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杨晓红 《印染》2007,33(14):18-21
选择活性翠蓝与活性黄染料,研究其拼色染艳绿色的染色同步性,以及染色同步性与织物色相稳定性之间的关系,藉以优化染色工艺。试验结果表明,翠蓝染料吩较大,汽巴克隆翠蓝、黄染料的吩最接近;四组拼色染料中,翠蓝上染率均较低,上染较慢,但固色时明显提高,并与黄染料最终趋于一致;固色后,二者色差趋于稳定;由于二者提升力不同,应根据不同的染色深度来调整拼色比例。  相似文献   

2.
活性染料三原色比移值与轧染稳定性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缪毓镇 《印染》2004,30(23):15-18
为获得稳定性和重现性好的活性染料轧染染品,了解和掌握活性染料三原色比移值(Rf)非常重要。该文详细探讨了染料Rf值与亲和力、同步上染率的关系;Rf值的测试方法;染料分子量、反应基和溶解度对Rf值的影响;通过例举科华素浅、中、深三原色染料,分析了染色过程中染液组分因染料Rf值不同而带来的头尾色差等问题,并给出了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3.
针对活性染料轧染存在前后色差问题,从染料的直接性、半制品的含潮率及固色碱液中染料的加入量等方面,探讨了活性染料轧染同一批次内前后色差产生的原因,提出除测定单只染料的比移值外,还应在处方确定后,测定染液中各染料的扩散是否同步,以判断拼色的合理性,选择比移值较大的染料;前处理烘干落布应采用大卷装加包布;固色时初开车染料的加入量与染色深度成近似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4.
罗勤  严春玲 《印染》1998,24(4):22-23
涤粘中长织物分散/士林喷染染色,仿样困难,耗时长,从而影响生产。本文介绍一种较为简便快捷的仿色方法,并提出了在仿色过程中,染料对染浴pH值的相容性,轧染和喷染时染料上染率的差异,拼混时染料的选择等注意事项和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5.
涤粘中长织物分散/士林喷染染色,仿样困难,耗时长,从而影响生产。本文介绍一种较为简便、快捷的仿色方法,并提出了在仿色过程中,染料对染浴pH值的相容性、轧染和喷染时染料上染率的差异、拼混时染料的选择等注意事项和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6.
纤维素纤维纺织品活性染料轧染理论和工艺(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心远 《印染》2007,33(23):44-46
系统阐述了纤维素纤维纺织品活性染料轧染的理论和各种工艺,包括浸轧作用过程,以及连续浸轧产生头尾色差的原因和主要控制措施;分析了预烘时引起染料泳移的原因和控制方法;着重介绍了浸轧染液的织物在饱和蒸汽、过热蒸汽和热空气中的固色作用,对织物的各种固色方式、升温过程进行分析比较;对各种轧染工艺,特别对节能、节水、高效清洁工艺作了翔实的说明。  相似文献   

7.
邱雄飞  季青 《印染》2003,29(8):17-20
灯芯绒活性染料连续轧染产生露底现象,是由于拼色染料直接性差异,在连续轧染的中间烘燥过程中产生不一致的泳移形成的。这种现象在绒类织物中更为突出,本文介绍了合理选择染料组合拼色,采用冷轧堆或湿蒸工艺等改善灯芯绒活性染料连续轧染露底的三种途径。  相似文献   

8.
汪岚  金福江 《纺织学报》2008,29(4):83-85
为了实现间歇式染色色差的在线测量,在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首先采用最小二乘回归法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建立染料用量与上染率、染料用量与色差模型。其次,基于染料上染率与吸光度已有的函数作为转换媒介,建立吸光度与染料用量模型、吸光度与色差模型。最终通过对染液吸光度的测定实现染料上染率及色差的预测,并通过实验说明该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活性染料在染色过程中会有部分染料因水解而造成浪费,降低染料利用率,而留在染液中的染料也会增加染色废水的处理难度。为了提高水解活性染料的利用率,采用水解活性染料对羊毛进行染色,分析水解活性染料对羊毛染色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水解活性染料在酸性条件下可以上染羊毛,具有较好的上染百分率和染色深度;染色后织物的耐皂洗色牢度和耐摩擦色牢度与酸性染料染色羊毛织物的色牢度相当;水解活性染料可以与酸性染料进行拼色,减少酸性染料的用量,提升染色深度;对水解活性染料染液循环染色,可以减低染色废水的色度,降低染色废水的处理难度。  相似文献   

10.
研究申新M系列活性染料染色过程中的上染百分率、固色率以及染料的利用率等问题.通过在染色前对织物进行处理,再在染色阶段加入助剂,改变染料在染液中的存在状态,从而提高染料与纤维的亲和力,使申新系列活性染料在染色过程中主要依靠助剂与棉纤维间的亲和力上染纤维;其次采用助剂处理,染色后上染率有所增加,固色率增加10%左右,提高了染料的利用率,减轻了污水处理的负担.在染料用量相同的前提下,与未经助剂处理的织物相比,助剂处理后的织物染色后表观深度明显增加,且染色牢度保持较好,提高了染色样品的综合质量.  相似文献   

