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型糖尿病(T2DM)和高血压病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这两种疾病合并存在会提高大动脉粥样硬化及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尤其对人体重要器官的功能性和器质性损害更加严重。本文就近年来研究T2DM合并高血压昼夜节律的主要影响因素(如自主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儿茶酚胺等激素和血管活性物质、睡眠节律及遗传相关基因等)进行综述,为后期更有效地控制T2DM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疾病进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单纯原发性高血压及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对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早期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高血压病患者150例,按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对照组和2型糖尿病组,每组75例.治疗后通过比较两组血压、血压变异性(采用血压标准差表示)及NGAL和KIM-1水平,以有急性肾功能损伤(acute kidney iniury,AKI)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组首诊3月后24 h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白昼收缩压、非杓型节律的比例、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异系数、KIM-1浓度及AKI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夜间收缩压和夜间舒张压下降百分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夜间舒张压下降率是AKI保护因素(OR=0.834),糖尿病是AKI的危险因素(OR=3.237).结论 糖尿病能明显增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的异常改变,是高血压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夜间舒张压下降率是AKI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3.
<正>高血压是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第一危险因素,血压平稳度及清晨血压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呈正相关。清晨是24h中血压波动最大的时间段,也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最高的时段,这种清晨血压剧升的现象称为"血压晨峰"(MBPS)~([1])。本研究旨在探讨具有血压晨峰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型的特点,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2 4h血压昼夜节律变化 ,预防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方法 :选择 41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 (ABPM) ,求得日间 6h~ 2 2h ,夜间 2 2h~ 6h ,两个时段的平均血压及每小时的血压均值 ,比较昼夜时段间的血压差异 ,描记 2 4h动态血压曲线 ,结果 :显示高血压患者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低于白天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 ,可见血压的昼夜波动曲线呈“长柄勺”形状。结论 :表明测定 2 4h动态血压对高血压病的诊断和并发症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水平对合并2型糖尿病的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综合科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311例,根据有无2型糖尿病分为对照组(n=151)及观察组(n=160),比较2组血糖、血脂水平,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空腹血糖对血压昼夜节律的影...  相似文献   

6.
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Ⅱ型糖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HDM)患者动态血压水平,昼夜节律改变及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关系。方法: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测UAER。结果:HDM组夜间血压明显高于原发性高血压组(对照组)(P〈0.05),昼夜血压变化差值百分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昼夜节律异常;HDM组夜间血压与UAER成正相关(P〈0.05),昼夜血压变化差值百分率与UAER成负相关(P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变异性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4年1-9月在我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443例,其中男性250例,女性193例,年龄(60.36±12.11)岁,根据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结果分为:正常血压组(n =158)、杓型血压组(n=59)和非杓型血压组(n =226),比较3组间血压、血压变异性(采用血压标准差表示)及颈动脉硬化检出率,以有无颈动脉硬化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非杓型血压组颈动脉硬化检出率(60.6%)明显高于杓型血压组(42.4%)(P<0.01);非杓型血压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脉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脉压均高于杓型血压组(P<0.01或P<0.05);非杓型血压组24 h平均收缩压标准差高于杓型血压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夜间舒张压下降率与颈动脉硬化独立相关[OR=0.952(95% CI:0.929~0.975);P<0.01].结论 非杓型血压促进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夜间舒张压下降率是颈动脉硬化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EH合并胰岛素抵抗(IR)及EH合并2型糖尿病(T2DM)对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动脉血管硬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四川省人民医院E H患者150例,按是否合并IR及T2DM,分为对照组、IR组及T2DM组,每组各50例.治疗后,通过比较3组间血压昼夜节律及其变异性和检测颈动脉硬化检出率,以有无颈动脉硬化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T2DM组首诊3月后,24 h收缩压和舒张压、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异系数、白昼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非杓型节律的比例及颈动脉硬化检出率均高于IR组和对照组(P<0.05),且T2DM组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百分率均较IR组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IR组首诊3月后,24 h收缩压、24 h收缩压和舒张压标准差、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白昼收缩压及夜间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百分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2DM是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OR=2.175),夜间舒张压下降率是颈动脉硬化的保护因素(OR=0.913).结论 EH患者合并T2DM或IR均能够明显增加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发生,T2DM是EH患者发生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谢乃强 《热带医学杂志》2004,4(6):727-728,730
目的探讨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DM)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为防治2型DM患者心脏损害提供依据。方法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或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血压检查筛选排除合并冠心病等其它心脏病、高血压病,无糖尿病肾病的60例2型DM患者并据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将患者分成左室肥厚组(LVH组共28例)及非左室肥厚组(NLVH组共32例)。监测他们的24h动态血压。结果显示LVH组与NLVH组相比,在平均24h收缩压、平均白天收缩压、平均24h舒张压、平均白天舒张压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而在平均夜间收缩压、平均夜间舒张压、夜间收缩压下降百分率、夜间舒张压下降百分率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正常血压的2型DM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可能是致2型DM患者左室肥厚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0.
