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客运量预测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灰色预测模型对以往年份公路、铁路客运量情况进行研究。讨论了数据在多次累加情况下发展趋势的稳定性,发现随着累加次数增加,数据的稳定性将愈来愈好,而且数据曲线上升愈来愈陡。最后提出可以利用二次累加的预测模型预测未来的客运中可能出现的客流量最大上限。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公交运行环境的实际分析,考虑工作日和非工作日的运行特性差异,提出了一种基于天牛须搜索算法的小波神经网络(BAS-WNN)公交到站时间预测模型.该模型利用寻优性能更强的天牛须搜索算法优化WNN的初始参数,使得WNN对时间序列的预测具有更好的性能.最后,利用行车历史数据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和建模来实现到站时间的准确预测...  相似文献   

3.
4.
基于灰色系统模型的公路客运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未来几年内的公路客运量建立了灰色预测模型.由计算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5.
股票预测本质上是数据挖掘的问题,大盘走势是一个很好的股票买卖时机抉择信号。在量化分析中,常用深度学习技术对大盘历史数据进行拟合与特征提取,为股票投资提供决策参考。该文首先训练了一个经典深度神经网络对沪深300的日K量价数据进行监督学习,实现了一个输出“涨跌”概率的二分类预测器,并以此制定策略进行模拟交易,利用测试集数据计算累积收益率,从而评估投资策略的优劣。此外,还构造了一种混合量子?经典神经网络模型,充分利用量子计算的线路模型特点,构造参数化变分量子线路,实现了量子前馈神经网络。在量子线路学习框架中,将股票的特征因子编码到量子态的振幅上,通过训练量子神经网络 U 的参数 θ ,迭代得到一个最优的分类器。量子算法的运行时间比经典算法少了7.7%,预测准确率更高,回报率高出3%,因此证明了量子算法的表达力强、鲁棒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在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当中,引入量子遗传算法,结合BP梯度下降反传训练方法构造神经网络的量子优化算法。利用量子运算的高效并行性,对神经网络实行量子编码,用量子门旋转来代替网络进化时交叉、变异等更新操作,使得网络训练收敛精度高、收敛速度快、同时避免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量子神经网络的预测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基于量子遗传算法的神经网络,训练次数,误差精度以及预测能力都明显优于BP神经网络。  相似文献   

7.
根据组合预测的理论和神经网络的非线性和良好的函数逼近特性,提出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灰色幂模型、多项式回归模型组合的航空客运量预测模型.此模型综合了各单一模型的有效信息,同时也融合了人工神经网络在不确定因素预测领域的优势,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我国航空客运系统的发展趋势.文末通过实例对模型精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预测值与实际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的公交出行比例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影响公交出行比例因素的基础上,运用城市已有的交通调查资料,建立了公交出行比例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利用MATLAB环境下的神经网络工具箱开发了相应程序.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程序具有学习能力强、预测精度高、快速方便等特点,为公交出行比例的预测研究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思路与方法,同时为用地规划、公交优先政策和需求管理政策的实施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根据灰色理论、数据序列作累加运算后得到的新数据序列的规律性好于前者,数据曲线变得比以前光滑。因此将以往客流量数据先作累加,然后根据新生成的数据序列,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未来的客运量进行预测。算例表明,将人工神经网络与灰色模型的运算结果进行比较,可知尽管人工神经网络所需训练数据比灰色模型多,但是其对数据的适应能力和精确性强于灰色模型。最后通过比较几种神经网络模型和传递函数,可知使用BP神经网络和双曲型正切函数,可以较好地用于客运量的短期预测。  相似文献   

10.
在“量子-经典”混合模式下,设计了多头量子自注意力神经网络预测模型(MQSAPN)用以进行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包括多头量子自注意力模块以及变分量子线路预测模块两部分。通过对输入数据按时间步长分别进行量子态编码以及K、Q、V的计算,借鉴已有研究使用高斯函数进行自注意力系数的估计方式,将量子自注意力特征提取后的数据再次编码到变分预测线路中,经过线路演化及测量,最终获取预测结果。完整流程与模型搭建均采用VQNet框架实现。在天气学变量的时间序列预测任务中,该模型表现出与经典多头自注意力模型预测模型以及长短期记忆单元网络模型相当的预测精度。此外,相对于同样是量子机器学习的data-reuploading变分线路而言,在近乎同等规模线路深度与参数量的前提下,表现出更高的预测精度,这也进一步验证了引入量子自注意力机制的有效性。值得指出的是,作为预测部分的变分线路会随着输入数据量的增多(如时间窗加长、特征变量规模增加等),其参数量与线路深度也会显著增加,尽管多层QSA能够较好地进行特征表达,但依然有可能因遇到“贫瘠高原”困难而成为整个网络的瓶颈。  相似文献   

