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疗效及长期用药的安全性.方法对56例要求药物治疗的子宫腺肌症患者,于经期第一天起口服米非司酮12.5mg,每天一次,连续服用6个月,比较治疗前与服药6个月后症状、体征、血红蛋白及CA125水平.结果服药期间所有患者均闭经,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改善率达96.43%.子宫体积明显缩小,内膜变薄,血红蛋白上升,贫血纠正, CA125水平下降明显.结论小剂量米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黄美嫦 《右江医学》2006,34(2):169-170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疗效及长期用药的安全性。方法选择59例要求药物治疗的子宫腺肌症患者,于月经第一天起口服米非司酮12.5 mg,每天1次,连续服用6个月,比较治疗前与服药3个月、服药6个月后症状、体征及性激素水平。结果服药期间所有患者均闭经,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改善率达93.22%。子宫体积缩小有效率91.52%,内膜变薄。雌二醇(E2)和孕酮(P)较用药前下降,FSH和LH用药前后无明显差异,但停药后易复发。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效果及小剂量长期用药的安全性。方法62例子宫肌腺症患者开始全部接受短期治疗, 口服米非司酮25mg/日,总疗程6个月。观察患者症状、体征、血红蛋白、子宫体积、内膜厚度的变化。复发病例16例接受长期治疗,方案为口服米非司酮12.5mg/日持续用药。结果服药期间所有患者均闭经,痛经消失。短期治疗结束后,贫血纠正,子宫体积明显缩小,内膜变薄。年轻患者停药后复发率高于围绝经期患者。复发者,进行长期治疗仍有效。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腺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效果及小剂量长期用药的安全性.方法 6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开始全部接受短期治疗,口服米非司酮25mg/d,总疗程6mo.观察患者症状、体征、血红蛋白、子宫体积、内膜厚度的变化.复发病例17例接受长期治疗,方案为口服米非司酮12.5mg/d持续用药.结果 服药期间所有患者均闭经,痛经消失.短期治疗结束后,贫血纠正,子宫体积明显缩小,内膜变薄.年轻患者停药后复发率高于围绝经期患者.复发者,进行长期治疗仍有效.结论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方法:50例患者口服米非司酮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服药期间均闭经,痛经消失,贫血纠正,子宫体积缩小,内膜变薄。10例患者长期口服米非司酮治疗有效,无明显副作用。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对子宫腺肌症患者用米非司酮和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对病情的改善作用。方法选60例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确诊子宫腺肌症患者,以患者接受治疗方式差异为分组标准将其各组3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应给予单纯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通过前瞻性比较了解米非司酮、桂枝茯苓胶囊对子宫腺肌症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疗程后观察组患者病情控制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有差异,观察组具优越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后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改善以及血红蛋白指标等与对照组有差异,各指标观察组具优越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与桂枝茯苓胶囊对子宫腺肌症患者病情有较好的改善效果,全面改善体征以及相关指标,对长远疗效更有保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对2004年6月~2008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子宫腺肌症患者中,要求药物治疗的5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全部口服米非司酮治疗,观察闭经时间、痛经症状改善情况、子宫体积及内膜的变化、激素水平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服药期间所有患者均闭经,痛经消失8例(13.8%),50例痛经减轻(86.2%),子宫体积由治疗前的(89.35±10.32)cm3缩小至(58.56±9.07)cm3,子宫内膜变薄,由治疗前的(9.26±1.3)cm减少为(5.29±0.58)cm。58例患者中,仅10例出现轻微胃肠道反应,3例转氨酶轻度升高,余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有效、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8.
龚磊 《中国乡村医生》2005,21(19):22-22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效果及小制量长期用药的安全性。方法:62例子宫昧肌症患者全部口服米非司酮治疗。结果:服药期间所有患者均闭经,痛经消失,贫血纠正,子宫体积明显缩小,内膜变薄,雌二醇(E2)和孕酮(P)较用药前下降,FSH和LH用药前后无明显差异。复发后,进行长期治疗仍有效.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腺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曹美良 《安徽医学》2000,21(2):25-26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腺症的疗效及有效剂量。方法:对妇科门诊愿意接受米非司酮治疗的子宫肌腺症患者,分别给50 mg/d,25 mg/d,12.5 mg/d,8.33 mg/d口服,3个月为1疗程,接受复查并测定子宫大小。结果:口服米非司酮引起闭经,改善贫血,痛经等症状,子宫体积明显缩小,用药剂量与子宫体积缩小呈正相关。部分更年期妇女用药后进入绝经期。年轻患者停药后容易复发,继续服药仍有效。结论:米非司酮是治疗子宫肌腺症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及不良作用,并评估停药后复发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确诊为子宫腺肌病的23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米非司酮40 mg·d-1组(n=122例)和米非司酮20 mg·d-1组(n=116例)两组,分别给予40 mg·d-1米非司酮和20 mg·d-1米非司酮进行口服治疗,连续服用9个月。用药前后经B超测量子宫体积的三维径线,评估患者血红蛋白浓度、子宫内膜情况等,并对患者进行9个月随访,观察子宫腺肌病复发情况。结果:两组剂量米非司酮均可改善子宫腺肌病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缩小子宫体积并提高血红蛋白(P<0.05)。停药后比较两组患者3个月、6个月和9个月复发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20 mg·d-1组发生子宫内膜异常增生率低于40 mg·d-1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40 mg·d-1和米非司酮20 mg·d-1分别治疗子宫腺肌病,均能缩小子宫体积、改善临床症状,但以20 mg·d-1剂量更安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停药后复发率高,但可以用作术前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11.
