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思想品德课本中的教学内容.深受广大教师推崇.教师们都认为.以往的教科书,通常从老师“教”的角度编写,故称“教”本;这套《思想品德》课本主要是从学生“学”的角度编写的.可以称作“学”本。教材特别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思考和践行,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据此,教师只有树立新观念.创造新教法.  相似文献   

2.
<正>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初中阶段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其特点是知识性、思想性、时代性与实践性的高度统一,但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课堂实效性不强的问题。下面笔者就如何增强课堂实效性谈谈自己的体会和做法。一、坚持课堂教学四原则1.坚持"实际性"原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从实际出发,尤其是立足于学生的能力、生活、思想状况实际因材施教:依据学生的差异性,对他们提出不同要求,制定不  相似文献   

3.
<正>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道德素质是人才的重要组成要素。在教学过程中,学校是道德培养的主要阵地之一,学校在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时,存在哪些问题,存在哪些不足,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社会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人们的思维习惯、价值理念和社会道德标准也都在渐渐地发生着变化,初中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也变得更加复杂。因此,初中的思想品德课也应该在内容和方法上做出一些调  相似文献   

4.
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道德素质是人才的重要组成要素.在教学过程中,学校是道德培养的主要阵地之一,学校在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时,存在哪些问题,存在哪些不足,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活"其实就是激活学生的情绪,使之精神振奋起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思品学科来说,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就是有效的课堂教学。那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怎样才能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只要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能静下心来,进一步挖掘教材、潜心研究、精心备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打造高效课堂,思想品德课就可以为成为学生所喜爱的学科,教学的实效性就会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7.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有着德育和智育的双重作用,教师要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心灵启迪作用,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让思想品德课程具有实效性。笔者以此作为论述对象,从知识学习上的指导、思想品德的铸造、行为习惯的优化和健全身心发展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一、知识学习上的指  相似文献   

8.
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就要切实地把学校德育的每一个阵地建设好,让其各尽其能,组成一股强劲的合力,造成少年儿童成长所需要的良好的德育环境和氛围。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向小学生系统地、直接地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课程,是学校实施德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研究思想品德课教学,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就抓住了加强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增强实效涉及诸多方面,就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任务和特点而言,它要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丰富他们的道德情感,以指导他们的道德行为。如果教学中这几  相似文献   

9.
如何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目前的初中思品课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是: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新课程与有效教学成为我们思品课教师的重要课题。有效教学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新常态。"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在"微时代"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要特别注重方式、方法和手段创新,善于借助微课,切实增强教学实效性。教师通过解析思想品德微课的概念,分析了传统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面临的困境,进而阐述了初中思想品德微课资源开发与运用的路径,强调了初中思想品德微课的利用所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是为初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是实施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根本落脚点在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实效性的根本。目前,要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笔者认为:首先,要紧扣人文教育,充分发挥思品课教学的导向作用;第二,要注重情感感染,以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第三,要强调知行统一,课内训练延伸到课外。  相似文献   

12.
王恩建 《考试周刊》2014,(95):118-118
初中思想品德课对于初中生来说,稍微有点难度,不仅有一定的理论深度,而且内容很多。但只要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讨论法或课本剧等,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性,达到预设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3.
郭春丽 《考试周刊》2013,(98):135-135
目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方面的因素,更有社会的影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应该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出发,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合理运用课堂教学形式,实施合作探究学习,努力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这就要求教师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学"上,从学生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14.
在初一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以"知"导"行",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一步增强教育教学实效,始终是摆在每一位政治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过去,中小学课程统一内容,统一考试,统一教材教案,统一标准,教师过分依赖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影响了创造性的发挥.课堂教学的模式化,导致课堂教学少有生气,过于枯燥乏味,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致使"知"和"行"脱节.表现在教学中存在以下弊端:一是道理讲得多,联系实际少;二是教师讲得多,学生参与少;三是只局限于书面作业,行为督促少.为改变这些不适应新课改的状况,我进行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活动,以提高初一思想政治课的实效.  相似文献   

15.
刘忠 《成才之路》2014,(20):22-22
实效性是思想品德课的生命线。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呢?关键在于怎样把学生懂得的道理教得使学生心服口服、自觉践行。需要教师从现实生活中开发课程资源,创设真实感人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实践、体验、感悟。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教学方法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和教师风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下面结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及本人教学的实际,谈谈对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认识。一、研读课程标准、勤于疏通教材和参考资料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的前提 针对《思想政治》教材全国有多种版本,但不同版本的教材之间没有大的差异,教材内容均是依据学科知识体系构建,各年级进行的教学内容在标准中也均作出相应的规定,为此,教师备课必须先备课程标准,才能了解并把握课程的总体要求,才能更好地运用教材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教师要反复阅读、研究教材。深入了解其结构、内容和涵义,才能使自己的教学适应时代的发展,进行有条不紊地讲学。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才能听得津津有味。教师只有扩大视野增加信息量,才能使自己原有的知识不断更新,在教学中才能使自己得心应手地进行教学。教师通过阅读大量的与教材相关的参考书籍,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插进一些课外知识,一方面使课堂气氛得到活跃,拓宽学生视野,另一方面充实了教学内容,增加了学生的信息量,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端正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动力,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刘忠 《成才之路》2014,(19):25-25
思想品德课是德育的主阵地,有效的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独特功能,一直是思想品德课乃至整个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相关问题,帮助学生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切合学生实际,逐步提高每个学生的思想品德。  相似文献   

17.
张芳兰 《甘肃教育》2010,(11):34-34
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实施思想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它对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政治方向,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重要作用。但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常常出现学生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教师教得乏味的现象,怎样才能改变这一状况呢?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19.
聂坤丽 《云南教育》2001,(19):20-21
“知”、“行”统一,注重实效,是思想品德课的重要特征和最终目的。然而在品德形成过程中,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往往反差较大,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这一矛盾,对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发挥德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思想品德课教师凭借课本传授道德观点,总以为自己传授的思想道德观点是惟一正确的,学生不仅要接受这些观点,而且要按照事先设定的思路和程序去接受教师的观点。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带有明显的暗示性,让学生追随教师的思路想问题,围绕教师讲课的思路转,将学生创造性的意见强行统一到标准…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