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到北京总得吃一回炸酱面,就如同到了杭州征得吃一回虾爆鳝面一样。炸酱面通常是北京人家里自己制作的,而虾爆鳝面则非得进西湖附近的“奎元馆”才能吃出好滋味来。在北京那几天我去了鲁迅纪念馆,旋即来到团城外,此时已近中午,便蜇入一家餐厅,见莱单上有炸酱面,就要了一碗。不一会儿面便端了上来,我一看便傻了眼:那臊子简直是一滩黄酱,既无一点肉糜,也无一点油气。再看那一根根青菜,细长如上海的鸡毛菜,不用吃便知道嚼不烂。我连筷子也未动,就叫来服务员:“你自己瞧瞧,这也叫炸酱面?别以为外省人啥都不懂,你的酱里有肉末吗…  相似文献   

2.
快乐厨师     
从小到大,我在家里都是出了名的好吃嘴。但好吃并不懒做,平时我总喜欢亲自动手,随心所欲地做些我觉得好吃的东西。虽然别人说我这是瞎吃、胡吃,而我却认为这是大胆的吃,痛痛快快的吃。我从来就认为,吃就要吃得舒坦,吃就要吃得心旷神怡。虽然迄今为止,我也没有吃成什么社会名流,吃成什么达官贵人,但是却吃壮了身板,也吃出了一些学问,还通过吃悟出了一些烹饪艺术的真谛,通过吃为我当厨师奠定了基础。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歪打正着”吧。吃能够给人带来享受,吃能够给人带来快乐。而快乐的人才有激情,快乐的人才富有创造力。因…  相似文献   

3.
来信选登     
尊敬的编辑老师:我是一名从厨近10年的青年厨师。还在我当学徒时,一次偶然机会里,我第一次拜读了《四川烹饪》1994年第5期,从此我便开始了不间断地订阅。我读《四川烹饪》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年,但我认为:自己从那里面学到的东西绝对不比在宾馆跟我师傅学的少。这么说吧,《四川烹饪》这些年里给我带来了知识和荣誉。最近我老婆开了一家烤鸭店,不过都是我在教她烤。我曾经查遍了《四川烹饪》和在贵刊服务部购买的许多烹饪图书,但都没有找到有关制作烤鸭的篇章。说实在,我现在若是把自己烤出的鸭子与北京前门“全聚德”的鸭子作比较,…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个喜欢美食,更喜欢做美食的人。看到家人津津有味、快乐而满足地吃着我做的美食,觉得那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自从五年前因身体原因辞职在家当全职太太后,从购买第一台烤箱起我就和美食结下了不解之缘。一路且行且学,坚持着用心学习、诚意烹饪的态度,一点一滴地,让自己烹饪的美食变得尽善尽美。之后我发现,厨房就像一个小花园,在精心打造之后,会开出许多灿烂多娇的花朵,让我和我的家人眼前一亮,心情也莫名的飞扬。  相似文献   

5.
《餐饮世界》2013,(9):82-83
30多年来,我心中的梦想一直未曾改变,将烹饪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努力做一名好的烹饪教育工作者,一名好的烹饪事业传承人。回顾自己的烹饪从业经历,我感慨万千。1980年初,我开始接触到烹饪,从那时起,就被博大精深的中国烹饪文化和艺术所吸引,培养起了自己对烹饪的浓厚兴趣和爱好,也因此,  相似文献   

6.
来稿照登     
编辑同志: 您好! 入伍前,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村娃;高中毕业后,我 便去县城学厨师。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认识了《四川烹 饪》。她那丰富的内容,精美的图片深深地吸引住了我,尤其 是家常菜、创新菜、厨师园地等栏目,让我开阔了眼界,学到 了不少实用的理论。于是我便在有限的生活费中每月拿出 3.50元来,毫不犹豫地订阅了《四川烹饪》。 入伍后,我对烹饪的爱好依然不减,主动要求分到炊事 班为连队服务,并利用空余时间到驻地大宾馆拜师学艺。慢 慢地,我知道了,要想学好烹饪技术,必须有科学的理论做 指导,于是我又从微薄…  相似文献   

