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背景 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全国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得如火如荼,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进行科学、准确地评估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分析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评估现状及潜在问题。方法 于2018-11-04,采用“家庭医生”为主题词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中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评估有关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收集合格文献的发表时间、研究对象、数据资料、研究内容、统计方法和利益冲突等,并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分析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结果 最终纳入27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评估文献。其中16篇(59.3%)文献研究对象为社区居民,10篇(37.0%)为慢性病患者;17篇(63.0%)文献研究地区为上海,6篇(22.2%)为北京;22篇(81.5%)文献使用的数据资料来源于不可开放获取的问卷调查数据,5篇(18.5%)来源于政府、医院等有关部门的内部数据;文献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促进分级诊疗格局形成、提高居民满意度等方面的影响。从宏观层面上,相关研究存在着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亟待强化因果推理等问题;从微观层面上,相关研究存在着签约群体与未签约群体组间不均衡、样本选择不具有代表性、回归模型设置错误、研究设计不规范等问题。结论 未来应强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评估研究的因果推理,并注重相关研究的平衡性、充分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我国省级层面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进行评价,针对评价结果反映出现有政策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政策完善对策。方法 以我国于2022年3月—2023年10月间出台的22项省、自治区、直辖市层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政策作为研究依托,选取其中9项政策作为政策评价样本,通过文本挖掘和PMC指数建模方法构建我国省级层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政策量化评价体系,并使用该评价体系对样本政策进行量化分析评价。结果 9项样本政策的PMC指数值均≥6.72分,政策评价等级均为良好及以上水平,无可接受及不佳等级政策;样本政策在政策功能、政策内容和政策性质3个维度得分较高,得分均≥0.93分,我国省级层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政策整体质量较高,能有效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省级层面高质量发展;政策创新、责任主体、保障激励、发文机关、政策工具和政策评价6个维度得分较低,均≤0.84分,6个维度下属部分指标在样本政策中存在不同程度且较为明显的缺失,我国省级层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政策整体仍存在一定的优化空间。结论 建议相关政策有效充实政策内容,重视政策创新内化;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共...  相似文献   

3.
许航  曹志辉  吴爽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2):2647-2654
目的 比较和分析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政策,为各地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典型抽样法,在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各抽取1~2个地级市(直辖市),共45个市作为样本市,以各个市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文件为研究对象。访问我国45个样本市的政府官方网站或同级卫生计生委官方网站以及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以“家庭医生”/“全科医生”+“签约”为题名或关键词在官方网站和数据库进行检索,以获取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关的政策文件和相关文献。检索时间均为建库(网站)至2017-09-30。从纳入的文献中提取各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政策措施和具体内容,并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 共获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关的政策文献52篇、数据库文献5篇,共计57篇。第一、二、三、四批国家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市及非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市分别有7、11、9、13、5个市。各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目标、签约对象与服务主体、签约服务内涵及收费机制、家庭医生的激励机制等方面。(1)45个市均明确了到2017年一般人群和重点人群的签约服务覆盖率目标。(2)45个市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象覆盖了一般人群及65岁以上老年人、糖尿病、高血压患者;45个市的家庭医生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担任;43个市实施团队签约形式,2个市实施个人签约形式。(3)45个市在签约服务内容上存在一定差异,提供一级服务包、二级服务包、三级服务包、分人群服务包、无具体分类服务的市分别有4、15、3、6、17个;45个市的家庭医生提供门诊和上门服务;28个市明确规定了签约服务收费标准,17个市未明确收费标准。(4)针对家庭医生的收入分配、人员编制、人员聘用、职称晋升、在职培训、评奖推优做出明确规定的城市分别有36、18、5、21、30、28个。结论 我国各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优先覆盖重点人群,积极创新签约服务包与服务模式,签约服务提供主体较为单一,家庭医生的激励机制尚不完善,建议重视签约服务质量、强化签约服务技术支撑、提倡组合签约模式、完善家庭医生综合激励机制等。  相似文献   

4.
