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对电视胸腔镜下行食管癌切除胸部淋巴结清扫术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分析探讨. 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82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1例患者行传统开胸手术,观察组41患者行电视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死亡率与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电视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淋巴清扫术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采取电视胸腔镜下行食管癌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食管癌患者共计9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组对照研究,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研究组采取食管癌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随访1年死亡率,并采取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1年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稍低。结论:食管癌患者采取电视胸腔镜下实施食管癌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而且术后恢复快,死亡率低,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电视胸腔镜下行食管癌手术胸部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接收的12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抽取60例进行电视胸腔镜下胸部淋巴结清扫手术,设为观察组,另外60例进行常规开胸手术,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胸部各部位淋巴结平均清扫个数.结果 观察组患者食管旁清扫数量(3.72±0.29)个多于对照组(3.21±1.01)个、气管旁清扫(1.92±1.36)个多于对照组(1.13±0.21)个、支气管旁、隆突下以及下肺静脉旁淋巴结的清扫数量远远多于对照组患者的清扫数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胸部淋巴结的清扫手术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下行食管癌切除胸部淋巴结清扫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以及对淋巴结清扫的彻底性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以电视胸腔镜下行食管癌切除胸部淋巴结清扫术26例为观察组 ,同期行常规开胸食管癌切除淋巴结清扫术28例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胸部淋巴结清扫情况和近期疗效.。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胸部各部位淋巴结的清扫数目,转移率,转移度,术后一年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视胸腔镜下行食管癌切除、胸部淋巴结清扫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可达到常规开胸手术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电视胸腔镜辅助食管癌切除术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行食管癌切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对肺功能影响轻等优点。克服了传统开胸术须切断或切除肋骨,致使胸廓完整性遭受破坏的不足。但由于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在操作上有许多不同点与难点,同时,对采用VATS方法行食管癌手术也存在一些争议。在这里,主要对VATS食管癌切除术在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中行广泛纵隔淋巴结清扫的效果及对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经术前胃镜活检组织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93例,其中48例行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作为观察组;45例行常规开胸食管癌切除术,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清扫淋巴结数目及其他有关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同时,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于术后第7天进行肺功能检测,包括肺活量( VC)、1s用力呼气容积( FEV10.)、最大通气量( MVV),观察两组术后肺功能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清扫淋巴结数目比较上无明显差异( P>0.05);而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胸部出血量、术后第1天胸腔引流量均明显减少( P 均<0.01);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升高( P<0.05),其中,喉返神经损伤和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升高( P 均<0.01),而吻合口瘘和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0.05);肺功能各值VC,FEV1.0, MVV均显著性降低( P 均<0.01)。结论: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可以提供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术后容易恢复、减轻术后肺功能障碍的手术方案,但同时行广泛纵隔淋巴结清扫又增加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临床应在保证正常组织和功能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切除肿瘤组织以及确定淋巴结清扫范围。  相似文献   

7.
8.
张志强 《医学综述》2014,(1):170-171
目的研究和探讨胸腔镜辅助肺癌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临朐县人民医院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84例确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43例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对照组41例采取传统的开胸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淋巴结清除数、累计生存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传统的开胸手术在手术用时为(114.3±21.6)min,低于研究组的(175.7±24.1)min;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318.5±65.7)mL vs(492.2±45.9)mL];研究组的引流时间为(3.4±1.1)d、住院时间为(9.5±3.2)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的(7.2±2.5)d、(14.1±3.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清扫淋巴结数、累计生存率方面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进行肺癌淋巴结清扫安全可靠,可达到与传统开胸手术同等疗效,且具有住院时间短、出血少等优势,可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手辅助电视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手辅助电视胸腔镜(HVATS )食管癌切除术的方法和可行性。 方法 将5 0例食管癌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 5例。研究组施行HO VATS食管癌切除术,对照组施行常规三切口开胸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情况和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 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效果满意。研究组和对照组的食管旁淋巴结(枚)分别为(2 .92±0 .99)和(2 .96±0 .89) ,贲门旁淋巴结(枚)分别为(1.16±0 .6 9)和(1.0 8±0 .6 4 ) ,胃左动脉淋巴结(枚)分别为(2 .92±0 .76 )和(3.0 4±0 .6 8) ,清扫的淋巴结数目差异均无显著性(P >0 .0 5 ) ;纵隔淋巴结清扫(枚)分别为(6 .12±1.0 9)和(4.6 0±0 .91) ,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胸部手术时间(min)分别为(5 1.2 4±4 .0 1)和(73.4 4±8.75 ) ,胸部失血量(mL)分别为(10 4 .2 0±13.89)和(191.2 1±2 4 .0 3) ,术后引流量(mL)第一天分别为(2 0 7.6±2 0 .0 6 )和(382 .0 0±2 5 .6 6 ) ,差异有极显著性(P <0 .0 1)。 结论 HVATS食管癌切除术能够达到常规三切口开胸手术相同的切除效果,且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电视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并区域淋巴结清扫的手术根治性、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53例周围型胞肺癌,随机分为全电视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组(n=25)及传统标准肺癌根治术组(n=28),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胸管引流量.结果:两组比较,全电视胸腔镜下肺癌根...  相似文献   

11.