7.
编读往来     
编辑部老师:现在我和我的朋友都发现,自己是越来越喜欢《四川烹饪》了,尤其是欣赏贵刊《烹饪课堂》这个栏目。比如第7期刊登的《泡椒菜肴为什么这样红》一文就对我们的工作大有启发。我们在读后还试做了一次,效果非常理想,希望你们以后多编发一些这方面的好文章。今天我还要向你们检举一个抄袭者,这就是第七期上署名孙克华的《曹州水煎包》一文,该文系抄袭发表在1990年第6期《中国烹饪》署名董允洪的同名文章。请你们尽快查证。 辽宁省锦州市读者 王 鑫编辑的话:这里我们要感谢读者王鑫,同时也要公开谴责孙克华的欺世盗名行为。经…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位美食家、烹饪家,张大千先生不仅会吃、会做,还会评说,即对饮食烹饪有自己的见解。他曾说:“饮食是文化,是中国最为古老、最为重要、最为普遍,也最为讲究的一门文化艺术”。他认为烹饪与国画一样,同是“国粹”。正因为如此,他才充分地把绘画艺术与烹饪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较大程度地弘扬中国烹饪艺术。  相似文献   

9.
我已经好几期没发表作品了,许多关心我的朋友都在问这是为什么?其实那是我自己停下来的,一方面是因为《四川烹饪》的编辑老师对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我在创作中尽量去拓展表现的题材和思路,另一方面是因为自己感觉很有必要停下来“充电”,不仅需要集中一段时间对以前的作品做一番总结思考,还需要静下来收集素材、整理资料、研究学习。像这半年里,我就在北京国家图书馆查阅收集到了大量的相关资料。  相似文献   

10.
椰饭     
当今有学者认为烹饪属美学范畴,故称为“烹饪美学”。而著名学者钱学森、王朝闻则认为烹饪学应属艺术范畴,故称为“味觉艺术”。美食家车辐先生也同意以上二老之说,我等晚辈无资格参与争论,但我认为烹饪学不管属那一范畴,是否有一点可以达到共识?即烹饪是智者的创造,是智慧的结晶。对此,我有许多故事来作证。前几月我曾在《四川烹饪》杂志第48期上写过《一钵瓜蔬抵八珍》的闲文,在上面我讲过一个故事说明我这一观点,现再讲一个。 今年过春节前夕,我应友人之约,去到四季花不谢、八节叶常青的海南岛海口市过春节。进入海口市我就被满街市的椰树所吸引。她挺拔飘逸与现代建筑共比肩,她潇酒摇曳像凤雉羽扇待奉着明眸皓齿的后妃——海口市。“绰约风姿此树独具”我曾把我的这一看法告诉在旅途中邂逅的海南一企业家。他不仅同意我的看法,而且对我说:“你对她外貌的美就如此倾倒,那你接触了她内在的美还不知要怎么样呢?!”紧接着他又追问我:“你吃过椰子饭吗?”问得好,恰恰在前不久我有  相似文献   

11.
成都小吃名扬中外,比如担担面、渣渣面都十分有名气。我平时也喜欢吃面,因为它既方便又快捷,所以常常到街市上去吃。有时,吃到一碗好面感觉上就是一种享受,于是,吃面便成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成都的面店简直可以用多如牛毛来形容,且不单只是卖一种,大都兼卖好几种面:杂酱面、  相似文献   

12.
我是烹饪学校一名正在学习中餐的学生,在我没有去法国之前,自己对西餐知之甚少。那时在我的想象中,一直以为西餐就是用刀呀叉呀,切割一些带血的牛排什么的,然后再吃些生菜,喝些牛奶或咖啡,那就算是吃完一顿饭了。到了法国以后,才知道自己当初真是幼稚可笑,西餐(至少是法式西餐)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儿!原来法式西餐也与中餐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还有非常精细考究的烹饪方法,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法式西餐给我的总体印象是,选料精细,尤其讲究原料新鲜,注重口味,特别擅长于菜肴的色彩搭配和整体造型美观;烹饪方法则多采用…  相似文献   

