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评价99Tcm-MDP SPECT/CT在骨显像中骨外放射性分布异常诊断中的增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3年2月在我院行全身骨显像检查并同时行SPECT/CT检查的35例骨外放射性分布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影像或临床随访为依据,分析99Tcm-MDP平面显像及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对骨外放射性分布异常的定位、定性诊断能力。结果 本文35例患者共41处骨外放射性分布异常病灶,其中全身平面骨显像定位准确14处(34.1%,14/41),SPECT/CT定位准确41处(100%,41/4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6,P<0.05);SPECT/CT确定诊断35处(85.4%,35/41),全身平面骨显像确定诊断仅8处(19.5%,8/41),两者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65,P<0.05)。结论 与全身平面骨显像比较,SPECT/CT显像在骨显像骨外放射性分布异常诊断中能够...  相似文献   

2.
18F-FDG SPECT/CT脑显像诊断老年性痴呆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性痴呆(AD)的^18F—FDGSPECT/CT显像图特点。方法10例AD患者、10例血管性痴呆(VD)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行^18F—FDGSPECT/CT脑显像。患者禁食6h以上,戴眼罩安静休息20min后肘静脉注射^18F—FDG185—296MBq,60min后开始SPECT和X线CT透射扫描。先进行X线透射扫描,CT连续采集10min,然后进行符合线路PET连续采集30min。透射和发射图像进行衰减校正和叠代重建(COSEM),得到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及其CT与SPECT的融合图像。半定量分析取横断面图像,在双侧顶叶、颢叶、额叶和小脑划取感兴趣区(ROI),并获取单位像素放射性计数。将各脑叶分别与同侧小脑进行比较,即可得放射性摄取比值(Rcl/cb)。结果对10例患者、10例VD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的^18F-FDG显像图进行X线衰减校正前后比较和与CT扫描图的同机图像融合。结果表明,经过X线衰减校正后的^18F—FDG正电子图像比校正前的图像明显清晰,校正后的图像由发散、模糊变为细腻、清晰。融合后的图像与融合前的图像比较,在解剖学定位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特别表现在大脑的沟回、基底节的辨认方面。在10例AD患者中,图像呈双侧颞叶、额叶或顶叶对称性放射性摄取减低者8例,占80%。图像呈单侧额叶或顶叶放射性减低者2例,占20%。在10例VD患者中,图像均呈多发性非对称性放射性稀疏区,且部位可位于基底节、丘脑或脑皮质区。AD组双侧顶叶、额叶和颞叶与同侧小脑的放射性摄取比值(Rcl/cb)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AD患者的特征性^18F—FDG显像图改变对于AD的诊断及与VD的鉴别诊断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SPECT肺灌注与低剂量螺旋CT融合显像(SPECT/CT)技术在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2例疑似PE患者进行检查,其D-二聚体升高>0.5mmol/mL或者临床Wells评分>2,行肺灌注平面显像,采集8个体位.再进行SPECT肺灌注显像与同机低剂量螺旋CT检查,并进行后处理融合,由2位有经验的核医学科医师共同完成图像分析.结果 SPECT/CT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96.43%、92.86%、96.43%、92.86% 、95.24%,无不确定性结果.结论 SPECT/CT融合显像优于传统的核医学显像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有效、简便、准确、无创,可作为诊断PE的一种新的常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131I-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技术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转移灶定性、定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69例确诊DTC患者,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术后,口服碘化钠(131I)治疗剂量3.70~7.40 GBq后5~7d,行全身平面显像(131 I-WBS),随后在同一床位进行SPECT断层扫描和CT扫描,扫描结束后进行图像融合处理.检查结果与病理或其他影像学检查以及临床随访结果对比,分析确定DTC转移灶的定性、定位诊断,并做对比分析.结果 69例患者中,临床证实转移灶共计186处;平面显像170处、融合显像179处发现异常摄碘浓聚灶;其中平面显像有160处,融合显像有174处与病理、螺旋CT、MRl以及超声等检查结果一致,其诊断灵敏度分别为86% (160/186)、93.5% (174/186),定性、定位准确性分别为81.6% (160/196)、91.1% (174/191);两种方法的诊断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4,P<0.05),定性、定位准确性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7.33,P<0.01).