彭小芹  蒲川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6):1916-1922
目的 系统评价有关我国家庭医生签约影响因素的文献,为进一步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借鉴。方法 以中国知网(CNKI,自建库至2017-12-10)、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自建库至2017-12-21)、维普网(自建库至2017-12-15)作为数据来源,进行系统跨库检索与我国家庭医生签约影响因素有关的文献。采用Excel 2007录入数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中国知网提供的可视化分析功能对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合格文献62篇。2012—2017年,与我国家庭医生签约影响因素相关的文献分别发表了2、4、8、13、14、21篇,发表文献的数量随着时间呈逐渐增长趋势。其中19篇(30.6%)来源于高校科研机构;58篇(93.6%)为现状研究类文献;40篇(64.5%)的研究区域为东部地区;29篇(46.8%)文献基金来源为省市级项目;14篇(22.6%)来自于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13篇(21.0%)来自于《中国全科医学》杂志。将62篇文献关键词的频次进行统计,共提取8个与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影响因素相关的关键词,其中卫生服务、影响因素、双向转诊出现的频次分别为25、19、13次。选取频次≥6次的高频关键词绘制出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结果显示卫生服务与影响因素、因素分析与影响因素、影响因素与签约率、卫生服务与双向转诊共现次数较高,分别为12、12、8、8次。影响家庭医生签约的因素主要有3大类,分别是个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政府因素。个人因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因素、政府因素出现总频次为174次,分别出现132、38、4次,占总频次的75.9%、21.8%、2.3%。结论 与我国家庭医生签约影响因素相关的文献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发表文献的机构、研究类型、区域等分布不均,研究热点主要为卫生服务、影响因素、双向转诊等。影响家庭医生签约的因素主要为个人因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政府因素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背景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经过前期试点推行和不断磨合实践后已逐渐步入正轨,目前的工作重点是评估政策执行效果,从多方面进行修正改善,增加政策响应度,保证签约服务持续稳定发展。目的 评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执行效果,为适宜政策目标和政策执行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9年1月在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2011—2018年发表的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关的文献,以了解签约服务发展现状。于2019年3月,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在湖北省咸宁市抽取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经判断抽样法抽取的50例家庭医生进行个人深入访谈,主要了解其执业情况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情况;对经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的400例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主要了解其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知晓、签约及评价情况。以麦克拉夫林的互动模型为基础,结合文献研究、访谈及问卷调查结果,从政策、政策执行者、政策执行对象、政策执行环境角度对家庭医生政策执行效果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 45例(90.0%)家庭医生完成了访谈,320例(80.0%)居民的问卷有效回收。基于调研结果,发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互动模型中,政策存在的问题包括政策表面、单一化,医保支撑作用弱,家庭医生激励机制不健全;政策执行主体存在的问题包括宣传力度不足,服务过程不规范,家庭医生能力不足、数量不够;政策执行对象存在的问题包括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制度内涵认知存在偏差,存在物质动机;政策执行环境存在的问题包括传统观念阻碍政策执行,医疗设施不齐备。结论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成效尚不明显,存在推进不平衡、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签约服务制度有待从政策、政策执行主体、政策执行对象、环境因素4个方面进行调适完善,基于各方在政策上的共同利益,以实现利益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6.
