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日语动词有两种状态否定表现,通过对其先行动词的性质以及否定助动词「ない」接续位置的考察和分析,可以指出,相对于「~ていない」的一般陈述,「~ないでいる」与动作执行者的意志有关,先行动词为意志动词时是"有意不为之"的状态;为可能动词时则是"想为之但不能为之"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复合动词「~込む」中的「込む」可以表达多种语义.本文以《明镜国语辞典》、《大辞林》和《新明解国语辞典》中对结尾词「込む」的意义解释为依据,结合例句,一一考察「~込む」型的复合动词,对所有的「~込む」型的复合动词按结尾词「~込む」表达的意义进行分类,并对同一类的「~込む」型的复合动词的进行语义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探讨了『きニ之る』这一日语动词在语法意义上表现出的特异性.「きニえる」的同一形态既可表示自发语态,又可表示可能语态,在构句上又明显地表现出移动动词的特点.文章通过实际用例对这些复杂的特异性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探讨了「きこえる」这一日语动词在语法意义上表现出的特异性。「きこえる」的同一形态既可表示自发语态,又可表示可能语态,在构句上又明显地表现出移动动词的特点。文章通过实际用例对这些复杂的特异性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6.
主要论述补助动词「シテイル形」在日语中的特点和重要性,「シテイル形」接在不同动词后面的各种各样的用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ガヘテアル”和“ヲヘテアル”两种句型的角度分别探讨了其所适用的动词及成立条件等问题。笔者认为适用“ガヘテアル”句型的动词不仅有配置动词和状态变化动词,还有创造性动词、授受动词和记述动词等。  相似文献   

8.
共起动词是指在句子、文脉等特定语境中,当某些语言现象发生时,根据语言表达习惯等规定性而能与之呼应出现的动词。因此,运用动词共起分析语言的表达结构,能够揭开隐藏在复杂纷乱的现象背后的规定性。「~~ないために」与「~~ないように」是日语学习基础阶段的重要表达结构,由于其语义相近而不易掌握。本文尝试从语言共起的新视角,通过分析和比较二结构的共起动词的语义特征,以揭示二者的语义差异与用法特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ガ~テアル”和“ヲ~テアル”两种句型的角度分别探讨了其所适用的动词及成立条件等问题。笔者认为适用“ガ~テアル”句型的动词不仅有配置动词和状态变化动词,还有创造性动词、授受动词和记述动词等。  相似文献   

10.
利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对日语假名「す」、「す」类常用动词的家族相似性以及原始词根词「す」的模糊语义进行了剖析,发现假名「す」就是「す」类常用动词中承载共同模糊语义的重要部分。尽管「す」类常用动词所表达的意义千差万别,但都与编结、空隙、流过、打捞、澄清有关。确认编结、空隙、流过、打捞、澄清就是本类动词的共同语义特征,并由此推断出所有的「す」类常用动词处在一个模糊的范畴中,由一个复杂的、相互交叉的相似性网络系缚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日语中「動詞テ形+末尾動詞」这一形式整体的功能着手,以「動詞テ形+『クル』」这一具体形式为中心,对其意义结构进行分析。以求探明两者之间的意义结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ガ~テアル”和“ヲ~テアル”两种句型的角度分别探讨了其所适用的动词及成立条件等问题。笔者认为适用“ガ~テアル”句型的动词不仅有配置动词和状态变化动词,还有创造性动词、授受动词和记述动词等。  相似文献   

13.
李奇术 《肇庆学院学报》2011,32(6):46-49,84
在当代日语的实际应用中,能表达动作刚刚结束,状态、结果刚刚形成的句式很多。动词连用形下的结尾词「…たて」和动词过去式后的副助词「…(た)ばかり」(相当于汉语的"刚…(好的)"、"新…"等意思)就是其中的一组。其用法、意义极为相似。可是,在语境、说话人的认识、理解和价值观等方面确有一定的差异。在尊重、借鉴各名家高论的基础上,以著名语言学家森田良行先生的《基礎日本語》一书为依据,就「たて」和「(た)ばかり」的用法、含义、论述等做一分析、归纳、添加,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4.
作者对现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及有关文章所论“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过程进行综述后,多层次论证了:“A—A”和“A—A—A”,是否定之否定规律“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过程的两种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15.
在日语的学习和研究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近义词,通过分析「かなしい」和「さびしい」不可互换的例句来探究「かなしい」和「さびしい」在意义上的区别。同时,再通过分析「かなしい」和「さびしい」可以互换的例句来研究同一个句子在使用「かなしい」时和使用「さびしい」时其意思上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6.
在学习和运用日语过程中 ,格助词是比较难以准确掌握和运用的 ,人们往往习惯从格助词本身去分析其语法功能。从动词词义决定其格助词在句子中的构式的角度看 ,格助词 [と ]表示行为动作的共同主体 ,格助词[に ]表示行为动作的承受者。进一步说 [~と会う ]所表达的这一 [会う ]的行为动作是双方共同的行为动作。[~に会う ]所表达的这一 [会う ]的行为动作是单方面的行为动作 ,另一方是这一行为动作的承受者  相似文献   

17.
「宅」从最初的"住宅、房舍"义到现在常见的"宅文化"义,经历了长时间的语境变迁和社会传播。文章运用认知语义学比喻理论及籾山洋介的语义扩展模式对日语「宅」的多义扩展进行考察,分析其多个义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扩展机制,构建出「宅」的意义网络。  相似文献   

18.
从句子结构和词义用法的角度看,在一定的条件下,“请”等汉语兼语句使令动词与日语授受关系补助动词“~てもらう”之间存在对应关系;明白这一点,可以加深对日语授受动词用法的理解,达到正确翻译之目的。  相似文献   

19.
日语的情意表达方式相当丰富,但以谓语为标准进行分类的话,主要可分为形容词和动词两大类.本文拟以形容词和动词为考察对象,通过分析这两类词的用法,来探求日语情意表达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叔本华是以唯意志主义的代表出现在西方哲学的舞台上的,意志的否定的思想在其哲学中具有核心地位,也是他的整个哲学思想的归宿,他对世界是什么的追问到意志的否定是他的整个哲学思想的表达.本文的目的就是以叔本华哲学世界是什么开始到否定意志而走进"无"为线索对叔本华的哲学进行解读,深刻的把握叔本华的思想,并指出叔本华思想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