结论 131I-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能够精准的定性、定位DTC的复发和转移,克服污染灶、组织重叠等因素的影响,较平面显像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用于DTC患者的临床分期、疗效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131I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在评价分化型甲状腺癌(DTC)骨转移中的价值.方法 30例确诊为骨转移的DTC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4.3±12.6岁.在口服治疗剂量131I后的80~ 96小时完成131I全身平面显像和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结果 30例患者中单发性骨转移8例,多发性骨转移22例.单发性骨转移的病灶分别位于胸骨、颈椎、胸椎、股骨、锁骨、颅骨和肋骨.22例多发骨转移患者的病灶主要位于脊柱、肋骨、胸骨和骨盆骨等.所有患者的SPECT/CT图像上均可见131I异常放射性浓聚,同机CT示24例为骨破坏,1例为成骨性改变,CT结果为阴性者5例.多发骨转移组的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明显高于单发骨转移组(P=0.018),两组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Tg)并无明显差别(P=0.212).结论 131I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可以较好的将代谢信息和解剖结构信息相结合,更好的评价DTC患者的骨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显像联合超声对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HPT)合并甲状腺癌(TC)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3年9月—2019年12月经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乳甲科手术及病理证实的HPT合并TC患者15例,其中男3例、女12例,年龄35~57岁(中位年龄49岁);继发性HPT 10例,原发性HPT 5例。统计术中检出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甲状旁腺病灶及TC病灶数;由多学科团队分析术前99Tcm-MIBI SPECT/CT显像及超声检查,比较99Tcm-MIBI SPECT/CT显像及超声对病变甲状旁腺及TC的检出率有无差异。结果 15例HPT合并TC患者术中检出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甲状旁腺病灶44枚,99Tcm-MIBI SPECT/CT显像的检出率为86.4%(38/44),高于超声的检出率65.9%(2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继发性HPT合并TC患者手术检出39枚甲状旁腺病灶,99Tcm-MIBI SPECT/CT显像及超声则分别检出33枚(84.6%)和27枚(69.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例原发性HPT合并TC患者均为单发病灶,99Tcm-MIBI SPECT/CT显像检出5枚,超声检出2枚、漏检3枚。15例患者术中检出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TC病灶共16枚,其中单发14例、多发1例(2枚),99Tcm-MIBI SPECT/CT显像对TC病灶的检出率为5/16低于超声的12/1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99Tcm-MIBI SPECT/CT显像对HPT合并TC的甲状旁腺病灶的检出率优于超声,而超声对合并的TC诊断优于99Tcm-MIBI SPECT/CT显像,两者联合应用有助于HPT合并TC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131I治疗量SPECT/CT显像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诊断和分期等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首次接受131I治疗的DTC术后患者,其中男16例,女57例,平均年龄45.7±14.4岁,131I治疗剂量平均为 122.88±34.54 mCi.口服131I后80~96h内完成131I全身显像(RxWBS)和颈胸部131I-SPECT/CT融合显像,分别对颈部、胸部和骨骼等部位进行图像判读并进行临床随访.结果 对于颈部,平面图像示可疑和明确甲状腺残留(残甲)分别为10例和37例,可疑和明确淋巴结转移(LNM)分别为19例和7例.根据131I-SPECT/CT融合图像,颈部明确残甲50例,可疑和明确LNM分别为2例和21例.对于胸部和骨骼等,平面图像示明确和可疑纵膈LNM分别为7例和2例,明确和可疑肺转移分别为8例和1例;131I-SPECT/CT融合图像仅见7例为明确纵膈LNM、9例明确肺转移;两种显像方法均示明确骨转移5例.131I-SPECT/CT融合图像共下调14例患者的临床分期,临床随访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131I-SPECT/CT融合显像与131I全身显像相比能提供额外有价值信息,有助于患者的诊断、临床分期和诊疗策略的正确制定.  相似文献   

8.
