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关于寄畅园与谐趣园的研究有很多,但大都集中在美学等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因此,文章通过使用空间句法中的凸空间分析与视线分析,对寄畅园与谐趣园的空间网络结构与视线深度进行定量分析.比较两个园林深层空间结构与逻辑,并进行可视化表达.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园林的空间网络在整体结构上存在差异,视线分析的结果较为相似;另外,同一园林网络结点的整合度与视线整合度并不正相关.这样的结果也从一方面解释了中国古典园林空间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黄晓  刘珊珊 《风景园林》2018,25(11):17-22
从寄畅园的始建年代、历史沿革和重要议题3个方面,论述寄畅园作为个案研究的价值与意义。1)采用史源学、年代学和微观史学等方法,考证寄畅园始建于1527年。2)将寄畅园490年的历史分为9个时期,论述各时期的关键史实和风格特征。3)从家史与国史、造园与改园、南巡与写仿、茶曲与书画、保护与利用5个方面,分析寄畅园的重要议题。最后探讨了“寄畅园学”的开展方式。  相似文献   

3.
李阳  李雄  孙昊 《风景园林》2014,(3):103-106
在借助历史资料还原苏州狮子林与承德文园狮子林的基础上,对苏州与文园的两个狮子林的历史背景及造园要素等方面进行对比,重点研究文园狮子林仿建苏州狮子林所运用的写仿手法,从“仿”和“创”两方面进行了归纳分析,总结出文园狮子林在写仿母本苏州狮子林时对山水格局、园林意境的模仿及结合自身特色在建筑、造园要素等方面再创作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4.
周宏俊  宋霖  黄晓 《风景园林》2018,25(11):23-28
以寄畅园的借景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寄畅园外部山林地造园环境的基础上,剖析寄畅园借景的景观与空间特征,以及这一借景景观与地形环境的关联性,揭示水系山势纵横之间的正面全景与侧面景深的组合关系,并在对拙政园、赖久寺庭园等中日园林布局的例证分析中,展现所隐含的山水因借的布局模式。同时梳理历史文献中关于寄畅园借景的变迁过程,指明园林布局对借景变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何佳 《中国园林》2007,23(6):18-22
写仿名胜是中国传统园林的重要特色,到清代成为皇家园林造园的主要内容之一。从类型学的角度看,这种写仿可以认为是一种对景观原型所形成的类型根据环境特点,使用典型化的景观处理方法进行还原,建立起典型化环境特征的园林创作方法。对传统园林写仿名胜的实例从景观要素、景观结构、景观意境的写仿等方面进行分析,在对传统园林进行分析描述的同时,从方法论的角度探讨中国传统园林创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董豫赣 《建筑师》2014,(6):108-117
以无锡寄畅园及北京谐趣园为比较,从山水诗的诗法、山水画的形法,以造园的位置对偶、掇山高下、理水远近、林木藏露、滩桥气势、空间离合、居游动静、赏析古今——八个方面,对两园进行优劣比较。并阐明中国人如何将诗情画意带入日常生活里的造园法则。  相似文献   

7.
万婧 《城建档案》2013,(6):41-42
泰州"乔园"是苏北地区现存最古老的园林之一,明清至今历经四百余年,数易其主,几度兴废。从最初的"日涉园"到现今的"乔园",其间历任园主虽多出身官宦,但因其居园时境遇心态各不相同,景致题铭亦随之变化,本文则是对这一历史变迁加以考述以探究该园各时期的造园手法及精神。  相似文献   

8.
孟凡玉 《风景园林》2021,28(1):118-123
清代纂修《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事件,7座藏书阁俱仿天一阁建造,文津、文源、文澜三阁园林格局亦与天一阁相似。以史料研究为基础,发现四库三阁园林写仿天一阁造园的同时兼仿米芾宝晋斋的借景机制和赏石意趣。文津、文源、文澜3阁的建造具有明确的承续关系,因此研究同一范式在不同场地条件下的造园策略。传统园林特有的掇山理水手法在造园过程中发挥了极大优势,对其展开的设计学研究可为当代场地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孟兆祯 《风景园林》2018,25(11):12-13
逢寄畅园建园490周年,颇有感发,遂浮想命笔,以表挚贺。寄畅园为明代遗构,布局自然简约,景面文心,是鲜有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园林。通过明旨、相地、问名、布局、理微、余韵、借景等方面分析寄畅园之造园理法,并着重分析寄畅园筑山、理水之要点。  相似文献   

10.
明末文人造园家米万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万钟是晚明著名的书法家、绘画家、造园家。本文力图从米万钟的文人修为入手,分析其书法、绘画中所表达的感情、性格、爱好,提炼出与文人园有关的元素、情绪。并以这些诗词图赋作为研究史料,对其三座私园的历史变迁、景点布局、园林特色与园林活动等方面进行解读,并总结分析米万钟的造园特点与园林思想。米万钟的私园是其进行文人活动的重要场所,而其文人修为成为其营造园林的指导思想,米万钟的造园活动正是古代文人营造文人园的典范,其造园思想也为古代文化遗产涂抹了重要一笔。  相似文献   

