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复制猴免疫缺陷病毒(SIV)mac239中国恒河猴艾滋病模型,观察该动物模型急性期的变化特征,为中国恒河猴动物模型应用于艾滋病研究的标准化建立补充急性期变化内容。【方法】对15只健康中国恒河猴进行静脉接种SIVmac239病毒株复制中国恒河猴艾滋病动物模型,观察感染后10周内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病毒载量、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变化情况及临床症状。【结果】健康恒河猴接种病毒株后10周内体质量及BMI指数比较稳定,各时间点比较无显著差异,其变化特征与艾滋病消耗综合症时期不同。感染第3天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果显示:在感染第10~14天病毒载量达到高峰,此后整体表现为水平波动下降趋势。T淋巴细胞亚群在感染后出现显著改变,其中CD3%、CD3计数整体表现为波动上升趋势;CD4%与CD4计数变化并不一致,感染后CD4%出现下降趋势,但CD4计数却出现增加趋势;CD8%、CD8计数均表现为波动上升趋势;CD4/CD8比值于感染后2周内明显下降,一般在病毒载量高峰时表现为最低比值,随后比值缓慢波动上升。感染10周内共有3只感染猴临床症状明显,其中1只出现腹泻、2只出现摄食下降等临床症状。【结论】中国恒河猴艾滋病动物模型与国外印度恒河猴艾滋病动物模型急性期相似,可用作急性期艾滋病模型动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注射用青蒿琥酯对猴免疫缺陷病毒(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SIV)感染中国恒河猴模型免疫异常激活的改善情况,探讨青蒿琥酯对艾滋病的干预作用。方法:选用8只SIV感染平台期中国恒河猴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只,治疗组按每天3 mg·kg~(-1)剂量肌肉注射青蒿琥酯注射液8周,对照组肌肉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2周、4周、6周、8周,停药后4周、8周检测血浆病毒载量、全血细胞计数、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活化相关标记物CD_(69)~+、CD_(25)~+、HLA-DR~+和CD_(38)~+表达情况。结果:青蒿琥酯可在4周内下调CD_8~+细胞CD_(69)~+、HLA-DR~+和CD_(38)~+表达水平(P0.05),对CD_4~+细胞影响较小。给药第4周出现一过性嗜中性粒细胞下降,后回升至正常水平。结论:青蒿琥酯可改善SIV感染中国恒河猴细胞毒性T细胞免疫异常激活,嗜中性粒细胞下降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猴免疫缺陷病毒(SIVmac239)多次直肠粘膜暴露对机体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建立小剂量多次直肠粘膜暴露模型,测定实验猴的血浆病毒载量了解病毒复制水平,测定外周CD4+T细胞绝对数了解疾病进展情况,测定T细胞亚群和外周单个核细胞IFN-γ分泌情况了解机体细胞免疫状况。结果小剂量SIVmac239病毒多次暴露能导致病毒通过直肠粘膜进入动物体内,诱导机体免疫系统出现变化,但未见SIVmac239典型感染。病毒多次直肠暴露诱导出特异性细胞免疫,但与普通病毒感染相比,水平较低。结论本研究明确了猴免疫缺陷病毒小剂量暴露对机体细胞免疫的作用,为HIV疫苗研究提供了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中国恒河猴感染SIV后T淋巴细胞免疫活化及其肠粘膜归巢受体表达的情况。方法 选用12只健康中国恒河猴,分为正常动物组(对照组)4只,模型感染组(模型组)8只,静脉接种SIVmac239病毒株,分别于感染前、感染后1周、2周、3周、4周、8周、11周、14周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猴模型回肠组织中的肠淋巴归巢相关受体(intestinal lymphatic homing receptor) a47、CCR9、aE7、CD62L及肠淋巴组织活化分子CD69的表达; real-time PCR检测病毒载量,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4T淋巴细胞活化水平、外周血肠淋巴归巢受体表达水平; ELISA检测血清CD62L。结果 中国恒河猴感染SIV两周后,模型组和对照组的血液学指标(WBC、 LYM%、LYM、RBC)均在正常范围值里,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CD4/CD8低于对照组,CD8计数高于对照组(P<0.01)。