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耳外伤因暴力和车祸的增加而增多。据报道在头部外伤中伴听骨破损引起传导性聋者占1.4%,而有颞骨骨折时可达37%以上。听骨链各种损伤的发生频度依次为砧镫关节分离,砧骨脱位,镫骨脚骨折,足板和环韧带破裂。槌骨受伤的可能性最小。本文报导3例气压伤和1例头部外伤引起的单独槌骨柄骨折。这4例都有致伤史,及伤后有耳聋症状。耳镜检查鼓膜完整。气耳镜检查按摩鼓膜时可见骨折的槌骨柄与鼓膜有分离运动。当骨折局限于槌骨柄末端时,脐部运动减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对477例用手工探查槌骨柄,指出鼓膜张肌不同程度的强直性收缩是一种保护性的中耳反射,作者对渗出性中耳炎鼓膜切开前作常规槌骨柄探查。成年人在局麻下进行,小儿或精神紧张者需要全身麻醉。用一般的或金属探子,放于槌骨柄上(鼓膜脐上1~2mm),逐渐加重手指压力,槌骨柄的活动常示鼓膜表面光反射改变和短突移位。应用机械压力计测定,正常槌骨柄对10~18 g压力即向内移位,放松后迅速恢复原位,少数人可能需要压力达到45 g,此因鼓膜张肌保护性收缩使槌骨柄向内移位,并于6~48小时后才恢复。固定的槌骨柄呈僵硬状态,用65~70 g压力  相似文献   

3.
中耳畸形     
作者对48例52耳中耳畸形的手术所见进行分析。梭形槌骨柄者2/62,棒状槌骨者4/52,槌骨固定1/52,槌、砧融合1/52,砧骨长脚缺失11/52,砧骨长脚缺失加镫骨异常14/52,砧骨长脚缺失加无卵圆窗11/52,镫骨异常2/52,镫骨异常加无卵圆窗2/52,无圆窗1/52,多种畸形3/52。作者着重描述了三种罕见畸形:①梭形槌骨柄,其特征有小耳廓、小外耳道及小鼓膜,其梭形槌骨柄呈  相似文献   

4.
孤立性槌骨柄骨折并不少见 ,但由于鼓膜外观完整而常被忽略。对于出现传导性耳聋、鼓膜按摩见槌骨异常活动、超限型鼓室功能图及有明确病史如外伤、气压伤等的患者 ,应怀疑本病的存在 ,但也有少数患者无明确病因。既往关于外科治疗孤立性槌骨柄骨折的报道极少 ,绝大多数是采取骨碎片固定骨折部位 ,或同时放置明胶海绵稳定骨碎片 ,最终依赖骨痂形成使骨折愈合。也有作者介绍切除砧骨绕过槌骨头在镫骨与骨折的槌骨柄之间再放入砧骨重建听骨链的方法。本文介绍一种新的外科处理方法。患儿女性 11岁 ,主诉右耳进行性听力下降 4年 ,无明确外伤史…  相似文献   

5.
作者研究100个颞骨标本,保存鼓膜及鼓室内软组织,观察Prussak氏间隙和听骨韧带。此100个标本中,16~86岁者89个,其中男54,女35;儿童11个,男6,女5。颞骨标本右侧54,左侧46。材料62%来自法庭,38%死于非耳鼻喉疾病的尸体。观察结果表明,槌骨除其颈部以外均位于Prussak氏间隙内;儿童颞骨标本槌骨前部见有槌骨前突起残余,成人萎缩缺如。17个标本槌骨后韧带及外侧韧带间有相当大间隙,随Prussak氏间隙和上鼓室扩展,胆脂瘤可发展至砧骨体及其短脚、鼓窦入口及鼓窦部10个标本无槌骨后韧带,胆脂瘤可经鼓室、上鼓室发展。7个标本侧韧带未向前达到槌骨前韧带,致Prussak氏间隙前移,胆脂瘤可从槌骨颈和上鼓室达鼓窦。6个标本无槌骨侧韧带及后  相似文献   

6.
槌骨头固定于上鼓室为一相对少见的疾病,Goodhill称之为槌骨固定综合征。有关其病因和治疗方法,文献中有不同意见。本文通过62例观察,以期阐明该病的主要特征并评价各种手术方法。 62例中28例为槌骨头固定;20例为槌砧固定(1例为双侧性);10例除上鼓室固定外,尚有镫骨-前庭关节强直(2例为双侧性);4例为先天性:其中  相似文献   

