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中药治疗湿性晚期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5例湿性晚期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患者共82眼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中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视力、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OCT检查情况。结果:82眼中视力治疗总有效率为80.5%,眼底治疗总有效率为14.6%,而视网膜厚度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中药治疗湿性晚期老年性黄斑变性能有效提高患者视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2.
健脾化浊法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2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伟  赵越娟 《浙江中医杂志》2005,40(12):521-522
目的:观察健脾化浊法对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健脾化浊法中药治疗确诊为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25例31只眼,并观察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光学干涉视网膜断层扫描检查情况.结果:治疗后10只眼视力稳定,13只眼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黄斑区出血吸收并停止反复出血,随访3~6个月,病情均无加重迹象.其中20只眼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光学干涉视网膜断层扫描检查,发现有10只眼脉络膜新生血管缩小.结论:健脾化浊法中药对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护理配合二陈二黄汤治疗湿性老年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21眼)湿性老年黄斑变性患者于术前、术后给予相应的护理方法,围手术期口服二陈二黄汤。结果:16眼视力提高,占76.2%,3眼视力稳定,占14.3%,2眼视力下降,占9.5%;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CNV复合体厚度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NV荧光渗漏3眼完全消失,占14.3%,6眼大部分消失,占28.6%,10眼部分消失,占47.6%,2眼未消失,占9.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配合二陈二黄汤治疗湿性老年黄斑变性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和血明目片治疗湿性黄斑变性伴黄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临床确诊为湿性黄斑变性伴黄斑出血的30例患者36眼进行口服和血明目片治疗,5片/次,3次/d,连续用药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底彩色照片、FFA等检查。结果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的有效率为58.33%,眼底出血面积吸收的有效率为75%。结论和血明目片治疗湿性黄斑变性伴黄斑出血具有一定疗效,可以使视力稳定和改善,并促进眼底出血的吸收。  相似文献   

5.
凉血化瘀方治疗湿性老年黄斑变性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初步评价凉血化瘀方治疗湿性老年黄斑变性的疗效。方法随机纳入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54例54只眼。初诊时查对数视力表、眼底彩照、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并予以凉血化瘀方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后视力、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变化。结果视力治疗前后结果:治疗1个月后,54例患者中,视力改善显著者4眼(7.41%),稳定者47眼(87.04%),下降者3眼(5.56%)。6个月复诊患者38例,视力改善者7眼(18.42%),稳定者26眼(68.42%),下降者5眼(13.16%)。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前后结果:初诊时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基线为287.46μm,6个月时基线为240.62μm(P〈0.01)。初诊时黄斑区总容积基线值为7.43mm^3,6个月时为6.88mm^3(P〈0.01)。结论凉血化瘀方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周莉  董杰敏  王雪梅  刘荣 《新中医》2016,48(2):168-169
目的:观察凉血化瘀方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临床疗效。方法:26例(42只眼)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给予凉血化瘀方治疗,治疗1月。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眼压测量仪、眼底彩照、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对患者视力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第1、2、3、6月随诊患者视力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5.24%、92.86%、90.48%、90.48%,各时间段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月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基线、黄斑区总容积基线均低于治疗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凉血化瘀方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性患者临床疗效明显,能改善患者视力,延缓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可明胶囊与六味地黄汤对湿性年龄相关性性黄斑变性(AMD)的临床疗效.方法:确诊为AMD患者55例74只眼,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可明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六味地黄汤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对患者的视力、眼底、Amsler方格表.结果:两组治疗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但治疗组在黄斑区水肿和渗出,出血吸收,停止反复出血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好转率治疗组为86.8%,对照组为36.0%.结论:中成药可明胶囊药与六味地黄汤相比对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散结通络法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诊断标准的患者共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67眼和对照组30例35眼,治疗组应用自拟益气养阴散结通络汤为基本方,结合对照组局部应用施药图伦滴眼液点眼、和血明目片口服,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视力、黄斑区出血、渗出、水肿变化情况,Amsler方格表,30°视野检查,及黄斑区OCT视网膜厚度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58%,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视力及30°视野及黄斑区OCT视网膜厚度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养阴散结通络法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中药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目的观察凉血化瘀法对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临床疗效.方法确诊为湿性AMD患者46例78只眼,观察治疗前后对患者的视力、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OCT检查情况.结果62只眼治疗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黄斑区出血吸收并停止反复出血,随访4个月~2年,病情均无反复,视力0.15~0.3,其中31例患者51只眼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OCT检查,发现有39只眼脉络膜新生血管缩小,总有效率53.2%.结论中医药对AMD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但尚需科学设计、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0.