张修莉  么刚  刘影 《医学信息》2007,20(9):1667-1669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诊断骨巨细胞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骨巨细胞瘤的CT影像表现。将64排CT扫描的原始轴住图像传至ADW工作站,采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处理图像。结果VR三维重建对病变的定位和空间关系理解更直观、立体、准确,MPR对病灶细节显示满意,可以多平面观察骨的密度、形态、大小变化及发现邻近软组织改变。结论多排螺旋CT在诊断骨巨细胞瘤中有重要应用价值,对临床手术方案的选择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骨显像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临床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骨显像在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478例已确诊恶性肿瘤患者均行SPECT99mTc-MDP全身骨显像,结合CT、MRI检查结果,分析计算全身骨显像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率等,并统计恶性肿瘤骨转移的高发部位。获得数据采用χ2检验分析处理。结果显示:骨显像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1.9%、68.2%、90.6%、74.1%和79.3%。结论:骨显像对探测骨骼病理改变的灵敏度非常高,在早期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方面较MRI/CT敏感(χ2=3.99P〈0.05)。做为一种简便、安全、灵敏的显像技术,其性价比很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32层螺旋CT在结节性甲状腺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其中男性3例,女性15例,年龄17~65岁,平均年龄41岁。分析CT表现,并与病理检查对照。结果根据CT表现将结节性甲状腺肿分为多结节型、单结节型、囊肿型。18例病例中发现多结节型13例,单结节型2例,囊肿型3例。结论 32层螺旋CT对结节性甲状腺肿诊断是一种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8月于本院行CTA检查的主动脉夹层患者52例的临床资料,均采用256层螺旋CT进行全主动脉增强扫描,分析其CT平扫、增强图像及后处理重建图像,对主动脉夹层进行DeBakey分型并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主动脉夹层患者52例中DeBakey Ⅰ型21例,DeBakeyⅡ型3例,DeBakeyⅢ型28例,其中Ⅲa型4例、Ⅲb型24例.CTA检查显示典型主动脉夹层43例,不典型主动脉夹层9例.典型主动脉夹层均能显示主动脉内膜内移、真假两腔及破口.不典型主动脉夹层8例不能显示明确破口,7例表现为主动脉壁新月形或环状增厚,8例增强扫描假腔无对比剂进入,2例溃疡形成.结论 CTA对典型及不典型主动脉夹层均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结合全身扫描,探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与CT融合图像对植入的放射性125I粒子在体内分布的评价.方法 2008年5月至2009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核医学科接受治疗的47例125I粒子植入患者中,6例前列腺癌患者实施了超声诱导下125I粒子植入,另41例有明确肿瘤病史并伴有门静脉或上腔静脉癌栓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诱导下行支架和125I粒子链条植入到血管腔内.所有患者在125I粒子植入24 h后行全身扫描,再根据125I粒子所在部位行SPECT与CT显像检查.结合全身扫描图像和SPECT与CT图像对植入125I粒子的分布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全身扫描图像为SPECT与CT检查提供准确定位,但无法显示粒子的准确解剖部位.6例前列腺癌患者中,SPECT与CT融合图像显示5例患者植入粒子在前列腺内分布较好,而1例患者粒子植入到右侧精囊腺内;41例有明确肿瘤病史并伴有门静脉或上腔静脉癌栓患者中,SPECT与CT融合图像显示40例血管腔内的粒子链条位于合理的位置,1例植入到上腔静脉内的粒子链条脱离到右心腔内.结论 结合全身扫描,SPECT与CT融合图像可以评价125I粒子在靶器官的分布情况,能及时发现位置偏离的粒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结合全身扫描,探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与CT融合图像对植入的放射性^125I粒子在体内分布的评价。方法2008年5月至2009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核医学科接受治疗的47例^125I粒子植入患者中,6例前列腺癌患者实施了超声诱导下^125I粒子植入,另41例有明确肿瘤病史并伴有门静脉或上腔静脉癌栓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诱导下行支架和^125I粒子链条植入到血管腔内。所有患者在^125I粒子植入24h后行全身扫描,再根据^125I粒子所在部位行SPECT与CT显像检查。