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单向导湿织物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  黄晨  靳向煜 《纺织学报》2016,37(5):167-172
从差动毛细效应和润湿梯度效应的角度总结了纺织材料的单向导湿原理。阐述了单向导湿织物主要制备方法:化学法和结构设计法,并对 2 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进行评述;总结了影响织物单向导湿效果的主要因素,即化学因素与物理因素,通过合理控制影响因素可实现优异的单向导湿效果。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传统单向导湿性能测试方法存在的局限性以及相应评价指标的优点与不足,并对比分析了一种新型测试仪器:液态水分管理系统。最后根据当前单向导湿纺织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从机制研究、制备方法及测试方法 3 个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并展望了单向导湿织物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导湿快干与单向导湿织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导湿快干和单向导湿织物具有控制人体湿热平衡的功能,它作为附加值较高、穿着舒适性好以及符合现代生活需求的织物,受到人们的欢迎,也得到了国内外科研人员的关注.本文从织物导湿快干的原理、导湿快干纤维、单向导湿织物的纤维选择、织物组织结构对导湿性能的影响、导湿快干织物的染整加工以及导湿快干与单向导湿织物的性能评价标准几个方面,综述了导湿快干与单向导湿纺织品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为研发更多满足市场需求的功能性织物,从芯吸效应、差动毛细效应以及润湿性梯度效应角度简要分析了实现织物单向导湿性的原理,在此基础上分别从纤维制备、纱线加工、织物结构3个维度以及织物后整理方面阐述了加工生产单向导湿织物的方法,并结合研究现状对不同加工方法的优缺点及研究方向进行了概括,认为目前整体研究趋势重现实应用轻基础理论。此外,总结了影响织物单向导湿的主要因素,即织物各级结构和织物材料的亲疏水性,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可以最大化实现服装的单向导湿性能。最后根据当前单向导湿织物存在问题,从制备方法、机制研究两方面对单向导湿织物的研究进行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4.
单向导湿织物因在提高织物热湿舒适性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而受到人们的关注。文中分别利用印花法和喷淋法在棉织物单侧进行不连续的疏水整理制备了单向导湿织物,探讨了印花法的不同整理面积、不同整理图案对单向导湿性能的影响,并将印花法和喷淋法得到的织物进行对比,使用液态水分管理测试仪(MMT)对其单向导湿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经疏水整理后织物的单向导湿性均提高,但疏水图案过大会影响织物的润湿时间;印制的竖条纹图案的最大润湿半径为30 mm,远大于圆形图案和横条纹图案;整理方式不同对单向导湿性能的影响并不大。  相似文献   

5.
智能可穿戴纺织品用电活性纤维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智能纤维材料和智能可穿戴纺织品的发展,对智能可穿戴纺织品用电活性纤维材料进行了全面的陈述。总结了近几年纤维基和织物基智能可穿戴纺织品的发展现状;介绍了电活性纤维材料的定义、常用制备方式、发展过程以及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领域进行系统分类与性能探讨,包括应变传感、电致变色、智能调温、能量收集与存储等领域;讨论了目前电活性纤维材料用于智能可穿戴纺织品的发展潜力和面临的问题;最后指出其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电活性纤维材料在智能可穿戴纺织品中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单向导湿织物是一种具有高附加值的功能纺织品。除了服用之外,在医用卫生,分离过滤,微流体控制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了差动毛细效应,湿润梯度效应,蒸腾效应三种基本的单向导湿仿生学原理,从纤维选择,织物结构设计,功能整理三个方面实现单向导湿的方法。提出了仿生作为单向导湿织物研究的基本思路,从提高耐静水压性和引入动态评价方法两方面对未来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7.