郭金莲 《重庆医学》2011,40(7):673-675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4例)从月经第1天开始服用米非司酮和桂枝茯苓胶囊,对照组(34例)仅服用米非司酮,均连服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血清性激素水平等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服药期间均闭经,痛经消失。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子宫体积明显缩小,子宫内膜萎缩,血清性激素水平明显下降,复发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小,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2.
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子宫内膜病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柳  马刚  陈昌益 《广西医学》2008,30(8):1168-1170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子宫内膜病理特征及子宫内膜病理改变与子宫腺肌症的关系。方法子宫腺肌症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186例,回顾性分析其子宫内膜病理特征。结果186例子宫腺肌症患者中合并子宫内膜异位囊肿52例(27.96%),合并子宫肌瘤80例(43.01%);临床症状以痛经为主者85例(45.7%),表现为月经过多者78例(41.94%),无明显症状仅以子宫增大为表现的有23例(12.37%)。146例子宫腺肌症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病变,其中包括子宫内膜增生过长80例(43.01%),子宫内膜息肉63例(33.87%),子宫内膜癌3例(1.61%),其余40例腺肌症患者子宫内膜表现为增殖期或分泌期的正常子宫内膜。结论子宫腺肌症与子宫内膜的病理改变有密切关系。子宫腺肌症合并子宫肌瘤或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子宫腺肌症有痛经症状者及月经过多者与子宫内膜病变的发生有关,子宫内膜的病理改变是引起子宫腺肌症患者临床症状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5月该院妇产科收治的子宫腺肌症患者168例,随机分为2组各84例,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采用孕三烯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7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子宫体积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较孕三烯酮治疗子宫腺肌症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汪珊 《当代医学》2014,(21):129-130
目的:分析观察子宫腺肌症患者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效果,为子宫腺肌症患者临床治疗找寻科学合适米非司酮剂量。方法对2010年2月~2012年4月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13例子宫腺肌症患者给予口服米非司酮25 mg/d,连续服用3个月,比较给药前后临床症状、激素水平、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经过3个月连续服用治疗,113例患者临床症状均获明显减轻,激素水平出现轻度改善,肝功能有轻微异常变化,在停药后肝功能复查恢复正常。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有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等优点,能有效降低手术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应用不同方法对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和腺肌症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8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及腺肌症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相关指标变化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米非司酮对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和腺肌症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6.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评介米非司酮治疗了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用米非司酮25mg,每日1次,口服,连续3个月,治疗1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及腺机症病人,观察临床症状的变化,治疗前后进行B超及血性激素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射频消融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12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子宫腺肌病灶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射频消融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体积、痛经及经量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体积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且观察组患者子宫体积缩小程度更为显著;观察组患者痛经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经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且观察组患者经量减少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结论超声引导射频消融联合米非司酮能显著缩小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子宫体积,缓解痛经、减少经量,其疗效显著优于病灶切除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机制是否与其纠正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在异位内膜的表达失衡有关。方法35例行全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腺肌症患者分为米非司酮治疗组(n=19)和对照组(n=16)。子宫内膜作为在位内膜标本,腺肌瘤作为异位内膜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并比较在位和异位内膜中MMP-9和TIMP-1水平。结果米非司酮治疗组异位内膜组织中,MMP-9在腺上皮细胞内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IMP-1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MP-9/TIMP-1的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腺肌症患者经过米非司酮治疗后,异位内膜中MMP-9表达下降,TIMP-1表达上升;米非司酮通过下调MMP-9/TIMP-1的比值来控制异位内膜组织的种植侵袭。  相似文献   

19.
蒋桂芳 《陕西医学杂志》2013,42(8):1073-1074
目的:探讨小剂量短疗程米非司酮用于异常子宫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71例子宫出血患者口服米非司酮片,以每天25mg起逐渐降至20mg,血止后最终降至每天10mg维持3月以上。结论:小剂量短疗程米非司酮对异常子宫出血具有很好的止血效果,对下丘脑中枢神经内分泌影响较小,因此可用于青春期功血止血治疗。长期服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服药后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变薄,内膜大部分呈现萎缩性改变。因此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可促进绝经,纠正贫血,改善体质。同时可使子宫肌瘤瘤体萎缩、子宫内膜腺肌症病灶组织退化,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给予米非司酮25mg/d,连服6个月,服药前后对其痛经、月经变化、子宫大小变化进行比较。结果全部患者都发生闭经,痛经患者下腹胀痛情况全部消失,月经量减少,子宫体积缩小。结论米非司酮可作为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保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