结合全身扫描图像和SPECT与CT图像对植入^125I粒子的分布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全身扫描图像为SPECT与CT检查提供准确定位,但无法显示粒子的准确解剖部位。6例前列腺癌患者中,SPECT与CT融合图像显示5例患者植入粒子在前列腺内分布较好,而1例患者粒子植入到右侧精囊腺内;41例有明确肿瘤病史并伴有门静脉或上腔静脉癌栓患者中,SPECT与CT融合图像显示40例血管腔内的粒子链条位于合理的位置,1例植入到上腔静脉内的粒子链条脱离到右心腔内。结论结合全身扫描,SPECT与CT融合图像可以评价^125I粒子在靶器官的分布情况,能及时发现位置偏离的粒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成人正常胸、腰椎体双源双能CT虚拟去钙(VNCa)骨髓成像的量化标准值。方法 对2016年8—11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0名正常体检者进行前瞻性胸、腰椎双源双能量CT扫描,按年龄、性别分为<45岁的男性和女性组以及≥45岁的男性和女性组,4组各50人。在虚拟去钙技术下,测量获得T3~L5各椎体的骨髓CT值,再根据测得的各椎体的骨髓CT值的相近程度分成T3~T5、T6~T9、T10~L1、L2~L5 4部分并取均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探讨上述测量参数在不同年龄分组及性别分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45岁组胸、腰椎的骨髓CT值分别为(-29.00±10.62)HU、(-35.81±12.36)HU,均高于≥45岁组的(-41.67±17.16)HU、(-44.81±14.35)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26、-4.746,P值均<0.01)。<45岁女性组胸、腰椎的骨髓CT值分别为(-27.76±9.55)HU、(-37.56±9.05)HU,均分别高于≥45岁女性组的(-37.80±15.97)HU、(-45.45±14.04)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18、3.339,P值均<0.01);<45岁男性组胸、腰椎的骨髓CT值分别为(-30.73±12.16)HU、(-33.91±14.64)HU,均分别高于≥45岁男性组的(-46.07±17.42)HU、(-44.68±14.84)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05、3.653,P值均<0.05);<45岁组的男、女性的胸椎骨髓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45岁组的男、女性的胸椎骨髓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4,P<0.05);<45岁组和≥45岁组的男、女性间腰椎的骨髓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对象胸、腰椎体的骨髓CT值均与年龄呈负相关(r=-0.463、-0.402,P值均<0.01)。对于T3~T5、T6~T9、T10~L1、L2~L5 4段椎体平均骨髓CT值而言,<45岁组的各段骨髓CT值均高于≥45岁组的骨髓CT值(P值均<0.01);不同性别间比较,仅≥45岁组的T6~T9、T10~L1椎体节段骨髓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7、-2.326,P值均<0.05)。本组检测者CT辐射剂量容积CT剂量指数和剂量长度乘积分别为4.53~18.79(8.73±2.98)mGy和117.34~1678.42(421.53±230.85)mGy·cm,有效辐射剂量为(6.35±3.43) mSv。结论 正常人胸、腰椎双源双能VNCa骨髓成像的量化CT值较为稳定,可为椎体疾病的诊断提供客观的量化标准值,且其辐射剂量值并未增加甚至降低。  相似文献   

15.
张修莉  张蔚  李雪静  幺刚 《医学信息》2007,20(8):1441-1443
目的探讨超声及多层螺旋CT在乳腺疾病检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1例患者行乳腺超声及CT检查,采用经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表面遮盖显示(surface shadow display,SSD)、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MPR)重建处理图像。结果31例患者中乳腺癌14例,纤维瘤7例,均经病理证实,1例患者不能坚持俯卧而检查失败。结论超声及多层螺旋CT对乳腺疾病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烟雾病中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影  张修莉  么刚 《医学信息》2006,19(6):1025-1028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烟雾病中的重要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诊断为烟雾病患者进行16排CTA检查,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处理图像。结果10例患者脑基低动脉环不同程度闭塞性改变,横断面均见颞枕叶、丘脑区扩张的脑血管,即烟雾血管。其中3例经数字血管减影(DSA)证实。结论16排CTA可作为明确诊断烟雾病的非创伤性首选方法同时为烟雾病手术治疗提供更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