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重型肝炎患者肝移植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10月间接受原位肝移植的42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重型肝炎患者中术后存活36例(86 %).术后并发腹腔出血6例,胆道并发症4例,无血管并发症.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障碍;术后出现精神症状者28例,出现癫者3...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重型肝炎病人肝移植围手术期若干问题的处理经验.方法 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完成的218例重型肝炎肝移植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8例重型肝炎肝移植围手术期成活率92.7%(202/218),其中急性重型肝炎肝移植为90.4%(57/63),慢性重型肝炎肝移植为93.5%(145/155).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分别为感染(74.7%)、肝移植相关性脑病(65.6%)和.肾功能不全(14.7%).结论 重型肝炎肝移植的围手术期死亡率高.重视围手术期的处理足提高重型肝炎肝移植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行肝移植术的合适手术时机。方法:总结2003年9月~2005年7月我科收治的59例慢性重型肝炎病人的临床资料,有52例行肝移植术,7例未行肝移植术,并就病人肝移植手术时机的选择和预后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9例慢性重型肝炎病人,肝移植组的1年存活率为83.3%,明显高于内科综合治疗组的14.3%(P<0.01)。肝移植组中,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16分病人的1年生存率为76.5%,明显低于MELD评分<16分病人的89.5%(P<0.05);术前MELD评分≥16分的病人平均手术时间(7.3±2.6)h,明显长于MELD评分<16分的(5.4±1.5)h(P<0.05);术前MELD评分≥16分病人的术中失血量和输血量分别为(4860±1980)ml和(5240±2160)ml,明显多于MELD评分<16分病人的(1780±670)ml和(2110±790)ml(P<0.01);术前MELD评分≥16分病人的术后呼吸支持时间I、CU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5.3±2.2)d(、6.1±2.7)d和(31.7±11.6)d,明显长于MELD评分<16分病人的(3.2±2.1)d(、3.4±2.0)d和(23.8±7.5)d(P<0.05);术前MELD评分≥16分病人的平均住院费用为(36.9±9.3)万元,明显高于MELD评分<16分病人的(23.2±5.2)万元(P<0.05);术前MELD评分≥16分病人的术后各种感染及肾功能衰竭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71.4%和23.8%,明显高于MELD评分<16分病人的35.4%和3.2%(P<0.01)。结论:慢性重型肝炎病人术前MELD评分≥12分并<16分时是比较合适的手术时机,而术前MELD评分≥16分的病人手术预后明显较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型肝炎患者肝移植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方法及其意义.方法 48例重型肝炎患者,肝移植术前每日补充的热量为33~38 kcal/kg(1 kcal=4.18 kJ),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蛋白质1 g/(kg·d)(经口服或静脉摄入).术后尽早予以肠内营养.术后2 d起用百普力500 ml/d,每日递增,术后5 d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合并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的终末期肝硬化病人行肝移植手术的处理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接受肝移植手术的152例终末期肝硬化病人的临床资料。32例合并PVT的病人作为PVT组,其中Ⅰ级10例、Ⅱ级13例、Ⅲ级8例、Ⅳ级1例。其余120例无PVT的病人作为对照组。结果PV/T组术前脾切除史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46.8%比18.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VT组较对照组明显延长无肝期时间[(72.5±25.3)min比(57.6±18.4)min,P0.05]和总手术时间[(622.4±183.5)min比(503.2±123.6)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病人在术中出血量、ICU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围手术期病死率、1年及3年生存率的比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VT组术后再栓塞率高于对照组(9.4%比1.7%,P0.05)。结论门静脉血栓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终末期肝硬化病人肝移植手术的难度,Ⅰ~Ⅲ级PVT不影响病人的预后,仍可通过肝移植手术取得良好的疗效。Ⅳ级PVT肝移植手术的难度和风险会明显增加,应谨慎对待。  相似文献   

6.
