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了解虎门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情况及其身体状况,为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方法:对于社区参与糖尿病慢性病管理的老年患者随机抽样,进行问卷调查及相关体检,如:体格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等。结果:虎门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知晓率为43.3%(520/1 200),年龄段在60-69岁的患者在糖尿病知晓率、血糖控制达标率及血脂控制率方面均高于年龄段70岁以上患者(P〈0.05);在糖尿病知识达标的患者中血糖控制率、血脂控制率、BMI达标率要明显高于糖尿病知识不达标的患者(P〈0.05)。结论:虎门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知晓率、血糖及血脂控制率均偏低,糖尿病知晓率与血糖、血脂和BMI的控制情况明显相关,进一步加强糖尿病健康教育能够更好地提高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饮食的健康教育对高血压影响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晓晨 《当代医学》2011,17(20):108-109
目的评价使用健康教育的社区干预方式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方法对东风社区内36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设置实验组及对照组进行健康教育,2年后比较总结干预效果。结果经过健康教育,实验组人群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45.6%~58.8%上升到近92%,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控制率从54.2%上升到74.7%。同时,高血压患者致残致死率也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社区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干预,可以显著提高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并降低致残致死率,大大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僧松娟  魏伟   《中国医学工程》2011,(11):86-86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社区内糖尿病患者20例随机分为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各10例,对健康教育组10例患者根据健康教育标准进行健康教育,并定时、定点检测、随访、且与对照组进行对。结果半年后健康教育组的糖尿病患者血糖下降显著,整体血糖水平下降2.8mmoL/L,与对照组比较P〈0.01.血糖控制率从30%上升到45%,糖尿病诊断标准知晓率有教育前的40%上升到55%,显著高于对照组,其生活方式(饮食控制、运动)改善,与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规范定期的护理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控制血糖,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改善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4.
陈桂芳 《中国医药导报》2010,7(35):155-155,158
目的:观察社区综合干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社区中104例糖尿病患者根据干预情况分为两组,仅在医院诊治时接受了健康教育的4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时进行了社区综合干预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综合干预应用于糖尿病患者中能够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同时可改善患者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糖尿病患者行电话随访式的健康教育,并对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将在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后好转出院的40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行常规出院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由管床医生定期对患者行电话随访。半年后利用患者来院复诊的机会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评价二组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对糖尿病治疗的依从性和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二组患者知晓率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患者对糖尿病药物治疗、合理饮食、坚持体育锻炼、戒烟、限酒的依从性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保持情绪稳定的知晓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85.6%),二组患者满意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对糖尿病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对糖尿病治疗的依从性和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6.
刘波  张剑敏  王博  周尊海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33):4034-4038
目的 探究以政府部门主导、社区医疗机构支撑、社区组织协作的三位一体模式的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效果。方法 2013年2-8月在长白新村街道社区共选取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845例。以三位一体模式为平台,居住地居委会为单位,将患者通过计算机简单随机抽样法以15~20例分到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采取定期授课、定期指导和定期互动的方式,对患者进行糖尿病自我管理指导。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糖尿病核心知识知晓率、健康生活基本知识知晓率、健康生活方式行为形成率、血压、体质指数、空腹血糖水平、理想血压控制率、空腹血糖水平控制率。结果 全程参与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患者815例,全程参与率96.4%(815/845)。共发放调查问卷815份,回收有效问卷815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糖尿病核心知识知晓率和健康生活基本知识知晓率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健康生活方式行为形成率干预后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体质指数、空腹血糖水平均低于干预前,理想血压控制率、空腹血糖控制率均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 糖尿病自我管理三位一体模式可以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文兵 《河北医学》2010,16(11):1292-1295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为制定有效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糖尿病健康教育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在北新泾五村社区建档的14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和不良生活方式调查,并对其进行综合健康教育,对比健康教育前、后患者的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观察其生活方式、饮食及行为、健康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后,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教育前(P〈0.01);健康指标有所改善(P〈0.05);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控制体重、情绪稳定人数较教育前显著增加(P〈0.01)。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改善健康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医护合作责任制护理模式在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作用,旨在为社区慢性病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上海市闸北区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档案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27例,通过医护合作责任制护理团队对其进行疾病相关情况问卷调查、团体教育、个案咨询与指导等糖尿病管理,并评价管理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达标率,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运动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管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均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管理后糖尿病症状、糖尿病诊断知晓率均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管理前后糖尿病并发症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管理前后运动频率、运动时间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管理前后尿微量蛋白、视网膜病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护合作责任制护理模式有助于患者控制血糖、提高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加强运动,可为社区慢性病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措施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凤珍 《当代医学》2010,16(12):39-39