吴立红  蒲川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33):4123-4127
背景 随着我国健康扶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如何落实农村地区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贫困人口签约的全覆盖成了目前健康扶贫工作的重大难题。目的 明确我国农村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存在的关键问题,为健康扶贫背景下农村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关键问题提供相关建议。方法 2018年8—9月,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检索2012年1月—2018年9月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末次检索日期为2018-09-22。以“农村+家庭医生”“农村+家庭医生签约+问题/现状/研究/调查”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并依据研究的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反复筛选,最终得到文献18篇。阅读文献并摘录文献中对问题的不同表述,归纳总结并整理问题,并运用TOPSIS法对文章中提及的问题进行优先排序,找出目前最亟待解决的问题。结果 阅读18篇文献后共摘录61个问题,进一步整理、讨论、咨询专家意见,最终纳入问题库的问题共17个。依据TOPSIS法优先排序得到排名靠前的3个问题依次是“问题6:家庭医生数量不足”(Ci=0.997)、“问题10:信息化建设滞后,信息管理系统缺乏”(Ci=0.898)和“问题4:农村地区家庭医生能力水平不高”(Ci=0.800);即为目前农村地区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最需要优先解决的关键问题。结论 目前农村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和区域内信息化建设,其将是之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背景 家庭医生制度的良序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引导与支持。政策工具是政府治理经济社会的有效方法和重要途径,选择有效且适宜的政策工具并最大化应用,才能使政策结果与政策目标相一致。目的 对我国中央政府层面出台的22篇家庭医生相关政策文件中的政策工具进行分析,探讨我国家庭医生相关政策体系的侧重点与不足点,从而为我国家庭医生政策制定与优化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8-12-21访问我国国务院相关部委及其直属机构官方网站,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关键词在上述官方网站上进行检索,以获取与家庭医生相关的政策文件(n=22)。检索时间为2015-01-01至2018-12-10。基于政策工具视角,运用文献调研法与内容分析法,从基本政策工具和家庭医生政策实施发展过程2个维度对我国颁布的家庭医生相关政策文件进行分析。结果 142个政策文本编号中,供给型、环境型、需求型政策工具分别占43.66%(62/142)、47.89%(68/142)、8.45%(12/142)。供给型政策工具中,科技信息支持被使用最多,占20.42%(29/142),资金投入和公共服务被使用较少,均占2.82%(4/142)。环境型政策工具中,法规管制被使用最多,占16.20%(23/142),税收优惠被使用较少,占0.70%(1/142)。需求型政策工具中,医保支付被使用最多,占4.93%(7/142),政府采购和示范项目被使用较少,均占0.70%(1/142)。政策规划、政策实施、政策监督、政策评价工具分别占44.37%(63/142)、36.62%(52/142)、18.31%(26/142)、0.70%(1/142)。政策规划工具中,目标规划被使用最多,占12.68%(18/142),公共服务、政府采购及示范项目被使用较少,均占0.70%(1/142)。政策实施工具中,科技信息支持被使用最多,占13.38%(19/142),人才支持、资金投入、目标规划、税收优惠及价格补贴被使用较少,均占0.70%(1/142)。政策监督工具中,法规管制被使用最多,占9.86%(14/142),教育培训和公共服务被使用较少,均占0.70%(1/142)。政策评价工具中仅法规管制被使用,占0.70%(1/142)。结论 从基本政策工具维度来看,使用最多是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最少的是需求型政策工具。从政策实施发展过程维度来看,政策规划、政策实施工具使用较多,政策监督、政策评价工具使用较少。政府需强化需求型政策工具的拉动作用,增加家庭医生政策监督和评价环节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背景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贯彻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环节,家庭医生签约率、签约模式以及签约服务内容是广大学者探讨的重点内容。但是目前对家庭医生主题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来探测该领域的热点和发展趋势的文献不多。目的 本研究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探测家庭医生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 2018-06-03,以“家庭医生”“全科医生”“社区医生”“全科医师”为检索关键词,对2011-2018年在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采用Citespace 5.2.R2软件根据研究机构发文数量、地理位置、关键词共现、研究趋势、突现词、聚类图谱方面进行分析,探测我国家庭医生主题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未来趋势。结果 共检索出2 565篇文献,剔除与家庭医生主题研究领域明显不相关、报纸发表以及重复发表的文献后,最终纳入867篇文献进行分析。研究机构发文分析显示,参与家庭医生主题研究领域的研究机构共计87所;发文数量排名前十的研究机构为复旦大学发文数量为44篇,北京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发文数量为17篇,重庆医科大学发文数量为16篇,上海市浦东卫生发展研究院发文数量为13篇,上海交通大学发文数量为12篇,上海市预防医学研究院、上海浦东新区潍坊社卫生服务中心、海南师范大学发文数量均为10篇,广州医科大学发文数量为9篇;从研究机构地理位置来看,发文数量排名前十的机构中复旦大学、重庆医科大学、上海市浦东卫生发展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预防医学研究院、上海浦东新区潍坊社卫生服务中心、海南师范大学、广州医科大学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从关键词共现来看,社区卫生服务、家庭医生、全科医学、分级诊疗、全科医生、健康管理出现频率很高,说明这些方面是研究关注的热点。从研究趋势来看,2011-2014年出现了社区卫生服务、家庭医生式服务、全科医学、家庭医生制度、健康管理、签约服务等宏观词汇。2015-2018年出现了糖尿病、分级诊疗、影响因素分析、家庭医生签约模式、培训词汇。