7.
砧骨长突缺损的听骨链的重建方法是在长突和授骨头之间或槌骨柄、鼓膜与镜骨头之间用一碎骨片或聚乙烯管连接,这种术式在有些病例中术后听力不满意,且不符合生理要求。因此,该作者采用一种“套袖”法(sleeve)技术重建听骨链,取得了满意的术后听力。手术方法是:在henle氏棘或外耳道口皮质骨上用切割钻磨出移植骨外形,将其从骨壁上分离下来后,沿其长轴从一端钻一直径1mm的贯穿小孔,套入砧骨残余长突,另一端搭在镫骨头上,就此完成了听骨链重建。因为移植骨套入残余砧骨的长突上,故称其为“套袖移植”(sleeve…  相似文献   

8.
槌骨特氟隆活塞是重建声传导装置的一种很有用的部件,适用于砧骨缺如或功能障碍,中耳先天畸形,砧骨和/或槌骨固定于上鼓室等多种情况。该部件上端有一薄壁环,其内径为1.0mm,环周留有一缝隙,在槌骨柄与鼓膜分离后,将此环套到槌骨柄中段,借助这一缝隙使环在槌骨柄上扣紧。环的厚度仅0.1mm,以减少覆盖在该处的鼓膜坏死的可能性。环与活塞的杆成30°角,左右耳的互成镜中映像。活塞直径有0.6mm、  相似文献   

9.
耳鼻喉科医生很少有机会观察新生儿的耳部病变。为了提高对新生儿中耳炎诊断的正确性,并对治疗提供参考,特对有关本病进行简要综述。【新生儿的正常鼓膜标志及生理病理特点】Jaffe对127名出生后1~2天的新生儿进行了鼓膜形态的观察,提出其正常标志如下:可见槌骨短突,未见槌骨柄。鼓膜呈灰白色且不透明。脐部位于中央凹陷区,鼓膜后份  相似文献   

10.
作者介绍经乳突探查迷路段面神经的方法是:耳后切口,做Palva肌瓣,不分离耳道后壁软组织,在乳突凿开后循二腹肌嵴暴露茎乳孔,自此向上暴露面神经直至锥上隐窝。经此窗进入中耳,分离砧镫关节和砧槌关节,并将砧骨体向下翻入中耳,但要保留砧骨窝及砧骨短突的韧带。沿水平段面神经管追至匙突,将上和外半规管的壶腹刻划出来并磨至露出蓝线;然后向内向前追踪在槌骨头内方找到膝状神经节,此处恰在中颅窝硬脑膜下方,面神经在此突呈锐角折向后向水平半规管壶腹端深处行进,自此即为面神经的迷路段的起点。将病人头位转向术者,牵开鼓  相似文献   

11.
慢性中耳炎,尤其是胆脂瘤常引起砧骨长突缺失,必须作听骨链再建手术。如病变只影响砧骨,虽听骨链中断,而槌骨、镫骨尚完整者,可用槌镫连接术治疗。其法是先完成乳突凿开,并按照乳突病变程度,外耳道后壁及骨桥可去除(开放型)或保留(封闭型)。若鼓膜已接近全部缺失,则连同鼓环一起去除;若仅为小穿孔,则予保留,小心去除鼓室,尤其是镫骨周围的肉芽组织。用一精细钩子将槌骨头从上鼓室钩出,当心勿使槌骨与鼓膜张肌腱脱开。按右耳逆时针,左耳顺时针方向轻轻旋转槌骨,并轻拉几下则槌头易于与镫头接触。彻底清除上鼓室肉芽。  相似文献   

12.
作者回顾分析了18例因耳廓、外耳道、耳周皮肤或腮腺肿瘤施行颞骨外侧切除术的病例。颞骨外侧切除术分为以下四型。Ⅰ型:切除鼓骨和鼓膜外侧的外耳道,适用于耳甲和耳周皮肤肿瘤,未侵犯外耳道皮肤、腮腺、颞下颌关节和面神经者;Ⅱ型:切除全部鼓骨、鼓膜、槌骨和砧骨,保留面神经和内耳,适用于外耳道皮肤肿瘤,或耳廓、耳周皮肤肿瘤侵犯外耳道者;Ⅲ型:在Ⅱ型基础上,切除面神经和面神经管远端、乳突尖、茎突和茎乳孔,内侧达颈动脉骨管和颈静脉孔,适用于腮腺切除术后肿瘤持续存在或复发者;Ⅳ型:仅切除乳  相似文献   

13.
槌骨前突     
作者从胎儿24周到最高年龄达85岁的尸体上共取得全颞骨30耳作水平连续切片进行对槌骨前突的观察研究,其结论为:(1)槌骨前突全都存在,并成圆锥形骨突,其长度平均超过其最大宽度的8倍。(2)它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小,其总的体积保持在胎儿期大小的70%左右。(3)槌骨前突有折断的倾向,这一倾向随着年龄而增长。(4)作者认为槌骨前突有如下生理功能:(a)犹如其它的听骨韧带一样,是一个支座,可以减少过度的中后方滑动和槌骨的上下运动。(b)它  相似文献   