模型组病毒载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IDS猴感染模型在感染2周起,CD4百分比开始逐渐下降,于感染8周后下降明显(P<0.05)。感染11周后(亚急性期),CD4计数在下降明显(P<0.05)。AIDS猴感染模型在感染1周(急性期)开始,CD4+HLA-DR+出现一过性上升,随即下降,但感染14周时又骤然升高。CD4+CD45+HLA-DR+和CD3+HLA-DR+在感染1周时呈现波动上升趋势,随后逐渐下降。血浆中CD62L在感染1周时开始逐渐上升,并在感染到第8周左右到达一个高峰期,随后开始出现下降(P<0.01)。中国恒河猴感染SIV后,肠淋巴归巢受体 47、CCR9、E7的表达升高,L-选择素的表达降低,同时E7、CCR9在外周血CD4+T细胞上的表达及肠道淋巴组织免疫活化分子CD69的表达升高。结论 中国恒河猴感染SIV后,效应性T淋巴细胞的肠淋巴归巢增强,初始T淋巴细胞肠淋巴归巢受到抑制,肠粘膜免疫系统出现过度活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中研Ⅱ号抗SIVmac感染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研究中研Ⅱ号抗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感染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中研Ⅱ号在体外缺乏直接的抗SIV感染作用;而体内实验显示中研Ⅱ号对SIV感染所致的猴艾滋病模型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表现为抑制感染早期异常的免疫细胞活化,促进晚期抑制状态的免疫细胞活化,对不同感染时期的免疫功能呈双相调节作用。中研Ⅱ号通过对细胞功能紊乱的调节实现其免疫保护作用,这可能是其治疗艾滋病的药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SIVmac251感染对galectin-3诱导恒河猴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从健康猴和SIVmac251感染猴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用GM—CSF与IL-6诱导单核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巨噬细胞与galectin.3共孵育5.5h后,细胞经PE—annexinV/PerCP-7AAD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无galectin-3诱导条件下健康猴与SIVmac251感染猴巨噬细胞中annexinV阳性细胞的百分率分别为5.08%与4.87%。Galectin.3诱导条件下健康猴巨噬细胞中annexinV阳性细胞的百分率升至17.62%,SIVmac251感染猴巨噬细胞中annexinV阳性细胞的百分率升至45.56%,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IVmac251感染增强恒河猴巨噬细胞对galectin-3诱导凋亡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丛喆  蒋虹  王卫  陈霆  金光  陶真  姚南  熊竞  吴芳新  耿祥飞  魏强 《医学动物防制》2010,(10):883-884,888
目的确定SHIVSF162p3静脉途径感染中国恒河猴的有效病毒浓度,明确SHIVSF162p3感染实验猴体内病毒复制和免疫损伤情况。方法 10只正常中国恒河猴分别用10倍系列稀释的病毒液1mL静脉感染,测定血浆病毒载量,CD4+/CD8+,CD4+T细胞绝对数,分析感染后恒河猴体内病毒复制和免疫损伤情况。结果 5TCID50/ml以上的SHIVSF162p3能通过静脉途径成功感染中国恒河猴。结论本研究成功确定了SHIVSF162p3感染实验猴使用剂量,建立了SHIVSF162p3/中国恒河猴静脉感染模型各项指标,为今后使用此模型评价抗病毒药物或疫苗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SHIV-KB9感染中国恒河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目的研究SHIV-KB9感染中国恒河猴的可能性,确定其有效病毒浓度,明确实验猴感染SHIV-KB9后的病毒复制和免疫反应情况,建立SHIV/SAIDS模型,并确定、完善SHIV/SAIDS模型评价指标。方法实验前采集猴血清并进行血清学检查。