为了将纳米银更好的应用于纺织品的功能整理,系统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纳米银的制备方法以及各种方法获得纳米银的特点,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液相化学还原法、光化学合成法、电化学合成法、生物合成法以及微波辅助法等;同时综述了纳米银在纺织品领域的研究进展,将纳米银应用于纺织品可以赋予其良好的抗菌、紫外防护、自清洁、疏水、电磁屏蔽和抗静电等性能,并对纳米银实现这些功能性的作用机制进行详细阐述,以期推动纳米银在多功能纺织品领域的产业化发展。最后进一步对纳米银在纺织品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并对其在纺织品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纳米香精是纳米技术和微胶囊化技术在香精领域应用的产物,它在香精的控释、缓释、稳定性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受到越来越多香精工作者的关注。本文综合现有的文献报道,对纳米香精的主要制备方法进行了归纳分类,简述了其在食品、纺织品、化妆品领域的应用,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为制备具有单向导湿效应的针刺非织造布,以涤纶纤维与黏胶纤维为原料,采用针刺加工工艺制备单种纤维的单层纤维网,并将两层纤维网叠合后进行针刺复合得到复合纤维网。在测试单层纤维网平方米质量,芯吸性能的基础上,测试并分析复合纤维网的表面形貌、含水量变化、水分扩散情况、水分单向传递指数,分析水分在复合纤维网中的传输机理。结果表明:水分在涤/黏针刺复合纤维网中的扩散同时具有选择性与方向性;针刺的方向会引起纤维的层间转移,对复合纤维网的单向导湿性能有较大影响;以吸湿性能差异大的两种纤维为原料制备的针刺复合纤维网作为贴身服用面料能够单向将人体汗液排出,隔绝外部水分,实现单向导湿。  相似文献   

10.
分别基于印花后整理和针织组织结构设计,采用改性亲水聚酯长丝,并经特殊疏水性功能整理及印花工艺,以及采用细旦聚酯长丝、阳涤仿棉丝和氨纶,经针织毛圈、添纱组织结构设计和染整工艺,设计开发了4种具有单向导湿效应和速干性能的针织面料。介绍了面料的设计原理、编织工艺和染整工艺,测试并分析了织物样品的单向导湿性能和速干性能。结果显示,4种针织面料的单向传递指数和蒸发速率均超过纺织品吸湿速干性的评定标准,具有单向导湿效应和速干性能,适用于运动类针织服装。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推动印刷电子技术在纺织领域的应用并拓宽智能电子纺织品的应用领域,简要介绍了喷墨打印技术的电路印制过程和导电墨水组成;从当前喷墨打印技术中导电墨水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详细综述了国内外导电墨水中金属系、碳系、高分子系导电组分的研究进展。以纺织基电子器件的柔性应用为出发点,主要介绍了喷墨打印技术在柔性导电器件、智能传感和能源采集与转换等应用领域的研究进展,为基于喷墨打印技术的智能电子纺织品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参考。最后,对印刷电子技术的技术要素、技术发展和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与展望,指出智能打印及柔性应用是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韩非  郎晨宏  邱夷平 《纺织学报》2022,43(1):96-105
为实现纺织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促进纺织产业链闭环系统的构建,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对当前废旧纺织品的回收框架进行总结,对资源化循环利用方法进行综述,主要包括初级回收、物理回收以及化学回收,并分析了各回收工艺的优缺点;阐述了纤维素纤维、聚酯纤维、蛋白质纤维等纤维及其典型混纺织物的回收处理工艺研究进展,介绍了基于废旧纺织品的功能性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其用于隔声材料、泡沫材料、太阳能蒸发和电容材料等领域的研发进展。最后指出,废旧纺织品的综合评估系统是解决资源化循环利用提速、提质,并实现工业化规模生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介绍实现纺织品吸湿凉爽功能的基本原理、关键制备技术及相关性能的评价方法,阐述吸湿凉爽型纺织品的研究进展。指出吸湿凉爽纺织品的实现原理包括纤维吸湿导热、织物热湿扩散、织物热湿传递通道。分别阐述吸湿凉爽型纤维、吸湿凉爽型织物及通道型吸湿凉爽织物的制备技术,以及导热性能、接触瞬间凉感性能、导湿性能、主观评价等吸湿凉爽功能评价方法。并根据目前吸湿凉爽功能纺织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从机理研究、制备方法及性能评价3方面提出建议,指出吸湿凉爽效果明显且功能持久纺织品的研发及功能评价方法仍是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4.
