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背景 既往研究表明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心血管疾病的不良结局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但是较少有研究探讨PLR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目的 明确PLR对老年A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的预测能力。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2月—2021年12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1 423例老年AMI住院患者的病史资料,主要包括性别、年龄、BMI、血压分级、糖化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脂相关指标,心力衰竭、糖尿病患病情况以及住院期间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情况,最终结局定义为住院期间全因死亡。根据是否死亡分为未死亡组1 315例和死亡组108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明确PLR对老年A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的预测能力,通过决策曲线分析探究PLR及其联合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死亡组患者年龄、BMI、PLR、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三酰甘油(TG)、肌钙蛋白I(CTNI)、eGFR分级、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对重症脑出血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住院的急性重症脑出血患者121例,根据患者院内死亡情况,将其分为院内死亡组和院内存活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重症脑出血患者院内死亡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NLR对重症脑出血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121例患者中死亡42例,病死率34.7%。两组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脑卒中病史、入院时及入院3d NL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脑卒中病史、入院GCS评分越低及入院时和入院3d的NLR越高,重症脑出血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风险越高(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入院时及入院3d NLR预测重症脑出血患者院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68和0.617,当入院3d的NLR为10.21时,约登指数为0.248,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8.1%和63.3%。结论 入院时及入院3d NLR升高、入院时GCS评分降低及既往脑卒中病史均是重症脑出血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其中入院3d NLR水平对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正常妊娠女性和子痫前期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与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PLR)的变化以及孕早期NLR 和PLR预测子痫前期的价值。  方法  收集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住院分娩的485名孕妇(97例子痫前期、388例正常妊娠)及同期体检的30例正常非妊娠妇女的临床资料,计算并比较其NLR和PLR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子痫前期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孕早期NLR和PLR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  结果  在孕早、中、晚期,子痫前期组与正常妊娠组的NLR、PL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非妊娠组相比,子痫前期组和正常妊娠组NLR从孕早期开始升高,孕中期达到最大值,孕晚期下降;PLR从孕中期开始降低,孕晚期达到最低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个孕期,NLR和PLR与子痫前期严重程度、孕妇年龄和孕前体质量指数均无关。孕前肥胖、高龄和初产因素的联合模型预测子痫前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孕早期NLR、孕早期PLR分别加入上述模型后的AUC均为0.85。  结论  NLR和PLR不是子痫前期的独立影响因素,不能提高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自发性脑出血(ICH)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自发性脑出血患者363例及健康体检者95例归为脑出血组及对照组。比较两组及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的NLR、PLR,计算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用曲线下面积评价各指标的诊断价值。发病90d时进行随访,比较生存组及死亡组的NLR、PLR。结果  ICH组的NLR、PLR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血压脑出血组与非高血压脑出血组的NLR、PL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NLR、PLR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7和0.635;NLR、PLR在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组与中度神经功能缺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NLR、PLR在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与中度组及轻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生存患者与死亡患者的NL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生存患者与死亡患者的PL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以ROC曲线的临界值分组,与PLR<157组的患者相比,PLR>157组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更差(P <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的NLR、PLR均升高,NLR的诊断价值高于PLR,NLR可能与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PLR可能与患者的90d神经功能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住院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构成比及院内死亡率逐年变化趋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且出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4 868例患者资料,通过年度变化百分比法(APC)分析STEMI和NSTEMI构成比和院内死亡率的变化趋势。结果 4 868例AMI患者中STEMI 患者3 064例(62.9%),NSTEMI患者1 804例(37.1%)。NSTEMI的比例在12年内呈上升趋势(APC值为14.0%,P<0.01),由2007年的15.7%上升至2018年的45.2%;STEMI患者的比例呈下降趋势(APC值为-5.5%,P<0.01),由2007年的84.3%下降至2018年的54.8%。2007-2018年,AMI院内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PC值为-6.6%,P<0.05),由2007年的7.0%下降至2018年的4.3%;NSTEMI院内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PC值为-11.9%,P<0.05),由2007年的13.9%下降至2018年的1.9%;而STEMI的院内死亡率并无明显变化(APC值为-3.8%,P=0.225)。结论 2007-2018年我院住院AMI患者中,NSTEMI患者比例呈上升趋势。NSTEMI院内死亡率在12年内呈下降趋势,而STEMI的院内死亡率并无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背景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在预测胰腺炎严重程度上已被证实有一定意义,但目前探讨NLR、PLR对胆源性急性胰腺炎(BAP)及并发肝损伤的诊断及预测价值的研究较少。 