选出6只无SIV、STLV、SRV/D和B病毒感染的恒河猴,分别用10倍系列稀释的病毒液静脉感染实验猴,使用流式细胞术、血常规检测、病毒分离、DNA-PCR和RT-PCR等方法确定实验猴是否被感染,以及感染后恒河猴体内病毒复制和免疫细胞损伤情况,持续测定3个月。结果实验猴的血浆病毒载量、病毒分离结果、CD4+/CD8+比值和CD4+细胞数等证实,4.8×106copies/mL以上浓度的SHIV-KB9病毒液能成功感染中国恒河猴。结论SHIV-KB9成功感染中国恒河猴为进一步建立SHIV/SAIDS模型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为使用此模型评价抗病毒药物或疫苗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 确定SHIV1157ipd3N4静脉途径感染中国恒河猴的有效病毒浓度,明确SHIV1157ipd3N4感染实验猴体内病毒复制和免疫损伤情况.方法 10只正常中国恒河猴分成6组,分别用10倍系列稀释的病毒液1 mL静脉感染,测定血浆病毒载量,CD4+/CD8+,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分析感染后恒河猴体内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脂多糖(LPS)诱导潘氏细胞脱颗粒的动物模型,研究NF-κB信号通路是否参与脱颗粒过程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雄性KM小鼠18只,均分为对照组、脂多糖(LPS)组和吡咯烷二硫基甲酸盐(PDTC)组。各组小肠插管,对照组灌注生理盐水,LPS组和PDTC组灌注LPS(100gg/ml,1.5mt/h),PDTC组术前1h腹腔注射NF-κB抑制剂PDTC。收集0—30min、30~60min、60~120min三个时间段灌注液,ELISA检测灌注液溶菌酶浓度并计算相对浓度。免疫组化观察肠黏膜NF-κB活性。结果①各时间段LPS组溶菌酶相对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伊〈0.05)。②PDTC组溶菌酶相对浓度低于LPS组,至60~12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免疫组化结果显示:NF-κB在肠腺中上部上皮细胞、绒毛上皮细胞、黏膜固有层细胞的胞浆和(或)胞核呈强阳性染色,潘氏细胞胞浆、细胞核呈弱阳性染色。PDTC组染色明显减弱。结论LPS可诱导潘氏细胞脱颗粒,NF-κB可能参与这一过程,其机制可能涉及到间接途径,即LPS首先活化邻近细胞的NF-κB通路再间接引起潘氏细胞脱颗粒。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明确猴免疫缺陷病毒(SIVmac239)耐9-(2-磷酸甲氧丙基)腺嘌呤(PMPA)突变基因位点,指导SIV/恒河猴模型在药物评价中的应用。方法SlVmae239恒河猴适应株感染恒河猴,之后进行PMPA治疗,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浆病毒载量和外周血CD4^+T细胞数;使用CEMx174细胞进行药物敏感实验。单拷贝PCR测定病毒rt基因变异情况。结果PMPA治疗不能有效降低感染猴血浆病毒载量,且对血CD4^+T细胞数没有显著影响;细胞水平药物敏感实验证实该病毒株对PMPA不敏感。序列比对发现S205L和M5021可能影响到病毒对PMPA的药物敏感性。结论本研究为SIV/恒河猴模型的合理使用及HIV-1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TT病毒的嗜肝性。方法:5只实验感染病毒的恒河猴血病期间,采集各种组织,抽提各组织DNA,分别用病毒双链探针或单链负义探针,与吸附在纤维膜上的组织DNA进行斑点杂交。结果:双链探针与肝、骨髓、脾、胃、小肠和大肠杂交阳性,表明各该组织中都有无包膜DNA病毒的存在。单链负义探针与各该组织DNA杂交,仅肝、骨髓和小肠为阳性,表示存在可能作为病毒复制中间体的正义单链DNA。结论:肝、骨髓和小肠可能是病毒的复制场所,故TT病毒可能具有嗜肝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恒河猴和树鼩角膜内皮细胞的特点和差异。方法:利用非接触式自动角膜内皮细胞仪SP3000P分别对6只恒河猴(12眼)和20只树鼩(40眼)进行角膜内皮细胞测量,并获得角膜的8个相关参数:中央角膜厚度(CCT)、最小细胞面积(Smin)、最大细胞面积(Smax)、平均细胞面积(Savg)、细胞面积标准差(SSD)、细胞面积变异系数(CV)、细胞密度(CD)和六边形细胞百分比(HG),并结合文献与人眼的相关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P3000P角膜内皮细胞仪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恒河猴和树鼩角膜内皮的图像采集和参数的检查,耗时无显著性差异。