目的分析社区高血压患病及相关现状,实施健康教育措施。方法健康教育前后分别填写调查问卷。结果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从健康教育前的36.24%提高到健康教育后的96.83%(P〈0.01);患者血压控制率从健康教育前的45.12%提高到健康教育后的82.50%(P〈0.01)。结论健康教育是控制社区高血压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北京某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干预及其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知、信、行(KAP)的影响,为制定有效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糖尿病健康教育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4年5月~2005年5月在北大地社区就医的27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和不良生活方式调查,并对其进行综合健康教育,对比健康教育前、后患者的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观察其生活方式、饮食及行为的改变情况.结果 健康教育后,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教育前(P<0.01);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控制体重、情绪稳定人数较教育前显著增加(P<0.01);水果、食用油、食用蛋和豆类摄入量较健康教育前有所下降(P<0.05).患者健康教育前后运动、行为(除每周锻炼时间外)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后每周锻炼超过3 d的人数较健康教育前增加了2.5%,每天锻炼超过60 min的人数分较健康教育前增加了5%.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开展家属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治疗影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符合2型糖尿病标准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对患者和其家属均实施糖尿病健康教育,对照组仅对患者实施糖尿病健康教育,并对两组健康教育前后客观指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自身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后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家属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治疗中具有积极作用,应予推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后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中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235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健康教育,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及DSQL量表对教育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调查并对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健康教育后,患者的总评分、生理维度、心理维度及治疗维度得分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水平较低的比例明显降低,而生存质量水平较高的比例明显提高,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应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加强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做健康教育,使孕妇更好地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规范生活方式,提高健康素养,使血糖达标。方法:收集住院妊娠糖尿病孕妇38例为观察组,同时选门诊围产期妊娠糖尿病孕妇38例为对照组。观察组采取糖尿病健康知识宣教和定期分阶段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对照组采取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和就诊时医生的口头健康教育,无糖尿病知识定期评估,未规范监测血糖。对两组健康宣教前后对妊娠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比较;对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妊娠糖尿病相关知识了解情况由宣教前的30%提高到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由30%提高到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宣教前后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健康教育,可增加糖尿病孕妇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度,提高治疗依从性,使其保持理想的血糖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三级医院-社区糖尿病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平台,建立南通市学田社区糖尿病患者电子信息数据库。选择数据库中糖尿病患者4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202例,对照组218例。观察组采取三级医院-社区糖尿病管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教育管理;对照组采取单纯社区医师对患者教育管理。两组治疗3个月后,观察血糖、血脂和血压等相关指标改善情况。结果:(1)观察组体重指数22.1±1.6kg/m2,空腹血糖6.8±1.3mmoL/L,餐后2h血糖8.3±1.7mmoL/L,糖化血红蛋白(6.7±0.6)%,甘油三酯1.72±0.40mmoL/L。(2)对照组体重指数24.9±1.9kg/m2,空腹血糖8.3±1.6mmoL/L,餐后2h血糖9.7±2.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5±0.8)%,甘油三酯2.26±0.27mmoL/L。两组以上5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患者的代谢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信息化条件下三级医院-社区糖尿病管理模式值得探索。  相似文献   

15.
刘晓青  杨尚武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2):1465-1466
目的观察社区健康教育对0~3岁婴幼儿秋季腹泻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深圳市宝安区某街道辖区具有可比性的A和B两个社区,A社区采用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B社区不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干预组A社区随机随访115名0~3岁婴幼儿看护人,对照组B社区随访随访94名0~3岁婴幼儿看护人。分别在干预前后,采用自主设计的调查表当面或电话询问A社区及B社区0~3岁婴幼儿看护人的腹泻病卫生知识、卫生行为形成情况。在干预结束后3个月调查两社区0~3岁婴幼儿秋季腹泻病的罹患率。结果干预组A社区0~3岁婴幼儿看护人干预前后对秋季腹泻知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A社区0~3岁婴幼儿看护人干预前后秋季腹泻喂养行为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后3个月,干预组A社区罹患率为17.83%(25/129),而对照组B社区为48.08%(45/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4,P〈0.01)。结论社区健康教育干预可明显改善0~3岁婴幼儿看护人秋季腹泻的知识、态度、行为,并有效降低秋季腹泻的罹患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对住院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住院糖尿病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80例采用传统健康教育的患者作为对照组,80例应用健康路径进行健康教育的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对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服药依从性及血糖控制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后各项知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出院后6个月内,观察组患者62例(77.50%)服药依从性佳,对照组45例(56.25%)服药依从性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对住院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提高服药依从性,从而使血糖得到更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社区已经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1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59例(健康教育+药物治疗)和对照组59例(药物治疗),对两组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健康教育1年后,两组的空腹血糖值、随机血糖值及生活习惯方面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达标水平及改善其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8.
韩羽  尚瑞平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9):105-106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对慢性病患者管理的效果。方法在大庆市为民社区筛查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892例,建立慢性病档案,对患者给予定期随访,针对性指导用药外加强健康教育,18个月后统计分析患者健康教育前后血压、血糖变化、生活方式及遵医行为变化。结果患者干预前后对比有显著性差异,健康知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明显提高;血压、血糖水平下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社区健康教育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和遵医行为,促使疾病达到满意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模式在糖尿病教育中对糖尿病患者自护行为的有效性。方法:对65例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以健康信念理论为基础的干预模式,并进行自身对照观察,测评干预前后患者的糖尿病知识、自我护理能力和血糖控制情况。结果:65例患者在干预后糖尿病知识、饮食控制能力、规律锻炼、遵嘱用药、足部护理、预防处理高低血糖能力和血糖水平均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P < 0.01),自我监测能力无明显改善(P > 0.05)。结论:健康信念模式可提高教育的效率,对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自护行为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