从突现词来看,“社区卫生”“全科医学”“家庭医生”“健康管理”“影响因素”突现。从聚类图谱来看,可视化分析后得到全科医生、健康管理、政策建议、家庭医生式服务、家庭医生服务、培训、满意度在内的7个聚类。家庭医生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健康管理、全科医学教育、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结论 健康管理、全科医学教育、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方面是我国家庭医生主题研究的热点,发展趋势倾向于重点人群的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家庭医生的教育、规范化培训、签约服务的模式、服务形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目的  明确当前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考核的关键问题,并为该绩效考核体系的进一步优化提供建议。  方法  通过政府网站、信息公开平台等渠道系统检索收集我国国家和地区层面出台的有关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考核的政策文件,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科医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评价/绩效考核/绩效考评”为主题词检索2022年3月1日前的相关文献,评阅和分析涉及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考核的55篇中文文献,并对文献中涉及的问题进行收集梳理,运用文献综述法、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文献进行定性和半定量研究。  结果  对55篇文献中涉及的14个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考核体系的问题主要集中于结构子模,其中,“考核体系未体现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价值的独特性”“指标权重设置不符合后疫情常态化时代的定位”和“绩效考核流于形式”是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考核领域的关键问题。  结论  本研究归纳整理的问题系统以及关键问题,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帮助决策和研究人员对该领域有更深入地了解并采取措施进行完善,明确日后的工作重点。问题主要集中在结构子模上,因此,未来应当以战略长远角度考虑绩效考核的方式,在政策指导下,从考核体系的指标选取、权重设置以及考核方法等方面着手进行改进,以期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考核体系,促进基层卫生机构和人员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0.
背景 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能力是有效开展签约服务的关键因素,因此相应的能力建设非常重要,但目前尚缺乏客观的服务能力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目的 构建一套科学、实用的用于评估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能力建设的指标体系,以有效监测和评估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能力建设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提升能力建设的方向性和内容精准性。方法 在查阅相关资料、咨询专家的基础上,初步拟定评价指标体系。遴选熟悉全科医学理论、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之家(PCMH)、以人为本的一体化服务(PCIC)模式、以人为中心的主动健康管理服务(PCAC)模式的专家13名,分别于2017-12-14、2018-01-14开展2轮专家会议,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讨论、修改。结果 2轮会议的专家参与率分别为100.0%(13/13)、92.3%(12/13)。建立的评估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35个、三级指标113个。一级指标分别为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技能培训、以人为中心的照护和沟通、提供可及性和连续性服务、以团队为基础提供计划性服务、提供协同服务与管理、人群识别与管理、信息系统和工具的应用、质量的监测与改进。结论 构建出的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能力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充分体现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以人为中心、健康促进及可及性、连续性服务内涵,具有很强的操行性和目标导向性,可以为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能力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人才评价改革和中医药发展面临新形势的双重背景下,研究探索适合中医药发展的人才评价机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专家会商和人才访谈等方式,梳理中医药人才评价机制发展脉络,剖析存在问题,提出建议和方案。[结果]随着国家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推进,中医药人才评价体系更加健全,自主权逐步落实,特色化不断彰显,但仍存在评价导向简单化、标准单一化、方式趋同化、管理滞后化等问题。分析发现,树立正确评价导向、健全特色评价标准、完善分类评价方法、创新多元化评价模式及构建评价诚信体系,是进一步完善中医药人才评价机制的有效方法和路径。[结论]人才评价机制是引导中医药人才发展的"指挥棒",高等中医药院校应从评价导向、标准、方法、模式及保障等方面入手加以完善,构建导向明确、精准科学、规范有序的评价机制,使其更加符合中医药学科发展规律和特色,从而促进中医药人才队伍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校本评价是我国教育界至今悬而未决的问题,故而阐述校本评价现有诸多定义,分析校本评价在国外缘起与发展情况,论述校本评价在我国应具有的独特内涵。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从发人深省的理念到身体力行的实践,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到人性化的思考与关怀的教育价值.新课程视野下"以人为本"的学生评价,其价值取向、伦理准则与行为目标,都应该以尊重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发展为基点.而重视评价的心理效应,关注学生的处境与体验;重视评价的个性化反应,突显学生的思维与潜力的开发;倡导学习与评价的一体化,强化评价的激励功能,淡化评价的督促痕迹,则是"以人为本"思想在学生评价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4.