11.
上海与苏州古典园林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园林历史悠久,在造园艺术上取得了很高成就.但长期以来,关于上海古典园林的研究成果却相对较少.从上海城市历史、造园历史、造园者身份、造园艺术等诸方面对上海古典园林进行评述,并列举实例将其与苏州园林进行比较.苏州古典园林代表了江南古典园林最高成就,并且与上海古典园林有较深的渊源.希望通过两者间的比较研究,对上海古典园林有进一步的认识理,发掘出其应有的价值,并对上海当代的园林设计以及古典文化传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张剑文 《园林》2020,(4):44-51
以中国园林与日本园林为代表的东方园林,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进入美国,发展至今,展现出不同的姿态。文章对中日园林在美国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以位于波特兰的两座东方园林——波特兰日本花园与兰苏园为研究对象,从布局特点及造园手法对比其各自特点,并结合其他美国东方园林指出中日设计趋向的不同主要表现为:展示方式上的融合趋向与写仿趋向,造园目的上的游憩化趋向与宣教化趋向,造园文化上的感知化趋向与叙意化趋向。研究旨在为中国园林在美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范氏天一阁园林坐落在浙江宁波,至今已逾450年,较为完整地保留了明末清初江南藏书楼园林的基本面貌。天一阁园林典雅精巧,乾隆为藏《四库全书》,写仿"天一之法"建皇家七阁,园景随地宜而变,可称中国传统园林"一法多式"之典型。试从"天一阁"被写仿的现象分析七阁借助"一法多式"有效处理"园之异宜"的兴造,探索"法与式"的演化过程、内在动因及对传统造园传承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沈瑶  黄晓  鲍沁星 《风景园林》2020,27(2):38-44
杭州飞来峰与中国园林叠石假山(简称叠山)的发展演变密切相关,南宋文献记载中多次出现了皇家园林以"西湖第一山林"飞来峰作为园林叠山的写仿蓝本。在文献不清晰、考古材料不足的情况下,依靠飞来峰的历史图像整理与分析,从图考园林的角度和方法解读古人眼中的杭州飞来峰视觉形象特征:山体露骨、洞窟玲珑、奇石累累,并不是从字面上认识的置石立峰,而是把飞来峰作为一个整体。结合飞来峰相关文献、实物遗存等资料,探究古人是如何具体参照杭州飞来峰叠山造园,进一步揭示其在中国园林叠山史上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段建强  张桦 《风景园林》2018,25(11):29-32
豫园与寄畅园是两座始建于明代的古典园林。两园造园各具特色,是明清两代交替时江南园林的代表,其中对两园园林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的,是两座园林中的假山。本文通过对两园的掇山格局尺度、堆掇技法、造景逻辑3方面进行比较,探讨我国古典园林假山堆掇在晚明清初园林营造中的若干艺术发展趋向与问题。  相似文献   

16.
罗金昌 《江西建材》2014,(7):202+204-202,204
福州,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并有着悠久的宗教文化历史"研究福州的寺庙园林,对其造园理念,园林布局,植物种类的选用和配置手法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可以挖掘福州寺庙园林的个性特点以及其发展延续的历史脉络,同时可以更深层次地透视和了解福州人在造园各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人文等方面的密切关系,从而揭示古人的造园思想和相关信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期望对福州现代园林的规划设计!艺术风格!造园理念等方面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何思娴  薛晓飞 《风景园林》2023,30(1):126-134
【目的】约园是常州现存清代私家园林中面积最大者,今仅山水格局保存较完整。当前针对约园的复原研究涵盖的时间范围跨度较大,且对其各时期园林景象的描述较为杂糅。【方法】基于对可获得史料的对比考证以及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整合辨析,以首任园主赵起所居约园为研究对象,补充赵起亲友及其他约园亲历者的文章作为指导依据。【结果】细化讨论了约园构园初期的空间布局,探讨赵起约园复原方案的其他可能性。以此为基石,重点分析赵起约园的掇山置石与理水,总结山水方面的造园特点。赵起约园造园风格整体反映了清中后期江南造园的时代特色,园林空间呈现多组团、多视点的特点。作为功能复合的傍宅空间,约园同时满足了园主日常读书会友活动与追寻山水林泉之乐的需求。“岛山置水”的独特山水组织方式以及分离观赏的掇山与置石,受到晚明后“画意掇山”观念变迁的影响,兼顾了园林游观的动静体验。【结论】常州约园研究是对苏州、扬州等焦点江南城市以外晚清文人园林的山水范式与营园特色进行还原与分析的一次探索,丰富了对传统江南文人园林的共性与个性的认识,为晚清江南园林研究以及后续其他常州园林复原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颐和园写秋轩的选址对于造园来说并不理想,但是我们的前辈们却能在这里创作出极富诗意的园林栖居,并被孟兆祯先生誉为典范。本文尝试结合历史文献、实地调研与测绘对其进行一系列的研究,通过分析其园林内部与外部空间环境、成景与得景等多方面因素,总结其"景面文心"的园林内涵,并深入剖析写秋轩假山的设计推理过程与其成功的原因。以期更为深刻地理解传统山地园林造园艺术,并为现代山地园林的设计与营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漫谈园林艺术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园林中最有艺术价值、最具有哲理内涵的,应当是江南私家园林。甚至有好多皇家园林和寺庙园林,也多借鉴江南私家园林手法。例如北京颐和园中的谐趣园,就是借鉴于无锡的寄畅园。其他细部手法之借鉴,可谓不  相似文献   

20.
付菁  朱强  秦岩 《华中建筑》2022,(9):38-43
谐趣园是现存古典园林中一座典型的园中之园。自乾隆时期初建以来,谐趣园经历了多次不同规模的改建与修缮。该文首先基于样式房图档、陈设档等史料对嘉庆、光绪和现状三个时期的谐趣园格局开展考证和复原,并借助空间句法理论的Depth map软件对园林空间的变迁开展定量分析,比较整合度、深度、连接度等反映空间组织特征的指标,用定量的方式解读其空间组织特征,置于历史背景下思考造成空间组织变迁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