凉血化瘀方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9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凉血化瘀方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临床确诊为湿性AMD患者共90例109眼,患者口服凉血化瘀方治疗后连续观察6个月,分别于治疗后1、2、3、6个月观察平均视力情况及眼底平均出血、渗出、累积损害面积,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个月后,视力提高25眼(22.94%),稳定74眼(67.89%),降低10眼(9.17%);治疗6个月后视力提高32眼(29.36%),稳定60眼(55.05%),降低17眼(15.6%)。治疗3、6个月后患者眼底出血面积、渗出面积和累积损害面积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7例患者发生轻微不良反应。结论凉血化瘀方治疗湿性AMD患者在6个月观察期内具有一定提高视力的作用,能使眼底出血、渗出和累积损害情况稳定,不良事件发生率低,是治疗湿性AMD患者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激光光凝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76例非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行全视网膜光凝术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64眼),其中术前黄斑水肿16例,激光光凝术后配合中药辨证治疗;对照组37例(61眼),其中术前黄斑水肿14例,单纯给予激光手术治疗。治疗2个月进行视力、眼底荧光造影等检查。结果:治疗组视力提高及保持不变者59眼,视力降低者5眼,黄斑水肿减轻15眼,微血管瘤消退53眼;对照组视力提高及保持不变者53眼,视力降低者8眼,黄斑水肿减轻12眼,微血管瘤消退43眼;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有效。  相似文献   

12.
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9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氪黄激光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ilare edema,DME)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90 例124 眼采用激光局部光凝治疗增生前期及增生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0 例患者124 眼中,光凝治疗后视力进步89 眼,无变化29 眼,下降6 眼,分别占71.8%、23.4%和4.8%.所有患者的黄斑水肿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其中水肿完全消失52眼,减少58 眼,无变化14 眼,分别占41.9%、46.8%和11.3%.结论 激光局部光凝法治疗增生前期及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对保护和改善患者视力极为重要,治疗效果满意,是治疗糖尿病眼底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订驻景颗粒联合抗VEGF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40例(45眼)AMD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22眼)和观察组20例(23眼),对照组采用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新订驻景颗粒,2组均连续观察3个月,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检测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及眼压的变化,并观察2组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5. 65%和86. 36%,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治疗后C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治疗后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联合新订驻景颗粒治疗能显著改善或延缓湿性AMD患者抗VEGF治疗后的视力,减轻黄斑水肿,稳定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严重威胁老年人视功能的眼底病变,观察中药为主的方法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疗效.方法:对门诊及住院患者38例(52眼)进行中药治疗,观察治疗3个疗程后视力变化.结果:中药治疗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病眼好转率为68.62%.结论:中医治疗AMD对延缓或减少盲目发展乃至治愈该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严重威胁老年人视功能的眼底病变,观察中药为主的方法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疗效.方法:对门诊及住院患者38例(52眼)进行中药治疗,观察治疗3个疗程后视力变化.结果:中药治疗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病眼好转率为68.62%.结论:中医治疗AMD对延缓或减少盲目发展乃至治愈该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化痰祛瘀方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临床确诊为湿性AMD患者共46例63眼,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33只眼),给予活络散结汤治疗;对照组22例(30只眼),口服维生素E、C,葡萄糖酸锌片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及眼底出血面积、渗出面积和累积损害面积。结果:治疗组在视力、FFA疗效上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效果良好。结论:化痰祛瘀方对治疗湿性AMD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活血中药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健脾益气活血中药益气复明汤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32例37只眼,观察治疗前后的视力、视野、Amsler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全身症状的改变.结论:以健脾益气活血法为主的益气复明汤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810 nm红外激光通过阈值下能量照射黄斑病变区,治疗15例患者16只眼,治疗前后观察最佳矫正视力(LogMAR视力),并予散瞳眼底检查和黄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对治疗前后视力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治疗后1个月视力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和3个月与治疗前相比,视力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OCT检查,治疗后3个月视网膜下液完全吸收者占37.5%。本研究没有发现与治疗相关的并发症。结论经瞳孔阈值下温热疗法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黄斑康治疗39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力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药黄斑康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疗效。方法: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确诊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服用中药黄斑康,观察其视力变化。结果:服用中药黄斑康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服药2周后效果最为明显,继续用药观察视力无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联合雷珠单抗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自建库至2019年9月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搜集中药联合雷珠单抗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根据改良后Jadad评分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评分、提取有效数据,运用RevMan5.3软件对所纳入的研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计668例受试者,其中试验组371例,对照组297例。治疗3个月:中药联合雷珠单抗在改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视网膜血管荧光渗漏方面优于单纯雷珠单抗治疗;治疗6个月:两组在改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方面无明显差异。2篇文献报告了中药联合雷珠单抗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单纯雷珠单抗治疗。3篇文献报告了不良事件的发生及处理。结论中药联合雷珠单抗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可能具有潜在的优势,但是由于符合纳入文献的数量不足、整体质量偏低、样本量少、治疗周期或随访窗短等局限,目前尚无法得出充分的证据说明联合中药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优效性和安全性,因此有必要采用科学严谨的方法进一步开展更多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