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过程中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11月所在医院收治的12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所选患者均接受术后抗凝治疗。随机分组,观察组(n=60)给予对症护理干预,对照组(n=60)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对比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18.33%),2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就诊满意度评分及治疗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症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保证抗凝治疗的顺利开展,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出院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研究。方法我院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所接受治疗的500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开始实施延续护理服务,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之后将所有患者(有3例死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49例,对照组248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延续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出院后抗凝治疗依从性。结果两组患者出院后,观察组患者的抗凝治疗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出院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在临床上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路径式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管理认知水平及自我保健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的11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路径式护理模式干预,对比患者护理工作质量、抗凝管理认知水平、自我保健能力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工作质量、抗凝管理认知水平、自我保健能力等评价均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总人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接受路径式护理模式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抗凝管理认知水平与自我保健能力,缩短治疗时间与降低治疗花费,减少并发症情况发生,该模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秦诚成  张莉  王安素 《重庆医学》2017,(36):5090-5092,5097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对风湿性心脏病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服药依从性、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除此之外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干预时间为6个月.结果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各个领域在出院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除环境领域、家庭摩擦得分之外,其余领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前6 min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后3、6个月服药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服药依从性及运动耐量,减少抗凝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刘丽华 《四川医学》2013,(9):1501-1503
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2012年1月~2012年10月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给予常规的治疗、护理、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出院后给予系统的延续护理服务,分别于出院后3、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抗凝相关知识、抗凝药物服用的依从性调查.结果 出院后3、6个月试验组抗凝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抗凝治疗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延续护理服务能有效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使抗凝治疗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和了解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抗凝治疗依从性行为及电话随访对其抗凝治疗依从性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125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病人在住院期间均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电话跟踪随访,1年后调查两组病人抗凝治疗依从性及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1年后观察组病人抗凝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话跟踪随访可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抗凝治疗的依从性,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华法林抗凝的并发症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需要终身抗凝治疗 ,以防止血栓形成和循环栓塞的发生[1] 。但换瓣后如果抗凝治疗不当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其中抗凝出血和血栓栓塞发生率最高 ,两者也是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可危及生命的并发症[2 ] 。因此 ,如何正确掌握抗凝治疗是减少患者换瓣术后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干预在瓣膜置换手术后血拴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期间于我院接受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112例,随机法将其分成两组,即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56例)和采用舒适护理干预的观察组(56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抗凝知识掌握程度,抗凝治疗依从性、INR监测、血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抗凝知识掌握程度、抗凝治疗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INR监测和血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其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评估,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干预应用在瓣膜置换手术护理中,效果显著,可有效预防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归因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作用。方法将196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98例和对照组98例。研究组在常规抗凝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归因干预措施,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抗凝药物治疗,分别于治疗6个月后应用情感量表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素质进行测评,并采用Morisky-Green测评表(MG),评价两组患者的抗凝药物治疗依从性。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心理素质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u值分别为3.50、3.63、3.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研究组抗凝药物治疗依从性佳的百分率为96.94%,对照组抗凝药物治疗依从性佳的百分率为85.71%,两者比较,χ2值为7.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归因干预可明显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心理素质和抗凝药物治疗依从性,从而有效地抗凝,达到防止出血和血栓形成,预防血栓栓塞,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手术治疗的210例患者,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5例,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对健康知识了解程度、抗凝治疗依从性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心脏瓣膜置换术(92.4%,97/105)以及抗凝知识的了解率[重要性97.1%(102/105)、危险因素90.5%(95/105)、预防知识94.3%(99/1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1.4%(75/105),74.3%(78/105)、69.5%(73/105)、74.3%(78/105)],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出血、血栓发生率分别为31.4%(33/105)与7.6%(8/10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3.3%(56/105)和20.0%(21/105),抗凝治疗完全依从率为92.4%(97/1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5%(73/1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过程中,给予恰当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心脏瓣膜置换术相关知识以及抗凝治疗相关知识的了解,降低抗凝治疗过程中的出血及血栓发生率,提高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出院后干预指导的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7月-2009年12月在我科就诊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出院患者46例,随机分成试验组24例和对照组22例。