恒河猴和树鼩CCT分别为(449.2±12.8)μm和(262.4±24.6)μm; Smin分别为(120.4±26.3) S/μm2和(153.2±42.9) S/μm2; Smax分别为(705.0±130.8) S/μm2和(468.7±109.3) S/μm2; Savg分别为(351.1±26.1)和(295.4±18.9)S/μm2; SSD分别为(113.1±27.4)和(75.9±27.3)S/μm2; CV分别为(31.9±6.0)和(25.3±8.3); CD分别为(2874.2±203.8)p/cell﹒mm-2和(3399.3±224.7)p/cell﹒mm-2; HG%分别为(58.6±9.1)和(94.0±9.7)。二者的上述参数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树鼩角膜厚度比恒河猴小,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也较恒河猴小,但是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边形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恒河猴。恒河猴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和六边形细胞比例与人眼高度相似,但内皮细胞密度低于人眼;树鼩角膜厚度为恒河猴的60%、人眼的50%,但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平均细胞面积更接近于10~20岁人眼。结论:恒河猴和树鼩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和各项参数均有显著差异,各自与人眼角膜内皮细胞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点,恒河猴和树鼩均是研究人类角膜内皮疾病可以选择的合适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14.
猴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猴自身抗体和自身免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u YZ  Wu XX  Fu LC  Luo HM  Chen S  Guo WZ  Deng WD  Zhou YY  Lai CH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7,29(3):379-383,I0007
目的 研究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感染的猴艾滋病模型自身抗体和病理形态学的动态变化,探讨艾滋病与自身免疫的关系。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以小鼠心、肝、脾、肺、肾和淋巴结为靶抗原测定SIV感染猴各时间点的自身抗体;采用ECV304内皮细胞株和粒细胞抗原片分别测定抗内皮细胞和粒细胞的自身抗体。并对比检查相应的淋巴结、肾、脑等脏器的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 SIV感染后多种自身抗体比感染前升高,如抗淋巴细胞抗体、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和抗粒细胞抗体等。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在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在淋巴结、大脑皮层、消化道黏膜下层、心脏间质、肾和肝窦等脏器内有比较明显的小血管病变及其诱发的病理改变。结论 猴自身抗体水平的升高及相应组织、器官的损伤是猴艾滋病自身免疫的佐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游离病毒感染与T细胞介导的感染方式对SIV感染内皮细胞的影响,探索SIVmac239感染内皮细胞的主要途径,从而为SIV入侵血脑屏障的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游离SIV病毒直接感染内皮细胞和SIV感染的CEMx174细胞与内皮细胞共培养的两种方式,通过巢式PCR、间接免疫荧光法、Western blotting以及ELISA检测内皮细胞的感染程度。结果两种感染方式都能在内皮细胞内检测到前病毒DNA,感染细胞与内皮细胞共培养时,内皮细胞内前病毒DNA含量,SIV P27蛋白表达量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P27含量远高于游离病毒直接感染的方式。