13.
天气炎热,如果不想大汗淋漓地做点心,可又想烤些好东西来犒劳自己,那就烤鱼吧!清新的香草让鲜甜的鱼肉回味无穷,让你一吃就停不了口!  相似文献   

14.
听妈妈的话     
有时候感慨自己.冥冥之中定是早有安排.无论做什么都会与吃、与烹饪有或远或近的关系——我想这可能也是天赋禀人。  相似文献   

15.
郭氏“夫妻肺片” 大约在十年前,我应邀加盟于北京的一家饭店。该饭店主营文化火锅,兼营川菜和成都名小吃。 北京的秋天秋高气爽。一天,饭店里来了一帮显客。见面之后,这帮显客中的为首者,突改京腔而用川话与我交谈。他说:“我们是专程来吃‘夫妻肺片’的。” 于是,我便将自己幼时所学到的做“夫妻肺片”的手艺,全数使了出来,精心制作了一盘“夫妻肺片”,并特意让一位乖巧的川妹子服务员端上桌去,自己则站在一旁观察客人对此案的反映。 但见显客们边吃边谈,只有几分钟时间,便将一盘“夫妻肺片”一扫而光。这时,那帮显客中的为…  相似文献   

16.
啊!笋子     
我认识一个女孩子,她对笋子的钟爱绝对超过了对人。吃饭的时候,只要桌上有笋子做的菜,那基本上就属于她的了。每次吃饭,她都很少说话,只见她两眼直盯着笋子,筷子基本不停,秀气的嘴巴快速地咀嚼着,有时最多一句:快些吃,不然就没了。说这话时,她脸上绝对没有大方的意思,更像是在自己鼓励自己。如果在座的多是熟人,那她甚至会干脆把那盘菜端到自己面前,那表情就像是在清楚地告诉大家:这是我的。成都西门六棵树那地儿,有一家卖竹筒鸡的馆子,味道不错,而且卖的全是贵州的黑竹笋,她一星期不去就发慌,特像热恋中一星期没见着情人的女孩子。她本属虎…  相似文献   

17.
瓦罐     
城里新近开了一家饭店,叫“井水饭庄”,打出了广告“柴火煮饭,瓦罐煲汤”,生意居然出奇的好。朋友约我去吃了几次,菜倒也平常,那汤却果然有特色.清香四溢,爽而不腻,让人回味无穷.吃着那罐子炖的美味,我竟有了一种久违的感觉,便想起居住在乡下的一些日月来. 那时节,我还小,母亲天天要出工,祖母在家带着我。每天日上三杆时,她便颠着小脚忙开了.她把一个小巧的瓦罐洗净后,放进一把米,淘洗得干干净净,再加小半勺井水,然后放到木炭上慢慢地炖煮,到我喊肚子饿时,罐子的清香也就溢满了房间。我香甜地吃着这种罐子饭,慢慢…  相似文献   

18.
小时候家境不好,一日三餐吃的全是粗粮只有在过年过节时,才能享受到大米白面尽管如此、我却能够“茁壮成长”,井且很少患病倒是如今条件优越了一这病那症的都冒了出来医生说这叫“营养单纯症”、应适当地吃些粗粮于是我选择吃煎饼,玉米面的,高粱米面的、小米面的,稗子面的……但后来不吃了一疑心煎饼不是用好粮食做的,不然.小贩走街串巷收购的变质粮食都哪里去了‘f但是医生忠告我不可弃之,我就自己动手做煎饼可做出来的根本不像煎饼,又厚又硬还挺钻,倒有几分像切糕2这种失败竟触发了灵感,我干脆重新分层做:一层白面,一层玉米…  相似文献   

19.
熬夜看奥运,心情随着比赛的进程跌宕起伏,腹中早已是饥肠辘辘。想去厨房给自己做点宵夜,可是精彩的比赛怎么能错过?若是有个自动烹饪锅,只要准备好食材,无需看火,一按按钮它就能自动烹制美味佳肴,那该多好!真的有这样的锅吗?  相似文献   

20.
疙瘩汤     
很久没有去看母亲了,下班后我"忙里偷闲"去了母亲那里。母亲一看到我,就说:"在家吃饭啊,我去做疙瘩汤。"疙瘩汤!那是我最喜欢吃的,自小我就"火气大",胃也不怎么好,不太喜欢吃干硬的食物。那时候家里没多少白面,母亲就隔三差五地为我做一碗疙瘩汤,权当解馋。母亲做的疙瘩汤极好吃,也极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