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对中心静脉导管的置管与维护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200例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患者采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方法、股静脉置管方法、颈内静脉置管方法、锁骨下静脉置管方法对患者进行置管,并且做好对中心静脉导管的维护工作.结果:入选患者中共计12例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8例股静脉置管,172例颈内静脉置管,8例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其中有3例患者出现导管感染,在经过相应的处理之后,患者的感染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结论:采用科学合理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和维护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医疗风险,并且使医疗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异位发生的原因,总结防护经验,减少PICC导管异位发生率.方法 回顾2006年10月~2008年6月15例PICC导管异位病例,分析其异位的原因,探讨异位的预防及处理对策.结果 15例导管异位病例中,插管未到位7例;异位于心脏5例;异位于颈内静脉3例.主要原因与穿刺静脉的选择、留置长度的测量,以及体位的摆放等有一定关系.结论 护士在置管时正确选择穿刺静脉,准确评估留置长度,能降低导管异位发生率,并在异位发生后根据异位的不同部位给予相应的处理,可减少因导管异位引起的并发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3.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感染分析与预防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为了降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感染率。方法对置管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与导管的优劣、插管操作是否正规、置管后护理和患者因素密切相关。结论选择优良材质的导管;置管操作要规范、熟练;规范化置管后护理和提高置管患者自我护理意识是预防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研究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部位渗液的原因,并有针对性提出护理对策。方法:挑选专业的PICC护理人员,对我院PICC置管患者的并发症进行随访分析,总结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对应的预后护理措施。结果:分析渗液发生的原因受自身疾病、穿刺部位以及方法、置管后护理以及纤维蛋白导管鞘形成等因素的影响,针对不同原因实施对症处理,渗液情况均停止。结论:PICC置管穿刺前,首先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治疗原发疾病,并掌握穿刺送管技巧,保证一次性穿刺成功,置管后规范管理针对不同情况做好对应的护理工作,可有效减少穿刺渗液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新生儿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杭州市临安区第一人民医院和杭州市儿童医院2018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689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新生儿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分为感染组34例和非感染组655例,分析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新生儿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689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新生儿,34例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感染发生率为4.93%;共检出病原菌3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1株占32.35%,革兰阳性菌20株占58.82%,真菌3株占8.82%;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体质量≤1 500 g、置管天数>14 d、5 min阿普加(Apgar)评分≤7分是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新生儿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新生儿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较高,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出生体质量、置管天数、5 min Apgar评分与经...  相似文献   

6.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技术近几年广泛应用于临床.经PICC输注药液可以使药物直接进入上腔静脉.由于上腔静脉血流速度快,能尽快稀释药液,就避免了刺激性药物对组织及血管的损害.临床上PICC操作中常会遇到穿刺失败、送管困难、导管异位等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导管异位.PICC置入的长度由操作者根据患者体表的测量进行估算,这种测量与实际置管长度存在一定的差异;置管时还可能因操作者因素、患者因素等导致导管异位.本文拟通过分析PICC置管过程中各种因素对置管异位的影响,找出相应对策,提高PICC置管的到位率,减少导管异位所导致的脱管、堵管、静脉炎、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提高PICC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头静脉植入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异位处理后患者发生静脉炎的情况。方法286例经头静脉置管的患者,经胸部X线检查发现PICC异位39例,其中26例使用末端开口PICC,13例使用三向瓣膜式PICC,观察PICC异位处理后输入化疗药过程中患者发生静脉炎的情况。结果在输化疗药时,使用末端开口PICC患者静脉炎发生率(11.5%)显著低于使用三向瓣膜式PICC患者(76.9%)(P〈0.05)。结论临床PICC置管过程中应注意选择导管类型。出现异位后正确处理,加强置管后局部观察和护理,可以提高异位导管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引发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对相关预防与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探究。方法:回顾性分析选择2016年4月-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采用PICC置管的80例患者,归纳其置管后的并发症,归纳对应防治策略。结果:参与本次研究的80例患者中,出现并发症7例(8.75%),以穿刺点渗血、机械性静脉炎、导管脱出、导管堵塞以及穿刺点感染等为主。结论:PICC导管使用时间长短和护理人员对其并发症的认识程度以及规范操作相关,置管前应对患者病情整体评估,娴熟扎实的掌握PICC置管技术以及各种置管后并发症的防护措施,置管期间选择最适静脉,明确穿刺及送管技巧,置管后全面保护,降低置管并发症发生率,能够显著延长PICC导管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异位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血液病患者PICC置管的情况。结果15例患者发生PICC导管异位,导管异位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操作者早期技术欠熟练,与置管途径无相关性(P〉0.05)。结论导管异位与操作者的置管熟练程度相关,如送管速度过快、测量长度欠准确等;通过改变体位、调整长度等均能复位、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心脏术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原因,并探讨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医院收治的心脏手术患者90例,术后均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分析全部患者临床资料,统计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讨论感染原因及干预措施。结果 90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20例,感染率22.22%,共检出病原菌20株,革兰阴性菌6株占30.00%,革兰阳性菌13株占65.00%,真菌1株占5.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使用三腔导管、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时间>10d、有合并症是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导致心脏术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原因较多,应针对危险因素术前应积极处理合并症,选择合理的导管种类、穿刺和封管方式,根据药敏试验科学使用抗菌药物,缩短置管时间,从而减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风险,保障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核渗出性胸膜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胸腔穿刺,积液抽取治疗;治疗组患者采取经皮留置的中心静脉导管的间断引流治疗。结果:98例患者经过治疗体温均呈阶梯状下降,各种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论:短程化疗配合经皮留置的中心静脉导管的间断引流对结核渗出性胸膜炎效果明显,可作为结核渗出性胸膜炎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涂作胜 《现代保健》2010,(23):29-30