重型肝炎和肝癌病人肝移植术中凝血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重型肝炎和肝癌病人肝移植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重型肝炎组(H组)8例病人和肝癌组(N组)11例病人接受肝移植术。于术前(T0)、手术1h(T1)、无肝10min(T2)、新肝5min(T3)、新肝3h(T4)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纤溶酶活性,并测定激活凝血时间(ACT)、凝血速率(clotrate)及血小板功能(PF)。结果两组T1、T2时凝血指标改善(P<0.05);T3时ACT、TT、APTT延长,Plt、PF降低,纤溶酶活性增强(P<0.05,P<0.01);T4时APTT延长(P<0.05,P<0.01)。N组各时点clotrate、Fib、Plt高于H组;T1、T2和T4时TT和APTT低于H组;输注凝血物质的量少于H组(P<0.05)。结论重型肝炎和肝癌病人肝移植术围术期凝血功能变化趋势一致;重型肝炎病人需要加大凝血物质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7.
48例重型肝炎病人肝移植围手术期若干问题的处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总结重型肝炎病人肝移植围手术期若干问题处理的经验。方法 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04年2月完成的48例重型肝炎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48例重型肝炎病人肝移植后存活40例(83.3%,存活1个月至2年),其中31例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22例出现肝移植相关性脑病,19例并发严重肺部感染。术前合并严重感染、严重肺动脉高压、肾功能衰竭或APACHEⅡ评分〉20分者,肝移植后死亡风险较大。结论 术前评估及适当调理和有效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重型肝炎病人肝移植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重型肝炎肝移植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防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至2004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因重型肝炎行肝移植治疗的37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37例病人术后1年移植物存活率为83.8%,围手术期死亡6例(16.2%),术后并发ARF12例(32.4%),ARF组与非ARF组术前血总胆红素、肌酐、腹水量、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术中出血量、血制品输入量、无肝期、手术时间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重型肝炎肝移植术后ARF诱发因素众多,多数病人经过综合治疗后肾功能能够得到恢复,必要时可选择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  相似文献   

9.
慢性重型肝炎肝移植的手术时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慢性重型肝炎肝移植的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135例慢性重型肝炎病人的临床资料,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估病人病情,比较病人入院时MELD值和接受治疗2周后△MELD值与病人3个月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死亡组病人入院时MELD值为37±7,存活组为26±5,两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病人接受治疗2周后△MELD值为1.6±2.2,存活组为-1±5,两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病人入院时MELD值和接受治疗2周后△MELD值预测慢性重型肝炎病人3个月内死亡率的c-statistic分别为0.903和0.760.如MELD值<25,病人3个月后死亡率为1.8%;25≤MELD值≤30,死亡率为7.4%;30<MELD值<35,死亡率为42.9%;MELD值≥35,死亡率为80.6%,各组间死亡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MELD分值>0组和≤0组的死亡率分别为51%和13.1%,两组间死亡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 MELD分值和△MELD分值与慢性重型肝炎病人的死亡率呈正相关,MELD能较准确地预测慢性重型肝炎病人的病情转归,临床医生可以结合病人入院时的MELD分值和接受治疗后的△MELD分值来决定慢性重型肝炎病人中转肝移植的手术时机,MELD值≥35时应该行肝移植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和评价肝移植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分析影响其生存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至200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64例接受原位肝移植的慢性重型肝炎病人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后3个月死亡组和生存组病人术前临床生化指标、术前并发症、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差异;分析术式、转流与否、血浆置换等对生存率的影响.筛选出影响生存率的一些变量.