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江秀娟 《科教文汇》2011,(16):75-76
司马迁的《史记》可谓是中国史学领域的一朵奇葩,对我们后世的影响非常大。对于《史记》的天人观,在学术界可谓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司马迁的《史记》主要持"天人相分"的观点,但在西汉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的影响之下,仍然脱离不了天命论的影子。  相似文献   

2.
吴值敬 《科教文汇》2009,(6):237-237,257
董仲舒是西汉著名的儒学思想家、哲学家,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创立了“天人感应”的神学主义体系,并借此提出了他的君权神授的政治学说,他的“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理论在当时有利于国家的独立和统一,在历史上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董仲舒是西汉著名的儒学思想家、哲学家,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创立了"天人感应"的神学主义体系,并借此提出了他的君权神授的政治学说,他的"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理论在当时有利于国家的独立和统一,在历史上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论述了《史记》体现的司马迁尊重历史、考证文献、实地调查、秉笔直书的求实精神,且注意到求实性和抒情性在《史记》中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史记·晋世家》与《左传》相关记载的比较,从记事、记人、记言等方面探讨二者在材料运用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6.
《明史记》是一部未完成也未曾问世的史学著作。本文旨在梳理这部史书编纂的缘起、过程和最后的命运,重点叙述了吴炎、潘柽樟为编纂《明史记》所付出的种种努力,包括吴、潘二人与钱谦益的书信辩难,以及钱谦益和顾炎武对《明史记》所给予的期盼和帮助。康熙初年的"庄氏史狱"给《明史记》的编纂带来了的致命打击,本文也叙述了吴潘二人受其牵连而惨死的过程,王锡阐和顾炎武对两位挚友的哀悼。最后则探讨了潘柽樟的异母弟不顾众多师友的规劝入明史馆参修明史原因和王锡阐等人对《明史记》遗稿的保存和整理等事。  相似文献   

7.
代瑞娟  邵晓岚 《科教文汇》2007,(8S):158-158
本文通过对《史记·晋世家》与《左传》相关记载的比较,从记事、记人、记言等方面探讨二者在材料运用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8.
徐朔方先生从叙述时间不衔接和文字不顺两方面认定《史记·大宛列传》有错简。本文从原文语言逻辑的辨析入手,否定了徐文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史记》一书最有文学价值的是人物传记,细节描写是司马迁在人物传记中塑造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一部成功的小说要塑造出形象丰满、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离不开细节描写,因为重视细节描写是小说艺术成熟的重要标志。可以说,《史记》对当代的小说家及其小说创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史记》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鲁迅先生曾称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指出司马迁在写史著时并“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这确为不刊之论。《史记》对后世的影响,绝不仅仅囿于史学领域,它几乎可以说涵盖了中国文化的每一角落。  相似文献   

11.
吴伟娜 《科教文汇》2012,(25):95-96
瞽姬在清末民初的广州曾兴盛一时,随着教会和政府对瞽姬展开了一系列的救助措施,部分瞽姬的命运有所转变,但盲女社会处境的根本改善仍有待来时。本文将探究救助瞽姬对社会的影响,从而进一步认识在社会转型时期底层职业群体与社会发展的互动作用,认识近代广州世风变迁的缩影。  相似文献   

12.
徐光启和利玛窦一起翻译了《几何原本》,这是一个中西数学、科学甚至文化首次实质性交流的重大历史事件。然而学界目前对“几何”的中西来源及其含义以及与之相关学术的研究颇多值得商榷之处。本文从已有研究出发,通过对原始文献的详细解读,对“几何”、“几何府”、“几何家”、“几何之学”、“几何原本”等词汇的来源和含义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颜琪艳 《科教文汇》2011,(13):68-69
《世说新语》是中古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一部著作,对其中的副词进行研究,是建构汉语史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文章对《世说新语》副词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拟为研究者提供必要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梓宁 《科教文汇》2011,(20):58-59
史铁生.一个在人生最狂妄的年龄残废了双腿的人.苦难命运的突然降临使他原本光鲜亮丽的人生霎时显得苍白无力.“原本能使他活下去、走下去的东西骤然间消失干净。就像一根不能拉紧的琴弦.再难弹出赏心悦目的曲子”。然而他用手中的笔完成了自我的生命延续.有限与无限、完满与不完满等一系列生命课题的上下求索和不懈追问在他笔下一一书写.那张苍白的人生白纸上又重新焕发出了色彩.勾勒出了一幅“史铁生式”走向过程的生命美学的历电面兼  相似文献   

15.
将“李约瑟问题”从不同的意义上进行分析,对于“强李约瑟问题”本文赞同“陈方正-余英时方案”,将其消解掉。对于“弱李约瑟问题”和“任鸿隽问题”则加以保留。在区分“广义科学”和“狭义科学”的基础上提出“任鸿隽-李约瑟问题”。此外,明确了科学的两个基本特征即数学化和实验性,据此对“第一次科学革命”之时段的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高校设立研究院以解决科技工作中存在的队伍散,项目小,原创性成果少等问题,但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各不相同,收效也不同。文章剖析了已有收效的同济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的体制,机制,并对研究院的虚实,基层单位的规模以及一些运行机制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吕科伟  潜伟 《科学学研究》2006,24(Z1):41-46
《宋史》中包含着丰富的科学技术知识,是研究宋代科学技术史重要的原始资料。本文通过阅读《宋史》全文,寻找和选取含有科学技术内容的句子,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将其归入不同的学科门类,得出各个学科的数据。句频分析结果表明,天文学、数学、水利工程、农业科学、轻工业及手工业、大气科学、生物科学、医药是宋代当时最受关注的八大学科。通过学科关注度和《艺文志》中科学技术书目计量的比较研究,对中国古代四大学科的提法进行了讨论。此外,还简略讨论了这些计量结果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8.
杨晶晶 《科教文汇》2014,(25):100-101
在倡导合作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新课程改革中,小组讨论成了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以改变课堂上教师“一统天下”的局面。但是,要想恰到好处地运用小组讨论并不容易,在实际的操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9.
企业竞争力的本源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爱忠 《软科学》2006,20(4):1-5
通过对现有文献中国内外学者关于企业竞争力来源的观点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研究,指出现有各种观点的共同缺陷是没有找出企业竞争力最根本的来源。基于此,借鉴国内外学者现有观点的有益思想,运用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的有关知识,从系统集成的角度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企业竞争力的直接来源是企业的竞争战略;企业竞争力的外生源是企业外部的制度、国家政策、技术教育和文化、产业环境、企业间关系等;企业竞争力的内生源由企业外层独特的资源、能力或其组合,中层的创新力与控制力的动态统一,内层的学习力、实践力组成;而企业竞争力的本源则是企业的内在追求(企业文化力)与外界刺激(外部环境压力)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