14.
镫骨提高术的解剖学研究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求进一步提高镫骨提高术疗效的途径。方法:对15具新鲜尸头的砧、镫骨及前庭窗等作解剖学研究,对有关本手术的数据进行观测。结果(以x±s计):砧镫间夹角为91.90±4.49(83~100)°、豆状突长度为0.46±0.04(0.40~0.56)mm、镫骨头颈高度为0.61±0.04(0.56~0.68)mm、足板下缘厚度为0.30±0.04(0.26~0.40)mm,以及前庭窗龛上下壁倾角为35.28±3.86(31~39)°、16.75±1.89(14~18)°。据此,对经现行的两种术式治疗的病例,分别作近期与远期疗效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两种术式均基本符合生理解剖学结构原理,但根据解剖结构有时也需选择术式。此外常规应用生物胶粘合剂或滴入血液以稳固砧镫联结,是谋求提高疗效的一项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15.
听骨关节槌砧关节及砧镫关节的功能已很明瞭。听骨怍为一个整体摆动传送声波而不是基本的关节运动。过大的压力振动可使听骨关节为了保护内耳而呈反方向移动。许多研究者认为砧镫关节为一真正的运动关节,而槌砧关节不是真正的关节,它的运动不是在半月板与软骨之间而只发生在半月板间隙内,此纤维软骨盘与软骨粘着在一起,因此最好称之为骨联合。不仅许多动物,特别是啮齿类,以及在人类均可有槌砧关节僵硬。过去所有对听关节细微结构的论述均为组织学的研究。至今仍未见有对听骨关节特征的评价。扫描电  相似文献   

16.
鼓素神经由面神经在其茎乳孔出口处发出,在骨管内上升,约在平锥隆起处离骨管后入鼓室腔,平砧骨短突水平游离穿行于槌骨柄与砧骨长突之间,向前与槌前皱襞一道入岩鼓裂。其鼓室内长度约为6mm,鼓素内有至颌下腺及舌下腺的  相似文献   

17.
一般认为听骨链由槌、砧、镫三个听小骨组成杠杆.将声波由鼓膜传至前庭窗。砧骨长脚的末端变细、稍向内弯,构成豆状突并与镫骨头形成砧镫关节。近年有人认为豆状突是独立的第四听小骨。为此,该作者对取自尸体颞骨的40份听骨标本进行了系列组织学切片观察,供体均无耳部炎症史。标本先在10%中性福尔马林中固定,在10%盐酸中脱钙,梯度酒精脱水后行石蜡包埋,通过砧骨长脚及豆状突行厚5~7um的系列切片,用HE、VanGieson和Gomori银染色。观察结果发现:34个标本在砧骨长脚与豆状突之间有软骨样组织,余6个…  相似文献   

18.
鼓膜穿孔修补物的基本要求是:固定于残存的声传导结构上;有良好的可塑性、声屏蔽性、生物和化学惰性;可消毒;炎症加重时不损伤;可更换。作者以凹形聚合物膜作人工鼓膜。选例条件为听骨链活动好,有槌骨柄,干燥性穿孔;在语言频段听力损失超过25dB;无胆脂瘤性病变。共研究22例,在安置人工鼓膜前,均先作放置油质棉片贴补试验。操作时,往槌骨柄上套上一个不锈钢制的磁性铁环,把  相似文献   

19.
对100例正常成人冠状位CT影像进行观察测量,筛板宽度均值为:男8.07±1.41mm,女:7.47±1.30mm;筛板外侧板高度均值为4.12±1.80mm。根据其与筛板的夹角测量陡直型为97.09±8.42°;缓坡型为139.51±10.26°。筛前孔的骨管样筛前孔为26.0%,锥孔样筛前孔为62.0%。探讨了筛板、筛板外侧板及中鼻甲根部之间的关系和形态特征,为预防鼻内窥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影像解剖学资料。  相似文献   

20.
作者对贝耳氏面瘫进行减压术治疗,为减少出血,多采用Xylocain局麻。采用耳后切口,凿开乳突,从后向前开放上鼓室,暴露砧骨短突和槌骨头。开放下鼓室,并扩大通道,向前看到锥隆起、圆窗,向上看到砧镫关节。在16倍以上显微镜下断离砧镫关节,勿损伤关节面,然后从乳突侧断寓砧槌关节,由鼓窦口向后摘出砧骨。看清面神经管水平段后,削去在通道后方形成的桥,扩大鼓窦。从水平段向下磨薄骨管壁一直到与二腹肌嵴相交之处。再从水平段向上暴露骨管达膝状神经节。从膝状神经节到茎乳孔的骨管壁均窘薄后,除去骨壁。从锥段向下方切开神经鞘,然后再向上方切开,切开要充分,但勿伤及神经,并充分止血。然后将砧骨复位,只要关节面没有损伤,恢复原位无困难。乳突腔内放硅胶管引流,缝合骨膜和皮肤。至于减压范围,如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