林文君  缪旭红 《纺织学报》2021,42(7):169-174
为更好地将光导纤维应用于智能纺织品,综述了近年来光导纤维的种类与制备、由其织造而成的光纤发光织物的存在形式、特点以及最新研究进展,并指出光导纤维在这些形式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发光织物的应用,总结了光纤发光织物在智能服装中的应用;并结合发光织物用光导纤维的具体要求和发光织物的必要属性,针对目前光导纤维制备光纤发光织物实现商业化存在的关键性问题,提出光纤发光织物应具有类似服用的性能、改善光导纤维的基本性能和提高光纤发光织物的耐用性以及实现高发光亮度、均匀发光等特性,为光导纤维在智能纺织品上应用的发展趋势做出了综合预测。  相似文献   

15.
余钰骢  史晓龙  刘琳  姚菊明 《纺织学报》2020,41(11):189-196
随着工业含油废水对全球水环境的持续破坏,应用于油水分离领域的超润湿纺织品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为促进超润湿纺织品的开发和应用,综述了近期国内外超润湿纺织品分离净化含油废水的研究进展,并对超疏水性/超亲油性、超亲水性/水下超疏油性表面的构建方法进行分类介绍,并分析了单一润湿性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为应对含有乳液、表面活性剂、染料和金属离子等杂质的含油污水,阐述了新型的Janus材料、智能响应材料以及多功能集成的油水分离材料的废水处理机制,分析了目前新型油水分离材料的研究进展和挑战。指出,随着含油污水的成分日益复杂,收集和净化难度增大,开发绿色、可持续和多功能的复合型超润湿纺织品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开发生物相容性好、安全有效且性能稳定的纺织人造血管,对现阶段血管类疾病的发病状况、人造血管的研究背景和其重要的研究价值进行了介绍,简述了人造血管的安全性、性能要求以及不同人造血管材料的优缺点,比较了替换型和腔内隔绝型2 种人造血管治疗血管疾病的性能和结构特点。阐述了目前制备人造血管常见的3 种方法,即纤维连接法、组织工程细胞培养法和3D 打印法,分析了不同制备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以及其最新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生物医用纺织人造血管的研究是涉及多学科交叉的前沿研究,应从原材料、制备方法、后加工工艺、组织工程修复以及临床研究等方面入手,需要生物材料、数学、纺织和医学临床的多学科人才团队协同创新,才能制备出性能优越的人造血管,从而为血管疾病患者带来福音。  相似文献   

17.
严佳  李刚 《纺织学报》2020,41(9):191-200
为开发生物相容性好、安全有效性能稳定的医用纺织品,对医用纺织品及其原材料的种类、构成形式、物理性能、生物性能和优缺点进行了阐述,介绍了医用纺织品的常见制备加工技术、表面处理和化学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医用纺织品的未来发展需求和趋势,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机遇。最后指出:天然和人工合成的生物材料正在被广泛用于医用纺织品中,这些材料因其易于加工、可降解性、良好的力学性能以及生物相容性,使得医用纺织品能够用于体内植入、软组织修复、医疗保健和卫生等相关领域;医用纺织品涉及多学科交叉领域,需要生物材料、纺织和医学临床的多学科人才团队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油脂纳米乳作为亲脂性物质载运体系被认为是有效且安全的,近年来国内外对功能性油脂纳米乳潜在价值的研究日渐深入,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其应用前景广阔。为促进功能性油脂纳米乳的基础研究和产品开发,更好地拓展其应用领域,综述了功能性油脂纳米乳的构成、理化特性与制备方法,分析讨论其在脂溶性营养素包埋与传递、抗菌与抗氧化、营养药物递送载体等方面的探索性应用研究成果。建议重点探究、优化新型功能性油脂纳米乳的制备方法,赋予其更多的营养性、功能性,以满足食品工业对纳米乳体系优质原料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