试验组给予个性化干预指导,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指导,比较两组干预指导的效果。【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1年后得分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遵医行为好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出院后采取干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能够增进患者健康知识,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术后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5):155-157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本院接诊的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术后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及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13.21±1.94)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5.36±4.23)d。观察组的满意度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结论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60岁以上瓣膜病患者的手术治疗经验及死亡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60岁以上65例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2例,女33例,年龄60~78 (63.1±4.1)岁.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术,停跳手术19例,不停跳手术46例.其中MVR 29例,AVR 18例,DVR 18例,同期TVP 23例,左房血栓清除8例,共置入瓣膜83枚,机械瓣50枚,生物瓣33 枚,转机时间51~305(105.2±48.7)min,阻断24~160(72.3±29.6)min,住院时间7~109(33.5±17.7)d.结果 术中死亡2例,术后住院期间死亡5例,早期死亡率10.77%.放弃治疗6例(未随访),术后并发症13例,呼吸功能不全5例,切口愈合不良3例,肺部感染2例,胸腔积液2例,精神症状1例.随访6 ~77 个月,随访50例,院外死亡3例.结论 选择恰当手术时机,充分术前准备,改善心功能,术中谨慎操作,良好心肌保护,术后加强监护,对60岁以上瓣膜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先天性三尖瓣下移畸形(Ebsein 畸形)的临床解剖分型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2005年7月到2009年3月收治的Ebstein 畸形25例患者,根据术中所见的三尖瓣畸形及下移的程度分为Ⅰ型8例,Ⅱ型12例,Ⅲ型5例。其中Ⅰ型全部行后瓣环成形术,Ⅱ型中9例行房化心室折叠术+三尖瓣成形术,2例行三尖瓣置换术,1例行三尖瓣成形+双向腔肺动脉分流术(双向Gleen术)。Ⅲ型全部行三尖瓣置换术。结果全组病例无死亡。2例术后出现低心排综合征,应用强心利尿药后均好转,其余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随访15例,随访时间4个月~2年,复查超声心动图显示:12例三尖瓣水平无返流,3例三尖瓣水平见轻-中度返流信号,10例心功能Ⅰ级(NYHA分级),5例心功能Ⅱ级(NYHA分级)。结论Ebstein 心脏畸形的临床病理解剖分型对其临床诊断及手术方案的选择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观察左西孟坦在瓣膜置换术后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二尖瓣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左西孟坦组,每组30例。术后常规治疗组给予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左西孟坦组在常规治疗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左西孟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左西孟坦组心肌损伤反应和呼吸机辅助时间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左西孟坦组心肌损伤反应和呼吸机辅助时间减少;左西孟坦组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停留时间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左西孟坦组ICU停留时间减少。结论  左西孟坦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减轻心肌损伤反应,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失眠原因及护理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替换术后失眠护理措施。方法 :对 6 0例心脏瓣膜替换术后失眠病人实施疼痛、心理护理并减少环境刺激因素。结果 :5 8例病人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 ,2例仍有轻度失眠障碍。结论 :心脏瓣膜替换术后失眠护理能促进术后早日康复 ,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早期干预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60例早产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从出院开始接受早期干预,定期随访,对照组仅进行常规体检和育儿指导,于纠正胎龄3、6、12月进行生长发育指标检测,出生第3天、纠正胎龄3个月、6个月测定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生长激素(GH)水平,1岁时所有患者行神经系统检查,计算两组脑瘫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体重明显重于对照组,身长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智能发育指数(MDI)及运动发育指数(PDI)高于对照组(P〈0.01)。3个月时实验组血IGF-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血GH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6个月时实验组血IGF-1和G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1岁时实验组脑瘫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月龄早产儿血IGF-1水平与体重、身长呈正相关(P〈0.05),与MDI、PDI无相关性(P〉0.05)。而血GH水平则与体重、身长、MDI和PDI无相关性(P〉0.05)。6月龄早产儿血IGF-1、GH水平与体重、身长、MDI、PDI呈正相关(P〈0.05)。3月龄时两组早产儿血IGF-1与GH水平之间无相关性(r=0.11,P=0.41),6月龄时血IGF-1与GH水平之间有相关性(r=0.50,P=0.00)。结论早期干预能促进血清IGF-1、GH水平提高,从而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及体格发育。IGF-1是生后早期调控生长发育的主要激素。GH-IGF-1轴可能在6月龄时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9):158-160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对症护理,干预组实施综合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干预前后VAS评分的变化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优良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分别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干预组干预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同时配合综合护理,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20例癌症病例随机分组,干预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一般性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体化心理行为干预3次,并要求进行渐进性肌肉放松(PMR),2次/日,持续3个月。干预前后采用中国癌症患者质量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干预组患者躯体功能、家庭理解与配合、对疾病的认识、对治疗的态度、日常生活、情绪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对癌症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对癌症的心理应对能力。有效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针对患者在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进行生存质量研究。  方法  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在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间,实施过第1次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的患者中选取200例,且患者在手术后行抗凝治疗(进口华法林)。对纳入的病例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100例,实验组100例。实验组病例均采用FCC护理服务,且为责任制护理,即病患均有对应的专职责任护士,其自入院到后期家庭护理均有该护士全权负责,对照组则沿用目前的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并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效果评价,评价时间为术后的3、6以及12个月,评价指标包括服药的依从性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结果  术后3个月内,2组患者在服药的依从性和术后生存质量评价结果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在6个月和12个月内的评价结果中,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服药的依从性和术后生存质量,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对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而言,FCC能使其在术后具有更高的服药依从性,并降低相应并发症的发生率,使其具有更高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