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6 毫秒
1.
《中外健康文摘》2008,5(18):44-44
中成药的非处方药因不同的作用制成不同的剂型.通常分为内服、外用二大类。中成药的药品说明书上常有“送服”、“冲服”、“调服”、“涂抹患处”、“撒布患处”等使用方法,下面我们分别来介绍。  相似文献   

2.
如何正确指导患者购买和使用非处方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华  袁明华 《新疆医学》2007,37(1):172-173
在非处方药品使用说明书上有忠告语:“甲类非处方药、乙类非处方药:请仔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并按说明书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由于甲乙类非处方药可不凭医师处方销售、购买和使用,但患者可以要求执业药师或药师指导进行购买和使用。作为执业药师,应如何正确指导患者购买和使用非处方药或提出寻求医师治疗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3.
美国对于部分非处方药规定:在申请上市,或者说明书内容需更正修改时,必须递交关于目标人群对这些非处方药说明书理解力的测试结果。同时,美国对参与非处方药测试的人群则规定必须涉及社会各个层面,从而保证测试结果的可信度。测试方法以调查问卷为主,通过开放式或闭合式问卷,了解被测试人群对测试药品说明书的理解程度和正确运用说明书合理用药情况,以及利用说明书指导消费者合理用药情况等。因此,非处方药说明书理解力测试在美国为指导消费者合理用药和说明书的改进优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参照美国对非处方药管理,我国在药品说明书的管理上则监管缺位,所以美国对非处方药监管的经验对于我国药品监管工作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非处方药是指不需要凭执业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实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管理制度的基本出发点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使用方便、价格合理。我国处方药的遴选是本着“安全有效、慎重从严、结合国情、中西(药)并重”的指导思想,按照“应用安全,疗效确切,质量稳定,使用方便”的原则进行的。因此,高度安全是非处方药的首要条件。推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管理制度,极大地方便了公众自我药疗,处理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轻微病症及身体不适。同时,非处方药的流行促进了人们医疗保健观念的更新,提高了公众自我保健的意识,节约了大量的社会公共资源。但人们在非处方药的应用过程中,往往还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加之医疗制度的改革,人们的就医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如“小病进药店,大病上医院”已形成一种时尚,于是“非处方药热”在全国悄然兴起。药品的零售额已由过去5%上升到15%,令人瞩目。 非处方药简称OTC,为英文Over TheCounter的缩写,表示某些药物不需要医师处方,病人及其家属即可在社会药房或医药商店直接购买使用,从而使轻微疾病与慢性病等能及时得到治愈或缓解。这种非处方药制  相似文献   

6.
当前 ,在我国建立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是医药卫生事业深化改革、跨世纪的一个重大举措 ,也是加强药品管理的迫切需要和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工作。其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减轻国家和个人负担。 1978年WHO提出的“2 0 0 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 ,有赖于通过自我保健来实现。“大病去医院 ,小病进药店”这一新的观念已逐渐形成。推行非处方药管理制度是大势所趋。作为医院管理者 ,如何面对新的形势 ,怎样利用医院优势 ,建立有特色的OTC药房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 ,以下就这一课题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如今各类药店、药房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多数人都可以很方便地买到自己需要的非处方药(英文简称为OTC)。买药虽然方便了,但由于我们多数人对医疗知识的匮乏,使得用药的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现在就让我们来帮您了解非处方药,并以相关专家的建议为您的安全用药保驾护航。●非处方药与处方药有何区别?我国自2000年1月1日起正式实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将药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进行分类管理。根据规定,实行药品分类管理后,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调配、购买和使用;非处方药则可自行判断、购…  相似文献   

8.
《白云医药》2005,(3):18-18
在今天,“大病去医院,小病上药店”已渐成潮流。药品是特殊的商品,使用得当,有益健康,选购或使用不当则会危害健康。非处方药(OTC)目录的出台是国家为了保障人民健康安全而采取的措施之一。如何选购使用非处方药,在此给大家提几点意见,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白云医药》2005,(3):36-37
当您患了头痛、过敏、腹泻等常见的“小病”,自行服药时,最好请教医师或者仔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警惕:多种非处方药中隐藏着危险。  相似文献   

10.
非处方药顾名思义就是不需要医生开具处方的药品,多用于常见病、多发病,其外包装上印有"OTC"字样的椭圆形的专用标识.根据药品的安全程度,非处方药又分为"甲类非处方药"和"乙类非处方药".甲类非处方药标识为红底白字,可在药店买到;乙类非处方药标识为绿底白字,除药店外经药监部门批准,也可在超市、宾馆、商店等处出售.  相似文献   