目的 掌握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有效的预防脑出血的发生,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方法 将118例患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患病高发年龄40~70岁,平均61岁;死亡67例,占56.77%,病死率与年龄成正比.结论 脑出血是高血压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并有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避免脑出血的发生主要措施是防治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临床妇科急症误诊为阑尾炎的常见原因以及避免其发生的预防对策,以提高医院的诊疗质量.方法 对我院24例误诊为阑尾炎的妇科急腹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误诊为阑尾炎的病例最终均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诊断分别为右侧卵巢囊肿并发蒂扭转4例、盆腔炎附件炎10例、右侧输卵管炎3例、右侧卵巢囊状滤泡破裂3例、右侧卵巢黄体破裂2例、右侧输卵管积脓1例、右侧输卵管妊娠破裂1例,明确急腹症腹痛原因后进行急诊手术治疗,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后治愈出院.结论 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临床医生应该对就诊的患者进行细致的检查,结合其其它病史及影像学资料,做出正确的临床诊断,只有这样,才能够为患者解除病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成功和置管后的并发症。方法 对640例有长期输液适应的病人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一次性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导管。外径为0.8mm(Fr3)、(Fr4),1.6mm(Fr5)结果 本组穿刺成功率95.1%(包括:穿刺2次成功),失败率为4.9%。609例插管成功后的临床表现:(1)上臂胀感占12%;(2)重症静脉炎在一周左右发生占2.6%;(3)导管异位占3%,经调整后恢复正常位置;(4)导管堵塞率在20天以上90天以内发生的占21.4%。(5)清洗堵塞导管成功率占33.1%,失败率占66.9%。结论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操作简单,可长期安全保留在血管内,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 PICC)在早产儿的应用及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3年6月期间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41例PICC早产儿的置管途径、置管成功率、置管长度、留管时间、并发症及处理方法。结果穿刺部位:肘正中静脉25例,贵要静脉11例,头臂静脉2例,颞浅静脉2例,髂外静脉1例;右侧置管35例,左侧置管6例;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41/41),置管长度7~12cm,留管时间3h~44d;29例正常拔管,2例导管异位,2例堵管拔管,3例外渗拔管,1例静脉炎,1例细菌培养阳性,2例葡聚糖升高拔管,1例有临床感染症状但细菌培养阴性。结论 PICC操作成功率高、安全、留置时间长,是早产儿较佳的静脉通道;肘正中静脉及贵要静脉是较佳的PICC静脉通路,头臂静脉、颞浅静脉及髂外静脉例数减少,但推测颞浅静脉不宜作为早产儿PICC的静脉通路。  相似文献   

16.
A 58-year-old woman developed headaches and increasingly severe dysphagia over two years, which made her dependent on a nasogastric tube. Other symptoms were an unsteady gait and paraesthesias in the face, hands and feet. MR scanning of the craniospinal junction showed cerebellar ectopia with protrusion into the foramen magnum (Chiari I malformation). The patient recovered completely following surgical decompression. Previous reports show that this reversible cause of dysphagia is often not recognised until at a late stage.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体外反搏仪防治急性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19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2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应用SPSS 19.0软件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体外反搏仪进行治疗和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1.64%(1/61)和11.48%(7/61),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6.72%(59/61)和83.61%(51/61),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应用体外反搏仪可以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阮佳英  祝茜  石钢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8):1934-1935
目的探讨宫内外孕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06~2009年8例IVF-ET术后宫内妊娠合并输卵管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4例壶腹部妊娠的患者行患侧输卵管切除,4例间质部妊娠的患者行间质部套扎切除术。7例患者术后妊娠至足月,1例患者妊娠至32周。结论辅助生育技术使宫内外孕的发生率提高。超声检查成为诊断宫内外孕的主要手段。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宫内孕合并输卵管妊娠中具有明显优势。早期诊断和治疗对妊娠结局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9.
Site-rite5超声系统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ite-rite 5超声系统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需要长期静脉治疗且静脉置管困难者在Site-rite 5超声系统导引下行PICC置管,观察穿刺成功率、穿刺次数、穿刺时间、静脉炎发生率、血栓发生率、患者的疼痛评分。入选标准:肘部血管无法触及的肥胖患者、长期化疗4~6周期以后、长期静脉治疗外周血管损伤者、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80岁以上)、小儿患者(7岁以下)。结果:置管成功率为100%,大大减少了穿刺次数,缩短了穿刺时间,避免了静脉炎和血栓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疼痛。结论:Site-rite 5超声系统是一种实用、科学、直观的用于PICC置管的仪器,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应用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护理方法,积累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收治的20例使用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的肺结核患者统一进行全面的护理。结果提高了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论做好心理护理,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加强消毒隔离制度和健康宣教,严格掌握用药速度和方法,正确选择静脉,加强输液巡视,避免静脉炎的发生;用药后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效果,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