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动态血压昼夜节律观察浙江省苍南县龙港医院内科(325802)陈明华薛盛龙Ⅱ型糖尿病与高血压正常并存,二者均为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它们的共存更增加了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1)。为了解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动态血压(ABP)的昼夜节律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血压伴或不伴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晨峰的患病特点及其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我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244例,其中男性118例,女性126例,年龄(64.7±11.5)岁,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及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其分为4组:糖尿病晨峰组(D-S,36例)、糖尿病非晨峰组(D-nS,56例)、非糖尿病晨峰组(nD-S,72例)、非糖尿病非晨峰组(nD-nS,80例),入选的244例患者全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别比较4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结果 糖尿病晨峰组、糖尿病非晨峰组和非糖尿病晨峰组24 h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均高于非糖尿病非晨峰组(P<0.05);糖尿病晨峰组24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舒张压高于糖尿病非晨峰组、非糖尿病晨峰组和非糖尿病非晨峰组(P<0.05);晨峰组三支病变率、C型病变率及晨峰组Gensini总积分显著高于非晨峰组(P <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年龄(r =0.786,P<0.01)、BMI(r=0.284,P<0.05)、空腹血糖(r=0.712,P<0.05)、LDL-C(r=0.765,P<0.05)、晨峰程度(r=0.852,P<0.01)及24 h MSBP(r=0.804,P<0.01)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空腹血糖、24h平均收缩压及血压晨峰为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压晨峰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效控制该类患者的晨峰血压及24 h长效平稳的降压可减少对靶器官的损害,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2.
宋涛  陈悦  霍阳  初巍巍 《西部医学》2014,(6):775-777
目的 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11月~2013年8月收治的261例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ckroff-Gault公式测算eGFR(GFR估测值),根据eGFR水平分为4组:即A组64例(eGFR>90ml/min·1.72m^2)、B组78例(eGFR 60~90ml/min·1.72m^2)、C组67例eGFR 41~59ml/min·1.72m^2)和D组52例eGFR≤40ml/min·1.72m^2),测定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体重指数等,24小时动态监测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比较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GFR的关系.结果 随着eGFR水平下降,病程逐渐延长,收缩压与脉压显著升高,舒张压显著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证实,eGFR水平与病程、收缩压、收缩压晨峰呈显著负相关(P<0.05),舒张压下降率及舒张压波动幅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为收缩压、收缩压晨峰、收缩压下降率、脉压及脉压下降能够显著影响eGFR水平(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昼夜节律与GFR关系密切,值得临床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按照高血压时间治疗学中的择时给药,探讨不同的给药时间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影响。方法采用180-EA动态血压监测系统动态血压监测法筛选出206例有血压晨峰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组采取常规的上午8时给药;B组采取晚上睡前给药,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均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的检查。结果治疗前两组的24h平均血压、白天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以及血压晨峰均元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24h平均血压、白天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以及血压晨峰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B组的夜间血压及血压晨峰下降明显,且能恢复昼夜节律与治疗后的A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对明显有血压晨峰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采取时间治疗可以更好的纠正夜间高负荷血压、抑制血压晨峰、恢复血压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硝苯地平控释片短期治疗对高血压病患者异常血压昼夜节律的逆转作用。方法:30例经动态血压监测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高血压病患者,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30-60mg,每日1次,治疗前和疗程第6周时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30例中,异常血压昼夜节律逆转17例,未逆转13例,结论:拜新同治疗后,约57%高血压病患者的异常节律可被逆转。  相似文献   

15.