食管癌血管生成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食管因管生成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了1994-1995年手术切除的50例食管癌病人石蜡标本中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受体蛋白的表达。其中有食管旁淋巴结转移者18例,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15例。光镜下行MVD、VEGF、Flt、KDR蛋白表达细胞的计数。结果 食管旁和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组的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同皮生长因子受体(Flt、KDR)蛋白表达均高于未转移组,结论 食管癌中MVD、VEGF、Flt、KDR蛋白表达与肿瘤转移行为密切相关,有可能作为判定肿瘤生物学行为、转移潜能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The study aimed to clarif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LNM) and to compare the oncologic outcomes of 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 (MIE) with open esophagectomy (OE) in terms of lymph node dissection (LND) in thoracic esophageal cancer patients.Methods:The data from esophageal cancer patients who underwent MIE or OE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9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NM in thoracic esophageal cancer were discussed, and the differences in numbers of LND, LND rate, and LNM rate/degree of upper mediastinum between MIE and OE were compared.Results:For overall characteristics of LNM in 249 included patients, the highest rate of LNM was found in upper mediastinum, while LNM rate in middle and lower mediastinum, and abdomen increased with the tumor site moving down.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MIE (n = 204) and OE groups (n = 45). In terms of number of L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upper mediastinum between MIE and OE groups (8 [5, 11] vs. 5 [3, 8], P < 0.001).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regional lymph node showe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except the subgroup of upper mediastinal 2L and 4L group (3 [1, 5] vs. 0 [0, 2], P < 0.001 and 0 [0, 2] vs. 0, P = 0.012, respectively). Meanwhil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erms of LND rate except 2L (89.7% [183/204] vs. 71.1% [32/45], P = 0.001) and 4L (41.2% [84/204] vs. 22.2% [10/45], P = 0.018) groups. For LNM rate of T3 stag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MIE and OE groups, and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regional lymph node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except 2L group (11.1% [5/45] vs. 38.1% [8/21], P = 0.025). The LNM degree of O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MIE group (27.2% [47/173] vs. 7.6% [32/419], P < 0.001), and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regional LNM degree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except 2L (34.7% [17/49] vs. 7.7% [13/169], P < 0.001) and 4L (23.8% [5/21] vs. 3.9% [2/51], P = 0.031) subgroups.Conclusion:MIE may have an advantage in LND of upper mediastinum 2L and 4L groups, while it was similar to OE in other stations of LND.  相似文献   

13.
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Li JD  Wang WG  Xu JL  Gao ZR  Shao LF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5):3197-3200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指导食管癌淋巴结清除术及为术后综合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河南省肿瘤医院胸外科收治的623例胸段食管癌患者的手术及病理资料,分析其淋巴结转移特点。结果全组共清除3689组淋巴结(8603枚),淋巴结转移率47.2%,淋巴结转移度10.3%;Tis期食管癌无淋巴结转移,T1期以后各期食管癌均可见淋巴结转移。不同T分期胸段食管癌间,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8,407,P=0.000和x^2=118.438,P=0.000);随T分期增加,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均增加,两者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r=1,P=0.000;r=1,P=0.000);不同病理类型的胸段食管癌间,其淋巴结转移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x^2=6.284,P=0.179),而淋巴结转移度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84.577,P=0.000),食管腺鳞癌、腺癌、小细胞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度均明显高于食管鳞癌;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具有上下双向性和跳跃性;各段食管癌均可以发生腹腔淋巴结转移,胸下段食管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最高。结论食管癌淋巴结清除应适度,应重视对腹腔淋巴结的清除;在保证手术的相对彻底性的基础上,根据淋巴结转移趋势及其他一些指标,尽早接受合理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才应该是食管癌治疗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对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ALN)肿瘤转移的临床价值;分析影响前哨淋巴结(SLN)检出率的因素.方法选择T1~2N0M0乳腺癌患者80例.取1%亚甲蓝3~5ml分四部位注射在乳腺肿瘤表面或取活检部位周围皮下组织内.此后,行不同方式的乳腺癌根治术,将所有SLN、非SLN送病理检查.将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与SLN进行对比;分析SLN检出率及影响检出率的因素.