化值(PH)、孤立性肺结节PH与主动脉PH之比均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组(P<0.05)。结论:对孤立性肺结节病变患者行CT动态增强扫描,时间密度曲线及特征参数值可以为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