结论细胞介导的感染方式相较于游离病毒直接感染方式对内皮细胞的感染能力更强,可能是SIV病毒入侵血脑屏障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重组戊型肝炎病毒抗原免疫恒河猴及其对病毒攻击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重组抗原免疫恒河猴的抗体应答情况及其对病毒攻击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的戊型肝炎(HEV)病毒3个不同的片段,分别为Agl(ORF2 C端431aa)、Ag2(ORF2 C端128aa片段)、Ag3[ORF3 122aa与ORF2 6287-6404碱基编码的39aa片段以及C端128aa依次以(Gly)n短臂连接的嵌合抗原]免疫恒河猴,用ELISA方法检测IgG抗体水平,3周后达到较高水平应答时,用HEV阳性粪便样静脉注射进行攻击,经肝脏病理切片观察、血清IgG、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测定及粪便排毒的RT-nPCR检测来评价抗原对病毒攻击的保护作用。结果:对照组3只猴中两只发现肝脏组织产生明显的病理性改变,而免疫了抗原的试验组12只猴正常;对照组均在攻毒后3-4周发生ALT异常,为正常值的10-20倍,而试验组有部分猴不同程度轻微的ALT异常,其余正常;试验组免疫抗原后IgG水平迅速上升,滴度可达1:12800;对照组粪便中病毒RNA的检出在攻毒后7-50d左右,而试验组7-21d内以低水平存在。结论:重组的抗原片段诱发机体产生针对HEV的抗体应签,能够抑制HEV感染引起的肝炎症状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经前期综合征(PMS)肝气逆证猕猴模型及其用药、复健后血清与尿中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变化。方法:运用情志刺激结合挤压造模的方法制备PMS肝气逆证猕猴模型,并用毛细管电泳法对造模组、造模给药组、复健组猕猴血、尿中NE进行检测。结果:在经前期,造模组NE含量升高,造模给药组、复健组较造模组NE含量降低,造模给药前后猕猴宏观表现有很大变化。结论:猕猴造模前后NE含量有显著性差异,经前平颗粒对NE有调节作用,PMS肝气逆证宏观表现与NE的含量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SIVmac239感染中国恒河猴的血液学和血清生物化学的变化,研究艾滋病的发生机制。方法 20只恒河猴感染SIVmac239后分别在感染前和感染后2、6、9、12、15和18个月在猴空腹状态用盐酸氯胺酮麻醉下静脉釆血。抗凝血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血液常规,血清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生化指标。结果SIV感染猴红白细胞计数呈逐渐的减少。淋巴细胞计数有较明显减/增的波动。血清酶类ALT和AST没有明显的上升,但在15月时均有所下降P<0.05~P<0.01。LDH持续降低,原因未明。CK则逐月上升,至12月时达高峰,后又有所下降。血尿素氮逐月上升,并在6~18个月时P<0.01。总蛋白量上升,白蛋白逐月降低,球蛋白升高,白蛋白/球蛋白比率倒置。SIV感染猴2个月后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均呈上升,至12月时略有下降,但到18月又上升。血糖(GLU)在SIV感染后逐月上升,后期上升更为明显,这可能与胰岛的损害有关。结论 SIVmac239感染猴后,通过SIV侵入相关的器官病变和体液调节失衡导致血液学和血液生物化学产生异常,从而提供有关猴艾滋病的一些基础资料,这将对研究人的艾滋病也许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准确检测艾滋病猴模型特异性细胞免疫,优化、确定胞内细胞因子染色(ICS)影响因素和条件。方法使用三种多克隆激活剂分别刺激SIV感染猴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确定最佳阳性刺激物和刺激时间;然后使用五种浓度SIVmac239混合肽库分别刺激SIV感染猴PBMC,体外培养,不同时间点进行细胞染色和流式检测,确定肽库的最适刺激浓度和最佳刺激时间。最后,初步应用该方法检测SIV感染猴细胞免疫水平。结果PMA+离子霉素组合可用作本实验的阳性刺激物;2 μg/mL肽库,37℃ 5% CO2 培养16 h,能更有效的刺激T细胞分泌TNF-α、IL-2、IFN-γ。结论该方法的优化对艾滋病药物的临床前评价和疫苗研发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