11.
<正> 制定和实施非处方药管理制度是我国医药事业的重大决策,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非处方药市场已在美、英、日等发达国家得到迅速发展,为促进我国医药行业与国际接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研制开发国产非处方药,创建我国的非处方药管理体制已刻不容缓。结合我院实际,为方便患者,现就在医院设立以非处方药为主的自费药房的可行性试论如下:  相似文献   

12.
《柳州医学》2009,22(1)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通知,30种原按处方药管理的药品转为非处方药管理。其中化学药品13种,中成药17种,相应药品的说明书和标签也将随之变更。此次转换的30种非处方药中,甲类非处方药有24种,乙类非处方药有6种。甲类非处万药只能在医疗机构和具有药品经营资格的零售药店销售,乙类非处方药则可在超市等商业企业销售。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等许多国家,用于事后避孕的左炔诺孕酮是一种处方药,而其他30多个国家则把它作为非处方药使用。最近,由于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提请将其转为非处方药或“药店销售药物”(OTC药物),而使左炔诺孕酮广受关注”。该申请虽然基本上得到了FDA所有科研人员和顾问委员会的支持,却遭到了否决。否决原因与妇女们能否正确理解和使用该药有关,。但是,此前已对该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时下,一个新观念正在改变着人们过去的医疗观念。新观念认为,一个人的健康应该主要掌握在自己手里,自己应对自己的健康负责,而不是完全由医院和医生负责。这其中就包括用药,尤其是非处方药,这将是随着自我保健的发展而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人的“基本保健应通过自我保健和自我医疗来达到”。而在自我医疗中,非处方药将出台唱主角了。  相似文献   

15.
一般老年人用药机会比年轻人多,且多为非处方药,因此正确使用非处方药,对老年人保健至关重要。 1.明确用药目的,即“有的放矢”既要知道自己病情,又要了解所用药物之作用,如出现腰酸背痛,头疼脑热,经医院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疾病,此时可选用解热镇痛药。如有器质性病变,则应去医院就医。 2.严格按剂量要求,按时用药 老年人记忆衰退,易忘记用药,有时治疗心切,希“立竿见影”,往往自行加量,有时漏服一次药后,下次就服用双倍药剂量,结果易发生不良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药导刊》2004,6(3):224-224
一、范围 按照《办法》第一百条规定的药品,在申请药品注册时可以同时提出按照非处方药管理的申请,即: (一)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非处方药的生产或者进口; (二)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确定的非处方药改变剂型,但不改变适应症、给药剂量以及给药途径的药品; (三)使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确定的非处方药活性成份组成新的复方制剂。  相似文献   

17.
随非出方药的广泛使用,非处方药的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 1 非处方药的特点 (1)非处方药使用时不需要医务专业人员的指导和监督; (2)非处方药按标签或说明书的指导来使用,说明文字应通俗易懂; (3)非处方药的适应症是指那些能自我做出判断的疾病,药品起效性快速,疗效确切,一般是减轻病人不舒服的感觉;  相似文献   

18.
非处方药指应用安全、质量稳定、疗效确切,不需要医生处方,在药店即可买到的药物;其名称来源于欧美国家的民间柜台药(Over The Counter,OTC),故而称非处方药.近年来,由于医疗体制的改革和人们就医观念的转变,大病进医院、小病进药房的格局已初步形成,非处方药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然而笔者发现许多患者在非处方药物的使用中存在滥用现象,给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后果.本文就非处方药的滥用现象与危害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药物的广泛应用,药品不良反应,正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范围内,10%~20%的住院病人会“遭遇”药物不良反应,其中5%的患者甚至死于严重的不良反应。每天死亡的病人中,约1/3与用药不当有关。曾有报道,美国住院患者中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约为6.7%,致命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32%:而我国每年住院的5000多万人次中,多达250多万人次可能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每年约有20万人因此死亡。有人认为非处方药可以在药店买到,不需医生处方“把关”,理应是安全的,但近年来多次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正是这些被患者误以为是“绝对安全”的非处方药。  相似文献   

20.
肖军 《中外医疗》2012,31(24):190+192-190,192
中药非处方药的应用日趋广泛,大大提高了临床许多疾病的治疗效果,但是随着药物的使用,逐渐发现各种潜在的危险,不合理的配伍及不良反应,引起了临床的重视。近些年来,中药非处方药不良反应的报告逐年增加,几乎涉及到所有目前常用的中药非处方药,不合理使用中药非处方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亦相当严重。因此,合理使用药物,并在充分发挥中药非处方药物治疗作用的同时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