结果 64例肝移植病人术后3、6个月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84.38%、82.81%和79.69%.应用单因素分析生存组和死亡组的各项指标,结果 术前MELD评分、血清肌酐、INR、术前气管插管、合并感染及合并肝肾综合征有显著性差异;而手术方式、术前血浆置换与否、术中出血量与预后无关.将生存率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的统计分析,结果 术前合并肝肾综合征及合并感染仍保留在回归方程中,与生存率相关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移植能有效救治慢性重型肝炎病人;通过对病人术前一些指标的评价,能在一定程度上预计慢性重型肝炎肝移植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肝移植治疗晚期肝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过去2000年8月至2002年1月1日内实施的36例原位肝移植病例,对手术适应证、并发症、死亡病例等进行分析。结果36例病人术后存活25例,近期死于各种并发症9例,19例肝癌病人中有6例术后已经生存14-20个月。乙肝病人有2例1年后乙肝再感染。术后近期主要并发症有:胸、腹腔出血7例,动脉血栓形成3例,肾功能衰竭8例,腹腔或肺部感染5例,急性排斥发应31例次。术前肝功能太差者易发生术中、术后严重出血,从而导致休克、感染、肾衰等并发症,是术后近期死亡的主要原因。肝癌病人凝血状态较好,术后易发生动脉血栓形成。结论 乙肝所致肝硬化和肝癌是肝移植较好的适应证;在病人出现ICU依赖后实施肝移植将增加手术死亡率;恰当地处理病人的凝血状态,可减少出血和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及时检查并调整环孢素A和FK506的血药浓度,提高对急性排斥的临床和病理诊断的认识,将有助于减少和正确处理急性排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重型肝炎肝移植手术时机选择.方法 用原位肝移植联合人工肝技术治疗重型肝炎36例.结果 ①MELD评分<30组与≥30分2组患者1年存活率有明显差异(77.8%和33.3%,P=0.007).②MELD评分<30分组肝移植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30分组(P=0.012).③MELD评分<30组与≥30分2组病人人工肝使用次数、手术持续时间、出血量、输血量、住院费用进行t检验没有统计学差异.但MELD评分≥30组的日均住院费用明显高于<30组(P=0.008).结论 MELD评分<30分肝移植预后明显好于≥30分的重型肝炎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硬化或肝移植术后合并腹外疝行疝修补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6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择期疝修补术治疗的35例肝硬化或肝移植术后合并腹外疝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腹股沟疝18例,腹壁切口疝10例,脐疝5例,脐疝合并切口疝1例,腹白线疝1例。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疝复发情况及相关临床指标。结果:35例患者中,男27例,女8例;平均年龄(59.0±9.42)岁;术前16例(45.7%)凝血酶原时间延长,16例(45.7%)低蛋白血症,24例(68.5%)腹水;术前肝功能Child-pughA级16例(45.7%),B级18例(51.4%),C级1例(2.8%);术前ASAⅡ级11例(31.4%),Ⅲ级20例(57.1%),IV级4例(11.4%)。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围术期无死亡病例。腹股沟疝平均手术时间(97.0±18.7)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0.0±5.0)mL。切口疝平均手术时间(125±33.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00.5±23.5)mL。脐疝平均手术时间(106.0±45.1)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0.5±20.5)mL。术后中位住院时间8(1~63)d。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2.8%,其中血清肿2例(5.7%)、血肿4例(11.4%)、切口感染1例(2.9%)、手术部位感染2例(5.7%)。术后随访率65.7%,中位随访25个月。术后2例手术区域不适感(8.7%),无慢性疼痛病例,4例复发(17.4%),其中腹股沟疝和切口疝各2例(8.7%)。结论:肝硬化或肝移植术后合并腹外疝患者行择期疝修补术是安全有效的,但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非生物人工肝对慢性乙型重症肝炎患者等待肝移植的过渡支持作用。方法采用非生物型人工肝血浆置换方法对9例急需进行肝移植的慢性乙型重症肝炎患者进行人工肝支持治疗,以纠正内环境紊乱,使患者顺利度过待肝期。结果非生物人工肝治疗后,9例患者的胆红素总量和胆汁酸总量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胆固醇总量、胆碱脂酶及前白蛋白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9例等待供肝时间为7~10d,均成功接受肝移植。随访至今,存活7例,存活时间最长者已达1年,2例分别于肝移植术后4、5d死亡。结论非生物型人工肝对等待肝移植的慢性重症肝炎患者有一定的过渡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危重症肝移植病人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围手术期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有效预防危重肝病病人肝移植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关键外科措施.