钱喆  周国宝  李俭春 《海南医学》2011,22(21):23-2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心肌缺血的相关性。方法 19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同步记录24 h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根据动态血压检测结果分为晨峰组(73例)和非晨峰组(120例),分析动态血压参数和心电图ST段偏移程度和偏移的时相性,研究心肌缺血和血压变异的关系。结果晨峰组与非晨峰组检出ST段水平型压低分别为34.2%与14.2%(P〈0.01)。57.6%的ST段压低发作出现在清晨6:00~8:00,相关分析表明,凌晨血压和血压晨峰与对应时域ST段压低程度呈正相关。结论与无血压晨峰的高血压病患者比较,具有血压晨峰的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更常见,且多出现在清晨。  相似文献   

16.
食道癌DC类细胞生物治疗目前国内临床应用及报告病例尚少,我们采用自体血内DC类细胞体外培养扩增法,在GN、CSF、IL-4等联合作用下,使DC类细胞大量扩增,能有效摄取和处理抗原,然后迁移至T细胞区,活化未致敏的T淋巴细胞,而后回输给病人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这种方法为食管癌治疗开辟了一个非常广阔的治疗情景,给食管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办法和希望.尽管目前我们总结的病例尚少,但该治疗方法的疗效和使用前景已初见端倪,相信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DC类细胞治疗食道癌必将获得更加骄人的收获.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Q—T离散度的关系。方法:对156例高血压患者做24h动态血压监测及同步12导联心电图检查。根据动态血压监测情况分为两组,晨峰组(86例),血压晨峰(起床后2h内平均收缩压一睡眠时最低平均收缩压)≥55mmHg(1mmHg=0.133kPa),其他为非晨峰组(70例)。同步12导联心电图测量Q—T间期(Q—T),校正Q—T间期(Q—Te),Q—T离散度(Q—Td),校正Q—T离散度(Q-Ted)。结果:晨峰组与非晨峰组Q—Tc,Q—Td,Q—Tcd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有晨峰现象的患者,Q—Te,Q—Td,Q—Ted显著延长,心室肌电不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的动态血压变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梁群  朱小红 《安徽医学》2009,30(4):382-383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24h血压变化状况。方法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50例原发性高血压(EH)组和5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DM)组患者的24h血压,比较24h收缩压(24hSBP)、24h舒张压(24hD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血压负荷值、血压昼夜节律。结果24hDBP、dSBP、dDBP、白天血压负荷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SBP、nSBP、收缩血压负荷及血压昼夜节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4h收缩压、夜间收缩压升高、血压负荷值升高,血压昼夜节律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导管肾动脉消融去交感神经术(renal sympathetic denervation,RDN)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的影响。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确诊的高血压患者161例,根据血压晨峰水平,将患者分为晨峰组和非晨峰组。所有患者均给予RDN治疗。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 d、3 d、7 d、1个月、6个月、12个月血压晨峰,24 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数值;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的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Cr)、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健康状况调查问卷(the 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SF-36)];术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与非晨峰组比,晨峰组的BUN、Cr水平较高(P<0.05),eGFR水平较低(P<0.05);治疗后,2组的BUN、Cr水平降低(P<0.05),eGFR水平增高(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