目的 探讨NLR、PLR与BAP病情程度及并发急性肝损伤(ALI)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42例BAP患者,按照亚特兰大分类将患者分为轻症(MAP)/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组(n=98)、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n=44);根据肝功能是否损伤分为ALI组(n=92)与无ALI组(n=50),其中ALI组再分为肝细胞型肝损伤亚组(n=1)、胆管细胞型肝损伤亚组(n=16)和混合型肝损伤亚组(n=75)。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及临床资料,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NLR、PLR对BAP严重程度及并发ALI的预测价值。 结果 MAP/MSAP组NLR、PLR均低于SAP组(P<0.05)。ALI组NLR、PLR均高于无ALI组(P<0.05)。胆管细胞型肝损伤亚组、混合型肝损伤亚组NLR、PL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LR、PLR及二者联合预测SA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9、0.667、0.809;NLR、PLR及二者联合预测BAP发生ALI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4、0.767、0.806;NLR、PLR及二者联合预测BAP发生胆管细胞型肝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3、0.742、0.861;NLR、PLR及二者联合预测BAP发生混合型肝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3、0.770、0.794。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升高是SAP的危险因素〔OR=1.184,95%CI(1.102,1.271),P<0.001〕;NLR和PLR升高是BAP发生ALI的危险因素〔OR=1.140,95%CI(1.050,1.238),P=0.002;OR=1.007,95%CI(1.001,1.013),P=0.023〕;NLR升高是BAP发生胆管细胞型肝损伤的危险因素〔OR=1.184,95%CI(1.054,1.331),P=0.004〕;NLR和PLR升高是BAP发生混合型肝损伤的危险因素〔OR=1.120,95%CI(1.120,1.221),P=0.011;OR=1.007,95%CI(1.001,1.013),P=0.034〕。 结论 NLR升高是SAP的危险因素,NLR和PLR升高是BAP发生ALI的危险因素,且NLR的预测价值优于PLR,联合检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背景 狼疮性肾炎(LN)是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症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近年来,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作为新的炎性指标,被用于评估许多疾病。然而目前关于NLR、PLR用于评估LN疾病活动度度的研究尚不多见。目的 探讨NLR和PLR预测LN疾病活动度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8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住院的66例LN患者作为LN组,选取同时期本院体检中心的64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依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将LN患者分为LN稳定亚组(SLEDAI≤9分,16例)和LN活动亚组(SLEDAI≥10分,50例)。收集健康对照组患者和LN患者的性别、年龄,并检测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计算NLR和PLR;记录LN患者的疾病持续时间、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补体C3、C4、血浆清蛋白、肌酐、尿素氮、尿酸、24 h尿蛋白定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LR、PLR预测LN疾病活动度的价值。结果 LN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均低于健康对照组,NLR、PLR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LN活动亚组患者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补体C3、C4水平均低于LN稳定亚组,NLR、PLR均高于LN稳定亚组(P<0.05)。NLR与SLEDAI呈正相关(rs=0.360,P=0.003)。ROC曲线显示,NLR诊断LN疾病活动度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55〔95%CI(0.634,0.876),P=0.002〕,当最佳临界值为4.06时,灵敏度为68%,特异度为75%;PLR诊断LN疾病活动度的AUC为0.698〔95%CI(0.563,0.832),P=0.018〕,当最佳临界值为184时,灵敏度为64%,特异度为75%。结论 NLR、PLR可作为新的炎性指标,被用作诊断LN疾病活动度的潜在补充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胱抑素C (CysC)及二者联合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对比剂急性肾损伤(CI-AKI)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诊断为AMI并行PCI治疗的患者583例。采用2012年改善全球肾病预后组织制定的急性肾损伤诊断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CI-AKI组(51例)和非CI-AKI组(532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的差异,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MI患者PCI术后发生CI-AKI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以评估NLR、CysC及二者联合对CI-AKI的预测能效。结果 583例患者中CI-AKI发病率为8.75%。将临床基线资料中有意义的变量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得出,高血压史、卒中史、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Killip分级≥2级、多支血管病变、造影剂剂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CysC、估算的肾...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在强直性脊柱炎(A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纳入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收治的AS患者80例(AS组)及健康体检者100例(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研究对象清晨空腹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查并计算NLR和PLR,比较两组NLR和PLR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LR、PLR诊断AS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进行联合诊断试验。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S组NLR、PLR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25(1.66,3.35)vs 1.50(1.23,2.09),P<0.01;147.94(104.11,188.80)vs 105.75(89.55,148.02),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NLR诊断AS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94[95%置信区间(CI):0.615~0.772,P<0.01],以最佳截断值(1.64)为诊断标准时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5%和58.0%;PLR诊断AS的AUC为0.662(95%CI:0.580~0.756),以最佳截断值(120.91)为诊断标准时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2%和63.0%。联合诊断试验结果显示,NLR与PLR并联试验(NLR/PLR)诊断AS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8%和50.0%,NLR与PLR串联试验(NLR+PLR)诊断AS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1.2%和75.0%。结论 NLR和PLR对AS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二者联合诊断可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10.