结果80例患者中76例检到SLN,检出成功率95%(76/80),敏感度86.21%(25/29),准确性94.74%(72/76),假阴性率13.79%(4/29),特异性100%(51/51),总阳性预测值为100%(25/25),总阴性预测值92.73%(51/55).SLN检出率与术前化疗有关(P<0.05),与年龄、肿瘤位置、病理类型、雌激素受体(ER)无关(P>0.05).结论SLNB敏感度较高,基本能准确地判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亚甲蓝染色法检测乳腺癌SLN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早中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中,电视胸腔镜(VATS)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淋巴结清扫的效果。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58例,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患者75例(VATS 组),传统开胸肺癌手术患者83例(传统开胸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总数,并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各区域淋巴结的清扫个数。结果VATS 组患者清扫淋巴结为1257枚,阳性淋巴结数136枚;传统开胸组患者清扫淋巴结1499枚,阳性淋巴结数169枚,两组淋巴结清扫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左、右肺癌各区域淋巴结清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早中期非小细胞肺癌,电视胸腔镜手术可以达到传统开胸手术纵隔淋巴结清扫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王成  祝会斌  方汉林  卢荣鑫 《安徽医学》2013,34(12):1797-1799
目的 分析150例食管癌术中淋巴结清扫,分析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探讨食管癌术中淋巴结清扫方式的依据.方法 150例食管癌根治术,术中常规清扫各部位淋巴结,并分别标记送病理分析,研究淋巴结转移规律和清扫方式.结果本组136例患者有淋巴结转移.本组清扫淋巴结累计1 233枚,平均每例清扫淋巴结8.3枚,517枚淋巴结有转移,转移率为42.6%.胸上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多见于中上纵隔,颈部食管旁及锁骨上,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在上纵隔、颈部和腹部均能发现转移,胸下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多见于中下纵隔和上腹腔.肿瘤长度,肿瘤浸润深度越深,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率相关.结论 胸上段食管癌行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胸中段食管癌行隆突下淋巴结,下胸段食管旁,胃小弯侧淋巴结清扫.胸下段食管癌行隆突下淋巴结,下纵隔淋巴结,胃小弯侧,胃左动脉旁淋巴结清扫.食管癌病灶长度越长,肿瘤分化越低,淋巴结转移率越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合并三区淋巴结清扫术护理配合体会.方法:对患者通过各种方法进行充分有效的术前术中护理.结果:152例患者经过食管癌切除合并三区淋巴结清扫术后,所有患者均达到100%的切除率.结论:做好食管癌切除合并三区淋巴结清扫术护理,充分暴露手术野,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顺利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52-55
目的探讨微创食管癌术后最佳的肠内营养时机。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本院接诊并进行微创手术治疗的128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术后24~48 h内给予肠内营养,研究组术后8~12 h内给予肠内营养,记录患者术前1 d、术后5 d、8 d血液生化指标水平,记录白蛋白和总蛋白的水平,并记录两组患者肺炎、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状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1 d,两组患者白蛋白和总蛋白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5 d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分别为(57.42±4.63)g/L、(29.52±3.04)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6±5.32)g/L、(26.08±3.07)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8 d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分别为(63.37±4.81)g/L、(32.33±3.48)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34±5.02)g/L、(28.59±3.64)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1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消化道不适发生率为20.3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微创术后8~12 h是给予肠内营养的最佳时机,在该时段给予患者肠内营养能有效降低并发症,改善其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肠镜下纳米碳淋巴结示踪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治疗的50例结直肠癌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被确诊后直接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实验组在术前1天接受肠镜下多点黏膜下注射纳米碳示踪剂,次日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术中以纳米碳黑染淋巴结为指导扩大淋巴结清扫范围。以术后淋巴结病理检查为金标准,评价纳米碳示踪剂黑染淋巴结预测阳性淋巴结的准确性及对阳性淋巴结检出率的影响。结果对照组共检出淋巴结604枚,经病理证实淋巴结阳性患者11例,阳性淋巴结52枚,总检出率8.61%(52/604)。实验组共检出淋巴结780枚,淋巴结阳性患者15例,阳性淋巴结90枚,总检出率为11.54%(90/780)。两组阳性淋巴结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90枚病检阳性淋巴结中被纳米碳黑染的有45枚,黑染率为50.0%(45/90)。纳米碳示踪剂标记黑染淋巴结预测淋巴结阳性患者的灵敏度为64.7%,特异度为85.7%,准确度为74.2%。结论术前通过利用纳米碳示踪剂标记结直肠癌前哨淋巴结,可为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提供指导,从而提高清扫总量,提高对转移淋巴结的检出概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诸多临床因素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统计85例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患者的各个临床因素、生存情况和术后淋巴结病检转移情况,分析后者与前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中肿瘤大体类型、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血清CEA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相关;多因素分析中肿瘤大体类型、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无淋巴结转移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淋巴结转移个数〈3个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个数≥3个组。结论:直肠癌的临床特征与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联系,了解这些联系有利于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判断,以及制定治疗方案和进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