11.
汤仪平  金福江 《纺织学报》2010,31(11):104-108
针对间歇式染色难以直接使用仪器测量染色过程中针织物颜色的问题,提出通过测量染液中染料的上染率来预测针织物颜色的新方法。该方法基于染色理论和计算机测配色理论,应用机制建模与经验建模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染色过程织物表面反射率与染料上染率、初始浓度的数学模型,结合三刺激值公式,设计间歇式染色过程中针织物颜色预测算法。以3种活性染料上染纯棉织物为实例,验证了该颜色预测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羊毛纤维的传统染色一般在高温下进行,会导致纤维发黄,蛋白纤维强力下降,对纤维的纺纱性能也会带来不利影响。用弱酸黄、Lanaset(红、黄、蓝)染料对毛织物分别染色。发现Lanaset染料的上染率高于弱酸黄染料,所以选用Lanaset染料进行染色。经比较发现,协同染色时的上染率高于仅用低温助剂时的上染率;讨论了协同染色时低温助剂J用量、pH、染色时间和温度对上染率、K/S值、摩擦牢度的影响;协同染色时, pH为3.8,80℃,50 min的上染率好,说明助剂J与低温助剂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3.
为开发棉织物染色用环保型直接染料,研究了自制双亚芴基醌式噻吩染料SR对棉织物的染色性能,探讨了染色温度、时间、染料用量和元明粉质量浓度对上染效果的影响,并优化了染色工艺条件;通过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染色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运用Freundlich热力学吸附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分析。结果表明,染料用量为1%(o.w.f.)时,染料SR上染棉织物的优化工艺条件为:元明粉质量浓度10 g/L,染色温度 55 oC,染色时间 60 min,实验浴比1:50,该条件下平衡上染率为71.6%,色深(K/S)值达18.76;染料SR对棉织物的染色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且染色温度越高,染料SR染色速率常数越大,半染时间越小,扩散系数越大;染料SR上染棉织物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热力学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14.
冒亚红 《印染》2012,38(3):30-33
以次氮基三乙酸三钠代替氯化钠/碳酸钠作为活性染料促染/固色剂,用于纯棉织物活性染料浸染和轧染工艺。通过考察次氮基三乙酸三钠用量对染色织物表观色深(K/S值)的影响,分析了该有机盐溶液电导率和缓冲性能,表明该盐可用于棉织物的活性染色。结果表明,当浸染和轧染工艺中次氮基三乙酸三钠质量浓度分别为110 g/L和100 g/L时,染色织物的K/S值、色牢度和断裂强力等指标均能够达到无机盐染色效果,且染色均匀性更佳。  相似文献   

15.
为减少活性染料染色过程中无机盐的用量,用染座剂对棉织物进行改性以增加棉纤维上的染座数目。研究棉织物经染座剂改性后对活性染料染色性能的影响,包括改性对碱用量和加入时间的影响,对无机盐用量的影响,对上染速率的影响,对染色牢度、匀染性和色光的影响等。结果表明,改性棉织物对活性红R02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Langmuir吸附常数K和饱和吸附量S都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染座剂改性后最佳碱用量减少,碱加入时间与常规染色一致,染色时无机盐质量分数可以减少40%~60%,上染速率增加,染色牢度和匀染性有所改善,色光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6.
柴化珍  马学亚 《印染》2013,39(20):35-37
罗伊斯液体还原染料系采用美国RoycevatTM技术生产,具有优良的染色性能和环保性能。通过与传统粉体还原染料进行对比,并将液体还原染料实际应用于纯棉和涤棉织物长车轧染生产中。结果表明,液体还原染料使用简单,力分高,染料提升力好,染色效果与传统粉体染料相当;染深色时染料用量明显减少,生产成本降低;染液COD含量较粉体染料下降50%,降低了染厂污水处理负荷。  相似文献   

17.
于颖 《毛纺科技》2020,48(3):36-40
为丰富槐米色素和高粱红色素的染色色系,解决其染色色调偏少和配色困难的问题,对这2种染料在桑蚕丝织物上进行不同浓度配比的拼色研究。探讨了直接染色和媒染染色对染色性能的影响,测试了桑蚕丝织物的K/S值及染色牢度。结果表明:槐米色素和高粱红色素具有良好的拼色性能,染色桑蚕丝织物的色光、色深值随着染料浓度配比的变化呈现规律性变化,染色效果较好,可获得多种颜色。媒染染色进一步丰富了色泽,提高了桑蚕丝织物的染色深度和色牢度,各项色牢度均达到3级以上。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从影响硫化染料染灯芯绒的上染率、染色牢度、织物强力等方面入手,以染色温度、染色的保温时间、染液pH值、后整理等影响因素来比较硫化染料染色的最佳效果,并确定最佳染色工艺。结果表明:硫化染料的最佳入染温度为60℃,最佳染色时间为90℃。保温时间控制在40 min上染率最大;上染率随着pH值增大而增加;通过后整理工艺改善了织物的手感,赋予了织物特殊的风格。  相似文献   

19.
严立新 《印染》2004,30(7):26-28
密切联系生产实践,从染料性能以及轧染设备使用操作等方面分析了活性染料连续轧染生产中色差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