混合式评价体系以网络平台为载体,构建线上—线下、个人—团队之间跨时空的、动态的评价模式。生理学通过两年的混合式评价体系的运行,系统中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表现出很好的相关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与评价结果表现出一致性。实践证明,混合式评价体系不仅优化了传统的评价体系,而且充分拓展了形成性评价的五原则。但在体现网络平台优势的同时,也暴露出了网络平台监督不足的缺陷,应对其进行改进,进一步完善生理学混合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5.
鉴于我国当前学术期刊评价的一些弊端和危害,加强学术共同体评价的作用已成为完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的迫切要求。信赖评估不但是同行评议的一种重要方式,而且彰显了读者和作者的评价主体地位。信赖评估借力于学术期刊数字化,充分发挥其收集反馈信息便捷、互动性强以及传播方式快速便捷等优势,不但可以吸收过去期刊评价中专家定性评价的合理成分,还可以凭借独特的视角和方法在学术道德规范、媒介公信力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庄晓 《西北医学教育》2006,14(3):305-306,313
简要地介绍模糊矩阵,以科学可行的评价指标为依托,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建立综合评判模型并计算出量化的  相似文献   

17.
绩效考核和评估在科室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范先群  计菁 《中国医院》2009,13(3):16-18
目的:探讨绩效考核与评估在科室管理中的应用和价值。方法:依据真实的统计报表资料,选取确定性好、敏感度高、操作性强、人为因素小的考核指标.以“质量考核”和“绩效评估”两轮机制替代以“经济为核心”的单轮模式,促进诊疗行为更加规范,成本概念更加加强,公正透明地推进科室经济分配改革,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结果:绩效考核和评估体系的建立,有效地提高丁科室的医教研成绩和职丁积极性,达到了公平效益的平衡点。结论:临床科室建立绩效考核和评估体系有助于业务水平的发展,提高科室的核心竞争力、但是绩效考核和评估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何运用通用和权威的绩效考核指标还有待进行更深入的推广和探索解决。  相似文献   

18.
迎评工作需要准备大量的材料,材料准备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迎评工作乃至教学工作评价的效果。实施科学分类、突出特色项目、重视平时积累,是迎评材料准备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9.
112名孕妇营养状况及营养知识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妊娠期妇女营养素的摄入水平及食物种类是否合理,以便指导孕期保健,改善和提高孕妇的营养状况。方法 选择银川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回汉族孕妇112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方式对孕妇进行膳食及营养知识的调查。结果 孕妇早期膳食不合理,各种营养素均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孕妇中、晚期膳食较为合理,但Ca^2+、Fe^2+、VB2的摄入水平仍不足或严重缺乏,造成这些营养素失衡的原因主要是不良饮食习惯和营养知识缺乏。结论 孕妇各期多种营养素摄入水平明显不足,建议加强孕妇营养健康教育,改善不合理的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高层次人才考核评价的原则以及现阶段医院高层次人才考核评价体系的现状及特点,指出现行高层次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采取建立健全高层次人才评审评价组织机构、优化考核评价过程、充分利用好评价结果等途径,力求做到评价体系的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简明高效、注重实绩,并对医院的整体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