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闪蒸器是废热回收系统中的重要设备,闪蒸器的工作介质是余热废水。在工作压力下,闪蒸器对余热废水进行了汽水分离,得到饱和蒸汽和饱和水。在闪蒸器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多项设计参数,其容积的选择是关键。以某电厂的设备参数为例,对闪蒸器的直径和容积进行了计算,同时,还对闪蒸器的喷嘴、汽水分离装置等关键部件的参数进行了计算,并简单介绍了闪蒸器的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等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1 问题的提出某企业现有水井28眼,用水量超过2×107t,节能降耗潜力巨大。上水压力控制范围要求在0.08~0.12MPa(此取压点设在热力二站),在此范围内能保证用户的需要。由于上水压力控制的范围较大,上水压力基本保持在0.1~0.12MPa。水井调压次数较少,尤其夜间用户用水量减少时,压力基本在0.11~0.12MPa。大部分用水岗位,尤其是重要岗位H—管网上水压力  H0—静水压力图1 变压工作点变化图均有增压泵,这样,当管网压力在0.11~0.12MPa时,就会有大量的水憋在管网中,从而使水井的电机负荷增加,电机效率降低,导致电能浪费。变压工作点变化…  相似文献   

3.
利用陶瓷膜组件回收烟气中水分及余热有望成为火电厂节能节水的一条有效途径。为了探究陶瓷膜组件回收水分及余热的性能,本文采用孔径2μm的陶瓷膜管组成的陶瓷膜组件进行了烟气中水蒸气及余热的回收实验,研究了不同烟气温度(40~100℃)、烟气流量(320~440 m3/h)、冷却水温度(11~15℃)和冷却水流量(0.62~0.72 m3/h)对陶瓷膜组件回收水与余热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回收水速率随烟气温度及烟气流量的升高而增大,随冷却水温度的增大而降低,而冷却水流量对回收水速率影响不大;烟气平均对流凝结努塞尔(Nu)数和Zhukaukas关联式所得Nu数均随烟气温度、烟气流量的升高而增大,且烟气平均对流凝结Nu数始终大于Zhukaukas关联式所得Nu数;热回收效率随烟气温度及冷却水流量的增大而提高,随冷却水温度的增大而降低,而随着烟气流量的增大,热回收效率先提高后降低。该研究结果可为陶瓷膜组件在火电厂实际应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单压余热锅炉闪蒸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在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中常规余热发电系统的条件下增设闪蒸设备,在单压余热锅炉省煤器集箱处抽取一定量的不饱和水经由压力变化(下降)后汽化成低压饱和蒸汽的过程。闪蒸(扩容)产生的低压二次蒸汽进入双进汽蒸汽轮机做功,可提高整体机组的发电效率。通过关键参数点的选取计算和有关的经济性比较,从理论上说明了闪蒸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火力发电是高耗能、高耗水行业,回收火电厂烟气中水分及余热能起到显著的节能、节水效果。通过单根20 nm孔径陶瓷膜进行烟气中水分及余热回收实验,研究不同烟气流量(4~18L/min)、烟气温度(50~70℃)、烟气相对湿度(40%~100%)和冷却水流量(0.5~2.0 L/min)对回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回收速率随烟气流量、烟气温度、烟气相对湿度增加而上升;水回收效率随烟气温度、烟气相对湿度增加而上升,随烟气流量增加而下降;冷却水流量变化对水回收速率和效率没有影响;烟气对流凝结努塞尔数(Nuf)用于评价烟气在陶瓷膜内的传热性能,其随烟气流量、烟气相对湿度、冷却水流量增加而升高;大烟气流量工况时Nuf随烟气温度增加而升高,小烟气流量时Nuf随烟气温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研究结果对于陶瓷膜在火电厂烟气中实际应用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相较于不分流余热回收系统,含有分流设计的CO2跨临界动力循环内燃机余热回收系统可以有效避免各换热器之间的温度干涉,提高烟气余热利用率和回热器效率,进一步提高余热回收系统的做功能力,但更加复杂的系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系统各项成本。对此,基于MATLAB平台,建立了该系统的经济性模型,采用单位发电量成本CUEC、换热器面积功率比rAPR和环境回收期tEPP作为评价参数,综合考虑净功率、系统小型化潜力和环境经济性来评估分流系统的经济性潜力。结果表明:分流系统在膨胀机入口温度约505 K、入口压力约13.5 MPa的较大工况范围内CUEC指标存在优势;在膨胀机入口温度高于473 K时,分流系统的rAPR存在明显优势,相较不分流系统最高改善11.6%;tEPP指标在所有工况下均优于不分流系统;当膨胀机入口温度高于480 K时,分流系统在经济性上具有更大优势。最后,针对未来研究方向,给出了对经济性参数进行多目标优化、开展余热回收系统与内燃机耦合的相关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循环流化床锅炉低温烟气余热回收工艺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内石灰石脱硫技术的应用为低温烟气余热的深度回收创造了条件。以东方电厂490 t/h CFB锅炉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采用两级烟气冷却器深度回收低温烟气余热的工艺,分析了锅炉低温烟气特性,研究了烟气含湿量、酸露点和排烟温度等参数的关联特性。计算表明,低温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工艺排烟温度为40℃。研究结果可为CFB锅炉低温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工艺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火力发电厂生产过程中,燃煤锅炉普遍存在热量利用率低、排放烟气余热温度过高及烟气内污染气体含量过高等问题,采用相变余热回收系统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介绍了相变余热回收装置的原理、回收方式及性能特点,结合工程实例,对燃煤锅炉中利用相变余热回收技术回收锅炉烟气余热产生的节能效益进行了测算及分析。  相似文献   

9.
新型中低温混合工质联合循环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为了更加有效地回收利用中低温余热,该文提出了一个由动力循环和吸收式制冷循环有机结合而成的新型混合工质联合循环。吸收式制冷循环能够利用蒸汽透平排气的低品位余热制冷,并将冷能用于动力系统的冷凝过程,从而降低蒸汽透平的排气压力和循环的平均放热温度,提高了系统的热效率。与常规混合工质动力循环相比,新循环的透平排气压力由0.44MPa降为0.17MPa,循环平均放热温度由79.2℃降低为39.9℃,系统热效率由10.3%提高到13.4%,系统火用效率由40.8%提高到53.3%。该新型循环开拓了有效利用中低温余热利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火电厂生产过程中,锅炉排烟热损失在锅炉热损失中占比最大,部分燃煤锅炉由于设计原因或燃烧煤质偏离设计值较大,普遍存在排烟温度过高、排烟热损失较大、锅炉热效率较低等问题,采用余热回收系统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介绍了相变换热余热回收装置的原理、回收方式及性能特点,根据电厂锅炉长期运行经验及烟气余热利用改造实践,总结了烟气余热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方式。同时,对燃煤锅炉中利用相变换热余热回收技术回收锅炉烟气余热产生的节能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