背景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被描述为一种新的炎性标志物,可用来预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严重程度,目前国内关于该项研究鲜有报道。目的 探究PLR预测CAP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3年1月-2018年3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符合纳入标准的CAP患者142例。依据患者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将其分为CPIS≤6分患者(轻症组,n=71)和CPIS>6分患者(重症组,n=71)。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PLR、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比较两组患者PLR、WBC、NLR、CRP、PCT、IL-6,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分析患者PLR与WBC、NLR、PCT、IL-6及CPIS的相关性;观察两组患者入院后28 d内死亡情况,分析PLR预测CAP患者28 d内死亡的价值。结果 重症组患者PLR、WBC、NLR、CRP、PCT、IL-6高于轻症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LR与WBC无相关性(rs=0.085,P=0.313);PLR与NLR、CRP、PCT、IL-6及CPIS呈正相关(rs分别为0.488、0.415、0.489、0.490、0.491,P<0.001)。入院28 d内,轻症组无死亡患者,重症组死亡5例。PLR、NLR、CRP、PCT、IL-6及CPIS预测CAP患者28 d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6〔95%CI(0.564,1.000)〕、0.843〔95%CI(0.686,1.000)〕、0.819〔95%CI(0.730,0.908)〕、0.781〔95%CI(0.578,0.984)〕、0.793〔95%CI(0.708,0.877)〕及0.924〔95%CI(0.853,0.994)〕(P<0.05)。结论 PLR与部分炎性反应程度相关指标呈正相关,可用来评估CAP患者的严重程度,且对患者的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PSM)探究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比值与重症肺炎(SP)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22年6月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炎患者5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SP患者450例为SP组,轻症肺炎患者100例为轻症组,并选取同期100例体检健康者为健康组。比较3组对象IL-6、IL-10水平及IL-6/IL-10比值;以同期体检健康者IL-6/IL-10比值的中位数(0.96)为界限,将SP组患者分为IL-6/IL-10低比值组(n=76)和IL-6/IL-10高比值组(n=374),比较两组SP患者临床指标及生存情况。利用倾向评分匹配法(PSM)均衡两组SP患者其他临床指标的差异,比较PSM后IL-6/IL-10低比值组(n=75)、IL-6/IL-10高比值组(n=75)生存情况;COX回归模型分析PMS后IL-6/IL-10比值与SP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SP组患者血清IL-6、IL-10水平及IL-6/IL-10比值高于轻症组、健康组(P<0.05),且轻症组高于健康组(P<0.05)。PSM前,IL-6/...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观察冬泳对代谢综合征的相关参数,如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压、空腹血糖等指标的影响,探讨冬泳对代谢综合征相关参数的作用机制。方法:从湖北省荆门市冬泳协会中,选择3年以上冬泳史的冬泳爱好者。冬泳6个月以上后经统一体检,与正常体检人群对比相关指标的变化,探讨冬泳对人体健康的意义。结果: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ropensityScoreMatch,PSM)匹配后,对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压、空腹血糖等指标匹配前后的两组平均处理效应进行估计。结论:冬泳对代谢综合征相关参数有重要意义,值得适宜人群推广。  相似文献   

13.