方法 有肝功能衰竭的终末期肝病病人90例,含Child C级肝功病人42例,慢重肝44例,暴发性肝衰4例.所有病人术前均需利尿剂治疗,术前血肌酐水平超过1.2 mg/dl者8例,最高为2.06 mg/dl.采用了术前行血浆置换、术中体外静脉转流及背驮术式等三项措施中至少一项者42例,无一项者48例.结果 90例肝移植病人无一例手术死亡.选择性采用了术前血浆置换、术中体外腔静脉转流、不阻断腔静脉的背驮式移植术式至少一项者无一例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无任何这类预防措施之一的48例中,有5例出现肾功能衰竭,经血滤或血透后仅1例存活.结论 针对晚期肝硬化失代偿及慢重肝或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病人术前多合并不同程度的肾损害的特点,选择性采用术前血浆置换、术中体外腔静脉转流、不阻断腔静脉的背驮式移植术式及术后血滤等是有效地预防与治疗术后肾功能衰竭的关键外科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在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中应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监测凝血功能,并指导血液制品应用的价值.方法 终末期肝硬化肝移植患者27例,分别于术前、无肝期(下腔静脉阻断后5 min)、新肝期(下腔静脉开放后5 min)、关腹时抽取血液标本进行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及TEG测定.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包括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TEG采用Haemoscope 500 series TEG仪测定,所用参数包括反应时间、K值、α角及最大振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上述参数指导血液制品应用,反应时间〉7 min 即给予新鲜冰冻血浆;最大振幅低于54 mm时给予血小板输注;α角低于32°时给予Fg.术后评价凝血功能调控效果.结果 经采用血液制品调控凝血功能后,27例患者无肝期、新肝期与手术结束时的常规凝血功能和TEG指标变化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均保持在轻度低凝状态,术中的调控效果满意,且术后无发生血栓栓塞相关并发症.结论 TEG对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调控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亲属活体供肝移植(LDLT)治疗儿童终末期肝病的效果,并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2005年9月至2007年1月对6例终末期肝病患儿进行了LDLT.6例患者中,原发病为肝内外胆管弥漫性囊性扩张症Ⅳ型伴肝硬化1例、肝豆状核变性2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3例;供者为患儿的母亲3例、父亲2例及舅父1例,分别切取供者的右半肝1例和左半肝5例作为供肝;在切除受者全部病肝和保留下腔静脉后,对受者施行部分供肝的原位肝移植.术后依据供、受者的临床表现、血液学指标和影像学检查,对活体供肝移植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对供、受者随访了6~21个月.6例供者均健康存活,未发生并发症.6例受者中,1例于术后第4天死于门静脉血栓形成,1例于术后5个月时死于肝内静脉血栓形成,其余4例均长期健康存活.结论 亲属活体供肝移植是治疗儿童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术前进行仔细的供、受者选择和完善的影像学检查,术中应用精确的手术技术,术后给予严格的管理是儿童LDLT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Hepatopulmonary syndrome (HPS) is a serious complication of terminal liver disease, which manifests as severe hypoxia without any pulmonary anatomic or functional causes. The precise indications f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HPS also remain unclear. A 49-year old woman was referred to our department for investigation and management of liver cirrhosis with severe hypoxia (PaO2, 38 mmHg). A pulmonary perfusion scintigram showed an intrapulmonary shunt ratio of 40%, confirming a diagnosis of severe HPS. She underwent 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using a right lobe graft donated by her 27-yearold daughter. Her post-transplant graft function was excellent, and her oxygenation recovered slowly but steadily. She was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 on posttransplant day 39 with an SpO2 of 94% under 3 l/min of O2, delivered nasally. Despite the severity of the HPS, her postoperative recovery was smooth after the liver transpla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