11.
基于遗传神经网络优化模型的交通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时、准确的交通量预测是实现动态交通流控制及诱导的前提和基础.为了更准确地对其进行预测,本文建立了遗传神经网络优化模型,该模型既利用遗传算法全局搜索、快速收敛的优点,又利用神经网络非线性描述、自学习自适应的优点.并以实际道路为例,给出了具体的应用方法,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精度较高、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有预测模型在话务量发展趋势变化、新技术新业务引入后模型失效、预测精度下降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和事件样本库的智能预测方法。该方法具有自学习功能,可根据预测误差自动调整预测参数并更新事件样本,对话务量趋势变化、事件影响程度变化及新事件的发生具有持续自适应能力。仿真结果表明,该预测方法能有效降低预测误差,与现有方法相比,话务量的预测精度提高了6.57%。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视频流量预测问题,结合神经网络和小波技术建模IP(Internet Protoc01)网络视频流,提出了利用神经网络预测尺度因子的预测算法。对可变比特率的压缩视频流完成小波分解,得出尺度因子。通过对尺度因子的预测和小波重建,完成视频流量预测。尺度因子的归-化特性简化丁神经网络处理过程。对真实VBR(Variable BitRate)视频流的流量预测实验表明,模型对IP网络普遍应用的高压缩比视频流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4.
建立一个基于最小换乘原则的改进型公交查询系统模型。采用0-1矩阵处理数据并将此模型分为三类子模型:直达无需换乘模型、一次换乘模型、二次换乘模型。直达模型可以直接搜索即可实现,对一次换乘模型分析了公交系统的数据特征,采取数据库中出现高频的站点优先查询,利用后向搜索算法减小了二次换乘模型搜索空间,并将二次换乘问题转化为直达和一次换乘问题。结果表明此算法可迅速得到理想的结果并很容易拓展到解决多次换乘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客流规律、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上海市轨道交通系统客流历史数据的深入分析,在引入平假日系数的同时,提出了小时系数的概念,并建立了基于平假日系数和高峰小时系数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客流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提高了站点进站客流预测的精度,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客流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道路交通事故神经网络预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交通事故的预测,可以视作一个非线性随机的输入输出系统,因此保证了可将神经网络理论用于预测的可行性.为此,选用算法建立了道路交通事故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鉴于算法具有学习速度慢,目标函数存在局部极小点的缺点,采用改进的快速算法,即采用加动量项和自适应学习速率的方法来弥补这一不足,实现对交通事故的预测.  相似文献   

17.
结合粒子群算法的小波神经网络交通流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短时交通流量具有复杂性、非线性等特点,提出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小波神经网络交叉路口短时交通流量预测方法,利用粒子群算法优化小波神经网络的模型参数,通过定义可变的加速因子,使粒子群算法有利收敛于全局最优解.将粒子群算法的全局优化搜索能力和小波良好的时频局部性质相结合,克服神经网络易陷入局部极小和引起振荡效应现象的缺点.实验仿真结果说明,该算法可以有效提高预测精度,减少预测误差,并且很好的反映了交通流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交通数据序列动态可预测性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改善交通数据序列短时多步预测的效果,提出了交通数据序列动态可预测性分析的思想,在设计了交通数据序列动态可预测性关联数据特征指标的基础上,基于BP神经网络建立了交通数据序列动态可预测性分析方法,运用某城市快速路主线与匝道车辆检测器的实际数据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并与不同固定预测步数条件下的预测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对交通数据序列的可预测性进行在线分析,在保持预测精度的情况下,可最大限度地增加交通数据短时预测的步数.  相似文献   

19.
利用小波神经网络实时学习和快速识别的优点,该文提出一种统计特征和小波神经网络相结合的P2P流量识别方法.在实际网络环境下,通过建立网络分类模型,统计分析并提取多种流量特性,通过小波神经网络对各种P2P应用流量特征的学习和识别,提高了P2P流量识别的准确度,改善了之前单一识别方法的复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