背景我国老年糖尿病的发病率日益升高,而治愈率和控制率较低,有研究表明,体力活动(PA)能够缓解老年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但不同种类、不同强度的PA及其运动能量消耗对老年糖尿病的影响作用大小尚未明确,有关研究报道较少。目的了解老年糖尿病患病风险与PA的关联程度和趋势,为制定老年人糖尿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抽取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通州区、启东市、海门市、如皋市和海安市有户籍且实际连续居住1年以上的13 022例60岁及以上老年居民,其中糖尿病患者2 698例,依据倾向性评分法按照年龄1∶1匹配无糖尿病者2 698例。收集调查对象一般人口学、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指标等信息,并参照国际体力活动量表调查PA和静坐时间等行为生活方式。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与样条回归分析探究PA各指标与老年糖尿病的关联。结果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休闲体力活动(LPA)、职业体力活动(OPA)每增加1个强度等级,老年糖尿病患病风险分别平均下降18%和24%(P<0.000 1);且LPA、OPA、交通体力活动(CPA)和总PA能量消耗越高,老年糖尿病患病风险越低(P<0.000 1)。每日步数≥6 000步可降低66%的糖尿病患病风险(P<0.05)。每周静坐时间越长,老年糖尿病患病风险越高(P<0.000 1)。样条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OPA能量消耗的增加,老年糖尿病患病风险随之单调降低;随着CPA、LPA和总PA能量消耗的增加,老年糖尿病患病风险均为先降低后趋于平缓,不同性别与总人群的结果一致。结论中度、重度的LPA和OPA可降低老年糖尿病的患病风险,且随着不同种类运动能量消耗的增加,降低老年糖尿病患病风险作用增强,增强幅度先明显上升后趋于平缓,建议LPA能量消耗、CPA能量消耗和总PA能量消耗分别到达28 MET-h/w、18 MET-h/w和45 MET-h/w,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中老年抑郁状态和儿童期不良经历(ACEs)的研究在国际上愈受重视,但以中国人群为样本的研究仍然较少报道,需要进一步探索。目的探索我国当前成年人群的ACEs发生率,研究ACEs对中老年抑郁状态的影响,提供基于我国人群样本的抑郁与ACEs的精准画像。方法2021年7—8月,利用北京大学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主办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库(CHARLS)2015年和2018年的截面数据,选取符合研究要求的7 035例≥45岁的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根据抑郁评估量表、ACEs(虐待、忽视、不良家庭)和个体特征,从数据库中筛选出相关问题,生成新的虚拟变量并重新赋值。以零ACEs经历的研究对象为控制组,以有ACEs经历的研究对象为处理组,将所有协变量纳入倾向得分匹配模型,采用稳健标准误形式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预估所有协变量的倾向得分,按最近邻1∶1方法匹配控制组和处理组样本,同时进行平衡性检验和共同支持检验,评估处理组ACEs对中老年抑郁状态的平均处理效应。结果7 035例调查对象中,6 529例(92.81%)经历过ACEs,1 802例(25.61%)经历≥4种ACEs,1 003例(14.26%)为抑郁状态。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性别、自评健康与ACEs相关(P<0.05);接下来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模型达到控制组和处理组的个体特征无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平衡性检验和共同支持检验。倾向得分匹配模型结果显示,有ACEs比零ACEs导致的中老年抑郁状态发生率高出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当前中老年群体的ACEs发生率居于高位水平,ACEs可明显提升抑郁发生率,亟须建立ACEs筛查干预机制,提升该类人群的健康服务和福祉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患者使用多西他赛联合内分泌治疗的临床疗效。法 选取2006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患者259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内分泌治疗组221例和多西他赛联合内分泌治疗(联合组)38例。使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将卡钳设置为0.02,并对两组数据进行1〖DK〗∶1匹配,匹配结果为37对匹配成功,匹配后两组M分期、年龄、T分期、PSA、Gleason评分、N分期和肿瘤负荷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Breslow wilcoxon和log rank检验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无进展生存期和肿瘤特异性生存期。结果 匹配后,联合组中位随访时间为13.6个月,内分泌治疗组为22.5个月;去势抵抗发生者分别为16例和22例;死亡例数分别为5例和4例;两组进展为去势抵抗的中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内分泌治疗组前列腺癌特异性平均生存期分别为14.8、21.8个月,两者均未达到中位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内分泌治疗可有效延长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此联合治疗方案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评估手术联合术中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收集2009~2012年于笔者医院肝胆外科行手术联合术中放疗(intraoperative electron radiotherapy,IOERT)的18例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2例为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s,ICC);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按照1∶2比例从同期行单纯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筛选出36例做为对照组(32例HCC,4例ICC),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HCC患者术后早期(2年内)复发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率100%。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3个月内肝功能、凝血功能、血常规及术后住院天数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在手术时长方面,联合IOERT组长于单纯手术组(P=0.000)。此外,联合IOERT组术后出现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和1例胸腔积液,单纯手术组术后出现1例肝创面出血。在疗效方面,以两组48例HCC患者为研究对象,联合IOERT组的HCC患者为16例,其中6例在2年内复发,早期复发率为37.5%;单纯手术组的HCC患者为32例,20例在2年内复发,早期复发率为62.5%,两组早期复发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1)。结论 手术联合术中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可行,尽管联合放疗组早期复发率低于单纯手术组,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结直肠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不同的进食时机对患者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住院并行结直肠ESD术的患者共145例,采用倾向性匹配分析,根据患者术后进食时间纳入试验组(进食时间≤24 h)及对照组(进食时间>24 h),每...  相似文献   

18.
孙华君  田慧  杜汋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9):2396-2400
背景 大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着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有利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当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全国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开展得如火如荼,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评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居民就诊行为的影响。方法 2019年1月,以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天津市5个市辖区10个医疗机构抽取495例居民作为受访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受访者的个人基本情况、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情况、就诊行为、转诊服务利用情况等进行调查。以签约居民作为处理组,未签约居民作为控制组,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估计平均处理效应。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糖尿病患病情况对居民是否享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影响(P0.05)。结论 家庭医生签约居民在辖区内医院就诊率高于未签约居民,而这可能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高了签约居民的转诊服务利用水平有关。相比于重点人群,普通人群更容易由于享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而改变就诊行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控制混杂因素影响的条件下,基金资助对中文艾滋病相关论文被引次数的影响。方法: 采用倾向指数匹配法控制基金论文与非基金论文的论文发表时间、作者h指数、期刊影响因子等因素对于学术期刊论文单篇累积被引次数的影响。用配对t检验对匹配后基金论文与非基金论文的被引次数进行比较。结果:匹配之前两组间不均衡的混杂因素在匹配之后都达到了均衡。匹配之后基金组与非基金组论文被引次数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金资助对中文艾滋病相关论文被引次数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基金资助不能明显提高中文艾滋病相关论文的学术质量与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肺叶切除术和亚肺叶切除术对早期肺腺癌女性的预后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SEER)数据库中2010年—2015年的Ⅰ、Ⅱ期女性肺腺癌患者的临床信息,使用倾向评分匹配均衡基线资料。匹配后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肺叶切除术(肺叶切除组)和亚肺叶切除术(亚肺叶切除组)总体生存率(OS)和肺癌特异性生存率(LCSS)的差异及相关因素的亚组生存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基于向前逐步回归方法筛选出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OS及LCSS的预后因素。结果 共纳入6721例符合条件的患者,肺叶切除组5513例,亚肺叶切除组1208例。倾向性评分匹配后获得基线资料均衡的两组患者各1208例。K-M生存分析显示肺叶切除组的OS和LCSS均优于亚肺叶切除组(P<0.001)。Cox单因素分析发现,肺叶切除组的OS(HR=1.637,95%CI:1.419~1.890)和LCSS(HR=1.648,95%CI: 1.367~1.988)优于亚肺叶切除组(P<0.001)。年龄、婚姻状态为离异或丧偶、肿瘤大小、区域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和临床分期均是影响LCSS和OS的危险因素(P<0.01);肺下叶是患者LCSS的保护因素(P=0.028);化疗是影响LCSS的危险因素(P<0.001)。向前逐步Cox回归分析结果发现除手术方式对预后有影响外,年龄较大、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更大的患者,其OS较差(P<0.001);仅临床分期与LCSS相关(P<0.001)。结论Ⅰ、Ⅱ期女性肺腺癌患者行肺叶切除较亚肺叶切除的预后好,推荐早期肺腺癌女性患者采用肺叶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